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是市级课题《“课内小翻转”在信息技术课堂的适应性研究》的核心成员,尝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微课,实现“课内小翻转”在课堂的教学初探。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翻转课堂、课内小翻转、微课
引言:
在翻转课堂经典模式“课前利用微课自学,课中集中问题突破”中,彰显了微课的作用。学校已经在语文、数学学科开展“翻转课堂”实验长达三年半之久;其次联合其他学校教师开展了合肥市市级课题的研究;再者在网络环境下的微机室授课,均配备音视频设备,非常适合微课融入教学。鉴于以上三点笔者开展了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内小翻转”课堂教学的探究。
一、“课内小翻转”的理解
翻转课堂的模式即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教材和相关视频,课堂上,师生一起解决问题,完成练习。那么何为“课内小翻转”呢?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一节课内完成,也就是将一节课内的“教”与“学”进行翻转,让学生“先学”,老师“后教”。可以让学生先观看微课中的操作步骤,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体验,接着学生自主探究操作,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发表各自的观点,讨论交流,教师及时地加以适时点拨和引导。
二、“课内小翻转”的可行性
信息技术“课内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否可行?笔者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1.家长因素
为什么语文、数学学科采用“家校大翻转”模式,而信息技术学科只能采用“课内小翻转”模式呢?这就取决于家长的重视程度,家长普遍认为语文、数学是主课,就要认真学习,学习信息技术内容“耽误”了学习语文、数学的学习时间。所以采用“课内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2.学生因素
自学能力的局限性,成人自学都存在一定的困难,何况是三、四年级的小学生,所以“课内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适合。
3.操作实践因素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实践课,70%的课堂时间都是预留给学生操作的,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课外时间自学信息技术内容,时间很难保证,如有看完微课还不会操作的问题就无法解决,这就体现了“课内小翻转”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两年的实验,建立了学习共同体,学生喜欢这样的教学,优质生(小组长)增强了课堂管理能力,积极关注和帮助潜质生。中等生在微课的帮助下,能够自主创作,在小组长的影响下还会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创新,增强了创新能力,收获了成功的喜悦。潜质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已有基础,自主掌控学习进度,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请教同学、老师,收获了学习的信心。最终让班内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学习内容,每节课都收获满满。
三、“课内小翻转”教学要素
如何上好一节小学信息技术“课内小翻转”的课呢?“课内小翻转”因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1.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能让学生根据个人需要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方法学习,取得自主学习实效。
任务驱动法是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实践活动。
怎么才能制定出符合学生和学科特点的学习任务单呢?需要将具体传统任务融合到学习任务单中,这样的学习任务单既能指导学生如何自主学习微课,又能让学生带着具体明确的任务去探究。
2.微课
微课相比其他教学资源,拥有独特的优点:主题突出,内容具体;知识容量小,教学时间短……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口味”,基于微课的优点,无论是使用于课前预习、课中自学、课后复习,都非常适宜。
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微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上,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微课学会此部分内容,而老师针对性的辅导潜质生和培养学有余力的学生,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分层教学。
怎樣才能确保微课的质量呢?课题组所有成员分单元制作优质微课,上传平台供大家分享使用。
3.教师管理
传统信息技术课堂,因教师不敢完全放手,就出现“满堂灌”的现象。“课内小翻转”的课堂,学生借助微课自主学习,老师被彻底“解放”出来,自由度高,就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引导学生学习。
相反,“课内小翻转”的课堂中,教师并不是一点内容都不讲解,虽然有许多出类拔萃的小组长,但教师还要花大部分时间走进学生,了解每个孩子掌握情况,认真听取组长和组员汇报,及时发现问题、诊断问题。这无疑是对信息技术教师的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成长。
4.小组合作
小组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单位。小组人数小、小组长能力强,组内成员互帮互助。成员既可以自主学习、互不打扰,独立性强;也可以协作学习、互相探讨,合作力强。
5.激励评价
不论是传统课堂还是“课内小翻转”的课堂,激励评价都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还是延续个人自评、互评、师评环节,重点放在个人自评和互评,会迸发思维的火花和课堂闪光点。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能真实听到学生对自己和其他作品的建议,自评和他评反过来也可以帮助老师反思课堂,改进教学。
四、“课内小翻转”教学过程
