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数学课堂提问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wei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数学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目标.不同类型的数学课都涉及课堂提问,设置有效问题,优化课堂提问,才能“问”出课堂精彩,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通过对一节课的设计及反思,阐述使问题有趣、有序、巧妙、智慧、精彩,促进学生思维活跃、严密、开放、创新、发散.
  【关键词】优化;课堂提问;思维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中一种最常见的师生互动方式,好的问题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引导思维方向,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但由于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原有知识水平了解不到位,不能确定最佳的认知出发点;或是没有深入钻研教材,不理解教材编者的意图,不能设计有效问题;使得课堂提问存在着目标不明确、没有恰当的思维量、不具备数学特征等问题.基于上述情况,笔者以“一次函数图像”的教学片段为例,谈谈对优化课堂提问的几点做法.
  一、问得有趣、思维活跃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1]大量的课堂观察也表明,只有在活泼、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的思维创造活动,才能与教师一起把课堂搞得有声有色,共同创造出良好的艺术效果.
  片段1:函数图像的概念
  问题1:你还有哪些不同的方法可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函数关系?
  问题2:你知道表格法表中的数据是如何得到的?
  问题3:函数的图像由什么组成?有多少个点?
  通过一系列回答问题,学生意识到把画函数图像的问题化归成画点的问题,自然生成函数图像的概念.并且建立起函数解析式、表格、图像三者之间的联系,体会在画函数图像的时候,表格的作用.这样让学生自然为接下来画函数图像作铺垫.从而得出函数图像的概念.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样的课堂提问导入,直奔主题,在上课伊始,就紧抓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了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角色.
  二、问得有序,思维严密
  有效提问并不只是教师抛出问题.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教师要有策略地有序地提出问题,调节思维的发展,鼓励学生观察讨论,以此推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共同构建课堂的有效提问.
  片段2:画正比例函数图像的方法
  学生根据定义尝试画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后,教师展示学生的作品,并以“这名同学画的图像你认为正确吗?为什么?在画函数图像时应注意什么?”引导全班讨论.
  生1:这个函数和的自变量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因此,只取正数并不完整.
  讨论共识:一般情况下,我们所选取的点应有代表性,x可以取正数、0、负数.
  生2:表中自变量取值杂乱,没有顺序.
  讨论共识:在列表的时候,建议数据从小到大排列.
  生3:表中取了7个整数,但自变量的取值可以是分数、小数,而且可以无限大或无限小.
  讨论共识:x与y的对应值有无数多组,在所列的表格中不能反映出来,两边用省略号表示.
  本课时是初中阶段第一次系统地研究一个具体的函数图像.第一次让学生经历列表—描点—连线的画图过程,如果采用示范然后练习的方法,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可以画出正比例函数图像,但对后续学习没有启发作用.而学生具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由点的坐标描点的画图能力,此时教学重点就在于如何列表.如果放手让学生自己取值,尝试列表,才可能出现这些隐含的问题.教师设计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在师生对话中,达成共识,必将为后续学习的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等其他函数图像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
  三、问得巧妙,思维开放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开放、动态、多元、多变的交流与对话,优化课堂提问,使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是师生思想与智慧交流展现的场所.教师的“一言堂”势必影响着学生的参与程度.在课堂提问中,活用开放性的语言,如,“你认为应该怎样做?”“通过观察,你发现什么?”“对这个问题,大家一块出出主意,看看该怎么办?”“在什么条件下这个结果是有可能的?”“这个结果使我们想到了什么?”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更积极地思考探索.
  片段3: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师:观察所画的图像,你确定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就是一条直线?
  生:通过在任意两点之间增加点的个数来观察这些点的排列情况.
  师:很好,按这名同学的方法,如在(1,3)和(2,5)之间添加更多的点来验证.这其实是利用逐步逼近的方法来探究正比例函数的图像的形状,很有价值.
