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农村金融发展迅速,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问题越来越得到关注,区域性差异也越来越明显,而均衡区域的金融发展是目前一项重要内容。金融资源是基础资源,金融发展对农村的整体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农业银行逐步商业化 ,农业银行从农村地区渐渐退出。随着农业银行的撤出,农村信用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已成为农村金融体系的主导者。所以,要形成以合作性金融为主,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作为助手,非正式金融作为补充,满足农村各类经济主体的需求的农村金融体系。虽然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已初步形成,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以及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问题导致各地区发展不平衡、落差大、缓慢等现象产生,阻碍了金融的整体发展速率,造成了巨大损失。金融区域差异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下面进行主要针对因当前形势而产生的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国农村;区域差异;金融发展;宏观调控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因此农村金融的发展是我国政府关注的焦点。而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还很不健全,民间金融发展缓慢。农村金融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对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现状的研究,将有助于解决好三农问题,并为我国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农村金融发展是宁波大学商学院熊德平教授在其著作《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及论文《农村金融与农村金金融发展:基于交易视角的概念重构》中,针对既有农村金融定义的缺陷,重新定义了农村金融概念与农村金融发展的概念,并基于该定义,形成了系统的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理论,构建了我国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与模式,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该概念及其基础上的成果,值得农村金融理论研究、政策制定和实际部门借鉴和思考。
一、中国农村金融发展背景
目前,“三农”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衡量社会均衡发展的一把标尺,是改善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均衡发展农村金融的一个切入点。2013年国家再次强调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农村经济发展问题越来越得到国家重视,农村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命脉和发展前景。如何合理地进行资源的配置是目前主要探讨的一个内容,也是关系农村金融发展的根本问题。
二、我国农村金融区域发展差异概况
目前,大部分农村还是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也存在差异,东西部地区农村发展对比差异大。主要体现为东部地区虽有足够资金却无法有效运转,而西部地区却恰好相反。东部落的某些发达地区在金融方面大力发展各种金融机构,如农商银行、农村信用、信贷公司等,自然而然带动了农村金融的发展,但也产生了资金阻碍的问题。西部地区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农业发展,由此也产生农业对资金产生较大需求而导致资金的短缺。农村的区域发展差异对经济的发展造成阻碍,对经济的损失也是相关联的,影响着整个区域的发展速率,由农村产生的经济问题亟待解决。针对金融的不稳定性和波动性,均衡金融发展和合理配置资源是目前调节农村金融地区差异的一个主要途径。
三、影响因素
地区金融教育水平的深度,直接影响着地区的金融健康发展。目前,百姓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接触到金融方面的消费产品,能清楚了解到这个领域的用途对百姓的生活提供便利。农村对金融知识的匮乏直接导致了地区的金融发展障碍,阻碍了经济发展。在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方面也应做足金融教育,以免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错误导向。提高农村金融深化程度,让农民懂得如何使用金融方式来完善自己所需,如何只用自己的经济权益来发展。地区金融教育水平的深化程度直接影响着地区金融的健康发展,是造成金融发展地区差异的一个主要因素。
农村金融缺陷造成农村发展滞后,导致区域的差异性。金融制度不完善使得农村金融发展区域差异越来越大,东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落差越来越明显。农村的金融机构单一,在服务上存在不足。就农业发展银行来说,服务范围小,业务发展空间也越来越狭小,主要呈现一种封闭式的金融管理。农村信用社也有严重的制度问题,如资金规模限制、业务品种单一、结算条件复杂等问题普遍存在。金融制度的缺陷也导致资金外流现象严重,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了巨大影响。因此,完善地区金融体系能避免农村金融发展的大起大落,对减轻地区金融差异有着重要作用。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得地区性金融发展差异明显。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着区域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有地理位置、人口素质、国家政策等方面的原因。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区域发展的先天条件,不同的地理条件主导着不同地区的发展方向。人口素质间接地带动了经济发展,人们对金融发展的区域性差异应有深刻认识和领悟。思想观念的加强对区域的经济体质的完善至关重要,百姓的带动作用对对区域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国家政策的改良和实施力度直接影响经济效益,需全方面的发展经济,加大人才的吸引力和创造力,能有效监督管理金融的发展轨迹,改善欠发展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均衡各地区金融发展。
四、结语
农村金融发展不平衡是客观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我国目前的形势,想要迅速缩小地区差异是很难的。当务之急是尽量避免差距的扩大,控制住局面的恶化,然后采取措施减小区域性之间的差异。地区之间的均衡发展对中国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减小农村金融发展的地区性差异能有效改善中国的整体发展状态。需要通过完善我国的生产力布局机制、加强金融教育、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改善金融缺陷等措施来解决当前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问题。小到村民个体,大到国家政府,各个阶级的相关部门都应关注整体的发展,加强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促进各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同等提升。
参考文献:
[1]杜家廷.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分析――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研究[J].财经科学,2010(9).
[2]黄燕君,钟璐.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浙江省数据的实证分析[J].系统工程,2009(4).
[3]王定祥,李伶俐,王小华.中国农村金融制度演化逻辑与改革启示[J].上海经济研究,2010(11).
[4]王修华.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比较[J].经济地理,2007(2).
