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月下旬,由中国扶贫基金会主办的2016(第四届)全国高校公益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论坛现场发布了《2015年度大学生公益现状调查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显示,大学生公益热情高涨,并对中国公益充满信心。但与此同时,志愿服务类型理想与现实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大学生公益活动组织者中,公益机构、企业等校外社会力量参与不足。
本次调查涉及中国大陆所有省份的大学在读学生。范围涵盖大学一年级至研究生,最终收集有效问卷7381份,参与调查的男女生比例为4:6。
大学生公益热情高涨
《报告》显示,大学生公益热情高涨。2015年度,九成以上大学生参与过捐款、捐物、献血、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志愿服务成为大学生参与度最高的公益类型。高达78%的受调查大学生表示参与了志愿者服务。数据反映出大学生对志愿活动有着较高的积极性。2015年度,44%的受调查大学生实际参与了捐款, 参与捐款大学生的年度捐款平均额为149元 , 受调查大学生的年度捐款平均额为66元。
大学生对中国公益充满信心。58%的大学生认为中国公益处于上升期。35%大学生明确表示有意愿毕业后从事公益工作。
理想与现实存在差距
志愿服务类型理想与现实存在一定的差距。调查显示35%的学生最希望参与的志愿服务类型是支教志愿者,而在现实中参加的志愿服务中,参与支教志愿者的比例仅有16%;慰问弱势群体在志愿服务类型理想中排第五位,占27%,但却是大学生现实当中参与志愿服务最多的一项,占38%。
在大学生公益活动组织者中公益机构、企业等校外社会力量参与不足。大学生通过公益机构、政府、企业参与公益活动的占比分别为18%、3%、1%。
论坛助推大学生公益
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会长江绍高表示,作为公益未来项目品牌活动,全国高校公益论坛已成功举办三届。论坛邀请业界专家和爱心企业的代表,通过观点和思想的碰撞、讨论,形成内容丰富、观点鲜明、成果丰硕的理论成果,开拓高校公益社团学生参与公益的思维,促进青年大学生了解公益慈善,培育现代公益理念,促成更多的企业可持续地助力高校公益,从而推动中国公益未来的发展。
“公益未来”项目作为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的倡导型公益项目,希望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支持高校公益社团发展,带动大学生参与公益,并通过校园社团公益活动的开展,培育出一批有理想、有爱心、有能力的栋梁之才。
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刘文奎表示,中国扶贫基金会一直致力于支持大学生公益发展,2002年启动新长城大学生自强项目,目前已在高校指导成立104所新长城自强社。2012年启动公益未来项目,通过该平台支持高校公益社团发展,从而带动更多大学生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目前平台入驻社团已超过600个。
78%的大学生参与了志愿服务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度,大学生参与最多公益活动为志愿者服务。高达78%的受调查大学生表示参与了志愿者服务。数据反映出大学生对志愿活动有着较高的积极性。
77%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时间小于50小时
调查结果显示77%的大学生志愿者年度志愿服务时间为50小时以内。仍有23%的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时长大于50小时。数据说明大学生志愿服务有一定持续性。
结论:高校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愿望与志愿服务现实有着较大差距。
男女生最想参与的志愿服务类型不同
44%的大学生参与了捐款
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度,44%的受调查大学生实际参与了捐款。数据反映出大学生对公益捐款有着较高积极性。
大学生年度捐款平均额度
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年级的递增,大学生的捐款数额也在增长。
男生的年度捐款平均额度更高
从金额区间来看随着金额的递增,捐款人数呈明显的递减趋势,说明大学生能负担的捐款大多在200元以内。
公益活动现场捐赠仍是大学生捐赠的最主要方式
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等手机支付方式也在学生群体中成为流行的支付渠道
大学生捐款更倾向于帮助周围的同学
调查结果显示56%的大学生捐款帮助对象为疾病和家庭困难的同学,其次有29%的捐款捐给了公益机构。
大学生参与公益整体情况调查结果与发现95%的大学生参与了公益活动
本次调查将公益活动分为捐款、捐物、献血、志愿服务四个大类。根据统计,2015年度,95%的受调查大学生至少参与了一项公益活动,仅有5%的受调查大学生未参与公益活动。
35%的大学生有意愿到公益机构工作
