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07’八大职场困惑

来源 :职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shuzhui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一度的职场困惑盘点是《职业》杂志联手知名职业咨询机构做的重头戏。2007 年度的职场困惑盘点在以往高出镜率、高密度率等指标上,进一步加上了“新兴困惑”这个关键词。新兴职场困惑的出现,也是千变万化的职场的一盏盏指向灯,我们可以从这一盏盏灯里,看出职场人士的成长与变化,也为新一年的职场奋战做好各项准备。
  
  1惑:职业角色转换艰难
  
  林小姐2003 年毕业于名校的国际经贸专业,之后应聘成为一家外国语学校的英语老师。三年后,她有了一些厌倦情绪。此时,一家公司盛情邀请她担任公司的经理助理。小林迷茫了:一边是自己花了很多心血的教师事业和对她都很喜欢的学生们,一边则是相互都很满意的公司。
  职场的许多人都会面临这样的转换抉择。那么如何有效处理这种转换呢?首先要对自己已有积累的领域进行盘点,把资源进行整合。虽然领域转换了,但许多资源是可以重复利用的。另外,在职过程中也要为转换做准备,主动提高自己的未来受聘能力。比如可以在工作过程中,主动拓展一些工作领域,积累更丰富的相关经验。还可以在在职的时候,主动参加一些培训与兼职活动,为自己一些希望发展的可迁移能力进行训练。
  
  2惑:工作吞噬生活空间
  
  小丽在一家大型民营企业担任总经理助理职务。从试用期开始,小丽就不断加班。现在疲于奔命,真正地实践了“白领就是领子白,脸色比领子还白”的生活。她开始越来越少与朋友聚会,与男朋友的约会也频频被老板要求加班的电话打断。她开始对自己的所谓白领生活产生怀疑。
  一个成功的工作和职业的概念曾经是如此一致:大部分人希望在一个稳定的公司里谋得一份不错的、稳定的工作,使他们有足够的收入来买房、养车、和家人出游、供孩子读完大学、和爱人在一起,直到退休。但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也许远远不止这些。但无论如何,绝对不是让工作完全占据生活。
  因此,就有学者分析了让生活与工作共同美满的因素:拥有更多的家庭时间;有更多时间和父母在一起;能有时间旅行,培养爱好,或是重返学校;有更多充当公民角色的机会;对自己忠诚守信;拥有平衡的生活。你自己可以用这几个标准自我衡量一下,然后给自己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物质只是获得最终幸福快乐的手段,绝对不是目的”, 记住这一点可以很好地帮助自己让工作成为生活更美好的组成部分。
  
  3惑:职场激情衰减
  
  性格内向的小谷大学毕业后工作很卖力,但工作一年多后,开始对“把人不当人用”的工作产生怀疑。小谷开始消极怠工,最后选择了辞职。辞职后他对工作的激情也没有了,几次找工作都干不长。最后干脆连工作也不找了,躺在家里专心致志做起了“啃老族”。
  就任何一个人而言,对于某些工作的热情可能会持续好几年,但是最终会变得不满意。另外一群人也比较容易激情衰减,那就是“三十还未立者”。如果这群而立之年的人还没有达到自己期望的立业标准,事业不得意,薪金未涨,位置没升,对自己的境遇感到十分不满,而此时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更使他们心力交瘁。这种内外交困的境地最终会使人产生放弃的想法,最终放弃斗志失去再努力的激情。
  其实,解决激情衰减问题,首先要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人的一生要扮演许多种角色,在工作的时候就要多留一份心思去充当“学习者”,随时准备提高自己的“受聘能力”。如果你对工作失去了兴趣,可以学习一些新的技能,在其他方面增加自己的可选择性。这样,内心的自信心与底气有了,工作的热情也会产生。其次,在个人发展的特定阶段,就要完成特定阶段的任务。比如在30 岁左右时就需要有一群密友或者有一个家庭,要寻求一种归属感。所以,要在工作的时候就开始多考虑一点未来,这样未来才不会让人失望。
  
  4惑:无法顺应环境高压
  
  小颖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民企做市场拓展。工作初期得心应手,为公司策划过几次比较成功的市场推广活动。但是,随着公司从十几人的规模发展成上百人的规模,市场推广的模式、结构都有新的要求。而小颖并没有及时认清这种变化,还是依然按老套行事,结果各种活动的效果都不太理想,使得销售部开始对市场部频出抱怨。
  在心理学上,人与环境互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顺应、一种是同化。前者指个人改变自己以获得与环境的统一;后者则指个人改变环境,以使环境适合自己的特点。就大的职场环境氛围而言,人更多需要以顺应的方式来行事。比如行业流行变化趋势、理论新导向等。在企业内的微观环境里,人可以同化环境。但顺应表现的是人的学习能力与灵活的适应性。社会的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如果一个人不即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很快就会与环境格格不入。因此,在职业发展中,随时把握领域发展,主动学习是获得职场发展的必然过程。像小颖那样,只是怨天尤人想靠一己之力改变环境,往往会使自己失去业绩与信心。
  
