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H315. 9 文献标识码:A
摘要:本文分析并探讨了关于对交际翻译理论的一系列问题,对文章的理论基础做了深入研究。而且对比研究了汉英对外宣传的资料,认真分析了两种不同宣传材料的不同之处。最后,对我们翻译对外宣传资料的发展提出了交际翻译理论所带来的一些启示,希望能够将这些研究理论结果运用到对外宣传资料的翻译之中,提高文件的翻译质量。
关键词:交际翻译;翻译质量;对外宣传
一、交际翻译的发展
彼得·纽马克——20世纪英国二战后的主要翻译理论家之一,他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个概念。从他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交际翻译理论所要表明的翻译就是要以观众为中心的,翻译的时候主要考虑的是要让观众可以理解作者的一系列的意思。交际翻译中所产生的翻译文章通常是通顺而易懂的,清晰而直接的,规范而自然的,符合特定的语域。所以我们就可以这样理解,交际翻译的关注点就是译文的读者,要尽量为这些读者排除他们在阅读上的一系列困难与种种障碍,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顺顺利利地抓住作者的中心思想与文章的主要的情感基调。
中文与英文的宣传资料事实上讲存在着很多的相似之处,例如它们都和某种意义上的广告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富于吸引力、创造性,当然还有说服力。中文英文宣传资料中都存在着一定的褒义词或者是赞美之词等等。 在我国,对外宣传翻译的主要的任务就是将中文宣传资料翻译成英文资料,亦或是一些其他的外文资料,来向世界介绍中国,向世界传播来自中国的声音。对外宣传翻译已经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了,但对外宣传翻译这一术语的翻译仍然没有统一。我们首先分析了广义上的对外宣传和狭义意义上的对外外宣传,同时结合传播学的相关理论探讨了“外宣”一词的英文翻译,之后对外宣翻译的多种英文翻译也进行了归类,从感情色彩、词汇意义、术语特征等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
二、中外翻译的区别
不过,由于思维方式,以及表达方式的诸多不同,中文和英文的宣传资料也有许多的不同之处。对于英文的一系列宣传资料而言,它们的行文很注重逻辑,句式的构架十分严整,表达性思维非常缜密,并且其用词简洁而自然,语言上更是忌重复和累赘,追求的是一种自然的流畅之美;相比较而言,我们中文宣传资料的词藻相对十分注重华丽,几乎趋于不切实际的夸张,伴有常有的笼统特点、抽象的套话颇多,但是汉语的行文十分工整,节奏也相对铿锵而有力,描写也诗情画意春意盎然。比如,在中文宣传资料里常常有大量的形容词出现,它们所起到的作用是渲染和烘托,并没有多少太实际的意义或者是实用性的信息;然而对于英文的宣传资料,它们大量的使用具体词汇,例如名词、动词,并且它们会使用数据来说明想要表达的问题,试图去再现事物本身的自然性质。对于中文的宣传资料大都喜用四字的成语,而且中国人善用排比、比喻、对仗、重复、夸张等等修辞手法;然而在许多的英文宣传资料中则文体很是让人觉得朴实,并且用词相对中文宣传十分具体,而重点在于它们所提供的信息,相对来说修辞手法却用得比较少。
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气息丰富的国度,当然中国也拥有很多的宜人的自然风光,中国还有很多著名的瀑布经景观。譬如:壶口瀑布:世界第一黄色瀑布;庐山瀑布:最诗意的瀑布;镜泊湖瀑布:中国最大火山瀑布;流沙瀑布:最细腻的瀑布;黄果树瀑布:中国最大瀑布;九寨沟瀑布:最洁净的瀑布群;银练坠瀑布:最柔美的瀑布;德天瀑布:亚洲最大跨国瀑布;雁荡山瀑布:最飘渺的瀑布;马岭河瀑布:中国最大瀑布群;吊水楼瀑布等等。这些伟大的大自然的杰作,让人无不肃然起敬,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功。
也许在人们心中American Falls不比中国的吊水楼瀑布逊色,甚至会使人感觉更为宏伟壮观,然而对比它们之间的宣传资料,吊水楼瀑布的介绍辞藻则比American Falls华丽得多很多,多了四字词语,多了比喻修饰。而American Falls的介绍则行文平实无华,仅仅只是客观的景观描写。这就是西方人认为的用数据和事实说话更具有说服力,而过多的形容词或者副词反而容易给人带来虚假伪造的不真实感觉。
由此可见,在翻译对外宣传资料时,翻译者应该考虑的是译文读者的需要、理解和接受能力。由于宣传资料的直接的接受者是外国人,因为我们之间不同的生活环境以及不同的文化、思维方法等,他们对语篇的接受和理解都和中国人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为了追求与美学风格的对等、进而达到预期的翻译目的, 我们在作翻译时,有必要对原文的内容和表达形式作一定的适当变化,而不能一味地照本宣“译”,以适应译入语国家读者对美学的品位和他们的语言习惯。
这里在例举一个实际的例子其中文原文:
北京是一作历史文化名城,不光目前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更因为其传统的几百年历史的积累和沉淀,其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心。在北京拥有很多的世界级的旅游文化景点,每一天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外友人慕名到别经瞻仰。在北京有从秦朝就建立的万里长城,已经拥有几千年的历史;还有明、清皇室的宫殿,故宫、天安门等等;当然也有明、清两代皇室不断营造的魅力的颐和园等等。建筑别特,景色迷人,让无数的游客大饱眼福、流连忘返。
