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点解说
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信息”,主要指通过阅读而得到的知识、消息、情报或代表某些信息的词语、符号、数据、图形等。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信息”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1.同一信息。文章中有些语句的表述方式虽不一样,但所表达出的信息却是一样的,即“这个意思就是那个意思”。文章中举某例,例子恰恰说明某一个问题,这就属于同一关系的信息。文章中举某名言或诗句,它们恰恰都说明某一个问题,这种也属于同一关系的信息。
2.分散信息。文章中有些重要的信息不一定集中在某个段落中,而常分散在文章的各个部分。这些分散的信息组合在一起,恰恰说明某一个问题;或者某几个句子组合起来,说明的是一个问题,另几个句子组合起来,说明的是另一个问题。阅读时,应该学会将分散的信息分类整合。
3.隐蔽信息。文章中有些信息表述很明显,叫做“明示信息”。有些则隐藏在不引人注意的地方,如副标题、注解、文中的括号内文字等。对于这些隐藏着的重要信息,阅读时一定要倍加留心。
4.潜在信息。“潜在信息”指那些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含有话外音的句子。如果离开具体的语境,该句就不再是这个意思了。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到“筛选信息”和“整合信息”两个层面,两者既独立,又紧密联系。所谓“筛选”,就是按照试题设定的阅读目的对文章进行分析,准确、快速、有效地辨别并获取试题所要求的信息。所谓“整合”,就是对筛选所得的信息作出正确的认知,把握各信息之间的关系,并归纳综合,按照试题要求进行信息重组。通常,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要按以下几个步骤去做。
第一步:审清题意,确定范围。正确理解文意和题意,确定筛选范围,即检索相关的信息区域,按照考题要求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内容,然后再对诸多信息进行整合。
第二步:借助标志,抓住关键。在检索相关信息区域的过程中,要善于借助信息标志,抓住关键性词语,如关联词语、表顺序的词语、指代性词语、插入性词语、总结句、过渡句、呼应句、设问句、反问句等。
第三步:认真比较,去伪存真。信息有显性信息,也有隐性信息,有文章中的真实信息,也有作为错误选项的虚假信息。要反复认真分析比较,去伪存真,作出正确的判断。
第四步:归纳综合,重组输出。筛选之后,还要对相关的信息进行归纳综合,并用准确的语言进行信息加工,或把经过筛选的信息按试题要求重新组合后表达出来。
方法指导
这里我们结合一些题目,给大家介绍一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基本方法。
一、主旨辐射法
根据题目要求,以准确把握文章主旨为导向,研读文章中的语言材料,将目标信息进行辨别、提取、组合。
精选例题(2006年安徽卷) 我参观过屈原纪念馆之后,又在屈原像前凭吊了一番。我仿佛看到这位项上挂着花环、腰间佩着长剑、足下穿着芒鞋的古代诗人,披发伫立,蹙额低吟:“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我又仿佛看到穿着破旧的长袍、飘拂着长髯、背着双手的闻一多先生,昂首仰天,作狮子吼:“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后来这两个形象就合二为一,何者是屈原,何者为闻先生,我都分不清楚了。
作者在行吟阁畔产生了哪些“遐想”?请简要概括。
例题解析 文章的主旨是表现屈原和闻一多两位诗人对人民的热爱、对祖国的坚贞、斗志的坚强、死时的壮烈。作者在行吟阁畔的遐想还是为表达主旨服务的。所以我们应该从屈原和闻一多两个角色出发,进行概括。同时,考生还要注意作者是有意将两人对比来写的,在整合信息时可以互相对照。
答案:①想到屈原的形象和诗句;②想到闻一多先生的形象和诗句。
二、词句提取法
即以有效信息为目标定向搜寻文章中的语言材料,将标明信息的关键语句直接摘录、辨别、重组。文中的信息内容常常体现在下列语句中:①新概念、新信息;②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阐述;③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④指代词所指代的部分;⑤作品寄寓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⑥主题衔接句;⑦揭示文中相关事物区别与联系的语句;⑧标明文章结构层次的语句。
精选例题(2006年上海卷) 商业区……应该注意的是,针对不同性质的商业区所应采取的控制策略是不同的。传统商业街所要传达的文化含量并不亚于其商业性,因此,色彩的处理应慎重,广告招贴和商品陈列应遵从传统方式,避免因色彩面积过大而破坏景观。而一般商业区以商业活动为主要目的,色彩多变、强烈冲击的视觉效果有时也不失为一种特色。
作者认为,商业区的色彩景观应如何控制?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解析 解答这道题的关键是抓住“传统商业街”、“一般商业区”两个关键词,然后再分别从两者的表述中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前者要注意“文化含量并不亚于其商业性”、“避免因色彩面积过大而破坏景观”等词语;后者要注意“色彩多变”、“强烈冲击的视觉效果”等词语。
