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细节,让教育生辉

来源 :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z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应该首先是一位德育工作者”, “德育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这是许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育细节却很少考虑到对学生品德行为的影响,那些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给学生的内心体验足以冲淡老师对他们的专门环节的思想教育。
  请看下面几个镜头:
  
  [镜头1]
  
  一位数学老师执教《税率》一课时有这样的一个教学环节:
  师:同学们知道你们爸爸的月收入吗?
  (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举手的同学也不多,这出乎教师的意料)
  生1:我爸的月收入为1500元。
  生2:3000元。
  师:哦!
  生3:5000元。
  师:哦,不错。
  生4:我爸的月收入纳税后还有8万元。
  师:哇!你爸真厉害,他做什么工作啊?
  生4支支吾吾地没有回答。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举手的越来越少,一个接着一个的放下手,生4发言后最后一只手也放下了。
  [透视]
  这个教学环节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妥:
  其一,设计的问题本身就存在着异议。家长的月收入涉及到个人隐私,从学生想说又不想说的表情中显露无疑。其二,极易造成学生的攀比心理。其三,从教师的评价中可以看出教师的价值取向有问题。教师从对月收入1500元的毫无反应到对月收入8万元的发出“你爸真厉害”的感叹,折射出教师怎样的价值取向!传达给学生的又是什么!教师的感叹使得父亲的收入只有1500元的学生从充满自信、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到一张小脸窘得通红,有的甚至垂下头深深地埋在课桌上一直到下课。假若,教师能借用课本上的例子——小明妈妈的月收入,或者教师自己的收入和家人的收入等等,让学生站到第三人的角度上去,则绝对不会出现上述情况。
  
   [镜头2]
  
  在一堂公开课上,授课老师讲到关键处提了一个问题,一位学生站起来回答得有理有据、干脆利落。这位老师面带满意的微笑说:“李同学是咱们班里的后进生,对这个问题回答得这样好,可见他这节课听得非常认真!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一句表扬语,顿时使这位“后进生”满脸通红,在后面的课堂学习中,他低下去的头再也没有抬起来。
  [透视]
  听着这位老师的“表扬”,我有一种“如梗在喉”的感受:为何要在表扬前说明他是个后进生呢?这到底算是表扬呢?还是揭短呢?这种表扬似乎隐含着这样的意思:当众宣传李同学是咱们班的后进生;尽管他这节课听得非常认真,但他仍是差生。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老师一句不得体的表扬,对学生不但没有起到鼓励作用,反而揭了那位学生的短,让他当众出丑,仿佛给他当头浇了一盆冷水,打击了他的积极性。可想而知,满脸通红的他,心里是多么难过,他以后还有信心学习吗?
  由此可见,教师自身的修养多么重要。一言出口,就能体现一个人的精神风貌和道德修养!有位教育大师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发展。”教师的课堂语言除了应该简练、明晰、准确、生动、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外,更要把握语言的价值取向,注意语言对人的尊重,即使是表扬,也要讲究语言艺术,让每句话像涓涓细流滋润学生的心田,使学生体验到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和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和鼓舞,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镜头3]
  
  一个“小卡通”从教师的衣服上掉了下来(准备作为奖品奖给表现好的学生)。这颗“小卡通”被她身旁的一位孩子捡了起来,他拿着看了一会儿,那神情看得出他很想拥有,可他最终还是交给了老师,并用稚嫩的声音说:“老师,掉了一颗,给您。”正当我被孩子的真诚举动感动之余,这位教师却以想象不到的平淡口吻说了声“噢”,接过小卡通贴到了自己的衣服上,连一声“谢谢”也没有。
  
  [透视]
  
  这一细节属于课堂的偶发事件,这个偶发事件是一个多好的教育机会啊!可惜的是我们的老师却让它白白地流失了。如果老师能夸一夸这个孩子,或是就将这颗“小卡通”奖给他,这对这位学生的行为是一个多好的肯定啊!在这样的教学场景中渗透的教育,将会使我们的学生有多么丰富、细致和深刻的情感体验,教育的灵性也将在这发生于瞬间的自然随意的状态中得以呈现!可是,这位老师带给我们的却是遗憾。
  