有些译文将“金碧辉煌、气象万千”译为“majestic”,将“湖光山色、曲栏回廊”译为“scenic”,将“烟波浩淼,黛色风光”译为“enchanting”,在中文中过多的修饰语如果逐一的翻译过来,则会显得很累赘而沉重。对待这一些过于华丽的词藻,文章的翻译者就将这种“繁华”简化的手法用得恰到好处,正可谓是“多一分则太肥,少一分则太瘦”啊,我们在实际的翻译中一定要注重对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传达其内涵。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译文虽然可以变动着翻译,但是一定要注重对原文国家和地区文化背景的把握和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将引文原意真实的表达出来。一旦我们逐字逐句,一字不差地翻译这些对外宣传材料,那么就无法用地道而自然的英语来再现并很好的表达原文的内容意义,就无法克服固有的翻译腔,从而造成许多使用英语译文的读者无法正确而准确的理解或者接受“中式英语”所要讲述的事情,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英语民族的审美观。在这里,翻译人员更加注重了译文的可接受性,迎合了外国游客的口味,也就摆脱了原文表面上的禁锢和束缚,对文章本身进行的加工和提炼,符合美学的要求。总而言之,在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的重要指导下,翻译者在做翻译时应该根据英文及使用者的表达习惯,先读懂原文、吃透原文,然后再采用译文技巧使读者以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方式来接受内容,使被翻译的文章清晰而易懂,在传达原文信息的同时,再创原文的风格,进而达到对外宣传更好的被接受,被消化,被合理利用的效果。使得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更好的被融合在一起,造福人类社会。
参考文献:
[1]Newmark, Peter. 2001.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rpt.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丁树德等. 1995.《中英文广告实用手册》.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3]郭建中. 1999.《文化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摘要:本文分析并探讨了关于对交际翻译理论的一系列问题,对文章的理论基础做了深入研究。而且对比研究了汉英对外宣传的资料,认真分析了两种不同宣传材料的不同之处。最后,对我们翻译对外宣传资料的发展提出了交际翻译理论所带来的一些启示,希望能够将这些研究理论结果运用到对外宣传资料的翻译之中,提高文件的翻译质量。
关键词:交际翻译;翻译质量;对外宣传
一、交际翻译的发展
彼得·纽马克——20世纪英国二战后的主要翻译理论家之一,他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个概念。从他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交际翻译理论所要表明的翻译就是要以观众为中心的,翻译的时候主要考虑的是要让观众可以理解作者的一系列的意思。交际翻译中所产生的翻译文章通常是通顺而易懂的,清晰而直接的,规范而自然的,符合特定的语域。所以我们就可以这样理解,交际翻译的关注点就是译文的读者,要尽量为这些读者排除他们在阅读上的一系列困难与种种障碍,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顺顺利利地抓住作者的中心思想与文章的主要的情感基调。
中文与英文的宣传资料事实上讲存在着很多的相似之处,例如它们都和某种意义上的广告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富于吸引力、创造性,当然还有说服力。中文英文宣传资料中都存在着一定的褒义词或者是赞美之词等等。 在我国,对外宣传翻译的主要的任务就是将中文宣传资料翻译成英文资料,亦或是一些其他的外文资料,来向世界介绍中国,向世界传播来自中国的声音。对外宣传翻译已经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了,但对外宣传翻译这一术语的翻译仍然没有统一。我们首先分析了广义上的对外宣传和狭义意义上的对外外宣传,同时结合传播学的相关理论探讨了“外宣”一词的英文翻译,之后对外宣翻译的多种英文翻译也进行了归类,从感情色彩、词汇意义、术语特征等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
二、中外翻译的区别
不过,由于思维方式,以及表达方式的诸多不同,中文和英文的宣传资料也有许多的不同之处。对于英文的一系列宣传资料而言,它们的行文很注重逻辑,句式的构架十分严整,表达性思维非常缜密,并且其用词简洁而自然,语言上更是忌重复和累赘,追求的是一种自然的流畅之美;相比较而言,我们中文宣传资料的词藻相对十分注重华丽,几乎趋于不切实际的夸张,伴有常有的笼统特点、抽象的套话颇多,但是汉语的行文十分工整,节奏也相对铿锵而有力,描写也诗情画意春意盎然。比如,在中文宣传资料里常常有大量的形容词出现,它们所起到的作用是渲染和烘托,并没有多少太实际的意义或者是实用性的信息;然而对于英文的宣传资料,它们大量的使用具体词汇,例如名词、动词,并且它们会使用数据来说明想要表达的问题,试图去再现事物本身的自然性质。对于中文的宣传资料大都喜用四字的成语,而且中国人善用排比、比喻、对仗、重复、夸张等等修辞手法;然而在许多的英文宣传资料中则文体很是让人觉得朴实,并且用词相对中文宣传十分具体,而重点在于它们所提供的信息,相对来说修辞手法却用得比较少。
