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策略1:保留竞技特点,满足学生不同需求。
解析:提到全员运动会,很多组织者就会想到游戏类、集体类项目,忽略了传统的田径项目,一味地追求项目的娱乐性、全员性,这与运动会的特性是不符的。竞技项目的激烈比赛场面,结果的不可预知性,以及过程的戏剧化和刺激性是不可替代的。竞技项目既满足体育尖子运动员的求胜欲望,也具有较高的观赏性,这也是发展学校课余训练的有力推手,能吸引更多爱好体育的学生参与到课余训练中来。
对策:全员运动会应该是集竞技、竞智与趣味于一体的复合型运动会。如,笔者学校现在每学期的体育节包含了竞技类项目,如,100m、200m、400m、800m、铅球、跳高、跳远、4×100m混合接力(保留高观赏性的项目),这些竞技类项目,竞争激烈,观赏性强,同时对学生的技能、体能要求高,能促使学生在训练时认真,在比赛时积极。
策略2:深度挖掘地方特色项目,打造学校特色。
解析:在项目设置上有的组织者追求“新”、“奇”效果,搬来国际流行的或创编一些“新奇”的体育游戏。这些时髦的、高科技的项目对器材要求很高,规则复杂,一时难以被参与者所接受和理解,从而可能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相反,全员运动会的项目设置如果在“地方特色”、“符合学情”上深入挖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接地气”。根据学校所在地区,挖掘有特色、有历史的项目。一来可以传承一些民间、民族特色体育项目;二来这些体育项目的创新和改编对体育教材也是一种补充,利用这些有趣的民间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也能促进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
对策:在确定体育节的项目之前,可以深入到民间进行充分地调研,挖掘那些我们儿时甚至父辈玩过的有价值的体育项目,进行整理和创新,完善规则后,纳入到运动会中,会起到不错的效果。如,在笔者学校的体育节上就出现了“古老”的“滚铁环”游戏,可以是单人比赛,也可以父子(母子)同上阵。另外男女皆宜的丢沙包游戏也是不错的项目选择。
策略3:项目设计突出技能、体能的比拼,甚至可以作为体育课堂的映射和延伸。
解析:强调“全员参与”,我们往往会产生这样的错误认识:只要设置的项目让全体学生参与就行了,在活动中玩得愉快、玩得尽兴就可以了。这样就丢弃了“运动会”所承载的使命。运动会主要就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比赛,激发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培养其体育兴趣,从而在体育学练中掌握体育锻炼的手段和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对策:项目的设置应该本着“健身第一”的理念,并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技术含量。参与比赛的学生要掌握相应的技术,还要有一定的体力作保障,必须通过平时的训练才能达到参赛水平。这样的项目设置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练,从而达到健身的目的,如果某个项目让学生产生了兴趣,或许还能达成终身体育的效果。如,2人3足(多人多足)、集体跳长绳、毽球、板鞋竞速、球类比赛等。
策略4:全员运动会的时间安排要从学校工作大局出发,不宜跨度太大。
解析:曾看到过某学校组织的全员运动会:各种器材摆满整个操场,操场上到处都是人……组织一次大型的运动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全校师生总动员,既要保证运动会的精彩,還要考虑到组织者的工作量,因此,应尽量安排少用器材或不用器材的项目,这样也方便学生平时练习。另外集中時间的运动会使用的场地尽量集中,不宜涉及范围太广、场地太多,这样既不利于观看,也不利于学生的参与以及裁判组织工作。
对策:建议组织者尽可能地利用校园内固定的体育设施设计一些比赛,减少体育器材的大搬迁。如,利用单杠、双杠、攀登器等设计一些攀爬比赛、校园定向运动等;用一个排球(篮球等)、一个铁环就可以组织很多种亲子项目、单个的趣味体育比赛。另外像笔者学校经常采用的时代列车、多人多足、跳长绳、趣味拔河赛等项目都是器材简单且易操作,甚至不用器材,场地相对集中,便于组织和观看的项目。
—臧向前 刘新军(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
