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应该首先是一位德育工作者”, “德育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这是许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育细节却很少考虑到对学生品德行为的影响,那些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给学生的内心体验足以冲淡老师对他们的专门环节的思想教育。
请看下面几个镜头:
[镜头1]
一位数学老师执教《税率》一课时有这样的一个教学环节:
师:同学们知道你们爸爸的月收入吗?
(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举手的同学也不多,这出乎教师的意料)
生1:我爸的月收入为1500元。
生2:3000元。
师:哦!
生3:5000元。
师:哦,不错。
生4:我爸的月收入纳税后还有8万元。
师:哇!你爸真厉害,他做什么工作啊?
生4支支吾吾地没有回答。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举手的越来越少,一个接着一个的放下手,生4发言后最后一只手也放下了。
[透视]
这个教学环节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妥:
其一,设计的问题本身就存在着异议。家长的月收入涉及到个人隐私,从学生想说又不想说的表情中显露无疑。其二,极易造成学生的攀比心理。其三,从教师的评价中可以看出教师的价值取向有问题。教师从对月收入1500元的毫无反应到对月收入8万元的发出“你爸真厉害”的感叹,折射出教师怎样的价值取向!传达给学生的又是什么!教师的感叹使得父亲的收入只有1500元的学生从充满自信、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到一张小脸窘得通红,有的甚至垂下头深深地埋在课桌上一直到下课。假若,教师能借用课本上的例子——小明妈妈的月收入,或者教师自己的收入和家人的收入等等,让学生站到第三人的角度上去,则绝对不会出现上述情况。
[镜头2]
在一堂公开课上,授课老师讲到关键处提了一个问题,一位学生站起来回答得有理有据、干脆利落。这位老师面带满意的微笑说:“李同学是咱们班里的后进生,对这个问题回答得这样好,可见他这节课听得非常认真!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一句表扬语,顿时使这位“后进生”满脸通红,在后面的课堂学习中,他低下去的头再也没有抬起来。
[透视]
听着这位老师的“表扬”,我有一种“如梗在喉”的感受:为何要在表扬前说明他是个后进生呢?这到底算是表扬呢?还是揭短呢?这种表扬似乎隐含着这样的意思:当众宣传李同学是咱们班的后进生;尽管他这节课听得非常认真,但他仍是差生。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老师一句不得体的表扬,对学生不但没有起到鼓励作用,反而揭了那位学生的短,让他当众出丑,仿佛给他当头浇了一盆冷水,打击了他的积极性。可想而知,满脸通红的他,心里是多么难过,他以后还有信心学习吗?
由此可见,教师自身的修养多么重要。一言出口,就能体现一个人的精神风貌和道德修养!有位教育大师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发展。”教师的课堂语言除了应该简练、明晰、准确、生动、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外,更要把握语言的价值取向,注意语言对人的尊重,即使是表扬,也要讲究语言艺术,让每句话像涓涓细流滋润学生的心田,使学生体验到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和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和鼓舞,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镜头3]
一个“小卡通”从教师的衣服上掉了下来(准备作为奖品奖给表现好的学生)。这颗“小卡通”被她身旁的一位孩子捡了起来,他拿着看了一会儿,那神情看得出他很想拥有,可他最终还是交给了老师,并用稚嫩的声音说:“老师,掉了一颗,给您。”正当我被孩子的真诚举动感动之余,这位教师却以想象不到的平淡口吻说了声“噢”,接过小卡通贴到了自己的衣服上,连一声“谢谢”也没有。
[透视]
这一细节属于课堂的偶发事件,这个偶发事件是一个多好的教育机会啊!可惜的是我们的老师却让它白白地流失了。如果老师能夸一夸这个孩子,或是就将这颗“小卡通”奖给他,这对这位学生的行为是一个多好的肯定啊!在这样的教学场景中渗透的教育,将会使我们的学生有多么丰富、细致和深刻的情感体验,教育的灵性也将在这发生于瞬间的自然随意的状态中得以呈现!可是,这位老师带给我们的却是遗憾。
老子曾这样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的言传身教是一种最现实、最生动、最鲜明、最有力的手段,起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它时时刻刻在建构着隐性道德情景和行为规范,对学生良好习惯、品德、个性、人格、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一个细小的动作,一个细微的表现,一个不经意的处理过程,一句漫不经心的话,都会给学生留下抹不去的印痕。
细节决定成败,尤其是德育工作。因为德育不是空口说教,搞形式,摆样子,而是应该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融入每一个细小的教育教学环节。愿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用我们的真心、细心、耐心、慧心、爱心,全身心地去关注一个个鲜活的教育细节,抓住孩子们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每一个细枝末节,精雕细刻,让教育细节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作者单位:广东增城市荔城街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王红曼
请看下面几个镜头:
[镜头1]
一位数学老师执教《税率》一课时有这样的一个教学环节:
师:同学们知道你们爸爸的月收入吗?
