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深度报道中的客观性原则等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ryli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把握好深度报道中的
  客观性原则
  首先,不忽略事件中具有新闻价值的任何细节。新闻深度报道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发展趋势等方面深入分析事实的意义的报道方法。深度报道应对新闻事态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还原和再现,既要关注那些对新闻当事者有正面积极影响的事件细节,也不回避那些对当事人有负面影响,但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细节,力求做到全面呈现事态。
  其次,不夸大事件中的负面细节。深度报道对事件细节的关注是基于事实的关注,是对事实现象的还原,应该以记者现场观察采访中感官(眼耳口鼻、四肢)接收到的信息为准。为保证事实细节的陈述既准确,又尽可能详尽,记者的现场观察应做到细致、敏锐。
  再次,不主观猜测、不下结论。记者不应空泛地分析解释,更不能主观猜测,甚至为事件定性。
  (黄黎新/《新闻爱好者》)
  
  虚假新闻屡禁不绝的原因
  一是假新闻制造者基于个人目的,不择手段制造舆论。在利益的驱使下,个别人通过制造和传播虚假新闻来谋取经济利益。这些人要么以虚假新闻达到宣传、销售产品进而牟利的目的,要么以虚假新闻达到排挤竞争对手的目的。还有一些人把制造虚假新闻作为宣泄的渠道。
  二是媒体职业道德的缺失。近年来,社会类新闻稿件的需求量不断攀升,一些记者在私利的诱惑下,渐渐不再满足于靠辛勤发掘新闻线索、排除种种困难采访写作新闻稿件获取利益,转向制造新闻事件、捏造新闻事实等相对“轻松容易”的方式。
  三是媒体管理层的混乱和姑息。有些传媒的管理者对假新闻的态度日渐宽容,从原先的“零容忍”演变为“能容忍”。为了追求眼球,新闻工作的一些最基本的常识被忽略了,新闻采访的一些最基本要素被搁置了,只要能制造影响力,吸引关注,即便没有核实准确,即便可能会造成社会不利因素,也会铤而走险,让假新闻出笼。
  四是假新闻借网络大行其道。
  五是社会公众消费心理的畸误。每个人都有猎奇心理,只要假新闻涉及人们普遍感兴趣的问题,人们便盲信盲从,在有意无意中逐渐习惯被娱乐,有时候还会出现“假新闻比真新闻更吸引人”的畸形现象。
  (胡军、谭抒茗/《新闻实践》)
  
  新媒体与国际传播力
  国际传播是以民族、国家为主体而进行的跨国交流与沟通。在当前环境下,在国际关系调整和新一轮传媒变革浪潮中,我们要把握一个核心,重视两个层面,实现三个跨越。
  把握一个核心,就是要服务于国家需要。国家利益是建设新媒体国际传播体系的精神内核、总指挥方针和基本原则。新媒体传播体系必须服从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和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各项传播需求。
  重视两个层面,一个是国家战略,另一个是企业战略。建设新媒体国际传播体系是国家宣传战略的重要内容,需要在国家发展战略上重视宣传体系的发展和建设,在信息化发展战略上重视传媒行业的改造和进步,在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上对新媒体发展做出指导和扶持,打造标杆性的国际传媒航母。
  实现三个跨越,就是在技术、文化、观念上的跨越。我们必须尽快赶上国际新媒体技术发展的步伐,实现和国际顶尖新媒体技术的无缝式对接,跨越因技术落后而传播不畅的鸿沟。国际传播要打破不同地域文化、语言、价值观的阻碍,进行有效的对外信息传播,需要在传播业务、文化产品上跨越文化理解的差异。不同国家之间由于历史背景、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地理、人文等各方面因素的不同,对同样事实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评价标准。我们的传播体系建设要考虑这种评价标准的差异,并实现这种差异的跨越。
  (赵子忠/《光明日报》)
  
