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微生物基础知识是食品和制药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环节。为提高其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结合几年来我校微生物教学的经验,从调整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培养独立自主的工作能力和再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就是校企合作,进一步研究新形势下的微生物“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关键词]微生物 教学改革 “教学做”一体化 教学模式
微生物基础知识是生命科学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实践性与应用性均很强。特别是在食品和制药行业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知识。笔者结合几年来我校微生物教学的经验,探讨了新形势下的微生物“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一、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在以往的微生物教学中,实训课的教学内容共开设10个实验:(1)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2)细菌的染色技术(包括简单染色、革兰氏染色和芽胞染色);(3)霉菌的形态观察;(4)酵母菌计数;(5)培养基配制与灭菌;(6)微生物的接种;(7)空气中微生物的测定;(8)微生物的分离;(9)大肠菌群测定;(10)细菌总数测定。就这些实验内容都很单一,与企业岗位要求还相差甚远,所以可通过校企合作,进一步了解岗位需求,把现有的微生物学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内容与企业的岗位项目结合起来,实行项目内容一体化,可把原来的实验(5)(9)(10)为微生物学在食品、药品检验中的应用,在食品、药品检验中属常规实验,仍然保留。其它实验可进行一些调整,如把显微镜使用和细菌的简单染色合并为1个实验;增加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与无菌操作合为一个实验;把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及革兰氏染色两个实验合并为1个实验;项目内容为菌种保藏和纯化,把细菌的形态观察与放线菌以及霉菌的形态观察、悬滴培养3个实验合并为1个实验;仍为10个实验。这样调整的内容可把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实现“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这样教师可设计出项目、内容、目标。可让学生来设计完成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样既包含了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训练,也结合了我们实训的特点。同时,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将多个实验连成一个整体。比如,我们可将大部分实验置于“从混合菌液中分离和纯化某一特定微生物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这样一个大实验中,从第二个实验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及无菌操作开始,通过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建议采用不同的培养基用于分离,然后学生以自己分离纯化得到的菌株为材料,进行革兰氏染色、菌落和个体形态观察等,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以及主动性,为达到最后鉴定目的,学生
还必须学会认真设计每一步实验。再如,实验9和实验10,属应用比较广泛的检验项目。如食品、药品中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测定,可以用原包装的无菌水、口服或外用药或者用市售的饮料等。总之,既要从节约实验经费出发,也要考虑到实验的最终效果,如果用试管装上稀释药液或菌液进行测定,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以及实验的收获是大不一样的。
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容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去定岗实习,对企业岗位就不陌生了。
二、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主要措施
教师教学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师向学生传授系统知识最常用也是最普通的教学方法就是讲授法。不可否认,这种教学方法在普通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对高等职业教育而言,由于培养目标定位在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上,其根本任务在于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生产、建设、管理、服务所需要的技术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会教,还要会做,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有足够的认识,必须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从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彻底摆脱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思想行动上真正转变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上来。二是必须改革目前的课程内容、课程结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克服目前这种的课程缺乏相应的技能训练内容,许多知识实用性不强,理论过深,容量过大,公式推导过多,课程结构不合理的现状。三是必须加大实验、实训条件的投入和改善。实验实训条件是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必备条件。目前而言,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经过几年的投入和建设,尽管办学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但由于建校时间短,底子薄,缺乏资金的积累和经费的支持,综合实力弱。特别是实验实训设备,仍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将会受到条件的制约。只要坚持按照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和教学规律,不断创新办学思路,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教学实践和技能训练,就一定能够把这一模式推广下去。在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发挥校内实验实训设备的作用,还要充分利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这一载体,把课堂搬到工厂,把工厂搬到学校,实现校企合作组合新模式。重点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调整专业教学计划,要把综合练习课程设计、模拟操作、社会调查、实验实训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2.按着教育部的要求,配备足够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学校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聘请企业能工巧匠和专业技术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承担技能课程。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引导学生“学和做”上,注重运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讲、练结合,培养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4.制定完善的教师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把课堂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为主转移到“教、学、做”一体化新的教学评价体系为主上来,促进教师课程体系改革的力度。
5.改革考核评价制度,实行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制度,增强考试的选择性和多样性,通过学生现场展示、模拟训练、动手操作、产品制作等手段,评定学生成绩,评价学生能力,减少纯理论性试卷考试。
总之,实践是微生物教学的重要环节,为提高其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充分利用校外和校内实训基地,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培养其独立自主的工作能力和再创新能力,为企业培养出合格的高技能人才,以推动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范秀容.微生物学实验[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于淑萍.微生物基础[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
