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笔者多年工作经验,本文对建设工程项目中的招标代理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思考,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工程招标;招标代理;建设工程
一、招标阶段通常存在的问题
1.招标准备阶段的资格预审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中,一般对投标人资格有两种审查方法:资格预审与资格后审。资格预审,主要通过审查投标人的资质、类似项目工作资历、企业的经济财务状况等,衡量投标人是否具有相应投标能力,尽量避免投标申请人鱼目混珠,从而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入围投标人的评审作为整个招投标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以后的竞标报价、评标以及工程施工质量等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资格预审存在的问题集中在下面几个方面:
(1)资格预审文件编制不规范。通常是未按照法规要求在资格预审文件中明确资格预审的标准和条件,或者是对申请人实行歧视待遇,以达到招标人在资格预审评审过程中暗箱操作、实现“先定后招”和限制投标人数量的目的。
(2)对合格条件标准的设置不合理。在确定合格条件标准时常出现“对号入座”,设置与项目实际情况不符的过高门槛等现象。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相当多的地方,制定限制条件,提出苛刻要求,堵卡外来企业。如有的地方要求投标单位作出承诺,中标后必须划出部分标段分包给特定的施工企业,否则不予中标;有的要求高资质的施工单位与一些低资质的施工企业组成联合体投标,否则取消其投标资格。
(3)资格预审评审人员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导致针对资格预审申请书的评审流于形式。对于某些掌管项目审批权力的个人而言,因公徇私,体现长官意志,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腐败的滋生。
(4)有些不能满足资格预审审查要求的投标报名单位通过非法操作以期侥幸通过资格审查。
2.招投标中的不规范行为
(1)某些招标人行为不规范。
制定不平等合同,盲目压价是目前招标中最严重的一种违背市场公平交易原则的行为;另一方面,主要表现为规避招标、串通招标、泄露标的、弄虚作假,甚至存在由投标人将一份工程报价调成一份标的和若干投标书的现象,搞“明招暗定”,肢解发包工程、强迫中标人签订“阴阳合同”,以及投资资金不到位,拖欠工程款等。其中,大量发生的工程款拖欠问题严重影响了建筑业的声誉和健康发展。投标企业诚信缺失,以弄虚作假和其他不正当手段骗取中标;行业自律性差,串标、围标、陪标现象时有发生;恶性竞争、低价竞标、中标后再以高价索赔、偷工减料等方式获利;不能履约、为提高工程造价在结算中伪造证据或与招标方有关人员互相串通;违法层层转包、分包等。此外,倒手转包、非法挂靠等问题也十分严重。而且,由于投标企业属于弱势群体,在招标投标过程中,即使明知受到不公正待遇,但为了争取揽到工程,避免对以后的项目投标产生不利影响,往往不敢采取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部分招标代理机构行为不规范。
诚信度较差,服务意识不到位。不能严格执行法律法规,与业主、投标企业合谋搞虚假招标、肢解发包工程;代理机构超资质范围承接、挂靠代理业务;代理机构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4)个别评标专家行为不规范。
缺少职业道德,不讲诚信;评审时不尽职尽责,草率评标;评标规则缺乏公开性,评标的自由性、随意性大。在利益驱动下与“关系企业”勾结,为他们打高分,影响评审结果;随意改变招标工程的范围、开标时间及评标、打分办法,给暗箱操作预留一定空间。另外,现评标时间大多在一天之内,对于大型工程项目来说评标时间不足。
(5)有形建筑市场定位不明确。
有形建筑市场(建设工程交易中心)有的挂靠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有的为独立运行的服务型事业单位,还有的存在重复建设问题,如在省会城市建有省级和市级两个有形建筑市场,操作标准不一致,造成资源浪费。
3.法律、法规建设方面
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政府监管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健全招标投标法律体系,奠定科学管理招标投标行为的基础。目前,招标投标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配套的改革措施还不完善,政策法规之间也有冲突和矛盾,甚至许多地方法规与上位法存在明显相悖的地方。
