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历史课堂低效教学、无效教学的成因及表现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l01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无效、低效的教学活动。此类历史课堂教学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课前教学预设不合理,教学资源、教材内容无法正确取舍,课堂教学方式太过传统或流于形式。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预设;教学资源;
  第一节   不合理的课前教学预设
  课前教学预设是教师对将要进行的课堂教学进行的全面教学设计,其中包括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对整堂课甚至长期教学生成的教学效果的预判。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对自己本堂课所要进行的教学活动设置的标准和提出的要求,是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现,其主要内涵和形式是课堂教学三维目标。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分别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三维目标能够有机结合。绝大部分传统型教师在教案中明确制定了教学三维目标,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却未能落实,只注重教材内容的讲授,在课堂上一味地强调和重复知识点,全力去完成知识目标,却并未关注到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学习能力,甚至对于学生对这门学科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都一无所知,也就更无法评价学生在整堂课上是否生成了情感的升华和价值观的建设。教学环节的设计是课前教学预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合理安排、是对课堂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教学环节设计关系到整堂课是否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也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最终生成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环节设计应该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学情、课程资源、多媒体教学手段等进行综合考量和设计。史料的运用、问题的设置、教师的讲授、学生的探究、多媒体手段的选择等等都是在对上述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前提下才能有效进行设计的。传统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基本没有教学环节设计可言,课堂教学过程的组成部分只有“教师讲”和“学生记”。甚至,有些传统型课堂中的“教师讲”仅仅是把教材内容读一遍,没有延伸、没有拓展、没有课外资料和知识的补充,让学生在课本上勾勾画画是整堂课最主要的学生活动。这样的课堂教学势必是枯燥的、乏味的,甚至是失败的。学科课程标准的合理运用、课堂教学目标的科学设定、课堂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和安排是教师课前教学预设的三个必备条件,缺一不可。如果缺少了这三个必备条件,那么,教师的课前教学预设就是低效的、无效的,最终也将影响到这个课堂教学的效果。
  第二节   教学资源、教材内容的错误整合
  笔者于今年春季学期有幸观摩了一次讲课比赛,比赛吸引了很多省市的优秀高中历史教师前来参赛。其中有一堂课,令我印象深刻。授课教师是来自于陕西省西安高新第一中学的强劲竹老师,这堂课的课题是《罗斯福新政》,规定授课时间为40分钟。这堂课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柯立芝繁荣下的经济危机(The Great Depression)隐患为导入点开始导入,讲解“经济危机”的含义。之后又穿插了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庭的小故事,以此引发学生思考:经济危机到底是怎么发生的?紧接着教师用了30分钟时间给学生讲解了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经济学知识,讲解的十分详细。强老师对于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从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并向学生展示了相關数据以帮助学生分析,如:当时的美国只有1%的人是生活在贫困线以上的,他们掌握了美国1/3的财富;24%—60%的人民处于中度贫困;4%—21%的人民处于重度贫困。强老师给学生讲解道:“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就是供(生产)与求(消费)之间的矛盾,企业毫无计划地进行盲目生产,但人民的购买力有限,刺激了市场上的信用消费,人民口袋中为数不多的钱也被资本家敛走,进一步加剧了供求之间的矛盾;在这样的直接原因表象下,我们可以找寻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而这一矛盾也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此时,课堂教学时间只剩下十分钟,最后十分钟强老师让学生自己看课本归纳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最后又拖堂十分钟用来讲解新政内容,一节严重拖堂的课就这样草草收尾了。课后学生普遍反应,虽然老师用了大量的史料、举了很多例子来讲解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但他们还是没有听懂,觉得太过深奥、枯燥,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内容、影响等没有重点讲解,导致学生并没有留下什么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学生的反应当中就可以看出,这是一堂非常失败的课,虽然强老师运用扎实的学科知识功底向学生解释了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但这部分内容已经在必修二·《“自由放任”的美国》一课中已经重点讲授过,无需再花费时间进行讲解。在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罗斯福新政两个内容之间,强老师出现了选择失误,所以也就没有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第三节  课堂教学保守、传统、流于形式