  时政类论坛需科学调控
  对于时政类论坛中的非理性、极端化情绪蔓延,需要加强网络调控。互联网应发挥其是非“辩论会”和“社会减压阀”的作用。
  鼓励党和政府的声音挺进网络社区。现阶段党和政府的立场在传统媒体和网站新闻中得到较好的体现,但在网络社区中,公权力形象和一些政策措施还经常处于被质疑、被批评的局面。在当今中国社会的“矛盾凸显期”,正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倾听民议,化解民怨,消除基层民众与政府的隔阂,上下一心,和衷共济度过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社会转型的阵痛。
  鼓励社会全体成员上网发声。看似汹涌澎湃的网络舆论,其实只是社会舆论的一部分。因為3.84亿网民只是13亿中国人口的一小部分。对比最新的网民调查统计资料与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后发现,有些人群网络化程度很高,比如大专及其以上人群,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例仅5.2%,但在网民中占25.1%,在网络社区中占到75.8%。但有些人群网络化程度很低,比如农村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占到57%,但农村网民比例只有28.3%。 (摘自《网络传播》)
其他文献
【摘 要】移动互联网时代,众声喧哗中需要有思想的“坐标系”,有价值的“主心骨”。作为党报新媒体,池州日报微信坚持以“实、鲜、暖、深”这“四字诀”为依托,提高优质内容生产力,打造融媒原创精品,通过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  【关键词】微信;四字诀;内容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内容永远是根本,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近年来,池州日报社通过实施移动
【摘 要】传统电视媒体面对互联网的冲击,受到巨大的挑战,包括受众和广告主的流失以及人才的流失,媒体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在“互联网 ”的国家战略背景下,传统电视媒体只有坚持电视媒体为主,新媒体为辅的战略,打造电视融媒体才能实现较好的转型。从目前的电视产业发展上看,我国电视融媒体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电视融媒体是一种新型媒体,它以电视媒体为主导,同时融合了其他媒体形态。《中国舆论场》是中央电视台的首档融媒
【摘要】丧尸类题材电影是近年来渐火的电影类型之一,互联网上美剧《行尸走肉》点击率颇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人们为什么会愿意看这种血腥味十足的作品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本文以美剧《行尸走肉》为例,分析了丧尸电影中的美学特性,阐述了观众在影视艺术审美过程中的期待心理。  【关键词】丧尸电影美学特性《行尸走肉》  一、丧尸电影的发展及特征  恐怖影片的角色有很多种,如吸血鬼,木乃伊等,而丧尸电影,是以恐
【摘 要】手机新闻客户端这个新兴的新闻传播平台,越来越成为各传统媒体、门户网站和互联网巨头数字化延伸的一个重要战略高地。用户量的迅猛增长、各类手机新闻客户端的层出不穷,展现出其强大生命力以及在新媒体集群中的重要地位。本文以网易手机新闻客户端为例从重视用户体验度的人性化设计、信息高度聚合和自主订阅、阅读便捷和交互流畅、速度和深度四个方面对门户网站手机新闻客户端的传播特色以及其强大生命力的来源进行分析
【摘 要】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带来了传播观念和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建构着新的传播环境和传播格局,同时也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新媒体为主流媒体的公益广告传播提供了新途径、新平台,主流媒体公益广告传播与新媒体融合,能够让受众在互动中接受公益广告的人文观念,能够发挥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能够带来优秀创意的不断突破。  【关键词】新媒体 公益广告 互动 创意  新
浚县坚持“八荣”拒绝“八耻”    近日,浚县教体局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他们给全县学生宣讲“八荣八耻”的具体内容,并向全县中小学生发出了《坚持“八荣”、拒绝“八耻”》的倡议,此举在全县中小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以此为契机,该县各中小学都以黑板报、校报、墙报、校园广播等形式,对“八荣八耻”的内容进行了刊登或报道,并以活动的形式把“八荣八耻”引向了深入,进一步加强了未成年人思
【摘 要】节庆报道一直以来是媒体,尤其是纸媒进行报道策划的重点。本文主要通过纵观1999年、2009年《新疆日报》的国庆专题报道,从而对其节庆报道策划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疆日报》 国庆报道 报道策划  新闻报道策划是指媒体通过对新闻选题进行策划,打造独具特色的媒体形象,满足受众获知的需求,引导受众舆论,从而取得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节庆报道是指媒体面对特殊的纪念日及重要的节庆日,如五一、国
【摘 要】纪录片特有的纪实属性决定了其在影像语言创新方面有所为、有所不为。本文通过对广东广播电视台马志丹工作室为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推出的现实题材人物故事系列纪录片《青年强·中国强》的影像语言进行分析,总结马志丹导演人物纪录片个人化的影像创作技法以及多维度创意内容,探索当代纪录片电影化影像品质创作新路径。  【关键词】人物纪录片;影像语言;影像风格  【基金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摄影教育专业委
当前,在校学生对语文、数学、外语格外重视,而对政治课却缺乏热情。作为政治课教师,如何增强政治教育的魅力,增强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内驱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    一、教师以情和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情是打开心灵的钥匙,爱是促使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以情和爱为基础来创设学生学习政治课的良好氛围,会使看似枯燥乏味的政治课变得富有人情味,让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因为教师的微笑、点
【摘 要】本文认为“冰花男孩”事件在传统媒体大量报道之前为集聚阶段,信息传播路径基本为单向线性传播;传统媒体介入后为扩散阶段,信息传播路径为传统媒体、互联网、自媒体三者交叉互动。从而认为,在正能量事件的网络传播中,主动设置议程能匡正舆情走向,掌握话语权能强化正面舆论,建构情感框架能强化社会行动的合法性。  【关键词】网络正能量;集聚;扩散;舆情;“冰花男孩”事件  2018年1月8日,云南昭通鲁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