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为何信赖陪审团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Wang9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的陪审团制度移植自英国。刑事审判中,通常由12个公民组成的陪审团确定被告是否有罪,至于如何量刑,则由法官决定。当然,从引进之初,这一制度就备受争议。反对者认为,12个非专业人士,未见得比一位职业法官高明。陪审团审案效率低、耗时长、成本高,更是得不偿失。可是,谁也无法否认,在司法未能完全独立的前提下,陪审团对于制衡政府,防止当权者滥用权力,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改变美国人这一观念的,正是1735年的“曾格案”。
  1733年,德裔移民约翰•曾格受政商两界人士资助,创办了报纸《纽约周刊》。当时,纽约还是英国殖民地,新任总督威廉•考斯比贪婪无度、任人唯亲,既得罪了普通民众,也伤及本地权贵利益。《纽约周刊》对考斯比竭尽讥讽之能事,时而说他是“丧家之犬,厚颜无耻,溜须拍马”,时而说他“滥用公权,打压异己”。在这份报纸化名写文章攻击声名狼藉的总督,竟成为纽约贤达的流行风尚。
  恼羞成怒的考斯比当然不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只好迁怒于媒体。他下令没收市面上的《纽约周刊》,集中焚毁,可本地执法官拒绝执行,最后还是出动家仆,才仓促没收了一些报纸。接下来,考斯比又以诽谤为由,逮捕了曾格,法庭开出的保释金高达400英镑。这个时候,虽有富商愿解囊相救,支付保释金,但曾格认为这样更有利于陷总督于不义,所以选择了蹲黑牢。由于太太安娜每周都能探望曾格,经他面授机宜,报纸仍可正常出版,而且犀利如常,销售量暴增。
  为控制审判结果,考斯比殚精竭虑,不仅自己选定主审法官,还指定亲信约翰•钱伯斯出任曾格的律师。两名纽约本地律师提出异议,不但被法官直接驳回,还受到吊销律师执照的威胁。本案虽为陪审团审判,但是,按照英国法律,陪审团在这类诽谤案件中,只负责判定《纽约周刊》是否刊登过批评总督的文章,相关内容是否构成诽谤,则由法官认定。从对阵形势看,曾格被定罪的可能性极大。
  庭审伊始,钱伯斯还未开场陈述,一个不速之客突然打断了他的发言,并提出要为曾格辩护。这个人名叫安德鲁•汉密尔顿,费城人,在律师界久负盛名,威望很高(不过,他与日后大名鼎鼎的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并没有血缘关系)。著名律师自告奋勇,法官也不便拒绝,钱伯斯更是如蒙恩赦,欣然让贤。
  汉密尔顿知道本案的核心问题,在于《纽约周刊》的文章是否构成诽谤。他当然也很清楚,若严格按照法律,这一问题的决定者,应当是法官。但为了能让曾格脱罪,他还是决定冒险一试。汉密尔顿跃过报纸是否刊登过批评性文章的问题,直接问陪审团,如果这些报道都是真实的,还能算诽谤吗?法官这下怒了,说判断报道是否属于诽谤,是自己的法定权力。汉密尔顿则振振有词地回应:您当然有权这么做,但是,此案既然关系到大家的基本自由,陪审团有权作出判断。
  接下来,汉密尔顿转向陪审团,发出这样一番呼吁:“摆在法庭和你们陪审团各位先生面前的,不是微不足道的私人利益,你们正在审理的,不是一个可怜的出版商的案件,也不只是纽约的案件,不是!它的后果影响着大英帝国统治下美洲大陆每个自由人的生活。这是一个最有价值的案件,一个事关自由的案件。我毫不怀疑,你们今天的正直行为,不仅使你们有资格受到同胞的热爱和尊敬,而且每个要自由而不要终身奴役的人,都会祝福你们,给予你们尊荣,就像对待挫败暴政企图的那些英雄一样。通过一个不偏不倚的、未被玷污的裁决。你们奠定了保护我们自身、我们后代和我们邻人的高贵基础。自然法和我们的法律已经赋予我们一项权利——人身自由。至少通过说出真相,写出真相,才能暴露并反对这块土地上的专横力量。”
  尽管法官仍持异议,但陪审团显然被汉密尔顿说服了。简短评议后,首席陪审员宣布:曾格无罪。法庭旁听者集体鼓掌,连声叫好。曾格第二天也被政府释放。
  “曾格案”的影响,迅速扩散至北美各地。就连此案的庭审记录,也由本杰明•富兰克林等人出版,成为殖民地的畅销读物,人们因此认识到,在法官与政府沆瀣一气的情况下,陪审团可以凭借内心良知,对刑事被告人作出无罪判决。本来对陪审团审判有抵触情绪的州,也开始竭力捍卫这一制度。
  有意思的是,英国殖民者也由此案意识到陪审团的制衡力量。为征收不受欢迎的印花税,英国法官常把与《印花税法》有关的案件,移送到无权进行陪审团审判的海事法院审理。英国议会甚至打算出台法律,将北美的审判制度改为职业法官审理制。此举激起民意强烈反弹,后来发布的北美《独立宣言》,更是把“多次剥夺吾民由陪审团听审之权益”,作为英国人的主要罪状之一。美国独立后,公民接受陪审团审判的权利,陆续被写入宪法“权利法案”。参与起草宪法的古沃纳•莫里斯感慨万千地说:毋庸置疑,“曾格案”的裁判结果,是“美国自由的起点”,更是“美国独立革命的启明星”。
其他文献
在刑诉法大修之际,一个可能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展现在我们面前。“两个证据规定”实施年余,效果究竟如何?我国刑事诉讼中首次确定并推行证据裁判原则、程序法定原则、非法证
漫步在五月的保定一中,很难用一句话概括记者心中的感受:丁香、芳草、玉树临风,亭台、小楼、曲径通幽;欧式的小灰楼,森天的古木,记载了保定一中沉甸甸的历史;恢弘的校园,满眼
未成年人是特别需要关爱和支持的群体。把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作为司法救助的重要对象,是人民法院延伸司法审判职能,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2006年以来,北京市法院
近日,山东省女子监狱为了一名服刑人员女儿落户的事情,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开展帮扶,终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彰显了社会主义刑罚执行制度的文明与进步。 Recently, the Shandong
有一天,教练带着我开进练习场。当时的我技术相当生疏,练车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全身肌肉紧张。开着开着,我猛然发现前方路边有一只狗迈出一条前腿欲横穿马路。一时间,我慌乱无
信息技术课程是农村学生比较喜欢的一门基础课。我针对该课程在上课中出现的一点问题,阐述了该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了我个人教学的改进方法,给出了一些具体教学的案例,并与传
调解是印度古老的纠纷解决方式。对抗式诉讼程序的建立和世界性的ADR潮流的冲击促成了印度调解的新发展。印度属于立法推动调解发展的国家。 Mediation is the ancient way
Edward Gibbon(April 27,1737-Jan- uary 16,1794) was an English historian and Member of Parliament.(国会议员)His most important work,The History of the Decline an
我是方静依高三时的语文老师,她是语文课代表,大方随和。让我对她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一次在教《荷塘月色》时,当时我和全班同学都一直对她对课文 I am a Chinese teacher of
当前,在全国艺术考试实行各省统一联考的情况下,美术考生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呢?特别是“临战”前的广大考生,更应该注意研究和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及时调整学习思路,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