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更有想象的魔力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x8113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在大学从教15年,著有《我手画我心》、《心理画外音》、《做一个优秀的心理咨询师》等多部著作。
  当书和信息稀缺时,当书激发了我的想象力,大片空白的时间和空间就变得相对有意义了,因为可以任由想象力来填补。
  书在我头脑里种下了想象力的种子。
  要说我的童年比现在的孩子多些什么,那是自由和散漫。父母对我没要求,随便我玩,随便我长大。要说我的童年比现在的孩子少些什么,那就是书。我记不得何时与人生第一本书相遇,可能是小学一年级课本,记忆中再也搜寻不出比它更早的书了。
  除了课本,我与第一本课外书相遇是在小学三四年级。那不是我的书,是一位同学带到教室的书。下课时,全班同学挤在一起。人太多,挤在后面的人看不清,于是后面的人跪在课桌上,都围着捧书人。看完的人催着捧书人快翻,没看完的人凝神屏气抓紧时间看。上课铃响了,老师走进教室,大家一哄而散。一个女生说:“就她一个女生和男生混在一起看书。”那一瞬间,我突然意识到和男生挤在一起不妥当。按理我会注意的,但在书面前,我却忘了。书对我来说,永远具有魔力。
  书是稀缺资源,谁拥有资源谁就拥有权力——决定谁先看,看多久;只有和书的主人关系好的同学才能碰书。排在后面的人眼巴巴地盯着看书的人,只要一看完,马上抢过来。那时,一本书会全班同学都轮一遍,每个人的看书时间都有限,大多是上课看书,全班同学会掩护正在看书的人,以便让书安全迅速地转到下一个人的手上。每本书都是全班人的宝贝,让老师没收了则是巨大灾难。在这样的氛围中,我如饥似渴地阅读每一本能接触的书,白天看、晚上看、上课时看、走在路上看、灯光底下看、阳光底下看、没有光时凑到眼前看……在近视眼罕见的年代,我的眼睛近视了。
  那时,我们最不缺时间,最缺的是信息、故事和外面世界的样子。书对我有巨大魔力,因为它打开了另外一个世界的大门。我开始知道世界很大;我们生活的地方不是整个世界;其他地方的人可能与我们生活的完全不一样……
  小学二三年级时,班主任是语文老师。为了让我们听话,她立规矩:一天中全班没人捣乱,放学时她给大家朗读一段故事。要是有人捣乱,就没故事听了。为了听故事,全班同学齐心协力做好学生。记得她挑了一本故事书,每天读一章。有时读到关键点,大家大气都不敢出,只有老师的读书声。读完一章,老师放下书,“今天就读到这里吧。”有时,有学生大着胆子恳求老师:“再读一章吧!”全班同学马上一起哀求。老师要是心情好,就会多读一章。这本书讲一个孩子如何成为先锋,虽不记得书名,却一直珍惜这段记忆。
  后来,我喜欢上朗读,最喜欢读的是语文课本。对于小学语文课本,我没有印象。但是,初高中的语文课本编得很好,有事没事我就反复读。后来,即使不翻书,我也能流畅地朗读出来。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我会一个人念念有词,满心欢喜地背诵课文,津津有味地咀嚼每一句话,欣赏韵律、情感变化,沉浸、想象一篇篇美文所描绘的世界。多年后我才知道,这个习惯对我建构自己的世界多么重要。
  多年后,我还意识到我看书的速度非常快。因为做学生时总有人等着、催着,所以我看书的速度非常快,一目十行。我以为所有的人读书速度都很好,却发现不是这样的。四五年级时,一次和爸爸一起读书。我记得那是一本新到的《世界文学》,我非常想一睹为快,爸爸也有同样的想法,我们就一起看书。我看完了一页,爸爸还不翻书,我就来来回回看好几遍,等得实在没有耐心了,小声问爸爸可不可以翻页。爸爸很惊讶,问我是不是书太难不愿看,或是不认识的字太多。我解释我已看完了很久,不难懂。爸爸不相信,翻了页和我一起看,并让我看完后就告诉他。我看完后马上告诉爸爸,他却只读了一部分。他提了几个问题,确认我是否真的读完。我应声回答,全对了。爸爸这才相信我看书的速度快,而且记住了书里的很多东西。多年后,我才意识到这个习惯对快速吸收知识、抓住要点多么重要。
  我有时想,要是小时候能看到更多的书,现在我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书就如种子,在我的头脑里种下并激发了想象力。
  责任编辑:尹颖尧
其他文献
王颖从大三开始准备考研究生。本以为考上是毫无问题的,可是没有想到今年初分数出来的时候,政治差了2分,拉了自己的后腿,和梦想的大学失之交臂。  “妹子!下周日一起去春游吧!”  “嗯……我再想想。”  这几个月,每次面对那些毕业后已经有了出路的朋友们的邀请时,王颖总是不知道要不要答应。  “他们都已经有了稳定的工作,要不就是保研、出国了,心是安定下来了,可我还没有啊!”  考研的失败,迫使她从今年年