  5惑:职场边缘人危机
  
  小翠从事企业文秘工作,但是毕业两年的她却换了4 个工作单位。为什么跳槽如此频繁呢?原来,小翠被办公室人际交往所困扰。“我是个性格外向的人,可是由于职业需要我经常约束自己,有的同事就说我装模作样;我是个做事很认真的人,上司交给的工作都能一丝不苟地完成,但有业务往来的同事就在背后议论我古板。”
  职场人际关系(有时会升级为职场政治) 经常会左右一个人的职场发展。所以每个人都要重视这方面的问题。试想,一个人为什么会被大家孤立起来呢?原因只有一个:这个人不能认同大家的一些东西( 有时大家共同认定的某种东西可能是错误的)。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如果在职场你没有一个可归属的群体,你往往会成为职场人际的牺牲品。
  因此,跨越或者掌控职场人际最好的办法,就是融入其中。俗话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所以在职场要归属于某个群体,需要先认同这个群体的一些观点。从情商的角度讲,新进入一个环境最好的适应方式就是“装傻、装无知、装可爱”,这样可以使自己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从而随时做好融入与学习的准备。当然了,如果你所处的职场的确是政治复杂、人心险恶,那么也许换个环境是上策。
  
  6惑:失去生涯意义
  
  金先生在IT 领域工作数年,一直飞来飞去。但突然有一天,他提出了辞职。当HR 经理问他原因时,他回答说:“搞不清楚这些年来忙忙碌碌都是为了什么,现在我没有女朋友,与父母也聚少离多,和朋友在一起就是喝酒比工资。我感觉这样的生活没有意义。也许我需要一个人好好想想。”
  工作可能是体现价值的主要途径,也可能是无价值感的源泉。正如你在家里种花,目的是为了与家人一起享受。如果孩子不小心把花弄坏,那也没有关系,并不值得火上心头——毕竟养花只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目的。
  对于许多人来说,即使是憎恨现有的工作,要放弃这份工作仍然是冒险的和不现实的行为,因为无论如何这份工作都能让人获得经济上的安全感。在经济困难时期尤为如此。追求理想工作的代价过高。可以选择继续从事不很满意的职业,但是却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满足感。如果你感觉自己的工作止步不前,问自己以下问题:“对工作的不满意程度是否超出了经济上的收益?”“精神上的痛苦在生理上都有所表现,这一代价是否值得自己继续从事这份工作?”
  
  7惑:再遇职场中年危机
  
  华女士一直在一家医药公司从事营销工作, 40 多岁也可谓事业有成。但企业突然要重组,她发现自己似乎突然没有了方向。虽然多年的积累,她经济无忧,但下一步的生活会是怎样却总是无法面对。
  40 岁以后的经理人最有危机感,这里如果没有真正获得工作的乐趣、年轻时曾透支过甚,那么现在会有极度的失望的感觉。生涯理论家早已研究了这个年龄段的问题,这里需要一些新的角色丰富生活:需要把家持好、需要找一些充分帮助他人的机会。正如Laura Nash在哈佛商业评论的《万花筒里看成功》一文中指出的那样,一个人成功的标准需要从四个方面来评估:成就、快乐、意义与传承。中年期的人们,在职场已经有所成就,但快乐却并不一定与成就同比例,自然这些成就的意义更是无知所终。所以,这时在有职场阅历、资源还较丰富的前提下,多考虑一些职业生涯对自己、对家庭、对工作、对社会的成就、快乐、意义以及传承的表现,可以使人知道自己最需要充当的角色是什么。而不至于真的一步步走向“古来稀”的稀寂境地。
  
