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来源 :初中生学习指导·作文评改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na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谁是别人家的孩子?他就是。成绩优异,文采斐然;談吐不俗,举止有度……是重点中学里的‘霸中霸’。”
  每次,爸爸谈起他同事的儿子,总会不由自主地感慨不止,唏嘘不已,展现出恨“我”不成“他”的痛心疾首。“看看人家,考上了省重点高中,写得一手云锦天章……”每次听到这些,我能做的,只有自叹不如。同时,也在心底暗暗地竖起了一根榜样的标杆。
  直到那一天,爸爸回家,一脸凝重。他语速缓慢,语调深沉,半边脸都埋在了光线的阴影里。听了爸爸的话,我惊讶不已,是吗?他?他得了严重的胃病?可他还是高中生哎!是假期没有管好自己的嘴?还是从小落下的病根?我愣了,嘴唇翕动,却不知说什么好。想着他获得的奖项,飘逸的文采,我曾几次三番地浮想联翩到他有多优秀,多阳光;可这残酷的现实击碎了所有美好,我呆滞了,无神了。
  日子一长,我埋头于功课,他的影子被渐渐淡忘了,抹去了。可爸爸又带回了新消息:“他又腰椎间盘突出,钻心地疼,都坐不下来了,要人搀扶着……”啊!着实吓到了我,手中的一瓣橘子不觉掉落。爸爸一脸的惋惜和同情。我简直不敢想象,一个学习上的领军人物,为何成了这样的“天涯沦落人”?
  “他胃穿孔,再加腰椎间盘突出,几乎上不了学了……”几乎每次,我都从爸爸的话里辨出了无限的震惊和惋惜。曾依我看,他自律,自强;有着明确的目标,光明的未来;简直十全十美,堪称优秀学生里的典范,认识他的老师无不夸赞他!可怎么,怎么偏偏就……他才刚刚步入重点高中,有着似锦的前程,怎么能让自己的羸弱身躯给拖垮了!难道上帝给他开启了智慧之窗,顺手给他关上了健康之门,让“健康”成了他一辈子都无法逾越的障碍?我不禁有些扼腕叹息,一种悲壮的仰天长啸和惆怅油然而生。
  有时,我不禁想,他现在的生活会有多艰难?不知道他忍受了多少痛苦,多少折磨;接受了多少嘲讽,多少冷眼。转念想想,比起他所承受的身心之痛,我的作业多、辅导课多,简直不值一提。希望他现在所忍受的一切艰难困苦,都是黎明破晓时的前奏!待到一方旭日喷薄而出,他所有压抑的痛苦,忍受的折磨,都能凝集成喷薄的力量!这么想着,我的满腔同情早已变成了由衷敬佩。
  隐隐约约,从他的身上,我似乎感受到了一种豁达,一种乐观,一种不屈不挠,一种坚韧不拔。在经历了那么多磨难、痛苦后,他依旧挺着腰板,目光如炬,大步流星。刹那间,苏轼的那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深深撞击着我的心灵,强大的共鸣几乎令我五体投地。
  是的,现在还是一片漆黑,他正低着头,咬牙坚持,努力期待着近在咫尺又远在天边的白昼。
  静候着!快了,快了……东方已经露白!他抬起头,笑了!
  【总  评】 本文是一篇难得的“形散神聚”之佳作,理由如下:
  1.一线串起全文。以别人家的孩子,一个“学霸”的形象开篇;接着,一连串的出乎意料让“我”和读者为之扼腕叹息;最后在“我”的美好祝愿下,“学霸”霸气回归,完美收尾。2.两种情感交织。文中,敬佩和叹息这两种情感始终交织着,螺旋状推进,使得文章丰满,有情味。3.“三托”妙用。开篇学习成绩的铺垫依托;中间时不时将“学霸”的遭遇与自己的情况对比衬托;结尾的环境烘托。此“三托”都有力地推动了故事的发展,情节的跌宕,感情的升华。
   (讲评教师   冯跃忠)
  [评  改]
  以人物的语言开头,为下文情节做铺垫。
  插入对爸爸的描写,从侧面强调了该同学的优秀,迭起了故事情节;“恨铁不成钢”这一俗语的改用很风趣。
  爸爸神情、语调变化的烘托描写,很自然地引出了令“我”咋舌的事。
  一连串的心理活动描写,与往日印象的回忆对比,凸显了事件的不可思议。
  再次细微的心理活动描写,进一步显现了“我”内心的诸多疑问、感慨、惋惜。
  感叹句和疑问句的连续使用,突出了作者强烈的震惊和惋惜之情。
  现场画面感的展现,与自己的情境对比,使得同情感渐浓、升华,带来了情理的勃然迸发;层层推进,句句叩心。
  通过作者的想象描绘,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坚强不屈,自信阳光的高中生形象。苏轼诗句的恰当引用,为点睛之笔,其作用不言而喻。
  省略号的运用加快了节奏,让我们更能放心地等待。最后的抽象意念描写,让我们看到了明媚的结果,真好!