答案:①传统商业街应体现人文特色,色彩面积不能过大;②一般商业区可以色彩多变,形成具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
三、对照分析法
根据题干要求,将题目选项中的判断、叙述与原文中的相关内容进行逐一对应分析、推敲。第一步总体把握全文;第二步找到选项与原文的对照点;第三步辨析异同。第三步最为重要,因为题目中所给的选项往往不是对原文的摘录和照搬,总要做一些变形处理,即“换一种说法”,或者变换了句式,或者改变了叙述的角度,或者进行了引申、推理。
精选例题(2006年全国卷) 大运河的保护现状确实令人忧虑。除千百年来河堤决口、泥沙淤塞、水量匮乏等自然原因外,更有乱开支渠、截流用水、管理不善等人为因素。由于不少河段利用了天然湖泊和自然河流,很多人认识不到大运河也是文化遗产或文物古迹;而出于局部利益考虑随意改拆遗存的现象时有发生,分省分段的管理体制也使大运河的保护无法形成综合性的全盘规划。
从原文看,下列关于大运河保护迫在眉睫原因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河堤决口,泥沙淤塞,部分河段缺水,大运河已经是衰败不堪。
B.乱开支渠,截流用水,管理不善,大运河的保护现状令人忧虑。
C.出于局部利益的考虑,大运河沿岸的文物古迹常被随意改拆。
D.分省分段的管理,使大运河的总体调研与保护报告无法提交。
例题解析 A项与原文“千百年来河堤决口、泥沙淤塞、水量匮乏等自然原因”对应;B项与原文“乱开支渠、截流用水、管理不善”等人为因素对应;C项与原文“出于局部利益考虑随意改拆遗存的现象时有发生”对应;D项与原文“分省分段的管理体制也使大运河的保护无法形成综合性的全盘规划”对应。对照分析后,考生不难发现D项中“使大运河的总体调研与保护报告无法提交”明显属主观臆断错误。答案为D。
四、题干反溯法
利用题干中的有关信息,返回到文中筛选并整合信息。一是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到相关区间,如有的题目明确告诉考生“文中第几段”,这就避免了筛选信息时的盲目性;二是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可以根据提示来组织答案,如有的试题要求考生“分条概括”,考生就要注意条理,分条来答,否则就会失分。
五、标志提示法
这里的标志主要指那些表现或暗示作者思维进程或文章结构层次关系的标志性词语。如标题、注释、表示总结或对照的词语等。抓住这些词语,利用它们启发我们的思维,帮助我们找到相关信息,做起题来自然就轻松多了。
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信息”,主要指通过阅读而得到的知识、消息、情报或代表某些信息的词语、符号、数据、图形等。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信息”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1.同一信息。文章中有些语句的表述方式虽不一样,但所表达出的信息却是一样的,即“这个意思就是那个意思”。文章中举某例,例子恰恰说明某一个问题,这就属于同一关系的信息。文章中举某名言或诗句,它们恰恰都说明某一个问题,这种也属于同一关系的信息。
2.分散信息。文章中有些重要的信息不一定集中在某个段落中,而常分散在文章的各个部分。这些分散的信息组合在一起,恰恰说明某一个问题;或者某几个句子组合起来,说明的是一个问题,另几个句子组合起来,说明的是另一个问题。阅读时,应该学会将分散的信息分类整合。
3.隐蔽信息。文章中有些信息表述很明显,叫做“明示信息”。有些则隐藏在不引人注意的地方,如副标题、注解、文中的括号内文字等。对于这些隐藏着的重要信息,阅读时一定要倍加留心。
4.潜在信息。“潜在信息”指那些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含有话外音的句子。如果离开具体的语境,该句就不再是这个意思了。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到“筛选信息”和“整合信息”两个层面,两者既独立,又紧密联系。所谓“筛选”,就是按照试题设定的阅读目的对文章进行分析,准确、快速、有效地辨别并获取试题所要求的信息。所谓“整合”,就是对筛选所得的信息作出正确的认知,把握各信息之间的关系,并归纳综合,按照试题要求进行信息重组。通常,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要按以下几个步骤去做。
第一步:审清题意,确定范围。正确理解文意和题意,确定筛选范围,即检索相关的信息区域,按照考题要求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内容,然后再对诸多信息进行整合。
第二步:借助标志,抓住关键。在检索相关信息区域的过程中,要善于借助信息标志,抓住关键性词语,如关联词语、表顺序的词语、指代性词语、插入性词语、总结句、过渡句、呼应句、设问句、反问句等。
第三步:认真比较,去伪存真。信息有显性信息,也有隐性信息,有文章中的真实信息,也有作为错误选项的虚假信息。要反复认真分析比较,去伪存真,作出正确的判断。
第四步:归纳综合,重组输出。筛选之后,还要对相关的信息进行归纳综合,并用准确的语言进行信息加工,或把经过筛选的信息按试题要求重新组合后表达出来。