  师:我们还可以通过几何画板展示,当点的坐标满足函数解析式,这些点都落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样进一步确定了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师:其他的正比例函数,它们的图像会是直线吗?
  生:我们可以尝试多画一些正比例函数来验证.
  师追问:画正比例函数图像,你认为需要描几个点?你的理由是什么?
  生:七个.例题练习都是画七个呀!
  师:有其他不同的想法吗?
  生:我认为找的点越多越具有代表性,连出来的图像也就越准确.
  师:是的,对于一个未知的函数,画它的图像,我们可以多取点.对于正比例函数,畫它的图像,可有捷径吗?
  生:正比例函数图像是一条直线,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只需要描两个点就可以.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我只要描一个点就可以了.因为正比例函数y=kx,当x=0时,y=0,图像一定过原点(0,0),所以只需再确定一个点就可以了.
  笔者在学生得到图像的基础上,让他们说出自己的作图方法,这时会出现不同的观点:应该说这些观点的提出都是有一定道理的.当建立在前面知识的基础上,找的点越多越具有代表性,连出来的图像也就越准确;而建立在猜想的基础上,认为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因此,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规律,得出只要找两个点即可的结论.这里不直接告诉学生正比例函数的两点作图法,而通过追问,让学生自己探索,体验数学的简洁美,感受思维的魅力.   教师要善于俯下身子去倾听学生的心声,不能轻易打断学生的回答.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不能急于用评判语言作断定.事实上,我们应当把自己当作是一名学生,甚至是一名基础较差,脑子不灵的学困生.对学生的回答多问:“你是怎么想到的?”“同学们有不同意见吗?”“有什么方法验证这个结论的对错?”没有了对教师的依赖,加上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的参与热情就来了,他们思维活跃,想成为知识的主人.
  四、问得智慧,思维创新
  思维创新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落实和体现创新精神,要充分发掘教学内容的创新教育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创造热情,鼓励学生提出新鲜的见解和想法,使之能主动、生动地学习.
  片段4:正比例函数图像性质
  师: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画出y=x,y=3x,y=-x,y=-4x的图像.
  (1)观察上述四个函数,随着x的增大,y的值分别如何变化?你是怎么知道的?
  (2)你能将上述四个函数分类吗?怎样分?分类标准是什么?
  对学生来说,画四个函数的图像问题不大.第(1)小题
  生:我从解析式入手,就能判断四个函数的增减性;
  生:我从所列的表格可以观察到当自变量x增大时,函数值y的变化情况.
  师:很好.刚才两名同学从“数”的角度分析四个函数的增减性.与他们方法类似的同学善于应用较熟悉的知识.还有同学注意到不同直线的直线上升、下降的趋势吗?
  此时,由于是第一次学习,教师有必要进行全班交流统一认识.从“形”的角度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图像,了解增减性的图像特征.两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培养学生数形結合地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有的学生对创新有恐惧心理,害怕别人非议,害怕挫折,即使有什么想法也不愿说给别人听.所以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不论学生发表的意见如何,我们的教学语言要多一些表扬、肯定和鼓励.如,“你真棒!”“你的思路很有个性!”“你发现了科学家都没发现的问题!”等等.即使学生的回答有些偏颇,教师也要给予鼓励.“你能自己思考并勇于回答问题,值得大家学习”[2]没了被打击、嘲讽的压力,不怕出错和失败带来的后果,学生充分感到“安全”“自由”,就会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
  五、问得精彩,思维发散
  精彩的问题可以令学生思维具有发散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一节课的小结时,教师充分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他们在同一时间里都有思考的空间,实现全员参与,而且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3]
  从以上的教学片段,不难发现问题的内容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力度,有什么样的问题就对应着学生怎样的思维.教学中的师生问答,是知识的交流,是智慧的碰撞,是情感的融会.只有好的问题,才可以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同时,也只有好的情感投入,才能点燃思维和智慧的火花.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梁干超.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6):106.
