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教学法中教师“引”的作用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j1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式教学(Hands-on Inquiry Based Learning),又称“做中学”、发现法、研究法等,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作为引导,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主动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主动探索 实例引入 应变和引导 探究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8)35-0093-01
  探究式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的、主动的探索。所以,在一堂探究式教学课堂中,教师对情景的创设、对学生思路的引导、问题指向的明确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以笔者一堂《牛顿第一定律》中两个点的突破,谈一下教师的“引”的作用。
  1.“引”导学生猜想和反驳
  本节课想突破的第一个问题是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还是“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原因”的讨论。有关此问题,前人的认知规律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后来伽利略认为不是,才造成了矛盾的冲突,高一的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此处,课堂上若是简单提问“力到底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还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通过学生的回答去得到这个结论的话,那么就会出现一边倒的情况:大部分学生会肯定的回答“力就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这节课需要制造矛盾的点,应该以学生已掌握知识为基础,彻底改变常规课堂中“力不是维持运动原因,而是改变运动的原因”这一模式。
  怎么改?我的设计是通过实例引入,并归纳出“力就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一错误结论。首先,推动讲台上的一个粉笔盒,边移动,边表述“粉笔盒在外力推动下向前运动,一旦撤去外力,便停止了”,停止实验后,加上“风吹树叶,树叶动了,风停了,树叶也停止摆动”和“用手推门,门开了,放手,门就停止”两个例子,归纳这几个实验的共同点,得到一个矛盾冲突点——“有力,物体就运动,没有力,物体就静止”,并提问“同学们的观点如何”?第一次引发学生既有认知的矛盾。
  学生马上以“力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为论点,举了两个例子,说篮球出手后仍然能在空中飞,足球被踢出去能够在足球场上滚动。我马上追问:以上两个例子,恰好证明我的说法是对的啊?运动员施加外力,球就运动了,但整个过程来说,球在没有施加外力的情况下,是停下来的,只不过是缓慢的停下……,第二次引发学生思维的矛盾。
  学生有点懵了,至此,课堂的第一个矛盾点已经成功制造出来,在教师刻意的“反方向引导”下,学生开始讨论,很快就有人抓住老师的问题——“物体停下来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没有外力,而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或者其他阻力”。看来,老师此前的论点是不对的。
  接下来,我表扬了学生并 “承认错误”:这是日常生活的经验而已,而日常生活的经验不一定可靠。看来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因为受到了外力——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2.“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通过“猜想与反驳”,师生一起突破了第一个问题。本堂课第二个教学重点是:学生设计实验,探究“摩擦力对运动的影响”,并最终通过实验结论,得到“如果没有摩擦力存在,可以认为物体会永远运动下去”的结论,最终归纳总结出很近似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基于此,在我 “承认错误”后,又开始引导:日常生活中的经验不可靠,那么同学们是否有什么办法来研究摩擦力对运动的影响呢?
  此后,学生开始分组讨论,并分享实验方案,最终,我选择了与此前设计思路最接近的一套方案进行了课堂演示,并对其他方案进行肯定。相比较第一个问题的突破,该过程中规中矩,因为实验设计的难度不大,高一学生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也比较到位,具体过程不再赘述。
  3.对于“探究式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应用,除教师的引导作用外,还有两个想法分享给读者
  (1)课堂前期的准备工作量相当大,因为这是一堂要挑战固有思维的课,如果没有足够多的学生样本予以提取,正式的課堂便无法应对各种学生的想法,所以本课题前后选了八个高一班级进行试教或者问卷访谈,最终的堂课,表面上看是“无序”的,但体现的却是精心准备和设计之后的“有序”教学。在常规教学中,是难以实现的,若课堂全部放开,便难以紧凑,无法出彩。
  (2)在“探究实验”设计环节, “矛盾”的引出是学生设计实验的“原动力”,有了矛盾,才会有更精准的实验方案。所以此前的“猜想和反驳”环节的过程反倒变得尤为重要。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内,跟学生打“智力战”、“口水战”,既要兼顾学生不同想法,又要引导课堂回到正轨,对教学设计,对教师应变和引导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当然,实验探究的目的是“阻力对运动的影响”,学生分享的实验方案也一定会有不同的想法或者“一边倒”的可能性,所以教师对课堂要有接受各种实验方案的心理准备。
  参考文献
  [1]叶晓青.《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反思与启发——“先学后教,问题导学”教学模式运用研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5):55-57.
  [2]徐斌斌.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思考[J].考试周刊,2009(41):181-182.
  [3]骆波.从名师课堂看科学方法教育的操作策略——以“牛顿第一定律”一课教学为例[J].物理教学探讨,2015(1):16-18.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和推进,使得初等教育在很多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改进,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明确的指出了教学模式这一方面的改革是整个教育改革的重点。为了将传统的机械化教学模式转变成灵动且有效的教学模式,需要按照《纲要》的各项要求来给予学生学习动力以及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初中数学课程中可以将合作学习模式引用的实际教学中,在增强学生学习数
期刊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的能力。对于高中历史,它的核心素养是什么呢?作为历史教师又应该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高中历史 兴趣培养 核心素养 授课风格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8)35-0083-
期刊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任务,在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教育性评价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关注,借助教学评价的方式,关注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本文分析了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用教育性评价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学科价值和内容研究兴趣的提高。  教育性评价 高中生物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7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
期刊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写作也是语言运用能力的主要考察形式之一,集中体现在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在高中教学中,一般的语文写作都需要800字以上,大概需要四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鉴于教学内容较多,高中生学习任务紧,教师不可能长时间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进行大作文写作。为此,微写作模式逐渐成为众多语文教师关注的重点,以200-300字的篇幅来浓缩一篇文章的精华,不仅节约了教学时间,也提
期刊
生物学科素养的構建,能帮助学生融会贯通生物学知识,从更高、更全局的角度认识生命世界、解释生命现象。笔者认为,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动眼、动脑、动耳、动手、动口”的机会,将多感官参与融入以"素养"为目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心体验,关注学生学科能力体现,切实提升生物学科素养。  学科素养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多感官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8)
期刊
高中生人文素养培养是高中历史新课改的要求,是健全学生人格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为了培养高中生的人文素养,在历史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改变历史教师不正确的教育理念,其次要改变教学方法,构建一个开放的历史课堂;深入发掘研究教学文本,加强学生的实践。  高中历史 人文素养 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8)35-0089-01  1.人文
期刊
对于学生来说,中考对于他们的人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决定他们是否能够进入心仪的高中,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在中考复习中,如何激励学生、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是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将从教学实践入手,探索中考历史备考的高效策略。  初中历史教学 中考备考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8)35-0078-02  在中考复习中,很多
期刊
当前,我国强调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对孩子的教育应从小培养。而对一个学生最好的塑造方式就是通过阅读使他们明白更多道理,在书中得到的知识会使得孩子受益匪浅。因此,小学课内外阅读是当今社会极为重视的一个重点问题。只有在少年时期进行了一定量的阅读,才能更好地对于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进行解决,更好地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更好地度过难关。  语文教学 课内外阅读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
期刊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进而也会提高考试成绩。物理作为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是很多学生眼里较难掌握的科目,尤其是高中物理,它决定着一个学生是否能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这更加引起了家长和老师的注意。而本文就高中物理学习方法和提分技巧这个问题作出讨论。  物理 学习方法 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
期刊
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优化教学模式,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运用微课教育优势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注重课堂教学氛围的构建,有效激发高中生的学习热情,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中地理 微课资源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8)35-0087-01  微课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优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