二、建议与思考
1.加强建筑市场的诚信建设
最低价中标法是市场运行的必然选择,这种评标方法也有法律方面的保障,最低价中标法在我国的出台与实施离不开一个客观的外部环境,这个外部环境条件就是中国建筑市场的完善,建立建筑市场的诚信体系。
(1)建立市场主体诚信档案。包括投标人诚信档案、中介机构诚信档案、评标专家诚信档案、注册执业人员诚信档案等。制定《建筑市场主体不良行为记录和处理办法》,明确行为种类、行为认定、记分方法、记录责任人、相应处理规定等。诚信体系建设是保证落实国家各项政策法规,推进社会进步、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保证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
(2)建立投标人履约评价体系。协助质检、安监、造价管理部门建立投标人履约评价体系,并与评优相挂钩,与入选预选承包商名录相结合。
(3)深化工程担保制度改革。强制性工程担保制度已普遍实施,但从索赔案例和解决纠纷的实际情况看,未达到制度设计的预期效果。
2.规范招投标市场的主体行为
(1)应该重视招标代理机构的作用。
第一,专职招标代理机构进行招标采购具有竞争放大效应,同时能够减少业主投入不必要的财力和精力;此外,专职代理机构进行招标采购能使采购过程更加透明化和规范化。第二,有利于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和行业保护主义,抵制“人情标”和关系项目,克服盲目压价、减少人为因素和不正当的行政干预,不允许垫资承包。
(2)招投标的行为急需规范。
业主,特别是国家投资项目的业主,要对招标投标提高认识,依法办事;另外,招投标各方主体要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有序竞争。要坚决纠正和严厉查处擅自发包工程或采取化整为零等方式规避招标的行为;纠正和严厉查处将公开招标变为邀请招标、甚至假招标或在招标投标中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的行为;纠正和严厉查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转包、挂靠、违法分包、出卖图签的行为;纠正和严厉查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无证或越级超范围承接工程任务的行为;纠正和严厉查处出借、出租资质证书和营业执照的行为。纠正和查处不按规定进入市场招标的行为;纠正和查处在招投标管理中的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行为;纠正和查处中介机构不独立公正地依法从事建筑活动、招标代理机构泄露标底和在招标中弄虚作假行为;纠正和查处行政主管部门及所属管理机构不依法行政,不严格执行的行为;纠正和查处招标监督机构和有形建筑市场工作人员非法干涉工程招投标的行为;纠正和查处领导干部干预工程发包、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的行为,尽快使建筑市场招标投标行为有明显的规范。
(3)规范招标投标运作,保证招标投标活动的“公开、公正、公平”。
首先,要严格落实招标公告发布制度。实行投标人资格审查制度,对投标人的资格审查条件和评价标准一视同仁,不得以地区、行业、所有制等为歧视。
其次,要继续推进工程量清单招标、综合单价招标、低价中标等方式,建立工程担保制度。结合建筑业实际情况,工程担保应重点推行投标担保、承包商履约担保、建设单位支付担保和保修担保,用经济手段来约束市场行为,保证工程质量。实行量价分离,逐步建立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价格的机制,实行通过专家评定的不低于成本的低价中标。
再次,要加强合同管理。合同是招标投标成果的具体体现,也是招标投标管理的重要环节。要加大《合同法》宣传力度,加强市场主体合同的签订和履约意识;大力推行新的建设工程合同示范文本,加强工程合同签订的规范化和权威性;加强合同签订后的跟踪管理,实现市场与现场的有机结合,进一步遏制工程转包和违法分包行为。
3.建立、健全、完善招投标市场法律法规
我国正处在法制建设的转型期和过渡期,有些法规需要有一个制定、实施、完善、修订的过程。但有些问题应尽早研究解决,从而保证招投标活动的正常开展,促进招投标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具体包括:
(1)关于邀请招标的入围单位与定标方法之间的矛盾,建议邀请招标在确定中标人时与公开招标保持一致,从推荐的不超过三个中标候选人中依序确定中标人,以免少数单位钻法律的空子搞假招标或者规避招标。
(2)关于公开招标的范围界定,建议在法规中明确规定,只要“国有资金投资控股”或者“国有资金投资占主导地位”两者居其一,都应该进行公开招标,防止模棱两可的情况出现。
(3)应妥善处理好开展招投标活动与节约社会成本的关系。
