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8月3日,《华尔街日报》刊登了美国1028位经济学家签名反对美国国会贸易制裁中国的广告,该广告明确指出,签名者“目前严重关切最近来自美国国会的特别是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情绪”。在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进行学术分析之后,经济学家们“敦促国会摒弃任何计划增加保护主义”的做法,“敦促国会通过自由贸易致力于培养更强的全球经济关系”。根据本次公开信发起人美国“增长俱乐部”主席帕特·图米披露,此次征集经济学家签名活动大约持续了一个月,在接触的1000多位经济学家中,只有3位经济学家婉言谢绝。这说明在美国学术界主流观点认为,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已经十分严重,经济学家有义务站出来,对公众感兴趣的经济问题作出回答。
之所以选择1028位经济学家在公开信上签名,是想效法1930年美国经济学家的做法,当时美国国内盛行贸易保护主义,经济学家公开呼吁国会议员放弃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当时经济学家的努力并没有收到成效。此次美国经济学家作出同样的举动,是否会重蹈覆辙,人们尚需拭目以待。但不管怎么说,美国的有识之士确实看到了美国国内普遍存在的贸易保护主义情绪,意识到了贸易保护主义对美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严重危害。
人们注意到,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总是在大选期间抬头,无论是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还是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在美国贸易政策方面似乎总是在寻找靶子。由于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日益密切,到2007年底,中国将成为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所以,中国很不幸成为美国政客们攻击的对象。从前些年对中国人权横加指责,到近年来对中国的贸易政策强烈批判,中國似乎成为美国大选期间重要的议题。
贸易保护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奉行贸易保护主义,不但会损害中国的利益,同样也会损害美国的利益。如此浅显的道理为什么美国的选民不了解,为什么美国政客在中美两国贸易问题上制造摩擦,总是能在政治上得分呢?
道理非常简单,美国政客的宣传逻辑是,由于中国产品大举进入美国市场,导致美国企业开工不足,失业率增加。在美国大选中,向选民承诺增加就业岗位,比任何其他的竞选口号更具有吸引力。美国政客的竞选口号是,奉行贸易保护主义,阻止美国进口中国产品,从而增加美国人的就业岗位。
近年来虽然中国通过各种途径宣传中国对美贸易政策,但是,中国的贸易政策宣传总是难以进入美国选民的心中。其中的原因就在于,中国人反复强调中国产品的出口,可以提高美国人的消费水平,丰富美国的日用百货用品,减少美国普通人的日常开支。这种宣传最大问题就在于,只强调消费,而没有强调消费与投资之间的关系,没有把就业岗位与生活改善紧密联系在一起。
通俗地说,美国政客鼓吹贸易保护主义,反对从中国进口商品,是从增加投资,解决就业问题出发,而中国反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只是从提高美国人民的消费水平,丰富美国市场商品种类的角度出发,两种意见之间缺乏共同的话语体系,缺乏相互融合的可能性。美国人强调投资,增加就业;中国人强调消费,贸易公平,在就业岗位与消费质量之间,普通美国人不难作出自己的政治选择。
打个简单的比方,如果询问一个普通的美国人,是愿意失去自己的就业岗位,还是愿意增加T恤衫可供选择的品种,那么美国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美国国会参众两院,无论是共和党议员还是民主党议员都在卖力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反对中国产品继续扩大对美国出口的根本原因。
历史反复证明,贸易保护主义不可能对本国经济的发展产生正面效果。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不同的产品采取贸易保护政策,的确有利于本国经济的平衡发展。美国政客在倡导贸易保护主义的时候,并非全盘否定国际贸易,恰恰相反,他们总是挑选那些对美国的就业岗位产生直接影响的行业作为自己攻击的靶子,而中国出口的产品恰恰被归入到这些行业。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有很多,向美国输出产业资本,在美国设立企业,增加就业岗位是最为有效的办法。但是由于美国的人力资源相对匮乏,用工成本较高,所以在美国设立企业必须承担巨大的商业风险。改善中国出口产品的种类结构,逐步减少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加技术密集型或者资金密集型的产品,也是改善中美贸易关系的重要途径。但是,一个国家产品出口优势的形成往往具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复杂原因,在生产要素组合短期内难以根本调整的情况下,中国不大可能改变出口产品的种类结构。中国既不可能大规模输出企业,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出口产品的种类结构,中国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政治的博弈,争取对自己更为有利的贸易空间。