  笔者曾经遇到过一位老师,这位老师有着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长期从教于一线城市的重点高中,对于历史学科教学的认识有着自己的见解和思考。他曾经对笔者说:“我经常在想,历史这么深的一门学问,我怎样才能教给学生更多的东西,怎样才能每节课都让学生陷入思考。我不满足于只教给学生课本上的知识,历史像是一面镜子,我得让学生学会照镜子。”这位老师致力于将历史学科的教学效能最大化,希望历史课堂能够变得更有深度,这让笔者深感敬佩。于是笔者前去听了一节这位老师的历史课,当时讲的课题是《区域经济集团化》。这位老师用了当时最为热门的话题——英国脱欧作为新课的导入,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的四十分钟,这位老师先是讲解了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的相关知识,期间一直都是老师讲解,没有学生活动。讲解完毕之后,老师开始加深深度,抛出一个问题:面对英国脱欧和反全球化浪潮,中国应该怎么做?并附上一段材料,是中国社科院的一位学者的一段话,主要讲的是中国要积极加强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往来。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是一个非常好的探究活动,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讨论等形式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可以认识到中国从历史上一个没有发言权的国家到现在成为在国际事务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大国的蜕变,可以认识到中国想要让世界听到我们的声音,可以认识到中国一直在区域合作领域不断努力着,中国通过不断地努力给世界增加了“中国选项”。这是一个树立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好时机,但这位老师并没有这样做,他还是选择了传统教法,老师不断在说,学生却早已听不进去。这节课让我感到非常的遗憾,从课堂内容可以看出这位老师备课时的良苦用心,但由于受到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的束缚,使一节本来可以非常精彩的历史课变得平淡无味。
  以上三个方面,就是高中历史课堂中无效、低效教学出现的原因和其表现特征,值得我们每位老师去反思、去思考。
  参考文献:
  [1]李季.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行为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
  [2]吴洪华.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课堂无效教学行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其他文献
摘要:传媒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工具深入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对我们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传媒与犯罪之间虽不必然存在直接因果关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传媒作为一种社会因素,通过自身的涵化与公众的观察学习间的互动过程会作用于犯罪,不当的传媒呈现形式会影响犯罪的生成,因此我们应该督促传媒运用适当的方式去正面引导民众,以达到防控犯罪的效果。  关键词:传媒;犯罪;犯罪新闻  传媒对我们的思想、价值观、习惯和行为既可以
期刊
摘要:方济众秉承着“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艺术创作主张进行艺术创作。这其中就包括继承性与创新性,民族性与时代性,共性和个性,生活和创作绘画本体的内核,这些恰恰也是中国画所面临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他既要保持具有民族性的艺术特色,并且具有时代特征,单纯的将这些生硬的进行组合毕竟是不可取的,唯有将具有时代性的生活用传统的方法相融合,同时,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笔墨表达方式,才能达到和谐的结果。在中国现
期刊
摘要: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宋代文人画兴起时的社会背景,其中,包裹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文人创作主体以及这个时代的画派,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探索,对文人画产生的必然性进行论证。  关键词:艺术社会学;宋代文人画;必然性  艺术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中期,距离现在已经有170多年的历史了,从刚开始的不是很被重视,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了学术界公认的不能忽视的一门独立学科。艺术社会学是以艺术为主要对象,以
期刊
摘要:《平面设计》课程作为应用型设计人才培养中重要的设计课程之一,逐渐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与区域化进程的推进,社会分工与区域经济特色的进一步细化,我们的课程体系建设需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需要。  关键词:平面设计 南丹白裤瑶 区域性文化  平面设计通过图形、图像的形式表达将信息传递至受众,它突破常规,用非语言的形式说服受众,并使其有效接受所传达的信息。它不仅是视觉上的装饰和美化,
期刊
摘要:赖少其先生是二十世纪艺坛的一员,其艺术历程反映了国内二十世纪的艺术环境的变迁。他艺术创作的选择是当时环境下多数艺术探索者心之所向的,艺术创作的题材也是依据当时的社会语境深意筛选的结果。赖少其的学养兼容国画、书法、版画、篆刻等多种艺术领域,精通版画雕刻、热爱绘画创作、深谙艺术理论,并有着独到的真知灼见。  关键词:赖少其;中国画;;诗意题画  赖少其绘黄山之时,常被黄山的雄魂所征服,在题《山灵
期刊
领域·對峙
期刊
摘要:赖少其的国画风格独树一帜、不落恒蹊,不同的创作时期有着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安徽时期,他以黄山为师,学习程邃、戴本孝、汪之瑞、梅清、龚半千、唐寅、黄宾虹等艺术大师,深入传统,化为己法;丙寅年赖少其回花城一一广州定居后,将传统的墨色与岭南画派和印象派的色彩互融,将当地自然风俗与新时代艺术语言环境结合,开创了极具个人的艺术特色和时代特征的赖少其式的艺术语言。  关键词:赖少其;中国画;艺术成就  
期刊
摘要:《<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 导言》中,马克思就指出“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也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对于彻底的德国革命必须以实践为基础,才能达到制度的革新与前进。也说明了真正的有自信的制度,必须是以实践为基础才能够称作为真正有自信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从《<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 导言》视角出发,无异于是真正称为有自信的制度。  关键词:马克思;《< 黑格
期刊
摘要: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我国实施了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不仅为教师指明了育人的方向,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授课过程与模式,旨在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此形势下,激励式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理念被广泛应用于教学活动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其在教师的肯定与鼓励下树立更加明确的学习目标,继而不断增强其学科素养。对此,本文以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为例,着重分析了激励性语言在课堂中的有效运用策略。  关键词:农
期刊
摘要:与朱屺瞻野辣的颜色、豪放的笔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对意象的审美追求:“朴”、“拙”。朱屺瞻用鲜艳强烈的色彩和豪放不羁的笔墨,来追求一种平淡天真、朴实单纯的意象。这种强烈的反差,让他的作品特点更为独特。  关键词:朱屺瞻;国画;意象单纯;朴拙天真  “意象”最早由南朝著名文学理论家刘勰提出。大体而言,“意”是指意念和情感,是画家对事物的主观认识;“象”是指客观存在的物象。意象就是指画家把对外界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