(4)关于其他法律、法规之间表述不一或者交代不清的问题,相关管理部门应按照合理、科学的标准,尽快查漏补缺、仔细校准。
关键词:工程招标;招标代理;建设工程
一、招标阶段通常存在的问题
1.招标准备阶段的资格预审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中,一般对投标人资格有两种审查方法:资格预审与资格后审。资格预审,主要通过审查投标人的资质、类似项目工作资历、企业的经济财务状况等,衡量投标人是否具有相应投标能力,尽量避免投标申请人鱼目混珠,从而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入围投标人的评审作为整个招投标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以后的竞标报价、评标以及工程施工质量等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资格预审存在的问题集中在下面几个方面:
(1)资格预审文件编制不规范。通常是未按照法规要求在资格预审文件中明确资格预审的标准和条件,或者是对申请人实行歧视待遇,以达到招标人在资格预审评审过程中暗箱操作、实现“先定后招”和限制投标人数量的目的。
(2)对合格条件标准的设置不合理。在确定合格条件标准时常出现“对号入座”,设置与项目实际情况不符的过高门槛等现象。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相当多的地方,制定限制条件,提出苛刻要求,堵卡外来企业。如有的地方要求投标单位作出承诺,中标后必须划出部分标段分包给特定的施工企业,否则不予中标;有的要求高资质的施工单位与一些低资质的施工企业组成联合体投标,否则取消其投标资格。
(3)资格预审评审人员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导致针对资格预审申请书的评审流于形式。对于某些掌管项目审批权力的个人而言,因公徇私,体现长官意志,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腐败的滋生。
(4)有些不能满足资格预审审查要求的投标报名单位通过非法操作以期侥幸通过资格审查。
2.招投标中的不规范行为
(1)某些招标人行为不规范。
制定不平等合同,盲目压价是目前招标中最严重的一种违背市场公平交易原则的行为;另一方面,主要表现为规避招标、串通招标、泄露标的、弄虚作假,甚至存在由投标人将一份工程报价调成一份标的和若干投标书的现象,搞“明招暗定”,肢解发包工程、强迫中标人签订“阴阳合同”,以及投资资金不到位,拖欠工程款等。其中,大量发生的工程款拖欠问题严重影响了建筑业的声誉和健康发展。投标企业诚信缺失,以弄虚作假和其他不正当手段骗取中标;行业自律性差,串标、围标、陪标现象时有发生;恶性竞争、低价竞标、中标后再以高价索赔、偷工减料等方式获利;不能履约、为提高工程造价在结算中伪造证据或与招标方有关人员互相串通;违法层层转包、分包等。此外,倒手转包、非法挂靠等问题也十分严重。而且,由于投标企业属于弱势群体,在招标投标过程中,即使明知受到不公正待遇,但为了争取揽到工程,避免对以后的项目投标产生不利影响,往往不敢采取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部分招标代理机构行为不规范。
诚信度较差,服务意识不到位。不能严格执行法律法规,与业主、投标企业合谋搞虚假招标、肢解发包工程;代理机构超资质范围承接、挂靠代理业务;代理机构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4)个别评标专家行为不规范。
缺少职业道德,不讲诚信;评审时不尽职尽责,草率评标;评标规则缺乏公开性,评标的自由性、随意性大。在利益驱动下与“关系企业”勾结,为他们打高分,影响评审结果;随意改变招标工程的范围、开标时间及评标、打分办法,给暗箱操作预留一定空间。另外,现评标时间大多在一天之内,对于大型工程项目来说评标时间不足。
(5)有形建筑市场定位不明确。
有形建筑市场(建设工程交易中心)有的挂靠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有的为独立运行的服务型事业单位,还有的存在重复建设问题,如在省会城市建有省级和市级两个有形建筑市场,操作标准不一致,造成资源浪费。
3.法律、法规建设方面
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政府监管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健全招标投标法律体系,奠定科学管理招标投标行为的基础。目前,招标投标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配套的改革措施还不完善,政策法规之间也有冲突和矛盾,甚至许多地方法规与上位法存在明显相悖的地方。
二、建议与思考
1.加强建筑市场的诚信建设