[3]周德庆.基础微生物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
[关键词]微生物 教学改革 “教学做”一体化 教学模式
微生物基础知识是生命科学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实践性与应用性均很强。特别是在食品和制药行业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知识。笔者结合几年来我校微生物教学的经验,探讨了新形势下的微生物“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一、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在以往的微生物教学中,实训课的教学内容共开设10个实验:(1)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2)细菌的染色技术(包括简单染色、革兰氏染色和芽胞染色);(3)霉菌的形态观察;(4)酵母菌计数;(5)培养基配制与灭菌;(6)微生物的接种;(7)空气中微生物的测定;(8)微生物的分离;(9)大肠菌群测定;(10)细菌总数测定。就这些实验内容都很单一,与企业岗位要求还相差甚远,所以可通过校企合作,进一步了解岗位需求,把现有的微生物学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内容与企业的岗位项目结合起来,实行项目内容一体化,可把原来的实验(5)(9)(10)为微生物学在食品、药品检验中的应用,在食品、药品检验中属常规实验,仍然保留。其它实验可进行一些调整,如把显微镜使用和细菌的简单染色合并为1个实验;增加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与无菌操作合为一个实验;把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及革兰氏染色两个实验合并为1个实验;项目内容为菌种保藏和纯化,把细菌的形态观察与放线菌以及霉菌的形态观察、悬滴培养3个实验合并为1个实验;仍为10个实验。这样调整的内容可把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实现“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这样教师可设计出项目、内容、目标。可让学生来设计完成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样既包含了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训练,也结合了我们实训的特点。同时,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将多个实验连成一个整体。比如,我们可将大部分实验置于“从混合菌液中分离和纯化某一特定微生物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这样一个大实验中,从第二个实验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及无菌操作开始,通过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建议采用不同的培养基用于分离,然后学生以自己分离纯化得到的菌株为材料,进行革兰氏染色、菌落和个体形态观察等,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以及主动性,为达到最后鉴定目的,学生
还必须学会认真设计每一步实验。再如,实验9和实验10,属应用比较广泛的检验项目。如食品、药品中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测定,可以用原包装的无菌水、口服或外用药或者用市售的饮料等。总之,既要从节约实验经费出发,也要考虑到实验的最终效果,如果用试管装上稀释药液或菌液进行测定,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以及实验的收获是大不一样的。
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容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去定岗实习,对企业岗位就不陌生了。
二、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主要措施
教师教学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师向学生传授系统知识最常用也是最普通的教学方法就是讲授法。不可否认,这种教学方法在普通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对高等职业教育而言,由于培养目标定位在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上,其根本任务在于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生产、建设、管理、服务所需要的技术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会教,还要会做,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有足够的认识,必须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从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彻底摆脱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思想行动上真正转变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上来。二是必须改革目前的课程内容、课程结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克服目前这种的课程缺乏相应的技能训练内容,许多知识实用性不强,理论过深,容量过大,公式推导过多,课程结构不合理的现状。三是必须加大实验、实训条件的投入和改善。实验实训条件是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必备条件。目前而言,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经过几年的投入和建设,尽管办学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但由于建校时间短,底子薄,缺乏资金的积累和经费的支持,综合实力弱。特别是实验实训设备,仍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将会受到条件的制约。只要坚持按照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和教学规律,不断创新办学思路,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教学实践和技能训练,就一定能够把这一模式推广下去。在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发挥校内实验实训设备的作用,还要充分利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这一载体,把课堂搬到工厂,把工厂搬到学校,实现校企合作组合新模式。重点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调整专业教学计划,要把综合练习课程设计、模拟操作、社会调查、实验实训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2.按着教育部的要求,配备足够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学校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聘请企业能工巧匠和专业技术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承担技能课程。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引导学生“学和做”上,注重运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讲、练结合,培养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4.制定完善的教师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把课堂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为主转移到“教、学、做”一体化新的教学评价体系为主上来,促进教师课程体系改革的力度。
5.改革考核评价制度,实行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制度,增强考试的选择性和多样性,通过学生现场展示、模拟训练、动手操作、产品制作等手段,评定学生成绩,评价学生能力,减少纯理论性试卷考试。
总之,实践是微生物教学的重要环节,为提高其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充分利用校外和校内实训基地,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培养其独立自主的工作能力和再创新能力,为企业培养出合格的高技能人才,以推动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范秀容.微生物学实验[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于淑萍.微生物基础[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
[3]周德庆.基础微生物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