  8惑:是否入对行
  
  心理学研究生毕业的小雁,是一个内向的女孩子,她非常热衷于深入研究的操作实验。毕业后,她选择了IBM。但到了公司以后,才发现自己所做的工作并不适合自己:作为公司的HR专员,她必须与许多人沟通,制订一些评价的计划。结果工作的热情完全是被迫的。久而久之,自己也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内心的成就感越来越少。最后小雁选择了离开。
  正如俗话所说:人怕入错行。根据著名生涯发展理论家Holland 的观点,“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人的类与物( 职业)的群匹配起来时,人才可以得到工作的最大满足感。所以,在进行行业选择时,需要用相应的理论进行分析。小雁如果在求职之前分析自己属于Holland的哪一类型,就可以知道她的兴趣倾向是操作兼研究型的,而她所从事的IBM的工作对人的要求可能更倾向于管理交往型。后来,小雁根据自己的特点,在另外一家公司找到一份产品研发的工作,感觉到了学有所用的快乐。
  正如兵法上说的“知己知彼怠百战不殆”,如果在进入一个行当、领域前对它们有一个清晰的分析,并结合着对自己的分析,就可以避免“入错行”的悲剧。
其他文献
栗永,文史学者,石家庄市政协原副秘书长,石家庄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出版历史文化研究著作《留住城市的根》《石家庄历史文化百题》《回望滹沱河》等;主编《石家庄历史文化精华》等十数部专著。  1600多年前,东垣城下,滹沱河岸边,一场生死搏战,决定了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命运,也改变了一座城市的历史轨迹。  以东垣(真定)为中心的滹沱河流域乃战略要地,从春秋时期,这里就成为政治家、军事家开基创业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更加开放,班主任面对的学生越来越自主化、个性化,加强班集体建设的任务也就越来越艰巨。笔者认为,班集体应该充满爱心、注重人格互动、有效运用管理心理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对班集体的向往和激情。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形成正确、健康的集体压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使每个学生具有竞争与合作精神,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爱”是形成和谐班
据外交部统计,2006年我国公民出境人数高达3200万人次,位居亚洲第一。你想到了吗,在这个队伍庞大的出国人群身上,也隐藏着惊人的商机。一位京漂女孩慧眼识财路,在北京开起了首家“出国用品专卖店”,两年多的智慧经营,居然猎获上百万财富和多家分店。    出国遇尴尬,使馆区开创独家生意    今年25 岁的陈思涵是一位头脑灵活的郑州女孩,2003年从北京邮电大学毕业后,她成了海淀区一家国际贸易公司的白
一唯是我的挚友,凡二十多年的友谊,并不是在推杯换盏之中得到的。我们之间的友谊建立在彼此欣赏的基础上、建立在对艺术的兢兢业业上,他常说:艺术是人类生命状态的一种文化暗喻,或者說是人类表达情感状态的一种形式。  我深以为然。  面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一些艺术家常常以焦躁、痛苦、不安的形式表现出人类无法控制自身及环境影响的无奈情绪,而还有一些艺术家在不断寻求精神家园的平衡,创建出一种宁静、优美的心灵栖息地
“工资应该涨,也有空间涨,涨了也会好。”2008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新年报告会”上,文跃然用这句话给自己的演讲做了一个让人充满期待的结语。几天后,他的“十二年内职工工资有2.4到3.2倍增长空间”的论断,在网络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同时,文跃然认为一个工资水平比较高的时代正在到来。    近日,随着媒体接连爆料 6000万年薪、1500元最低工资建议,收入分配、个人工资增长话题再次成为社会
姓名:李海楼  职位:北京宇信易诚科技有限公司首席人力资源官,历任联想集团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联想移动副总经理、联想集团大中华区人力资源总监等职。  职场年龄:19年  自己的一个好习惯:动手做事之前先问“为什么要做”,想清楚目的和意义,想清楚此事为业务或管理带来的增值在哪里。  给职场人的一句话:每个人就是一间独立的公司,你经营的产品品牌叫做”Me”。当这个品牌获得众人信赖时,你就成为了最成功的
从古至今,“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最艰难而棘手的问题,正因如此,中国的改革方从农村开始突破。30年的改革开放使广大农村沧海变桑田。这巨大的成果之中凝聚了成千上万农业科技工作者深入农村,脚踏实地,默默无私的奉献!是他们把科技的种子播撒到广阔的天地。把新理念、新知识、新成果、新技术播种在农民的心田。使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下面报道的河南农业大学教授、著名蔬菜栽培专家张绍文先生就是其中优秀的一员。 
进入山谷的,除了我,还有云彩  古庙、满野草木,铁铃铛在山野小学的头顶上  叮当当地响。那么多孩子  在一个女教师身后,恍如一阵风,一地突发的野花  那个下午,孩子们穿著粗布小衣,她别着银发卡  她的脸庞我已忘记  我只记得  一种春天的柳枝般,微微颤抖的美  倾斜在无限的山谷。那是相逢、走开  那是我跑遍了所有大漠、沼泽、戈壁滩  才遇到的一朵昙花
近来,收入分配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面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一系列难点、焦点问题,作为薪酬问题专家和政府研究机构的官员,苏海南先生对大家普遍关心的薪酬改革问题有着很深的思考。    “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今年的两会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了这一要求。您是如何理解这一提法的?”     苏海南先生认为,“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张艾嘉的电影《女人20’30’40’》,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女人在20、30、40 岁三个阶段对亲情、友情、爱情和事业的不同心态和观念。那么在20’30’40’的不同平台上,女性的职业发展处在什么样的阶段?又会有怎样的感悟与收获呢?  国内知名人才媒体《职业》杂志联合智联招聘推出了“女性20’30’40’职业发展”特别调查,为职场女性送上一份量身定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南。    职业发展满意度“忧多喜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