美国经济学家的联名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帮助中国说服美国选民和美国的国会议员们,但是,中国需要更加具体而又有力的经济数据,来说明中国产品出口对美国就业的影响。换句话说,既然美国政客的政治逻辑是,从中国进口的产品越多,美国的就业岗位就越少,那么唯一正确的办法就是,通过具体的权威计算,对中国出口产品导致美国就业岗位减少的结论进行强有力的批驳。事实上,由于美国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由于美国新经济包括网络经济的崛起,美国传统的产业工人在就业问题上确实面临严峻挑战。由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吸纳美国的产业工人到中国就业,所以,中国政府必须把美国产业结构调整所造成的失业与美国进口中国产品对美国就业产生的压力区分开来,通过具有权威性的经济数据,逐一驳斥美国政客们的荒谬结论。换句话说,既然美国政客把美国的失业率算在中国人的头上,那么,中国应该通过具体的数据说明,美国进口中国产品并不是导致美国产业工人失去工作岗位的主要原因。
过去美国政客强调中美贸易对美国就业的影响,而中国则强调中美贸易对美国消费的促进作用。现在,中国必须正视现实,将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发展与美国就业的关系进行全面的分析说明,在强调中国产品对提高美国公民消费水平发挥正面影响的同时,强调中国产品出口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而强调对美国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口的正面作用。
国家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利益关系。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贸易国家,在处理相互关系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更要考虑到对国内政治关系的影响。由于美国国会议员们必须看重选民的选票,所以,国会议员们在保护美国选民就业岗位方面不遗余力。如果我们忽视了美国政治选举中经济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或者仅仅把美国政客们奉行的贸易保护主义看做是竞选期间的政治口号,而没有看到这些政治主张与选民之间的互动关系,没有深刻分析这些政治行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没有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贸易主张,那么,有可能导致美国大选中的中国问题无限 放大,从而形成周期性的贸易震荡,对中美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带来严重危害。
坦率地说,中国在对外贸易政策方面,不能只宣传中国廉价的鞋子,而应该宣传中国对国际贸易的贡献,宣传中国为促进美国服务贸易的发展,解决美国的就业问题而在传统制造业所作出的巨大牺牲。中国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美国,同样是为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之所以愿意接受这样的国际贸易安排,是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传统的要素禀赋分不开的,中国愿意通过国际贸易促进中美两国共同发展,但是如果在享用中国廉价商品的同时,抱怨中国出口产品导致美国产业工人失去工作岗位,那么,至少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说法。针对这种言论,中国政府当然应该理直气壮地提出反驳意见。过去我们曾经这样做,只不过有些文不对题,现在我们必须针对美国政客们设置的议题,给出清晰的而又具有说服力的答案。中国需要美国的市场,但中国产品的出口增加了美國服务业的就业岗位。美国传统制造业的衰落,责任不在中国,而在美国政府的产业政策。
最近,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在国会作证时公开呼吁,美国国会议员们不要试图制定对中国采取贸易制裁的法案,因为这样做将会损害美国的切身利益。看来在美国国内,不仅仅在学术界,在政界也有一些头脑冷静的聪明人。但美国政治的特点决定了,当国内问题无法找到解决答案的时候,政治家总是不约而同地将国内问题国际化,他们要么让美国大兵跨出国门发动战争,要么让美国的商人从其他国家获取更多的利益。所以,中美之间的贸易问题,不可能不演变成为政治问题。按照美国总统林肯的说法,美国政客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蒙蔽美国公民,也可以在所有的时间里欺骗部分美国公民,但不可能在所有的时间内欺骗所有的美国公民。只是作为美国的贸易伙伴,中国再也不能继续承受美国国内政治角力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因此,除了动用各种手段全面解释中国的贸易政策之外,还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提醒美国人不要奉行霸权主义,因为那样做失去的不仅仅是市场,还将失去民心。当印度的社会各界炒作可口可乐毒素杀人事件的时候,中国的年轻人正在大口大口地享受着可口可乐。这至少说明对于普通的中国年轻人来说,还没有产生严重的反美情绪。但是如果美国政治家们不断炒作贸易话题,并且危及年轻人父母的工作岗位或者他们的家族企业,那么,他们对美国的态度将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到那个时候,美国国会议员们面对的将不会是政府的谈判代表,而是群情激奋的中国年轻人。所以,即使出于稳定中美关系的目的,美国也应该采取具体的行动,改善中美两国贸易不平衡现状。