[5]胡志远,欧向军.基于泰尔指数的江苏省区域差异多指标测度[J].经济地理,2007(5).
[6]洪正.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可行吗?――基于监督效率视角的分析[J].经济研究,2011(2).
作者简介:和延丽(1987-),女,汉族,河南省郑州市人,现为河南省农村信用社综合柜员。
关键词:中国农村;区域差异;金融发展;宏观调控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因此农村金融的发展是我国政府关注的焦点。而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还很不健全,民间金融发展缓慢。农村金融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对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现状的研究,将有助于解决好三农问题,并为我国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农村金融发展是宁波大学商学院熊德平教授在其著作《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及论文《农村金融与农村金金融发展:基于交易视角的概念重构》中,针对既有农村金融定义的缺陷,重新定义了农村金融概念与农村金融发展的概念,并基于该定义,形成了系统的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理论,构建了我国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与模式,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该概念及其基础上的成果,值得农村金融理论研究、政策制定和实际部门借鉴和思考。
一、中国农村金融发展背景
目前,“三农”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衡量社会均衡发展的一把标尺,是改善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均衡发展农村金融的一个切入点。2013年国家再次强调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农村经济发展问题越来越得到国家重视,农村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命脉和发展前景。如何合理地进行资源的配置是目前主要探讨的一个内容,也是关系农村金融发展的根本问题。
二、我国农村金融区域发展差异概况
目前,大部分农村还是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也存在差异,东西部地区农村发展对比差异大。主要体现为东部地区虽有足够资金却无法有效运转,而西部地区却恰好相反。东部落的某些发达地区在金融方面大力发展各种金融机构,如农商银行、农村信用、信贷公司等,自然而然带动了农村金融的发展,但也产生了资金阻碍的问题。西部地区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农业发展,由此也产生农业对资金产生较大需求而导致资金的短缺。农村的区域发展差异对经济的发展造成阻碍,对经济的损失也是相关联的,影响着整个区域的发展速率,由农村产生的经济问题亟待解决。针对金融的不稳定性和波动性,均衡金融发展和合理配置资源是目前调节农村金融地区差异的一个主要途径。
三、影响因素
地区金融教育水平的深度,直接影响着地区的金融健康发展。目前,百姓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接触到金融方面的消费产品,能清楚了解到这个领域的用途对百姓的生活提供便利。农村对金融知识的匮乏直接导致了地区的金融发展障碍,阻碍了经济发展。在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方面也应做足金融教育,以免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错误导向。提高农村金融深化程度,让农民懂得如何使用金融方式来完善自己所需,如何只用自己的经济权益来发展。地区金融教育水平的深化程度直接影响着地区金融的健康发展,是造成金融发展地区差异的一个主要因素。
农村金融缺陷造成农村发展滞后,导致区域的差异性。金融制度不完善使得农村金融发展区域差异越来越大,东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落差越来越明显。农村的金融机构单一,在服务上存在不足。就农业发展银行来说,服务范围小,业务发展空间也越来越狭小,主要呈现一种封闭式的金融管理。农村信用社也有严重的制度问题,如资金规模限制、业务品种单一、结算条件复杂等问题普遍存在。金融制度的缺陷也导致资金外流现象严重,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了巨大影响。因此,完善地区金融体系能避免农村金融发展的大起大落,对减轻地区金融差异有着重要作用。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得地区性金融发展差异明显。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着区域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有地理位置、人口素质、国家政策等方面的原因。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区域发展的先天条件,不同的地理条件主导着不同地区的发展方向。人口素质间接地带动了经济发展,人们对金融发展的区域性差异应有深刻认识和领悟。思想观念的加强对区域的经济体质的完善至关重要,百姓的带动作用对对区域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国家政策的改良和实施力度直接影响经济效益,需全方面的发展经济,加大人才的吸引力和创造力,能有效监督管理金融的发展轨迹,改善欠发展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均衡各地区金融发展。
四、结语
农村金融发展不平衡是客观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我国目前的形势,想要迅速缩小地区差异是很难的。当务之急是尽量避免差距的扩大,控制住局面的恶化,然后采取措施减小区域性之间的差异。地区之间的均衡发展对中国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减小农村金融发展的地区性差异能有效改善中国的整体发展状态。需要通过完善我国的生产力布局机制、加强金融教育、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改善金融缺陷等措施来解决当前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问题。小到村民个体,大到国家政府,各个阶级的相关部门都应关注整体的发展,加强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促进各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同等提升。
参考文献:
[1]杜家廷.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分析――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研究[J].财经科学,2010(9).
[2]黄燕君,钟璐.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浙江省数据的实证分析[J].系统工程,2009(4).
[3]王定祥,李伶俐,王小华.中国农村金融制度演化逻辑与改革启示[J].上海经济研究,2010(11).
[4]王修华.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比较[J].经济地理,2007(2).
[5]胡志远,欧向军.基于泰尔指数的江苏省区域差异多指标测度[J].经济地理,2007(5).
[6]洪正.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可行吗?――基于监督效率视角的分析[J].经济研究,2011(2).
作者简介:和延丽(1987-),女,汉族,河南省郑州市人,现为河南省农村信用社综合柜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