说千道万,“课内小翻转”教学过程无疑是最重要的,也是核心。首先,笔者潜心研究传统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其次多次翻阅“自育自学”相关书籍,找到突破方法;再者多次整理市信息技术教研员田钰的讲座材料,理解有关课堂教学、微课和翻转课堂方面的知识,思考如何赋予行动。通过反复实践,整理了一套适合笔者和学生的教学流程。
1.导入——明确学习任务
在传统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往往采用各种激趣方法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新授知识做好铺垫。在“课内小翻转”课堂中,笔者首先介绍本节课的具体任务和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接着播放一分钟的微视频,快速“对应”上本课教学内容,紧密连贯,一气呵成,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性。
2.先学——学生自主学习
根据学习任务单,结合书本和微课资源,学生开始自主学习。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能力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对不会的知识可以反复观看微课进行多次学习。
当学员遇到共性问题时,小组成员采用合作学习,集中讨论解决问题。老师在本环节只是引领者和观察员,引导学生自学方法,观察学生操作过程。
3.后教——点拨小结提升
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后,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基本知识。教师应该让学生停下来,组织集中教学,也就是“课内小翻转”的“后教”。
那么问题来了,学生都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和技能,老师集中教什么呢?教师展示学生的个性作品,自评和他评结合,阐述创作思路和操作过程,激发其他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的火花。教师再适时点拨、提示、小结,让学习效果事半功倍、更上一层楼。所以说“课内小翻转”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更要注重学生学习技巧和思维能力的训练。
4、练习——灵活应用
学生从他人作品上获得灵感的同时,趁热打铁让学生带着碰撞的思维开展拓展练习,肯定会事半功倍,锦上添花。
学习任务单上的拓展练习,采用不同难易梯度设计,学生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掌握情况和学习能力进行练习。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保持学习的积极性、成就感和自信心。
5、总结——归纳提升
课堂总结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不仅可以和“学习任务单”首尾呼应,学生可以对比学习任务检查学习效果,反思学习过程,借助微课资源补缺补差。
参考文献
[1]汪晓东:翻转课堂的前世今生【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10)。
[2]陈利脑. 浅析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课内翻转”[J]. 新课程(上),2018,(11):134.
合肥市兴海苑小学 安徽合肥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翻转课堂、课内小翻转、微课
引言:
在翻转课堂经典模式“课前利用微课自学,课中集中问题突破”中,彰显了微课的作用。学校已经在语文、数学学科开展“翻转课堂”实验长达三年半之久;其次联合其他学校教师开展了合肥市市级课题的研究;再者在网络环境下的微机室授课,均配备音视频设备,非常适合微课融入教学。鉴于以上三点笔者开展了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内小翻转”课堂教学的探究。
一、“课内小翻转”的理解
翻转课堂的模式即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教材和相关视频,课堂上,师生一起解决问题,完成练习。那么何为“课内小翻转”呢?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一节课内完成,也就是将一节课内的“教”与“学”进行翻转,让学生“先学”,老师“后教”。可以让学生先观看微课中的操作步骤,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体验,接着学生自主探究操作,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发表各自的观点,讨论交流,教师及时地加以适时点拨和引导。
二、“课内小翻转”的可行性
信息技术“课内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否可行?笔者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1.家长因素
为什么语文、数学学科采用“家校大翻转”模式,而信息技术学科只能采用“课内小翻转”模式呢?这就取决于家长的重视程度,家长普遍认为语文、数学是主课,就要认真学习,学习信息技术内容“耽误”了学习语文、数学的学习时间。所以采用“课内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2.学生因素
自学能力的局限性,成人自学都存在一定的困难,何况是三、四年级的小学生,所以“课内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适合。
3.操作实践因素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实践课,70%的课堂时间都是预留给学生操作的,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课外时间自学信息技术内容,时间很难保证,如有看完微课还不会操作的问题就无法解决,这就体现了“课内小翻转”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两年的实验,建立了学习共同体,学生喜欢这样的教学,优质生(小组长)增强了课堂管理能力,积极关注和帮助潜质生。中等生在微课的帮助下,能够自主创作,在小组长的影响下还会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创新,增强了创新能力,收获了成功的喜悦。潜质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已有基础,自主掌控学习进度,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请教同学、老师,收获了学习的信心。最终让班内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学习内容,每节课都收获满满。