每年三四月间,当春天来临的时候,伴随着热带略显燥热的海风,台湾南部的小城垦丁就会掀起一股音乐的浪潮。这股浪潮有一个很炫的名字——“春天的呐喊”,这便是台湾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春呐”音乐节。台湾许许多多的乐团都会云集到这个海滨小城,在小城一个伸向太平洋的半岛上,伴着海风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表演。数十个小型露天舞台会同时拉开摇滚的序幕,持续时间长达3天之久。    两个人的演唱会     刚来到台湾
导师喜欢的研究生,毋庸置疑,都是既会为人处事、又能干活的研究生。然而要做到这两点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因为研究生毕竟还是学生,都还年轻,且有自己的个性和不同的成长环境。带了近10年的研究生,什么样的学生我都遇见过,性格怪异、固执、豁达、开朗的;工作态度上负责、拖沓、敷衍的;能力超强、能力有限的等等。  屈指算来,我已有近50位同学走上了工作岗位,奋斗在电子信息行业的各条战线上。现在要我说,我喜欢什么样
“年轻人创业遭遇的坎儿,我一个都没落下。”施凯文总结自己的创业史。  施凯文,25岁,曾是中央音乐学院高材生,大一上学期靠编曲每月赚近万元。大一上学期结束后,他年少轻狂,成立唱片公司立志颠覆音乐界。在8年中他4次创业,跌宕起伏——因开发音乐试听网站Saylikes登上亚洲《时代周刊》,也因投资商撤资一夜间失去Saylikes……几经坎坷与磨难,一个音乐范儿为了追求梦想,硬生生地被现实倒逼成商人。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考上大学之前,这首诗是高中语文课本里的必背项目,虽然知道这首诗是关于男女爱情之歌,但我们把它记得滚瓜烂熟的目的是应付各种形式的考试,至于这参差的荇菜到底是个神马东西,因为和考试无关,也木有时间好好研究。  考上大学之后,终于不用再过着暗递纸条暗送秋波的日子(大学的第一自由自然当推恋爱自由!),夏日近晚,约上恋人
在北京青年创业示范园,“Cheers在线时装设计平台”办公室,五个年轻的中国合伙人,和一群刚刚走出校园的少男少女们,正为了实现“谁都可以的私人定制”的目标忙碌着,办公室里除了稀疏的打字声,更多的是缝纫机工作的哒哒声……在办公室的茶歇区,我们跟创始人CEO王辰晨和技术总监陈辉聊起了他们的故事。  谁都有权设计自己的服装  Cheers的创始人之一王辰晨,毕业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毕业时他放弃成为金
美学专业的同学说,黄文杰老师上课特别有激情,是用思想和情怀来讲课。再一打听,黄老师给本科生和研究生都上课,给本科生开设中外美学、禅宗美学、神学美学,给研究生开的课更有深度,除了宗教美学、中美专题、审美文化外,还开设包括《论语》《圣经》在内的美学专题的文本研读。黄老师的研究领域是宗教美学(佛教美学、神教美学)、比较美学和审美文化。他研究的宗教美学在学术界可谓是独树一帜。  联系采访很顺利,黄老师热情
我从这样的小事出发,滔滔不绝地给小谢传授了很多经验。小谢的眼睛里闪烁着求知的光芒,他获得很大的启发,继续投入后续研究。可做着做着,发现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文献中的说法不一致,便觉得很沮丧,怀疑自己辛辛苦苦做的实验全都报废了。  小谢是我和别的老师联合培养的硕士生。他从小学校考进来后,非常有科研激情,工作特别勤奋。从我的办公室窗口可以看到他晚上也在实验室挑灯夜战。想到有些研究生懒懒散散,每天来得晚,回得
胡启明,瘦瘦高高的,特别爱笑,很健谈,他自认是个“盲目乐观”的人,就是事情不管多么艰难,他都相信可以完成。说起胡启明,很多武大人都知道,那些他跟武大原创音乐有关的事。  复活的协会  胡启明学音乐完全是意外,4岁时,爸爸偶然发现他用一个手指在弹奏电视剧《包青天》的片尾曲《鸳鸯蝴蝶梦》,就决定送他学钢琴。高中时,胡启明迷上了吉他,研究和弦和声的进行,慢慢尝试写歌。  “我是个牛脾气,自己决定了的事情
在《科技创业》杂志(Technology Review)2012年TR35(全球35岁以下35位顶尖发明家)评选中,来自清华大学电机系的陈启鑫,因开发电力预测软件和优化电厂运行软件而当选。《科技创业》由麻省理工学院创办,自2005年以来,每年都会开展TR35评选。前往麻省理工学院。参加颁奖典礼的前一天晚上,陈启鑫接受了本刊的专访。  碳预测  《科技创业》介绍陈启鑫所取得的成就时,标题相当显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