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过于精细、工作压力大、烟酒过度、环境恶化等,导致消化道疾病逐年上升。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关系到人体的健康,以及生命的存亡,因此做好脾胃的调养至关重要。
胃与脾通过经脉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其中胃主接收食物,脾主运化食物。食物进入胃以后,由胃进行磨化腐熟,初步消化食物,将其变成食糜,然后由脾进行消化、吸收,化生为精微营养物质,要很好地完成这一程序,就要求脾与胃的正常生理功能相互协调。脾为阴土,喜燥恶湿;胃为阳土,喜润恶燥;脾的运化有赖于胃阳的动力,胃的受纳有赖于脾阴的资助,而且不燥不湿,不冷不热,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完成纳运过程。在病理上,脾恶湿故多湿证,胃恶燥故多燥证,所以在治疗上,健脾祛湿、益胃养阴等方法是常用的。
脾胃出了问题,很可能连累五脏。中医里有一句话,“养脾胃就是养元气,养元气就是养生命”,脾胃健康是决定人寿命长短的重要因素。
心与脾就像一对母子,心脏病要从脾胃治。脾负责统筹人的气血,供养心脏,一旦脾出了問题,不能益气生血,就会导致人的心血失调,引发心脏疾病。肝与脾胃互相影响,常有患者抱怨说,吃完饭还感觉饿,但肚子却是鼓鼓的,吃了胃肠药也不管用。其实,这往往和工作压力太大或情绪不好导致的肝郁气滞有关,必须先养好肝才能解决脾胃的问题。
反过来,脾胃也会影响肝脏,比如脂肪肝出现的根源就在于脾胃无法良好消化食物,使得垃圾处理困难,堆积在肝脏里,从而影响肝的供血和其他功能。脾胃虚最先影响肺,肺像个“宰相”,专门辅佐心脏这个“君主”。肺通过管理体内的气,协助心脏治理全身。然而,肺气的盛衰,取决于脾胃的强弱。脾胃虚的人往往会导致肺气虚,容易患感冒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脾虚往往肾也虚。人的精力充沛肾气就充足,肾的精气强弱,还和人的脾胃是否健康、能否提供充足的营养滋养肾脏有关。长期脾虚会导致肾虚,表现为心里烦热、容易盗汗,或者畏寒怕冷、手足冰凉。
人体的脾胃有4怕:生、冷、撑、气。生冷的食物,如各种冷饮、生的蔬菜水果等,会带着寒气进入身体,最容易伤及脾胃。此外,脾胃最怕撑,饥一顿、饱一顿对它伤害最大。胃生病大多和人饮食不节制有关,脾生病则与人过度劳累有关(过劳忧思)。
中医调养脾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中药调养。常用的养胃中药有茯苓、白术、黄芪、人参、淮山、薏米、灵芝、黄精、刺五加、沙参、大枣、甘草等。
2.针灸推拿。针推法是养胃的有效方法,针灸能促进胃肠蠕动,可每晚灸足三里及中脘穴,亦可针刺足三里,有显著的养胃功效。也可自我推拿胃腹部(两手相叠,于上腹部作顺、逆时针方向揉摩各30~50 次),提高胃动力和免疫功能。每天早晚两次,养胃作用显著,能治病防病。
3.自然疗法。一是饮食调理,饮食要有节制和节度,食宜清淡、温热熟软,多吃豆油、菜油、青菜、水果、豆类制品、粗粮等,令大便通畅,脾胃和健。二是精神调摄,情志刺激可损伤脾胃,故调摄精神是养胃的重要条件之一,可用各种方法使情志怡畅,如寄情于各种文艺、书、画、花卉、会友清谈等,使精神愉快,食欲旺盛。三是运动养胃,适当的运动有养胃健脾之功,如散步、慢跑、保健操、跳舞、太极拳、太极剑等不仅能锻炼肌肉四肢,还可增强脾胃健运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
脾胃相辅相成
胃与脾通过经脉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其中胃主接收食物,脾主运化食物。食物进入胃以后,由胃进行磨化腐熟,初步消化食物,将其变成食糜,然后由脾进行消化、吸收,化生为精微营养物质,要很好地完成这一程序,就要求脾与胃的正常生理功能相互协调。脾为阴土,喜燥恶湿;胃为阳土,喜润恶燥;脾的运化有赖于胃阳的动力,胃的受纳有赖于脾阴的资助,而且不燥不湿,不冷不热,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完成纳运过程。在病理上,脾恶湿故多湿证,胃恶燥故多燥证,所以在治疗上,健脾祛湿、益胃养阴等方法是常用的。
脾胃与五脏相互影响
脾胃出了问题,很可能连累五脏。中医里有一句话,“养脾胃就是养元气,养元气就是养生命”,脾胃健康是决定人寿命长短的重要因素。
心与脾就像一对母子,心脏病要从脾胃治。脾负责统筹人的气血,供养心脏,一旦脾出了問题,不能益气生血,就会导致人的心血失调,引发心脏疾病。肝与脾胃互相影响,常有患者抱怨说,吃完饭还感觉饿,但肚子却是鼓鼓的,吃了胃肠药也不管用。其实,这往往和工作压力太大或情绪不好导致的肝郁气滞有关,必须先养好肝才能解决脾胃的问题。
反过来,脾胃也会影响肝脏,比如脂肪肝出现的根源就在于脾胃无法良好消化食物,使得垃圾处理困难,堆积在肝脏里,从而影响肝的供血和其他功能。脾胃虚最先影响肺,肺像个“宰相”,专门辅佐心脏这个“君主”。肺通过管理体内的气,协助心脏治理全身。然而,肺气的盛衰,取决于脾胃的强弱。脾胃虚的人往往会导致肺气虚,容易患感冒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脾虚往往肾也虚。人的精力充沛肾气就充足,肾的精气强弱,还和人的脾胃是否健康、能否提供充足的营养滋养肾脏有关。长期脾虚会导致肾虚,表现为心里烦热、容易盗汗,或者畏寒怕冷、手足冰凉。
养护脾胃3举措
人体的脾胃有4怕:生、冷、撑、气。生冷的食物,如各种冷饮、生的蔬菜水果等,会带着寒气进入身体,最容易伤及脾胃。此外,脾胃最怕撑,饥一顿、饱一顿对它伤害最大。胃生病大多和人饮食不节制有关,脾生病则与人过度劳累有关(过劳忧思)。
中医调养脾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中药调养。常用的养胃中药有茯苓、白术、黄芪、人参、淮山、薏米、灵芝、黄精、刺五加、沙参、大枣、甘草等。
2.针灸推拿。针推法是养胃的有效方法,针灸能促进胃肠蠕动,可每晚灸足三里及中脘穴,亦可针刺足三里,有显著的养胃功效。也可自我推拿胃腹部(两手相叠,于上腹部作顺、逆时针方向揉摩各30~50 次),提高胃动力和免疫功能。每天早晚两次,养胃作用显著,能治病防病。
3.自然疗法。一是饮食调理,饮食要有节制和节度,食宜清淡、温热熟软,多吃豆油、菜油、青菜、水果、豆类制品、粗粮等,令大便通畅,脾胃和健。二是精神调摄,情志刺激可损伤脾胃,故调摄精神是养胃的重要条件之一,可用各种方法使情志怡畅,如寄情于各种文艺、书、画、花卉、会友清谈等,使精神愉快,食欲旺盛。三是运动养胃,适当的运动有养胃健脾之功,如散步、慢跑、保健操、跳舞、太极拳、太极剑等不仅能锻炼肌肉四肢,还可增强脾胃健运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