(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举手的同学也不多,这出乎教师的意料)
生1:我爸的月收入为1500元。
生2:3000元。
师:哦!
生3:5000元。
师:哦,不错。
生4:我爸的月收入纳税后还有8万元。
师:哇!你爸真厉害,他做什么工作啊?
生4支支吾吾地没有回答。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举手的越来越少,一个接着一个的放下手,生4发言后最后一只手也放下了。
[透视]
这个教学环节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妥:
其一,设计的问题本身就存在着异议。家长的月收入涉及到个人隐私,从学生想说又不想说的表情中显露无疑。其二,极易造成学生的攀比心理。其三,从教师的评价中可以看出教师的价值取向有问题。教师从对月收入1500元的毫无反应到对月收入8万元的发出“你爸真厉害”的感叹,折射出教师怎样的价值取向!传达给学生的又是什么!教师的感叹使得父亲的收入只有1500元的学生从充满自信、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到一张小脸窘得通红,有的甚至垂下头深深地埋在课桌上一直到下课。假若,教师能借用课本上的例子——小明妈妈的月收入,或者教师自己的收入和家人的收入等等,让学生站到第三人的角度上去,则绝对不会出现上述情况。
[镜头2]
在一堂公开课上,授课老师讲到关键处提了一个问题,一位学生站起来回答得有理有据、干脆利落。这位老师面带满意的微笑说:“李同学是咱们班里的后进生,对这个问题回答得这样好,可见他这节课听得非常认真!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一句表扬语,顿时使这位“后进生”满脸通红,在后面的课堂学习中,他低下去的头再也没有抬起来。
[透视]
听着这位老师的“表扬”,我有一种“如梗在喉”的感受:为何要在表扬前说明他是个后进生呢?这到底算是表扬呢?还是揭短呢?这种表扬似乎隐含着这样的意思:当众宣传李同学是咱们班的后进生;尽管他这节课听得非常认真,但他仍是差生。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老师一句不得体的表扬,对学生不但没有起到鼓励作用,反而揭了那位学生的短,让他当众出丑,仿佛给他当头浇了一盆冷水,打击了他的积极性。可想而知,满脸通红的他,心里是多么难过,他以后还有信心学习吗?
由此可见,教师自身的修养多么重要。一言出口,就能体现一个人的精神风貌和道德修养!有位教育大师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发展。”教师的课堂语言除了应该简练、明晰、准确、生动、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外,更要把握语言的价值取向,注意语言对人的尊重,即使是表扬,也要讲究语言艺术,让每句话像涓涓细流滋润学生的心田,使学生体验到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和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和鼓舞,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镜头3]
一个“小卡通”从教师的衣服上掉了下来(准备作为奖品奖给表现好的学生)。这颗“小卡通”被她身旁的一位孩子捡了起来,他拿着看了一会儿,那神情看得出他很想拥有,可他最终还是交给了老师,并用稚嫩的声音说:“老师,掉了一颗,给您。”正当我被孩子的真诚举动感动之余,这位教师却以想象不到的平淡口吻说了声“噢”,接过小卡通贴到了自己的衣服上,连一声“谢谢”也没有。
[透视]
这一细节属于课堂的偶发事件,这个偶发事件是一个多好的教育机会啊!可惜的是我们的老师却让它白白地流失了。如果老师能夸一夸这个孩子,或是就将这颗“小卡通”奖给他,这对这位学生的行为是一个多好的肯定啊!在这样的教学场景中渗透的教育,将会使我们的学生有多么丰富、细致和深刻的情感体验,教育的灵性也将在这发生于瞬间的自然随意的状态中得以呈现!可是,这位老师带给我们的却是遗憾。
老子曾这样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的言传身教是一种最现实、最生动、最鲜明、最有力的手段,起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它时时刻刻在建构着隐性道德情景和行为规范,对学生良好习惯、品德、个性、人格、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一个细小的动作,一个细微的表现,一个不经意的处理过程,一句漫不经心的话,都会给学生留下抹不去的印痕。
细节决定成败,尤其是德育工作。因为德育不是空口说教,搞形式,摆样子,而是应该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融入每一个细小的教育教学环节。愿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用我们的真心、细心、耐心、慧心、爱心,全身心地去关注一个个鲜活的教育细节,抓住孩子们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每一个细枝末节,精雕细刻,让教育细节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作者单位:广东增城市荔城街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王红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