编辑:陈畅鸣
之所以选择1028位经济学家在公开信上签名,是想效法1930年美国经济学家的做法,当时美国国内盛行贸易保护主义,经济学家公开呼吁国会议员放弃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当时经济学家的努力并没有收到成效。此次美国经济学家作出同样的举动,是否会重蹈覆辙,人们尚需拭目以待。但不管怎么说,美国的有识之士确实看到了美国国内普遍存在的贸易保护主义情绪,意识到了贸易保护主义对美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严重危害。
人们注意到,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总是在大选期间抬头,无论是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还是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在美国贸易政策方面似乎总是在寻找靶子。由于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日益密切,到2007年底,中国将成为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所以,中国很不幸成为美国政客们攻击的对象。从前些年对中国人权横加指责,到近年来对中国的贸易政策强烈批判,中國似乎成为美国大选期间重要的议题。
贸易保护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奉行贸易保护主义,不但会损害中国的利益,同样也会损害美国的利益。如此浅显的道理为什么美国的选民不了解,为什么美国政客在中美两国贸易问题上制造摩擦,总是能在政治上得分呢?
道理非常简单,美国政客的宣传逻辑是,由于中国产品大举进入美国市场,导致美国企业开工不足,失业率增加。在美国大选中,向选民承诺增加就业岗位,比任何其他的竞选口号更具有吸引力。美国政客的竞选口号是,奉行贸易保护主义,阻止美国进口中国产品,从而增加美国人的就业岗位。
近年来虽然中国通过各种途径宣传中国对美贸易政策,但是,中国的贸易政策宣传总是难以进入美国选民的心中。其中的原因就在于,中国人反复强调中国产品的出口,可以提高美国人的消费水平,丰富美国的日用百货用品,减少美国普通人的日常开支。这种宣传最大问题就在于,只强调消费,而没有强调消费与投资之间的关系,没有把就业岗位与生活改善紧密联系在一起。
通俗地说,美国政客鼓吹贸易保护主义,反对从中国进口商品,是从增加投资,解决就业问题出发,而中国反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只是从提高美国人民的消费水平,丰富美国市场商品种类的角度出发,两种意见之间缺乏共同的话语体系,缺乏相互融合的可能性。美国人强调投资,增加就业;中国人强调消费,贸易公平,在就业岗位与消费质量之间,普通美国人不难作出自己的政治选择。
打个简单的比方,如果询问一个普通的美国人,是愿意失去自己的就业岗位,还是愿意增加T恤衫可供选择的品种,那么美国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美国国会参众两院,无论是共和党议员还是民主党议员都在卖力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反对中国产品继续扩大对美国出口的根本原因。
历史反复证明,贸易保护主义不可能对本国经济的发展产生正面效果。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不同的产品采取贸易保护政策,的确有利于本国经济的平衡发展。美国政客在倡导贸易保护主义的时候,并非全盘否定国际贸易,恰恰相反,他们总是挑选那些对美国的就业岗位产生直接影响的行业作为自己攻击的靶子,而中国出口的产品恰恰被归入到这些行业。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有很多,向美国输出产业资本,在美国设立企业,增加就业岗位是最为有效的办法。但是由于美国的人力资源相对匮乏,用工成本较高,所以在美国设立企业必须承担巨大的商业风险。改善中国出口产品的种类结构,逐步减少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加技术密集型或者资金密集型的产品,也是改善中美贸易关系的重要途径。但是,一个国家产品出口优势的形成往往具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复杂原因,在生产要素组合短期内难以根本调整的情况下,中国不大可能改变出口产品的种类结构。中国既不可能大规模输出企业,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出口产品的种类结构,中国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政治的博弈,争取对自己更为有利的贸易空间。
