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处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度的历史性转变过程中。为了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协同发展,寓情感教育于化学教学已成为化学教育的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教学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也是特定情境下的人际交往活动。本文介绍了怎样将情感教育融入到中学化学的教学中,以提高教学效益。
【关键词】以境育情 以知育情 以理育情 以情育情 以需育情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认得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他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本文探讨了化学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原因以及情感教学的实施。
一、化学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原因
情感是学生学好化学的重要因素。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情感通过语言、眼神、肢体动作等途径传递给学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产生一定的感染作用和激励作用。当形成了师生情谊交融的氛围,课堂上任何心理疲惫和厌倦情绪都将被冲淡,教和学变成了一种享受。
教师应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情感状态,注意培养学生情感的稳定性。事实证明学生的求知欲、自信、惊奇、责任心等积极的情感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相反,冷漠、惧怕、厌学等消极的情感将会大大削弱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进取心。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在思想上沟通。多于学生交流、谈心,与他们多进行一些学习方法、技巧的探讨和总结。帮助他们分析存在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进取。
2.在要求上明确。要为学生定目标,有动力,学生情感潜能就有可能得到激发。
3.在教学方法上尽可能采取分层教学。上课时要同等对待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尽量多提问。当这些学生有什么不懂的问题的时候,要耐心讲解。学生答题之后,不要忘了给予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以肯定,使学生产生一些成就感。从而逐渐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亲近感,逐步提高学习兴趣。
4.在学习方法上。鼓励学生善于总结学习方法,以后遇到类似题要多思考,相互联系。
二、情感教育与中学化学教学相融合
1.以境育情。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情景中的各种因素往往对情感的产生其综合的作用,这便是情感的触发规律。根据这一规律,在中学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的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氛围可以感受,有愉快的活动可以参与,触境生情,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还可以创设演讲、悬念、试误竞答等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以知育情。情感和认知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规律。一方面,认知是情感产生和发展的理性基础,认知也深刻,情感也就越深刻;认识越浅薄,情感也越浅薄;认识不正确,情感也就不正确。另一方面,情感又反作用于认识。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识活动有动力、强化等功能。动力功能是指情感对认识活动的增力或减力的效能,其中,健康积极的情感对认识活动起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反之,其阻碍的作用。在化学的教学中,对许多知识难点的分化,教师必须运用恰当的方法,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易学、易记。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非但不感到艰涩难懂,而且还能够饱尝成功学习的欢乐。
3.以理育情。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在化学教学中,注意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科学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祖国、爱科学的情感,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使命。在这一点上,化学较其他学科有着许多独特的优势。例如,在教学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融化学原理和规律于从事工农业生产的实际和社会生活的应用中,我们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用具体生动的事例向学生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之下,中国化学工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我国的化学科技工作者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此来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在讲“元素化合物”内容时,可结合我国的丰富矿产资源及开发利用的新成就,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4.以情育情。情感活动具有泛化扩散的规律。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情感可以感染到以一些人,移情到与此相关的一些物上,此即情感的感染和迁移功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校长肩负的重大责任对他的精神世界—他得道德情操、智力素质、意志品质提出了许多要求。其中一个最重要、最主要的品质就是:深深热爱孩子。”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最根本的途径就是教师用爱心和真诚感人、育情,“情之感人往往超过理之化人”。教师应善于将深厚的情感传染给每一个学生。为此,首先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调查表明,积极的师生关系能促进教育和教学的开展。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满足交往、沟通、探索的欲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沟通、探索的机会。例如,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讨论和辩论时,让学生据理力争,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促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达到启迪思路、拓展思维,动情、晓理、端行。教师要尽量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呵斥、不急躁,多给与热情鼓励和引导。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更加热爱学习。其次,要以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教学语言要饱含对学生的引导,凝聚对学生的期望。如,经常用“你能用几种方法解决此问题”“谁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谁来试试”之类的语言,引导和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及时给予学生肯定性评价。总之,要用真情实感激起学生的兴趣。
5.以需育情。情感和需要之间有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情感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情感又可以调节一个人的需要。一般地说,凡是与主观需要相符合,并能使之得到满足的食物,就会产生肯定的、积极的情感;反之,则会产生否定的、消极的情感。如果学生将学习活动和求知欲望作为自己的优势需要,就会使他们产生热爱学习、追求真理的情感。一个有着严重厌学情绪的学生会将学习看作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或是累赘。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必须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培养合理正当的需要,以利于形成自己的高唱情操;同时,又必须使自己较低的情绪变为较高的情操,从而使自己的需要受到这种高尚情操的影响。在化学教学中,可联系生产、生活及科学实验的实际,提出一些学生熟悉却又难以解释或解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总之,将情感教育融入中学化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在这里重点不在于方法的多少,而在于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情感功能加以运用,使之达到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从而实现教师和学生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和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
参考文献:
[1]孙洪旭,寿业青.谈谈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2009(8).
[2]李洪.化学教学情感教育之我见[J].2010(2).
[3]董培锞.关于化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思考[J].2011(9).
[4]蔡香兰.化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思考[J].2012(1).