三、“课内小翻转”教学要素
如何上好一节小学信息技术“课内小翻转”的课呢?“课内小翻转”因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1.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能让学生根据个人需要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方法学习,取得自主学习实效。
任务驱动法是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实践活动。
怎么才能制定出符合学生和学科特点的学习任务单呢?需要将具体传统任务融合到学习任务单中,这样的学习任务单既能指导学生如何自主学习微课,又能让学生带着具体明确的任务去探究。
2.微课
微课相比其他教学资源,拥有独特的优点:主题突出,内容具体;知识容量小,教学时间短……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口味”,基于微课的优点,无论是使用于课前预习、课中自学、课后复习,都非常适宜。
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微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上,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微课学会此部分内容,而老师针对性的辅导潜质生和培养学有余力的学生,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分层教学。
怎樣才能确保微课的质量呢?课题组所有成员分单元制作优质微课,上传平台供大家分享使用。
3.教师管理
传统信息技术课堂,因教师不敢完全放手,就出现“满堂灌”的现象。“课内小翻转”的课堂,学生借助微课自主学习,老师被彻底“解放”出来,自由度高,就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引导学生学习。
相反,“课内小翻转”的课堂中,教师并不是一点内容都不讲解,虽然有许多出类拔萃的小组长,但教师还要花大部分时间走进学生,了解每个孩子掌握情况,认真听取组长和组员汇报,及时发现问题、诊断问题。这无疑是对信息技术教师的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成长。
4.小组合作
小组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单位。小组人数小、小组长能力强,组内成员互帮互助。成员既可以自主学习、互不打扰,独立性强;也可以协作学习、互相探讨,合作力强。
5.激励评价
不论是传统课堂还是“课内小翻转”的课堂,激励评价都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还是延续个人自评、互评、师评环节,重点放在个人自评和互评,会迸发思维的火花和课堂闪光点。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能真实听到学生对自己和其他作品的建议,自评和他评反过来也可以帮助老师反思课堂,改进教学。
四、“课内小翻转”教学过程
说千道万,“课内小翻转”教学过程无疑是最重要的,也是核心。首先,笔者潜心研究传统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其次多次翻阅“自育自学”相关书籍,找到突破方法;再者多次整理市信息技术教研员田钰的讲座材料,理解有关课堂教学、微课和翻转课堂方面的知识,思考如何赋予行动。通过反复实践,整理了一套适合笔者和学生的教学流程。
1.导入——明确学习任务
在传统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往往采用各种激趣方法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新授知识做好铺垫。在“课内小翻转”课堂中,笔者首先介绍本节课的具体任务和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接着播放一分钟的微视频,快速“对应”上本课教学内容,紧密连贯,一气呵成,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性。
2.先学——学生自主学习
根据学习任务单,结合书本和微课资源,学生开始自主学习。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能力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对不会的知识可以反复观看微课进行多次学习。
当学员遇到共性问题时,小组成员采用合作学习,集中讨论解决问题。老师在本环节只是引领者和观察员,引导学生自学方法,观察学生操作过程。
3.后教——点拨小结提升
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后,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基本知识。教师应该让学生停下来,组织集中教学,也就是“课内小翻转”的“后教”。
那么问题来了,学生都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和技能,老师集中教什么呢?教师展示学生的个性作品,自评和他评结合,阐述创作思路和操作过程,激发其他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的火花。教师再适时点拨、提示、小结,让学习效果事半功倍、更上一层楼。所以说“课内小翻转”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更要注重学生学习技巧和思维能力的训练。
4、练习——灵活应用
学生从他人作品上获得灵感的同时,趁热打铁让学生带着碰撞的思维开展拓展练习,肯定会事半功倍,锦上添花。
学习任务单上的拓展练习,采用不同难易梯度设计,学生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掌握情况和学习能力进行练习。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保持学习的积极性、成就感和自信心。
5、总结——归纳提升
课堂总结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不仅可以和“学习任务单”首尾呼应,学生可以对比学习任务检查学习效果,反思学习过程,借助微课资源补缺补差。
参考文献
[1]汪晓东:翻转课堂的前世今生【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10)。
[2]陈利脑. 浅析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课内翻转”[J]. 新课程(上),2018,(11):134.
合肥市兴海苑小学 安徽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