关于毕业后大学生是否有意愿进入公益机构工作的问题。35%的学生表示有意愿,57%的大学生持犹豫态度,8%的大学生选择不要。
通过交叉分析年级的改变对公益职业选择倾向的影响,我们发现随着年级的递增,本科学生愿意从事公益事业比例在缩小,但是在进入研究生后,愿意从事公益事业的学生比例明显增大。
本次调查涉及中国大陆所有省份的大学在读学生。范围涵盖大学一年级至研究生,最终收集有效问卷7381份,参与调查的男女生比例为4:6。
大学生公益热情高涨
《报告》显示,大学生公益热情高涨。2015年度,九成以上大学生参与过捐款、捐物、献血、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志愿服务成为大学生参与度最高的公益类型。高达78%的受调查大学生表示参与了志愿者服务。数据反映出大学生对志愿活动有着较高的积极性。2015年度,44%的受调查大学生实际参与了捐款, 参与捐款大学生的年度捐款平均额为149元 , 受调查大学生的年度捐款平均额为66元。
大学生对中国公益充满信心。58%的大学生认为中国公益处于上升期。35%大学生明确表示有意愿毕业后从事公益工作。
理想与现实存在差距
志愿服务类型理想与现实存在一定的差距。调查显示35%的学生最希望参与的志愿服务类型是支教志愿者,而在现实中参加的志愿服务中,参与支教志愿者的比例仅有16%;慰问弱势群体在志愿服务类型理想中排第五位,占27%,但却是大学生现实当中参与志愿服务最多的一项,占38%。
在大学生公益活动组织者中公益机构、企业等校外社会力量参与不足。大学生通过公益机构、政府、企业参与公益活动的占比分别为18%、3%、1%。
论坛助推大学生公益
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会长江绍高表示,作为公益未来项目品牌活动,全国高校公益论坛已成功举办三届。论坛邀请业界专家和爱心企业的代表,通过观点和思想的碰撞、讨论,形成内容丰富、观点鲜明、成果丰硕的理论成果,开拓高校公益社团学生参与公益的思维,促进青年大学生了解公益慈善,培育现代公益理念,促成更多的企业可持续地助力高校公益,从而推动中国公益未来的发展。
“公益未来”项目作为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的倡导型公益项目,希望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支持高校公益社团发展,带动大学生参与公益,并通过校园社团公益活动的开展,培育出一批有理想、有爱心、有能力的栋梁之才。
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刘文奎表示,中国扶贫基金会一直致力于支持大学生公益发展,2002年启动新长城大学生自强项目,目前已在高校指导成立104所新长城自强社。2012年启动公益未来项目,通过该平台支持高校公益社团发展,从而带动更多大学生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目前平台入驻社团已超过600个。
78%的大学生参与了志愿服务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度,大学生参与最多公益活动为志愿者服务。高达78%的受调查大学生表示参与了志愿者服务。数据反映出大学生对志愿活动有着较高的积极性。
77%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时间小于50小时
调查结果显示77%的大学生志愿者年度志愿服务时间为50小时以内。仍有23%的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时长大于50小时。数据说明大学生志愿服务有一定持续性。
结论:高校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愿望与志愿服务现实有着较大差距。
男女生最想参与的志愿服务类型不同
44%的大学生参与了捐款
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度,44%的受调查大学生实际参与了捐款。数据反映出大学生对公益捐款有着较高积极性。
大学生年度捐款平均额度
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年级的递增,大学生的捐款数额也在增长。
男生的年度捐款平均额度更高
从金额区间来看随着金额的递增,捐款人数呈明显的递减趋势,说明大学生能负担的捐款大多在200元以内。
公益活动现场捐赠仍是大学生捐赠的最主要方式
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等手机支付方式也在学生群体中成为流行的支付渠道
大学生捐款更倾向于帮助周围的同学
调查结果显示56%的大学生捐款帮助对象为疾病和家庭困难的同学,其次有29%的捐款捐给了公益机构。
大学生参与公益整体情况调查结果与发现95%的大学生参与了公益活动
本次调查将公益活动分为捐款、捐物、献血、志愿服务四个大类。根据统计,2015年度,95%的受调查大学生至少参与了一项公益活动,仅有5%的受调查大学生未参与公益活动。
35%的大学生有意愿到公益机构工作
关于毕业后大学生是否有意愿进入公益机构工作的问题。35%的学生表示有意愿,57%的大学生持犹豫态度,8%的大学生选择不要。
通过交叉分析年级的改变对公益职业选择倾向的影响,我们发现随着年级的递增,本科学生愿意从事公益事业比例在缩小,但是在进入研究生后,愿意从事公益事业的学生比例明显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