方法指导
这里我们结合一些题目,给大家介绍一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基本方法。
一、主旨辐射法
根据题目要求,以准确把握文章主旨为导向,研读文章中的语言材料,将目标信息进行辨别、提取、组合。
精选例题(2006年安徽卷) 我参观过屈原纪念馆之后,又在屈原像前凭吊了一番。我仿佛看到这位项上挂着花环、腰间佩着长剑、足下穿着芒鞋的古代诗人,披发伫立,蹙额低吟:“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我又仿佛看到穿着破旧的长袍、飘拂着长髯、背着双手的闻一多先生,昂首仰天,作狮子吼:“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后来这两个形象就合二为一,何者是屈原,何者为闻先生,我都分不清楚了。
作者在行吟阁畔产生了哪些“遐想”?请简要概括。
例题解析 文章的主旨是表现屈原和闻一多两位诗人对人民的热爱、对祖国的坚贞、斗志的坚强、死时的壮烈。作者在行吟阁畔的遐想还是为表达主旨服务的。所以我们应该从屈原和闻一多两个角色出发,进行概括。同时,考生还要注意作者是有意将两人对比来写的,在整合信息时可以互相对照。
答案:①想到屈原的形象和诗句;②想到闻一多先生的形象和诗句。
二、词句提取法
即以有效信息为目标定向搜寻文章中的语言材料,将标明信息的关键语句直接摘录、辨别、重组。文中的信息内容常常体现在下列语句中:①新概念、新信息;②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阐述;③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④指代词所指代的部分;⑤作品寄寓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⑥主题衔接句;⑦揭示文中相关事物区别与联系的语句;⑧标明文章结构层次的语句。
精选例题(2006年上海卷) 商业区……应该注意的是,针对不同性质的商业区所应采取的控制策略是不同的。传统商业街所要传达的文化含量并不亚于其商业性,因此,色彩的处理应慎重,广告招贴和商品陈列应遵从传统方式,避免因色彩面积过大而破坏景观。而一般商业区以商业活动为主要目的,色彩多变、强烈冲击的视觉效果有时也不失为一种特色。
作者认为,商业区的色彩景观应如何控制?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解析 解答这道题的关键是抓住“传统商业街”、“一般商业区”两个关键词,然后再分别从两者的表述中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前者要注意“文化含量并不亚于其商业性”、“避免因色彩面积过大而破坏景观”等词语;后者要注意“色彩多变”、“强烈冲击的视觉效果”等词语。
答案:①传统商业街应体现人文特色,色彩面积不能过大;②一般商业区可以色彩多变,形成具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
三、对照分析法
根据题干要求,将题目选项中的判断、叙述与原文中的相关内容进行逐一对应分析、推敲。第一步总体把握全文;第二步找到选项与原文的对照点;第三步辨析异同。第三步最为重要,因为题目中所给的选项往往不是对原文的摘录和照搬,总要做一些变形处理,即“换一种说法”,或者变换了句式,或者改变了叙述的角度,或者进行了引申、推理。
精选例题(2006年全国卷) 大运河的保护现状确实令人忧虑。除千百年来河堤决口、泥沙淤塞、水量匮乏等自然原因外,更有乱开支渠、截流用水、管理不善等人为因素。由于不少河段利用了天然湖泊和自然河流,很多人认识不到大运河也是文化遗产或文物古迹;而出于局部利益考虑随意改拆遗存的现象时有发生,分省分段的管理体制也使大运河的保护无法形成综合性的全盘规划。
从原文看,下列关于大运河保护迫在眉睫原因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河堤决口,泥沙淤塞,部分河段缺水,大运河已经是衰败不堪。
B.乱开支渠,截流用水,管理不善,大运河的保护现状令人忧虑。
C.出于局部利益的考虑,大运河沿岸的文物古迹常被随意改拆。
D.分省分段的管理,使大运河的总体调研与保护报告无法提交。
例题解析 A项与原文“千百年来河堤决口、泥沙淤塞、水量匮乏等自然原因”对应;B项与原文“乱开支渠、截流用水、管理不善”等人为因素对应;C项与原文“出于局部利益考虑随意改拆遗存的现象时有发生”对应;D项与原文“分省分段的管理体制也使大运河的保护无法形成综合性的全盘规划”对应。对照分析后,考生不难发现D项中“使大运河的总体调研与保护报告无法提交”明显属主观臆断错误。答案为D。
四、题干反溯法
利用题干中的有关信息,返回到文中筛选并整合信息。一是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到相关区间,如有的题目明确告诉考生“文中第几段”,这就避免了筛选信息时的盲目性;二是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可以根据提示来组织答案,如有的试题要求考生“分条概括”,考生就要注意条理,分条来答,否则就会失分。
五、标志提示法
这里的标志主要指那些表现或暗示作者思维进程或文章结构层次关系的标志性词语。如标题、注释、表示总结或对照的词语等。抓住这些词语,利用它们启发我们的思维,帮助我们找到相关信息,做起题来自然就轻松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