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实践中对中学体育课的认识,以及对人文精神的理解,结合当今时代对“和谐社会”的提倡,阐述了体育运动体现出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及体育课对中学生人格塑造、身心和谐与人际和谐的作用。
[关键词]体育教学 人文精神 弘扬 和谐社会
“人文”一词,在《周易·贲卦》中曾出现:“观乎天文,以查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这里,“人文”隐喻“精神文明”。在《老子》(第四十五章)也曾说:“以身对身,以家观家,以邦养邦,以天下观天下”,这里隐喻“人自己认识自己”。
中国体育自古以来就蕴含着人文精神。中国很早就出现了关注人的自身长寿的养生思想,出现了“贵生”、“重己”的身体观,强调“崇德”、“厚生”,所谓厚生就是要丰富人们的生活。因此,中国古代体育人文精神的主要内涵就是对人的健康和休闲生活方式的关怀。中国体育人文精神的另一方面就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人文”与“天文”并举。为了认识自然,人们的体育活动在由“自在”行为发展为“自为”行为的过程中诞生了体育教育课程,力求发展体育新现象,探索体育新效应,找出体育新规律。
一、现代社会文明中的人文精神
今天,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也越来越重视“人文精神”,对“人文”的理解也秉承着伟大先哲的思想,但又赋予其新时代的特征。
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出了“人文奥运”的口号。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着眼于增强公民、单位、各种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把和谐社区、和谐家庭等和谐创建活动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突出思想教育内涵,广泛吸引群众参与,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二、体育教学对树立中学生人文精神的作用
中学体育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还要使学生通过学习,深深地去感受体育的魅力,例如:排球教学,它作为一项集体运动项目,尤其需要团队配合,让学生在学习中明白人心和谐与人际和谐的作用,在竞争中镇定自若、应对自如、提高自信。为走上社会打下一个健康的身心基础。
1.体育运动展现了个人的自身和谐
中学阶段随着课程的增多,中考、高考的临近,学生学习任务越来越重、压力越来越大,往往对体育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兴趣不大;还有一些是典型的“文弱书生”,很少锻炼身体。在此情况下,更需要通过体育教学,使他们切实感受到身心和谐的提升,精神面貌的改善。
(1) 唤起学生对自身的珍爱
和谐社会提出“以人为本”, 强调关注人、热爱人、提升人、追求人的本质力量的自由实现,以及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但由于学业繁重,很多学生的睡眠时间不足,学生身体素质不容乐观。体育教学与训练可以使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乐观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积极追求,使学生在运动中体会到静思时得不到的感悟:生命是如此美好,要珍爱生活、珍爱生命、珍爱自身,从而完善自己的人格,培养自己成为一个真正身心健全的人。而这也与我国当前蓬勃发展的和谐社会不谋而合。
(2)唤起学生对不良习惯的重视和改正
体育做为一门科学,不仅仅是单纯地锻炼身体,它里面也有自己的科学规律,不掌握方法是不可能学会的。不预先进行准备活动就开始体育比赛行吗?肯定不可以,这样不仅不能锻炼好身体,还会使身体受到伤害。所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通过对体育知识的掌握,有了纪律观念和对科学规律的尊重,这样,一些学生的上课迟到、学习不专心的老毛病会得到改变,因此体育活动对于纠正学生的老毛病,培养新习惯,是件有意义的事情。
2.体育运动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和谐
(1)唤起学生的社会意识
中学体育课,尤其是集体项目教学,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集体责任感、奉献精神和团队精神,个人的技术水平再高,若没有团队的配合默契,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从而使学生懂得“独木难成林”的道理。在平时生活中,有不少学生不少时候是相当麻木不仁的,也缺乏参与感。体育运动促进学生参与团队实践,溶入到社会生活中,让学生深刻认识参与体育运动的最高价值的理念,这将给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终身收益。
(2)唤起学生的竞争意识
体育运动过程中,无论是集体项目或者个人项目,时时处处都充满着竞争,既有对自己运动能力的挑战,也有与他人的争胜;既有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又有团体与团体之间的竞争。即使在一个团队中,若是同团队的成员缺乏竞争精神,这个团队也很难获胜,所以,体育运动中既竞争又合作才是应有的意识。