[5]岳素玲.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2011(3).
(作者单位:吉林市第十二中学校)
编辑/张俊英
【关键词】以境育情 以知育情 以理育情 以情育情 以需育情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认得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他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本文探讨了化学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原因以及情感教学的实施。
一、化学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原因
情感是学生学好化学的重要因素。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情感通过语言、眼神、肢体动作等途径传递给学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产生一定的感染作用和激励作用。当形成了师生情谊交融的氛围,课堂上任何心理疲惫和厌倦情绪都将被冲淡,教和学变成了一种享受。
教师应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情感状态,注意培养学生情感的稳定性。事实证明学生的求知欲、自信、惊奇、责任心等积极的情感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相反,冷漠、惧怕、厌学等消极的情感将会大大削弱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进取心。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在思想上沟通。多于学生交流、谈心,与他们多进行一些学习方法、技巧的探讨和总结。帮助他们分析存在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进取。
2.在要求上明确。要为学生定目标,有动力,学生情感潜能就有可能得到激发。
3.在教学方法上尽可能采取分层教学。上课时要同等对待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尽量多提问。当这些学生有什么不懂的问题的时候,要耐心讲解。学生答题之后,不要忘了给予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以肯定,使学生产生一些成就感。从而逐渐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亲近感,逐步提高学习兴趣。
4.在学习方法上。鼓励学生善于总结学习方法,以后遇到类似题要多思考,相互联系。
二、情感教育与中学化学教学相融合
1.以境育情。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情景中的各种因素往往对情感的产生其综合的作用,这便是情感的触发规律。根据这一规律,在中学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的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氛围可以感受,有愉快的活动可以参与,触境生情,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还可以创设演讲、悬念、试误竞答等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以知育情。情感和认知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规律。一方面,认知是情感产生和发展的理性基础,认知也深刻,情感也就越深刻;认识越浅薄,情感也越浅薄;认识不正确,情感也就不正确。另一方面,情感又反作用于认识。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识活动有动力、强化等功能。动力功能是指情感对认识活动的增力或减力的效能,其中,健康积极的情感对认识活动起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反之,其阻碍的作用。在化学的教学中,对许多知识难点的分化,教师必须运用恰当的方法,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易学、易记。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非但不感到艰涩难懂,而且还能够饱尝成功学习的欢乐。
3.以理育情。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在化学教学中,注意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科学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祖国、爱科学的情感,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使命。在这一点上,化学较其他学科有着许多独特的优势。例如,在教学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融化学原理和规律于从事工农业生产的实际和社会生活的应用中,我们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用具体生动的事例向学生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之下,中国化学工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我国的化学科技工作者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此来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在讲“元素化合物”内容时,可结合我国的丰富矿产资源及开发利用的新成就,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4.以情育情。情感活动具有泛化扩散的规律。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情感可以感染到以一些人,移情到与此相关的一些物上,此即情感的感染和迁移功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校长肩负的重大责任对他的精神世界—他得道德情操、智力素质、意志品质提出了许多要求。其中一个最重要、最主要的品质就是:深深热爱孩子。”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最根本的途径就是教师用爱心和真诚感人、育情,“情之感人往往超过理之化人”。教师应善于将深厚的情感传染给每一个学生。为此,首先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调查表明,积极的师生关系能促进教育和教学的开展。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满足交往、沟通、探索的欲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沟通、探索的机会。例如,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讨论和辩论时,让学生据理力争,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促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达到启迪思路、拓展思维,动情、晓理、端行。教师要尽量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呵斥、不急躁,多给与热情鼓励和引导。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更加热爱学习。其次,要以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教学语言要饱含对学生的引导,凝聚对学生的期望。如,经常用“你能用几种方法解决此问题”“谁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谁来试试”之类的语言,引导和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及时给予学生肯定性评价。总之,要用真情实感激起学生的兴趣。
5.以需育情。情感和需要之间有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情感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情感又可以调节一个人的需要。一般地说,凡是与主观需要相符合,并能使之得到满足的食物,就会产生肯定的、积极的情感;反之,则会产生否定的、消极的情感。如果学生将学习活动和求知欲望作为自己的优势需要,就会使他们产生热爱学习、追求真理的情感。一个有着严重厌学情绪的学生会将学习看作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或是累赘。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必须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培养合理正当的需要,以利于形成自己的高唱情操;同时,又必须使自己较低的情绪变为较高的情操,从而使自己的需要受到这种高尚情操的影响。在化学教学中,可联系生产、生活及科学实验的实际,提出一些学生熟悉却又难以解释或解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总之,将情感教育融入中学化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在这里重点不在于方法的多少,而在于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情感功能加以运用,使之达到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从而实现教师和学生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和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
参考文献:
[1]孙洪旭,寿业青.谈谈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2009(8).
[2]李洪.化学教学情感教育之我见[J].2010(2).
[3]董培锞.关于化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思考[J].2011(9).
[4]蔡香兰.化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思考[J].2012(1).
[5]岳素玲.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2011(3).
(作者单位:吉林市第十二中学校)
编辑/张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