最低价中标法是市场运行的必然选择,这种评标方法也有法律方面的保障,最低价中标法在我国的出台与实施离不开一个客观的外部环境,这个外部环境条件就是中国建筑市场的完善,建立建筑市场的诚信体系。
(1)建立市场主体诚信档案。包括投标人诚信档案、中介机构诚信档案、评标专家诚信档案、注册执业人员诚信档案等。制定《建筑市场主体不良行为记录和处理办法》,明确行为种类、行为认定、记分方法、记录责任人、相应处理规定等。诚信体系建设是保证落实国家各项政策法规,推进社会进步、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保证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
(2)建立投标人履约评价体系。协助质检、安监、造价管理部门建立投标人履约评价体系,并与评优相挂钩,与入选预选承包商名录相结合。
(3)深化工程担保制度改革。强制性工程担保制度已普遍实施,但从索赔案例和解决纠纷的实际情况看,未达到制度设计的预期效果。
2.规范招投标市场的主体行为
(1)应该重视招标代理机构的作用。
第一,专职招标代理机构进行招标采购具有竞争放大效应,同时能够减少业主投入不必要的财力和精力;此外,专职代理机构进行招标采购能使采购过程更加透明化和规范化。第二,有利于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和行业保护主义,抵制“人情标”和关系项目,克服盲目压价、减少人为因素和不正当的行政干预,不允许垫资承包。
(2)招投标的行为急需规范。
业主,特别是国家投资项目的业主,要对招标投标提高认识,依法办事;另外,招投标各方主体要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有序竞争。要坚决纠正和严厉查处擅自发包工程或采取化整为零等方式规避招标的行为;纠正和严厉查处将公开招标变为邀请招标、甚至假招标或在招标投标中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的行为;纠正和严厉查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转包、挂靠、违法分包、出卖图签的行为;纠正和严厉查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无证或越级超范围承接工程任务的行为;纠正和严厉查处出借、出租资质证书和营业执照的行为。纠正和查处不按规定进入市场招标的行为;纠正和查处在招投标管理中的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行为;纠正和查处中介机构不独立公正地依法从事建筑活动、招标代理机构泄露标底和在招标中弄虚作假行为;纠正和查处行政主管部门及所属管理机构不依法行政,不严格执行的行为;纠正和查处招标监督机构和有形建筑市场工作人员非法干涉工程招投标的行为;纠正和查处领导干部干预工程发包、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的行为,尽快使建筑市场招标投标行为有明显的规范。
(3)规范招标投标运作,保证招标投标活动的“公开、公正、公平”。
首先,要严格落实招标公告发布制度。实行投标人资格审查制度,对投标人的资格审查条件和评价标准一视同仁,不得以地区、行业、所有制等为歧视。
其次,要继续推进工程量清单招标、综合单价招标、低价中标等方式,建立工程担保制度。结合建筑业实际情况,工程担保应重点推行投标担保、承包商履约担保、建设单位支付担保和保修担保,用经济手段来约束市场行为,保证工程质量。实行量价分离,逐步建立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价格的机制,实行通过专家评定的不低于成本的低价中标。
再次,要加强合同管理。合同是招标投标成果的具体体现,也是招标投标管理的重要环节。要加大《合同法》宣传力度,加强市场主体合同的签订和履约意识;大力推行新的建设工程合同示范文本,加强工程合同签订的规范化和权威性;加强合同签订后的跟踪管理,实现市场与现场的有机结合,进一步遏制工程转包和违法分包行为。
3.建立、健全、完善招投标市场法律法规
我国正处在法制建设的转型期和过渡期,有些法规需要有一个制定、实施、完善、修订的过程。但有些问题应尽早研究解决,从而保证招投标活动的正常开展,促进招投标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具体包括:
(1)关于邀请招标的入围单位与定标方法之间的矛盾,建议邀请招标在确定中标人时与公开招标保持一致,从推荐的不超过三个中标候选人中依序确定中标人,以免少数单位钻法律的空子搞假招标或者规避招标。
(2)关于公开招标的范围界定,建议在法规中明确规定,只要“国有资金投资控股”或者“国有资金投资占主导地位”两者居其一,都应该进行公开招标,防止模棱两可的情况出现。
(3)应妥善处理好开展招投标活动与节约社会成本的关系。
(4)关于其他法律、法规之间表述不一或者交代不清的问题,相关管理部门应按照合理、科学的标准,尽快查漏补缺、仔细校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