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大学生过度使用网络现象普遍存在,本文主要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成瘾
网络作为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以其数字化、信息化的生存状态和虚拟性、交互性、共享性的特点,介入到了大学生的生活中,成为他们学习和生活离不开的工具和媒介。但是网络在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其无法回避的负面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过度使用网络必然对使用者的身体、心理、人际关系产生不良影响。高职院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高考场上的失利者,普遍存在不爱学习、缺乏自控、自信心不足、学习无目标等现象,而网络则是他们消磨时光、逃避现实的最佳选择。因此,关注网络对高职院校大學生的影响并在一定的程度上实施干预势在必行。
目前,网络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影响主要体现在网络成瘾上。即不是把网络当作工具和媒介来使用,对网络过度依赖,把网络当作生活的中心,上网操作时间失控;从网上行为中获得愉快和满足,产生了依恋性,一旦停止上网,马上就会出现情绪低落、兴趣索然、精力不足、容易激动、自我评价能力下降、头昏眼花、疲乏无力、食欲下降等不良身心反应;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参与社会活动及与他人交往减少;以上网作为排解、调节自己情绪的一种方式,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烦恼与情绪问题;即使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却难以自拔,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水平和人格的发展。究其原因大致可分为客观和主观两类,即外部环境和学生本人的内在因素。
客观因素,主要包括网络的可获得性、网络自身特点与社会生活环境。如高职院校学生远离家庭和父母,比较自由。而且手里有一定的生活费可供自由支配,无需担心上网用费;校内校外网吧林立,很多学校宿舍都装有宽带,上网条件便利;校园生活单调,缺乏兴趣爱好和恰当的休闲娱乐方式;网络游戏针对学生心理需求,设计出不断升级的、带有强烈的吸引力的、刺激性的、挑战性的游戏,也使其容易上瘾。
主观因素,主要指心理需求和人格因素。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以下几种问题:一、自卑症。进入高职院校学习,与一些学生的理想相去甚远,在内心中不想承认这一现实。目前社会对职业院校的认同程度还不高,绝大部分是专科层次,就业与升学深造的空间都有较多局限,更促进了他们的失落感。另外,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因高考成绩不理想,没能考取普通院校而被迫上高职,因而时常怀疑自己的能力,同时学校、社会和家长对其期望值又相对较低,自然导致他们产生自卑心理。因为缺乏应对困境的能力以及相应的勇气和信心,常会利用网络作为发泄、放松和逃避的方式。二、厌学症。目前有不少高职生学习缺乏积极性,学习动力严重不足。首先他们有的自认为:我基础差、底子薄,普通院校不要我,我已准备不上学,是父母反复劝说我才来的。其次,一些学生认为在中学阶段学习的目的就是上大学,而对为何上大学的问题思考不多。因而进了高职院校,认为船到码头车到站了,以前学习太辛苦了,现在要好好放松放松,导致学习缺乏动力。另外,由于社会用人制度不健全,“任人唯亲”“任人唯钱”现象的存在,使部分家里有权、有钱的学生认为:交点钱,混几年,混个文凭就可就业;再者,由于社会上一些学校对文凭管理不严,有些学生学习成绩极差,多门功课不及格,照样拿了文凭;有的学生根本没上学,没参加考试,也拿了文凭。这些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不可避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他们平时根本就不学习。那么多的空闲时间怎么办?有相当一批人选择了网络,网上游戏、网上聊天,甚至上课时也用手机上网。三、焦虑症。高职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个性心理发展逐渐成熟的重要阶段,他们热切地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他人的关怀和真诚的友谊及爱情。然而,因为缺乏社交技能,往往事与愿违。为了满足爱与归属的需要,转而投向虚拟的网络的世界,网上交友、网上结婚都是此种表现。
其实,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为了扬长避短,彰显网络有利的一面,规避它不利的一面,针对其对高职院校的学生不良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应对:
首先,要加强网络使用的管理,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政府要加大净化网络环境的力度,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其次,要以人为本,加强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大学生沉溺在“网上聊天” 、“网络游戏”中,主要是因为对网络的认识不够,其实网络所有的不仅仅是“网上聊天”、“网络游戏”,更多的是“网上学习”、“网上交流”、“网上搜索”等。学校可通过讲座、班会等形式向学生讲解如何有效利用网络。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自律能力,教会他们合理规划、利用空闲时间,提高自制力和对网上不良信息的免疫力。
最后,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建立和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如上所述,高职院校学生存在许多心理问题,在适应与发展上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如果学校不能给他们提供一个安全、有效的宣泄模式和帮助机构,有很多人可能就会选择网络,在虚拟的世界里逃避现实,如此只能使问题越积越多,如网络游戏成瘾、网络社交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信息成瘾等。所以学校必须积极应对,组建心理咨询室,培养自己的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在全校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程。注意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特征,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思维倾向;培养学生愉快的情绪特征,使掌握调节心理矛盾冲突的有效方法;培养社交技能,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多参与现实生活中的活动,多与自己周围的老师、同学交流,多结交生活中的朋友,减少对网络的依赖。必要时还可对过分依赖网络的学生进行团体心理咨询,使学生获得展示自我的信心,学会规划自己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樊富珉.网络心理障碍:成因、预防与矫治[J].心理与健康,2005(06).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成瘾