  [3]杨峰,曾泽群.用活教材中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以有理数加法法则为例[J].数学教学,2014(7):15-17.
其他文献
最近分别参与了两次活动:绍兴市数学中考复习研讨会和舟山市定海区数学中考复习研讨会,并在绍兴市中考复习研讨会上就“关注学生学习,提高复习效率”的主题与同行进行了讨论,在舟山市定海区中考复习研讨会上展示了一堂相似三角形的复习课.两次活动的参与,让我对中考复习有了新的体会和感悟,本文以相似三角形一种基本图形的复习课为例,用“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线长之比等于相似比”这样的“逻辑连贯”数学问题为一节课的主线进行
问题1 设f(x)=ex-1-x-ax2.  (1)若a=0,求f(x)的单调区间;  (2)当x≥0时f(x)≥0,求a的取值范围.  本题是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版)理科数学第21题,是一道压轴题,难度系数较大,大多数考生只能完成第一问,对第二问只能望洋兴叹,无从下手,下面给出几种解法.  解 (1)略.  (2)解法一:标准答案(略)  标准答案中给出的解法是利用分类
【摘要】小学“解决问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能力,锻炼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低年级解决问题是整个小学阶段解决问题的基础,它对学生今后更高层次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执教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后的一些所思、所感、所悟,来阐述如何把培养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在实处.  【关键词】情境;理解题意;收集信息;解决  本文通过执教苏教版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少一些虚浮的“花哨”,而多一些实在的“简单”;少一些由无关紧要的“零碎”,而多一些沟通新旧的整体把握;少一些拘囿在自留地的“封闭”,而多一些建立在“延伸点”上的“开放”,以此打造理想的有效课堂教学.  【关键词】数学;有效;简单;整体;开放  【基金项目】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课题立项号:GS[2018]GHB3366《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评价策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师要着重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帮助学生减少课后的学习压力.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最主要因素,所以,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与他们一起在知识的海洋里探索.高中数学是一门相对来说比较枯燥的学科,所以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资源来让课堂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兴趣;课堂效率  高考的必考科目之一就是数学,所以,高中数学不仅是高中学习的重点
【摘要】以2018年高考数学试题为例,分析了“多想少算”的十种策略:极限策略、观察策略、数形结合策略、分离变量策略、猜想策略、设而不求策略、特殊化策略、正难则反策略、换元策略、巧用结论策略.  【关键词】多想少算;高考;数学试题  【基金项目】四川省“西部卓越中学数学教师协同培养计划”项目(ZY16001).余小芬系本文通讯作者.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指出:“数学学科的
【摘要】变式教学是初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本文从矩形中的折叠问题出发,通过改变位置,图形形状,背景,引入动点等变形,探讨在矩形折叠问题中通过合理变式,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数学变式;矩形折叠;教学反思  变式教学主要是指对例题进行推广拓展,合理的变式教学不仅能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在矩形折叠问题中进行变式,既能有效复习勾股定理,三
【摘要】为了探寻复习课的教学方法,提升复习课的教学效果,笔者有幸在本区开设一节复习研讨课——“不等式”复习.为了起到良好的范式功能,笔者在充分基于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精心设例,分层教学,多题一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分层设例;最近发展区;数学思想  一、范例设计描述  1.例题:(A级)解不等式2x-3(x-1)≤6,并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B级)解不等式x3-x-12≤
【摘要】为了全面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本文对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数学教育的方法进行了综合性的探讨,真正地让学生听懂、会做、学通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以后更好地开展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教学方法  当前,比较常见的数学教学方法仍然是以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为主,新课改以后,有少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引入了全新的教学方法,可是仍然存在一刀切的情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纵深发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部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更是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教学要与信息化相融合,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改变传统的教学现象,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翻转课堂作为新教育背景下的產物,很好地将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在一起,拓宽了原有的初中数学教学范畴,将学生学习的知识场地由课堂拓展到网络或者课外等,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同时知识点的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