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气息丰富的国度,当然中国也拥有很多的宜人的自然风光,中国还有很多著名的瀑布经景观。譬如:壶口瀑布:世界第一黄色瀑布;庐山瀑布:最诗意的瀑布;镜泊湖瀑布:中国最大火山瀑布;流沙瀑布:最细腻的瀑布;黄果树瀑布:中国最大瀑布;九寨沟瀑布:最洁净的瀑布群;银练坠瀑布:最柔美的瀑布;德天瀑布:亚洲最大跨国瀑布;雁荡山瀑布:最飘渺的瀑布;马岭河瀑布:中国最大瀑布群;吊水楼瀑布等等。这些伟大的大自然的杰作,让人无不肃然起敬,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功。
也许在人们心中American Falls不比中国的吊水楼瀑布逊色,甚至会使人感觉更为宏伟壮观,然而对比它们之间的宣传资料,吊水楼瀑布的介绍辞藻则比American Falls华丽得多很多,多了四字词语,多了比喻修饰。而American Falls的介绍则行文平实无华,仅仅只是客观的景观描写。这就是西方人认为的用数据和事实说话更具有说服力,而过多的形容词或者副词反而容易给人带来虚假伪造的不真实感觉。
由此可见,在翻译对外宣传资料时,翻译者应该考虑的是译文读者的需要、理解和接受能力。由于宣传资料的直接的接受者是外国人,因为我们之间不同的生活环境以及不同的文化、思维方法等,他们对语篇的接受和理解都和中国人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为了追求与美学风格的对等、进而达到预期的翻译目的, 我们在作翻译时,有必要对原文的内容和表达形式作一定的适当变化,而不能一味地照本宣“译”,以适应译入语国家读者对美学的品位和他们的语言习惯。
这里在例举一个实际的例子其中文原文:
北京是一作历史文化名城,不光目前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更因为其传统的几百年历史的积累和沉淀,其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心。在北京拥有很多的世界级的旅游文化景点,每一天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外友人慕名到别经瞻仰。在北京有从秦朝就建立的万里长城,已经拥有几千年的历史;还有明、清皇室的宫殿,故宫、天安门等等;当然也有明、清两代皇室不断营造的魅力的颐和园等等。建筑别特,景色迷人,让无数的游客大饱眼福、流连忘返。
有些译文将“金碧辉煌、气象万千”译为“majestic”,将“湖光山色、曲栏回廊”译为“scenic”,将“烟波浩淼,黛色风光”译为“enchanting”,在中文中过多的修饰语如果逐一的翻译过来,则会显得很累赘而沉重。对待这一些过于华丽的词藻,文章的翻译者就将这种“繁华”简化的手法用得恰到好处,正可谓是“多一分则太肥,少一分则太瘦”啊,我们在实际的翻译中一定要注重对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传达其内涵。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译文虽然可以变动着翻译,但是一定要注重对原文国家和地区文化背景的把握和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将引文原意真实的表达出来。一旦我们逐字逐句,一字不差地翻译这些对外宣传材料,那么就无法用地道而自然的英语来再现并很好的表达原文的内容意义,就无法克服固有的翻译腔,从而造成许多使用英语译文的读者无法正确而准确的理解或者接受“中式英语”所要讲述的事情,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英语民族的审美观。在这里,翻译人员更加注重了译文的可接受性,迎合了外国游客的口味,也就摆脱了原文表面上的禁锢和束缚,对文章本身进行的加工和提炼,符合美学的要求。总而言之,在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的重要指导下,翻译者在做翻译时应该根据英文及使用者的表达习惯,先读懂原文、吃透原文,然后再采用译文技巧使读者以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方式来接受内容,使被翻译的文章清晰而易懂,在传达原文信息的同时,再创原文的风格,进而达到对外宣传更好的被接受,被消化,被合理利用的效果。使得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更好的被融合在一起,造福人类社会。
参考文献:
[1]Newmark, Peter. 2001.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rpt.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丁树德等. 1995.《中英文广告实用手册》.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3]郭建中. 1999.《文化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