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3986993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个称职的高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教学反思有助于我们在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也是教师应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过程。教学反思对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下面谈谈我在高中物理教学时的几点反思。
  关键词:高中物理反思与时俱进全面发展
  
  一、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譬如,教师在讲解“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时,如果对“相对”讲解的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判断错误的现象;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往往注重自己一个人总是在滔滔不绝的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
  如果仅仅局限与对物理概念的生硬讲解,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物理离生活很远,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能力的下降。课堂上要也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二、对学生教学方面的反思
  2.1把新的教学理念转变为课堂教学行为
  要努力转变教学行为。我们不能只注重课堂教学生动化,情趣化和实例化,只满足于让学生感到新奇或吸引学生的注意,更重要的是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要由注重结果到注重过程,由注重知识传授到注重素质培养,不断地探索、实验、总结和完善提高。
  2.2重视物理知识的应用
  近几年的物理高考一直在引导高中物理教学要狠抓基础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所以新知识的教学要多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起点,应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然后进行理性归纳,这是一个很好地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形成的过程。同时要鼓励、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放到生产、生活实际中去检验、巩固,应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必然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2.3注重学生基本物理习惯的养成
  学习物理的一些基本习惯必须要养成。这里需要强调三个方面:一是严格作图。我们首先要以身作则,规范作图,然后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也养成一个规范作图的习惯,并且善于把一个物理问题准确地图示出来。二是努力提高数学运算能力。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普遍不好,需要加强训练。三是规范解题过程。要能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表述、论证要有初步的层次性和逻辑性,至少应通顺。
  2.4继续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要持续坚持加强物理实验教学,要让学生基本上能够掌握规定实验的有关知识,并且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应注意设置实验情景,提出实验问题,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的设计,进行实验操作,分析总结得出结论。那么,实验的思想意识就会形成,实验的方法就会掌握,实验的设计和操作等综合能力就会真正得到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三、对训练方法的反思
  首先,解题要规范。物理是有着严密逻辑体系的学科。解题(特别是计算题)需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对高一的新生一开始就要特别强调并逐渐养成解题的规范性,其次再是正确率,规范性养成了,正确率自然就升高了。
  其次,训练贯穿教育全过程,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对于物理,习题教学是学习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加深对所学感念,规律的理解和记忆的不可或缺的步骤,也是深化知识,构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的重要途径,是促成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必经之路。我们的教学思路应该以问题为载体,训练学生思维,渗透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要抛弃“填鸭式”,创设一种问题情景,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或实验中的问题切入,吸引学生去思考,以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接着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对问题的初步分析,“发现”新的知识,产生新的问题。
  再次,训练扎实,具有基础性、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层次性。我们教师应该如何选择习题呢?高一高二物理是打基础的时期。所以,首先习题应具有基础性,避免开始就是偏题、怪题和难题,这对巩固基础知识是非常不利的;其次,习题应该具有针对性,一节课上下来,一个章节复习过后,重点在哪我们的习题就要针对到哪,起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
  最后,作业要布置了必收交、收交了必批改改、批改了必讲评、讲评了必订正,做到反馈全面,校正及时。有些教师,借口说自己没时间实际是在偷懒,或者是教师高估了学生的自觉性,对自己布置的作业不收。实践证明不交的作业学生完成的积极性很低,必须要严格做题规范,从中体会物理的思维方法,养成物理的思维习惯。
  四、结束语
  作为教师,自己的工作业绩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在教学工作中我们要时时刻刻找准自己的位置,制定自己和每个学生的发展目标,锁定责任,做到信守承诺,做到勇于承担责任。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学校负责。沉迷于现状,安逸于现状,不思进取,这是不求上进消极的一种表现,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要明确教学结果导向。不能因为我们的工作暂时没有结果就逃避责任,甚至推卸责任。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决不放弃,要努力坚持,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为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认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 反思。在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向我的工作要效率,向40分鐘课堂要成绩,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际结果,不断提升自我反思意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志佳.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学反思.成才之路.2010
  [2]胡红霞.高中物理教学的几点体会.江西教育.2008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学习李时珍为了能够解除病人痛苦,不畏艰险,坚持实践,行医著书的高尚精神。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诊费”“记载”“解除”“拜访”“流传”“救死扶伤”“疑难病症”“严寒酷暑”等词语。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和他怎样为编写作准备。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进行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课时安排:
【内容摘要】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思维的空间交给学生,学习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去会质疑、勤思考,在质疑解疑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启发创造性思维,发展创新能力。  【关键词】阅读兴趣质疑创造性思维方法    亚里士多德说过:“创造性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质疑问难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启发创造性思维、发展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新课程的目标要求。如何让课堂成为师生互疑、共同求学的场所,让学生自主学习呢?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随着祖国各条高铁线路相继开通,保证高铁安全将是今后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确保高铁安全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rn依据清,严格落实护
期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1日=24时。理解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的不同之处。能正确地运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并会进行两种计时方法的相互转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场景,认识24时计时法。  3、情感与态度:学生体会到时间的重要性,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不同之处。会用两种计时法表示不同的时刻
就业是民生之本,它关系到一国经济和政治的稳定与发展。就业不仅是每一位劳动者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和重要保障,也是其融入社会、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基本条件,关系到亿万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我国的就业问题,不仅仅在于如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还在于如何形成完善、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建立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发挥城乡统一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为城乡劳动者创造平等的
乡镇作为最基层的政权组织,其政府工作人员能力素质至关重要。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政府工作人员能力建设,党的十九大作出了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重大部署。政府工作人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