网络作为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以其数字化、信息化的生存状态和虚拟性、交互性、共享性的特点,介入到了大学生的生活中,成为他们学习和生活离不开的工具和媒介。但是网络在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其无法回避的负面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过度使用网络必然对使用者的身体、心理、人际关系产生不良影响。高职院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高考场上的失利者,普遍存在不爱学习、缺乏自控、自信心不足、学习无目标等现象,而网络则是他们消磨时光、逃避现实的最佳选择。因此,关注网络对高职院校大學生的影响并在一定的程度上实施干预势在必行。
目前,网络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影响主要体现在网络成瘾上。即不是把网络当作工具和媒介来使用,对网络过度依赖,把网络当作生活的中心,上网操作时间失控;从网上行为中获得愉快和满足,产生了依恋性,一旦停止上网,马上就会出现情绪低落、兴趣索然、精力不足、容易激动、自我评价能力下降、头昏眼花、疲乏无力、食欲下降等不良身心反应;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参与社会活动及与他人交往减少;以上网作为排解、调节自己情绪的一种方式,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烦恼与情绪问题;即使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却难以自拔,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水平和人格的发展。究其原因大致可分为客观和主观两类,即外部环境和学生本人的内在因素。
客观因素,主要包括网络的可获得性、网络自身特点与社会生活环境。如高职院校学生远离家庭和父母,比较自由。而且手里有一定的生活费可供自由支配,无需担心上网用费;校内校外网吧林立,很多学校宿舍都装有宽带,上网条件便利;校园生活单调,缺乏兴趣爱好和恰当的休闲娱乐方式;网络游戏针对学生心理需求,设计出不断升级的、带有强烈的吸引力的、刺激性的、挑战性的游戏,也使其容易上瘾。
主观因素,主要指心理需求和人格因素。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以下几种问题:一、自卑症。进入高职院校学习,与一些学生的理想相去甚远,在内心中不想承认这一现实。目前社会对职业院校的认同程度还不高,绝大部分是专科层次,就业与升学深造的空间都有较多局限,更促进了他们的失落感。另外,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因高考成绩不理想,没能考取普通院校而被迫上高职,因而时常怀疑自己的能力,同时学校、社会和家长对其期望值又相对较低,自然导致他们产生自卑心理。因为缺乏应对困境的能力以及相应的勇气和信心,常会利用网络作为发泄、放松和逃避的方式。二、厌学症。目前有不少高职生学习缺乏积极性,学习动力严重不足。首先他们有的自认为:我基础差、底子薄,普通院校不要我,我已准备不上学,是父母反复劝说我才来的。其次,一些学生认为在中学阶段学习的目的就是上大学,而对为何上大学的问题思考不多。因而进了高职院校,认为船到码头车到站了,以前学习太辛苦了,现在要好好放松放松,导致学习缺乏动力。另外,由于社会用人制度不健全,“任人唯亲”“任人唯钱”现象的存在,使部分家里有权、有钱的学生认为:交点钱,混几年,混个文凭就可就业;再者,由于社会上一些学校对文凭管理不严,有些学生学习成绩极差,多门功课不及格,照样拿了文凭;有的学生根本没上学,没参加考试,也拿了文凭。这些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不可避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他们平时根本就不学习。那么多的空闲时间怎么办?有相当一批人选择了网络,网上游戏、网上聊天,甚至上课时也用手机上网。三、焦虑症。高职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个性心理发展逐渐成熟的重要阶段,他们热切地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他人的关怀和真诚的友谊及爱情。然而,因为缺乏社交技能,往往事与愿违。为了满足爱与归属的需要,转而投向虚拟的网络的世界,网上交友、网上结婚都是此种表现。
其实,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为了扬长避短,彰显网络有利的一面,规避它不利的一面,针对其对高职院校的学生不良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应对:
首先,要加强网络使用的管理,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政府要加大净化网络环境的力度,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其次,要以人为本,加强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大学生沉溺在“网上聊天” 、“网络游戏”中,主要是因为对网络的认识不够,其实网络所有的不仅仅是“网上聊天”、“网络游戏”,更多的是“网上学习”、“网上交流”、“网上搜索”等。学校可通过讲座、班会等形式向学生讲解如何有效利用网络。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自律能力,教会他们合理规划、利用空闲时间,提高自制力和对网上不良信息的免疫力。
最后,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建立和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如上所述,高职院校学生存在许多心理问题,在适应与发展上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如果学校不能给他们提供一个安全、有效的宣泄模式和帮助机构,有很多人可能就会选择网络,在虚拟的世界里逃避现实,如此只能使问题越积越多,如网络游戏成瘾、网络社交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信息成瘾等。所以学校必须积极应对,组建心理咨询室,培养自己的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在全校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程。注意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特征,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思维倾向;培养学生愉快的情绪特征,使掌握调节心理矛盾冲突的有效方法;培养社交技能,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多参与现实生活中的活动,多与自己周围的老师、同学交流,多结交生活中的朋友,减少对网络的依赖。必要时还可对过分依赖网络的学生进行团体心理咨询,使学生获得展示自我的信心,学会规划自己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樊富珉.网络心理障碍:成因、预防与矫治[J].心理与健康,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