其他文献
朔风起,雪花飘,一年将尽。  万物都在沉睡,而少年还在奔跑!  朝露成霜,呵气成冰。这严寒可以凋零一树繁叶,却不会喑哑少年的读书声。  盘点一年的收成,目光炯炯,梦想披上了光芒。憧憬新春的跋涉,脚步笃定,生命就在于奋斗!  岁尽不懈怠,少年犹可夸!  犹记得疫情来时暂别校园的时光,虽然有过恐惧和焦虑,但正是这场疫情让我们懂得了爱与责任。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抗疫”这宝贵的一课将会影响我们的一生:它
期刊
蜡烛燃烧实验是初中化学重要的探究实验。通过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三个阶段的分析,引导同学们观察和探究实验,着重培养同学们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夯实基础]  【实验原理】石蜡 + 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 水。  【实验器材】蜡烛、火柴、烧杯、澄清石灰水、水、水槽、小刀。  【探究步骤及现象】  1. 对蜡烛点燃前、燃烧时及熄灭后进行探究:  产生黄白色光亮火焰,蜡烛火
期刊
1. (2019·安徽)封闭在容器内的气体,是由大量的气体分子组成的,这些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一定时,气体分子运动速度大小都相同  B. 温度一定时,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气体分子都有  C. 温度升高时,每个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都增大  D. 温度降低时,每个气体分子的运动方向都相同  2. 下列關于水的比热容是4.2 × 103 J/(kg·℃)的物
期刊
实验室制取氧气是初中化学实验中第一个制备气体的实验,掌握好该部分内容将为以后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氢气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夯实基础]  [药品 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反应原理 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或:氯酸钾[二氧化锰加热]氯化钾+氧气)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 + 氧气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查、装、定、点、收、移、熄(
期刊
《父爱之舟》这篇文章极具散文风格,文章所写的内容看似零碎,其实结构严谨。全篇采用倒叙的手法,从梦境开始,引入对往事的回忆;以从梦中醒来、泪湿枕边结束,首尾圆合。往事潜入梦中,说明往事难忘,更深刻地表现出父爱在“我”心中留下的印记难以磨灭。文中四次写到姑爹的小船,以此贯穿全文,把种种往事连为一体。父爱与小舟不可分割,船来船往,作者的感受也在变化,主题在叙述中得到了层层深化。最后一次提到小船时,作者明
期刊
1. 我很长时间没有收到她的来信了。  误:I haven’t heard from her letter for a long time.  正:I haven’t heard from her for a long time.  析:hear from sb.相当于get/ receive a letter from sb.,因此不可在hear from后加letter。  2. 虽然天很晚了
期刊
技巧一:引入新鲜素材,调动阅读兴趣。在写作过程中,运用传统经典素材,往往会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让人心服口服。但传统经典素材毕竟时间久远,广为人知,让人缺少新鲜感。如果平时能关注时事,做好积累,考场写作时能适当引入时事素材,那时代气息就会从字里行间扑面而来,就能抓住阅卷者的心。  我们来看两个写“成功”的作文片段:  [①]成功需要流汗。唐代大书法家怀素,自幼出家,是书法史上引领一代风骚的“狂草”大师
期刊
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很多景,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也很可能会因此产生不同的情绪,比如高兴、烦恼、气愤、痛苦……  只是,我们不会用手中笔去书写,去描绘。不要着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步一步慢慢来,我们的写作水平一定能有所提高。  我们先来看看,生活中有哪些素材可用可写呢?  一、身边的风景多多看  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段,周围景色会有不同的变化,春光灿烂
期刊
九月,其实是多彩的。但因执着于收获的期待,人们总赋之九月以金黄。  金黄,的确是丰收的图腾。  闭眼,漫野腾腾,高贵一色。不管是夏季的麦,还是秋季的稻,总让人心里感到实落。收获了,就好!收获了,没有饥馑,没有恐慌,没有灾难……  九月之秋,人们脸上是面带微笑的。  一年的期待不落空,何不去远游?风不急不冷,阳光不温不燥,禾木积蕴的香气酽酽地散发。  形体如此,精神也不例外。谁的梦想里没有几个春夏,
期刊
我独自坐在公园的座椅上,看着行人逐渐离去。那一个又一个的背影如此冷漠。  风摇曳着树枝,玩弄着小草,也拍打在我的脸上,闷热感和那超标的湿度令我难受。我抬头仰望天空,想要去寻找太阳,可是它却早已失去了踪迹。天空中只剩下那一团团的黑云,它们覆盖了天空,笼罩了大地,没有一丝缝隙。  真的不喜欢此时的環境,因为它带给我的只有那无尽的压抑。我张开嘴大口大口地喘息,像一只失去水的鱼儿,尽力去挣扎,终是无果。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