参考文献
[1]陈少宇.中国体育文化的人文精神[J].体育学刊,2004
[2]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体育教学 人文精神 弘扬 和谐社会
“人文”一词,在《周易·贲卦》中曾出现:“观乎天文,以查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这里,“人文”隐喻“精神文明”。在《老子》(第四十五章)也曾说:“以身对身,以家观家,以邦养邦,以天下观天下”,这里隐喻“人自己认识自己”。
中国体育自古以来就蕴含着人文精神。中国很早就出现了关注人的自身长寿的养生思想,出现了“贵生”、“重己”的身体观,强调“崇德”、“厚生”,所谓厚生就是要丰富人们的生活。因此,中国古代体育人文精神的主要内涵就是对人的健康和休闲生活方式的关怀。中国体育人文精神的另一方面就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人文”与“天文”并举。为了认识自然,人们的体育活动在由“自在”行为发展为“自为”行为的过程中诞生了体育教育课程,力求发展体育新现象,探索体育新效应,找出体育新规律。
一、现代社会文明中的人文精神
今天,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也越来越重视“人文精神”,对“人文”的理解也秉承着伟大先哲的思想,但又赋予其新时代的特征。
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出了“人文奥运”的口号。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着眼于增强公民、单位、各种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把和谐社区、和谐家庭等和谐创建活动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突出思想教育内涵,广泛吸引群众参与,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二、体育教学对树立中学生人文精神的作用
中学体育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还要使学生通过学习,深深地去感受体育的魅力,例如:排球教学,它作为一项集体运动项目,尤其需要团队配合,让学生在学习中明白人心和谐与人际和谐的作用,在竞争中镇定自若、应对自如、提高自信。为走上社会打下一个健康的身心基础。
1.体育运动展现了个人的自身和谐
中学阶段随着课程的增多,中考、高考的临近,学生学习任务越来越重、压力越来越大,往往对体育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兴趣不大;还有一些是典型的“文弱书生”,很少锻炼身体。在此情况下,更需要通过体育教学,使他们切实感受到身心和谐的提升,精神面貌的改善。
(1) 唤起学生对自身的珍爱
和谐社会提出“以人为本”, 强调关注人、热爱人、提升人、追求人的本质力量的自由实现,以及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但由于学业繁重,很多学生的睡眠时间不足,学生身体素质不容乐观。体育教学与训练可以使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乐观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积极追求,使学生在运动中体会到静思时得不到的感悟:生命是如此美好,要珍爱生活、珍爱生命、珍爱自身,从而完善自己的人格,培养自己成为一个真正身心健全的人。而这也与我国当前蓬勃发展的和谐社会不谋而合。
(2)唤起学生对不良习惯的重视和改正
体育做为一门科学,不仅仅是单纯地锻炼身体,它里面也有自己的科学规律,不掌握方法是不可能学会的。不预先进行准备活动就开始体育比赛行吗?肯定不可以,这样不仅不能锻炼好身体,还会使身体受到伤害。所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通过对体育知识的掌握,有了纪律观念和对科学规律的尊重,这样,一些学生的上课迟到、学习不专心的老毛病会得到改变,因此体育活动对于纠正学生的老毛病,培养新习惯,是件有意义的事情。
2.体育运动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和谐
(1)唤起学生的社会意识
中学体育课,尤其是集体项目教学,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集体责任感、奉献精神和团队精神,个人的技术水平再高,若没有团队的配合默契,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从而使学生懂得“独木难成林”的道理。在平时生活中,有不少学生不少时候是相当麻木不仁的,也缺乏参与感。体育运动促进学生参与团队实践,溶入到社会生活中,让学生深刻认识参与体育运动的最高价值的理念,这将给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终身收益。
(2)唤起学生的竞争意识
体育运动过程中,无论是集体项目或者个人项目,时时处处都充满着竞争,既有对自己运动能力的挑战,也有与他人的争胜;既有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又有团体与团体之间的竞争。即使在一个团队中,若是同团队的成员缺乏竞争精神,这个团队也很难获胜,所以,体育运动中既竞争又合作才是应有的意识。
参考文献
[1]陈少宇.中国体育文化的人文精神[J].体育学刊,2004
[2]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