  老子曾这样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的言传身教是一种最现实、最生动、最鲜明、最有力的手段,起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它时时刻刻在建构着隐性道德情景和行为规范,对学生良好习惯、品德、个性、人格、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一个细小的动作,一个细微的表现,一个不经意的处理过程,一句漫不经心的话,都会给学生留下抹不去的印痕。
  细节决定成败,尤其是德育工作。因为德育不是空口说教,搞形式,摆样子,而是应该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融入每一个细小的教育教学环节。愿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用我们的真心、细心、耐心、慧心、爱心,全身心地去关注一个个鲜活的教育细节,抓住孩子们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每一个细枝末节,精雕细刻,让教育细节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作者单位:广东增城市荔城街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王红曼
其他文献
上虞市夏丏尊小学:    我校是以爱的教育首创者夏丏尊先生的名讳命名的学校,学校里有很多关于奉献、感恩的金子般的爱心故事。在追求将爱的教育与品德课堂紧密结合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讲故事、看故事,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喜闻乐见又极易接受的教育形式。    一、开发鲜活、生动的金爱心故事,让品德课堂充满本土的气息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材不是“死的、浮的、静的、读的”,而是“活的、直的、动的、用
【摘要】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社会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或态度。隐性课程的概念定义为“在学校规定的传统英语学科课程之外,通过教育者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设计,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学生心理的英语教育性环境和进程,包含传递给学生英语知识和能力的一切学习情景和组织形态的总和”。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隐性课程的种类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隐性课程教
王泉根教授说:“‘青春期’是一片雷区,但不必害怕,做好准备,蹲下身来适时和孩子面对面,有效交流,所有棘手的问题不再棘手。”进入青春期少男少女,往往憧憬着新的生命历程,内心世界与来自社会的外部环境常常发生冲突,面临着人生课题的许多疑问和困惑,此时的他们渐渐开始变得难于沟通。教师应在这个时候设法洞悉原委,关注他们的细微变化,引导他们从认识自身变化入手,明白这样的变化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应坦然面对,
博客的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是一群热爱生活、善于记录生活的人,习惯于在网上写日记。通俗地讲,班级博客就好像是班级的一本日记,这一本日记由班主任一人创建,师生共同撰写内容,记录班级中发生的大小事件,留下班级成长的精彩瞬间,架设师生间相互沟通的桥梁。    一、 班级博客是一本反映日常生活的师生日记    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天都在成长,在成长中我们也许会得到些什么,也许会失去些什么,但我们总会以一些特
人生的义务,  并无其他。  仅有的义务就是幸福。  我们都是为幸福而来。  偶然的,看到德国著名文学家赫尔曼·黑塞的这首诗,反反复复地诵读着,千回百转的心路一直延伸至刚刚工作的岁月。  那时刚踏入工作岗位,正是意气奋发、踌躇满志之际,我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中,期待同样令我热情沸腾的成绩。那时第一次教六年级,班中几个高个子男生已经需要我仰视,但他们虽个子高了,但孩子的性情却没变,上学吊儿郎当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并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这就为跨文化交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众所周知,各个国家的文化是存在差异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也有明显不同,若想保证跨文化交际能够顺利展开,交际者必须要对交际技巧、语言运用数量进行掌握,如此方使得沟通的有效性大幅提高。在对外语进行学习时,切不可只是针对语言、文化等知识展开学习,重点是要通过行之有效的途径使得自身的语言交际能力大
湖北南隅,隽水河畔,峻岭逶迤,诸山崇聚。崇阳,安静地躺伏在这块盆地里,生养着淳朴的子民,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就在五六年前,这里还跟许许多多的内地县域一样,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进县城,县治仿佛一夜间扩大一倍,各级学校一时人满为患。对此,如何合理调配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差距,有效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不但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倍感挠头的问题,且无形中也成了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羁
【摘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小学英语教师,在展开英语教学时需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进行高效的交流和沟通,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英语学习水平。互动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目前在小学英语教学当中已经取得了有效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围绕着互动教学和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在小学高段英语课堂教学当中,利用互动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的效率,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广大的读者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和阅读意义。  
教材简析  《擦亮眼睛》是第七册第二单元“成长不烦恼”中的一课。课文从分析生活中的一些迷信现象入手,由“你相信这些吗?”到“戳穿鬼把戏”“相信科学,不迷信”,使学生从中了解迷信活动的危害,懂得科学是破除迷信的有力武器,树立从小抵制迷信思想的观念,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感情,能相信科学,宣传科学。课文通过形象逼真的画面,引人深思的提示,触目惊心的事例,提醒我们从小擦亮眼睛,让成长不烦恼。   教学目
[案例]  这一年的九月,我接手了四(2)班的班主任工作。上学第一天,我吩咐小班长把暑假作业收齐后交上来。放学了,小班长告诉我:“老师,小浩没有交暑假作业。”看来有人要给我下马威了,于是对班长说:“叫小浩过来。”一会儿,一个学生走到我面前,低声叫道:“老师。”这是一个无精打采的学生,身上的校服大概有一个星期没有洗了,白白的底色已经变得黄黑黄黑,根本看不出这件衣服的原色,身上还散发出阵阵难闻的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