美国经济学家的联名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帮助中国说服美国选民和美国的国会议员们,但是,中国需要更加具体而又有力的经济数据,来说明中国产品出口对美国就业的影响。换句话说,既然美国政客的政治逻辑是,从中国进口的产品越多,美国的就业岗位就越少,那么唯一正确的办法就是,通过具体的权威计算,对中国出口产品导致美国就业岗位减少的结论进行强有力的批驳。事实上,由于美国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由于美国新经济包括网络经济的崛起,美国传统的产业工人在就业问题上确实面临严峻挑战。由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吸纳美国的产业工人到中国就业,所以,中国政府必须把美国产业结构调整所造成的失业与美国进口中国产品对美国就业产生的压力区分开来,通过具有权威性的经济数据,逐一驳斥美国政客们的荒谬结论。换句话说,既然美国政客把美国的失业率算在中国人的头上,那么,中国应该通过具体的数据说明,美国进口中国产品并不是导致美国产业工人失去工作岗位的主要原因。
过去美国政客强调中美贸易对美国就业的影响,而中国则强调中美贸易对美国消费的促进作用。现在,中国必须正视现实,将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发展与美国就业的关系进行全面的分析说明,在强调中国产品对提高美国公民消费水平发挥正面影响的同时,强调中国产品出口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而强调对美国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口的正面作用。
国家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利益关系。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贸易国家,在处理相互关系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更要考虑到对国内政治关系的影响。由于美国国会议员们必须看重选民的选票,所以,国会议员们在保护美国选民就业岗位方面不遗余力。如果我们忽视了美国政治选举中经济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或者仅仅把美国政客们奉行的贸易保护主义看做是竞选期间的政治口号,而没有看到这些政治主张与选民之间的互动关系,没有深刻分析这些政治行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没有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贸易主张,那么,有可能导致美国大选中的中国问题无限 放大,从而形成周期性的贸易震荡,对中美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带来严重危害。
坦率地说,中国在对外贸易政策方面,不能只宣传中国廉价的鞋子,而应该宣传中国对国际贸易的贡献,宣传中国为促进美国服务贸易的发展,解决美国的就业问题而在传统制造业所作出的巨大牺牲。中国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美国,同样是为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之所以愿意接受这样的国际贸易安排,是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传统的要素禀赋分不开的,中国愿意通过国际贸易促进中美两国共同发展,但是如果在享用中国廉价商品的同时,抱怨中国出口产品导致美国产业工人失去工作岗位,那么,至少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说法。针对这种言论,中国政府当然应该理直气壮地提出反驳意见。过去我们曾经这样做,只不过有些文不对题,现在我们必须针对美国政客们设置的议题,给出清晰的而又具有说服力的答案。中国需要美国的市场,但中国产品的出口增加了美國服务业的就业岗位。美国传统制造业的衰落,责任不在中国,而在美国政府的产业政策。
最近,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在国会作证时公开呼吁,美国国会议员们不要试图制定对中国采取贸易制裁的法案,因为这样做将会损害美国的切身利益。看来在美国国内,不仅仅在学术界,在政界也有一些头脑冷静的聪明人。但美国政治的特点决定了,当国内问题无法找到解决答案的时候,政治家总是不约而同地将国内问题国际化,他们要么让美国大兵跨出国门发动战争,要么让美国的商人从其他国家获取更多的利益。所以,中美之间的贸易问题,不可能不演变成为政治问题。按照美国总统林肯的说法,美国政客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蒙蔽美国公民,也可以在所有的时间里欺骗部分美国公民,但不可能在所有的时间内欺骗所有的美国公民。只是作为美国的贸易伙伴,中国再也不能继续承受美国国内政治角力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因此,除了动用各种手段全面解释中国的贸易政策之外,还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提醒美国人不要奉行霸权主义,因为那样做失去的不仅仅是市场,还将失去民心。当印度的社会各界炒作可口可乐毒素杀人事件的时候,中国的年轻人正在大口大口地享受着可口可乐。这至少说明对于普通的中国年轻人来说,还没有产生严重的反美情绪。但是如果美国政治家们不断炒作贸易话题,并且危及年轻人父母的工作岗位或者他们的家族企业,那么,他们对美国的态度将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到那个时候,美国国会议员们面对的将不会是政府的谈判代表,而是群情激奋的中国年轻人。所以,即使出于稳定中美关系的目的,美国也应该采取具体的行动,改善中美两国贸易不平衡现状。
编辑:陈畅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