实验中学,264400)整理
解析:提到全员运动会,很多组织者就会想到游戏类、集体类项目,忽略了传统的田径项目,一味地追求项目的娱乐性、全员性,这与运动会的特性是不符的。竞技项目的激烈比赛场面,结果的不可预知性,以及过程的戏剧化和刺激性是不可替代的。竞技项目既满足体育尖子运动员的求胜欲望,也具有较高的观赏性,这也是发展学校课余训练的有力推手,能吸引更多爱好体育的学生参与到课余训练中来。
对策:全员运动会应该是集竞技、竞智与趣味于一体的复合型运动会。如,笔者学校现在每学期的体育节包含了竞技类项目,如,100m、200m、400m、800m、铅球、跳高、跳远、4×100m混合接力(保留高观赏性的项目),这些竞技类项目,竞争激烈,观赏性强,同时对学生的技能、体能要求高,能促使学生在训练时认真,在比赛时积极。
策略2:深度挖掘地方特色项目,打造学校特色。
解析:在项目设置上有的组织者追求“新”、“奇”效果,搬来国际流行的或创编一些“新奇”的体育游戏。这些时髦的、高科技的项目对器材要求很高,规则复杂,一时难以被参与者所接受和理解,从而可能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相反,全员运动会的项目设置如果在“地方特色”、“符合学情”上深入挖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接地气”。根据学校所在地区,挖掘有特色、有历史的项目。一来可以传承一些民间、民族特色体育项目;二来这些体育项目的创新和改编对体育教材也是一种补充,利用这些有趣的民间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也能促进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
对策:在确定体育节的项目之前,可以深入到民间进行充分地调研,挖掘那些我们儿时甚至父辈玩过的有价值的体育项目,进行整理和创新,完善规则后,纳入到运动会中,会起到不错的效果。如,在笔者学校的体育节上就出现了“古老”的“滚铁环”游戏,可以是单人比赛,也可以父子(母子)同上阵。另外男女皆宜的丢沙包游戏也是不错的项目选择。
策略3:项目设计突出技能、体能的比拼,甚至可以作为体育课堂的映射和延伸。
解析:强调“全员参与”,我们往往会产生这样的错误认识:只要设置的项目让全体学生参与就行了,在活动中玩得愉快、玩得尽兴就可以了。这样就丢弃了“运动会”所承载的使命。运动会主要就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比赛,激发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培养其体育兴趣,从而在体育学练中掌握体育锻炼的手段和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对策:项目的设置应该本着“健身第一”的理念,并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技术含量。参与比赛的学生要掌握相应的技术,还要有一定的体力作保障,必须通过平时的训练才能达到参赛水平。这样的项目设置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练,从而达到健身的目的,如果某个项目让学生产生了兴趣,或许还能达成终身体育的效果。如,2人3足(多人多足)、集体跳长绳、毽球、板鞋竞速、球类比赛等。
策略4:全员运动会的时间安排要从学校工作大局出发,不宜跨度太大。
解析:曾看到过某学校组织的全员运动会:各种器材摆满整个操场,操场上到处都是人……组织一次大型的运动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全校师生总动员,既要保证运动会的精彩,還要考虑到组织者的工作量,因此,应尽量安排少用器材或不用器材的项目,这样也方便学生平时练习。另外集中時间的运动会使用的场地尽量集中,不宜涉及范围太广、场地太多,这样既不利于观看,也不利于学生的参与以及裁判组织工作。
对策:建议组织者尽可能地利用校园内固定的体育设施设计一些比赛,减少体育器材的大搬迁。如,利用单杠、双杠、攀登器等设计一些攀爬比赛、校园定向运动等;用一个排球(篮球等)、一个铁环就可以组织很多种亲子项目、单个的趣味体育比赛。另外像笔者学校经常采用的时代列车、多人多足、跳长绳、趣味拔河赛等项目都是器材简单且易操作,甚至不用器材,场地相对集中,便于组织和观看的项目。
—臧向前 刘新军(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
实验中学,264400)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