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字技术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电影制作上。数字技术的介入对电影美学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冲击。电影技术的改变并不代表电影美学的改变,电影技术的发展不应该打破电影的真实感。数字技术的使用所带来的奇观现象并不是电影的真实,它只是一种电影的夸张的表现形式,带给我们一种以前没有的视听盛宴,但它不能完全的代替传统的电影的真实感。新兴的电影技术不能取代传统的电影。因此,数字技术的发展也必须电影的传统特点真实相结合起来,才能逐步发展成为更有魅力的中国数字电影。
[关键词]数字技术,电影美学,电影发展、走向
中图分类号:TN9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4-0338-01
1 引言
一直以来,我们都赞同安德烈巴赞的学说即“真实电影”美学。巴赞认为,电影所要表现的就是真实的事物、真实的时间、真实的空间。也就是说我们认为电影应该是对真实生活的完整再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数字技术开始在电影中使用。从此,电影这一艺术开始发生了变化,它所呈现给大家的不再全是现实世界存在的了。所谓在电影中使用的数字技术,就是通过电脑成像技术来自己合成电影画面。数字技术在电影制作上的使用,以及各种后期电脑合成图像技术的发展,正在冲击着巴赞的摄影影像的本体论。
2 现状分析
电影是新时代科技和文学艺术的产物。在电影的发展历史上,每一次技术的创新都将成为一种驱动力。现在发展迅速的数字技术在电影上的使用,也将对电影美学产生冲击、使它改变走向。
2.1 数字技术和电影革新
数字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才开始介入电影制作的领域。数字技术应用在电影方面一般通过以下手段:电脑合成图像、电脑绘画以及虚拟的空间。数字技术和电影艺术的相结合,生成了一种以电脑互联网为主要平台的新兴媒体。时代发展,传播媒介在变化,人们的审美也在改变,电影的表现形式也在变化着。因此,数字电影也是顺应潮流的一种必定出现的新兴事物。
数字电影的开端大概就是1968年的《2001:太空漫游》,从此开始,数字技术开始更多的使用在了电影的制作中。数字电影的高峰就是2010年的《阿凡达》。在中国,第一次使用数字技术的电影是1996年周晓文导演拍的《秦颂》,该片通过数字技术向我们展示了古代战争的历史。
2.2 数字技术革命和电影美学革命
所谓电影美学,就是说电影的艺术本身、电影所反映的人文内涵和精神。
电影技术方面的改革不同于传统电影美学的改革,因为技术再怎么改革也不能抛弃电影传统的美学。如果一味的对电影的技术进行改革,那么必定会使电影充满了各种丰富的技巧,而少了电影本身的艺术,这样就可能会削弱电影的美学,使得电影艺术得不到更好的发展。
总的来说,电影技术的发展的方向应该是趋向更好的表现电影本身的艺术。数字技术的发展给传统电影美学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但是它并不会有悖于我们传统的电影美学。数字技术的发展只会更好的表现电影美学。
2.3 数字技术带来的“视听盛宴”
通过数字技术制作的电影,可以表现的东西太多了。可以利用电脑合成图像,让人看到震撼人心的东西,满足人们的好奇心。但是,数字电影所表现的影像只是一种表现方式,它只是一些事物的代表,它蕴含了多层含义,它并不是电影艺术的本身。比如说,电影《阿凡达》,场景十分炫酷,天空中漂浮巨大的山,还有千丈瀑布,各种场景都是让人们十分叹服。但是这种视听盛宴并不能代表电影所要表现的艺术。
2.4 数字技术不能打破传统电影美学
要想把数字技术在中国电影方面更好的使用,我们首先要把中国电影的传统美学和观众的兴趣调查清楚明白。所以,也不能全部依赖新兴数字技术,应该把重点放在人物形象、情感等。数字技术带来的视听盛宴确实是吸引我们眼球,但我们也不能忽略了电影本身的艺术。所以说,应该把那些眼花缭乱、绝妙的画面等视听盛宴同电影本身的文化和人文精神相结合起来。
3 解决方法
数字技术在20世纪末开始了急速的发展,电脑合成技术变得无所不能,这样以来,电影畫面与真实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弱。电影的真实性就降低了。所以说,数字技术的发展并不能完全打破电影的传统美学。这就要我们做到以下各点。
3.1 巴赞影像本体论
数字技术在电影方面的使用,使得传统的电影美学也就是巴赞理论出现了被质疑的趋势。数字技术的发展,让传统电影里面的灯光、色彩、演员、声音等都变得可有可无了。而且数字技术的发展让导演这一职位变成了不再必须是专业的,普通电影爱好者也可以制作电影。
3.2 数字技术与电影美学真实性的辩证
数字技术确实冲击影响了巴赞影像本体论,但是它并不能击垮巴赞影像本体论。因为在人们内心的最深处是认为电影应该具有生活的真实性的,但是也不可能绝对的真实。毕竟艺术不等同于生活。
3.3 数字技术提高电影美学真实性
数字技术介入电影制作技术,也可以是更加丰富了电影的艺术真实性。数字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以将传统电影美学很好的表现出来,也是电影表现形式上的一个突飞猛进。通过使用数字技术,可以实现现实生活中难以出现的场景和表现效果。传统的电影的真实性是指符合生活中的现实,但是数字电影所表现的真实性是指能够全面的模拟现实。数字技术的运用还可以丰富了电影的语言风格和表现形式。数字技术在电影方面的使用还可以增强时空的视觉真实感,数字技术的介入可以让电影的表现方式更为真实。但是在传统的电影拍摄中用多好的设备也不能带来这种数字技术所呈现的视觉真实感。数字技术的使用还可以塑造了一些丰富饱满的人物角色和英雄。
4 结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技术越来越多的被运用于现在的电影制作方面,这样以来,数字技术必定会给电影美学带来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但是传统的电影美学也不会被这新兴的数字技术所击垮。要想把数字技术更好的体现在电影制作上了,就应该顺应潮流,听从观众的声音,制作观众想要看的电影。电影的制作者应该观察生活的现实、艺术,来制作电影,因为艺术都是来源于生活。
参考文献
[1] 肖永亮,许飘,张义华.数字技术语境中电影的真实性美学——从巴赞摄影影像本体论谈起.《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2期.
[2] 钟丽茜.从数字影像到符号经济——论数字技术对传统电影美学的冲击.《社会科学家》.2012年7期.
[关键词]数字技术,电影美学,电影发展、走向
中图分类号:TN9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4-0338-01
1 引言
一直以来,我们都赞同安德烈巴赞的学说即“真实电影”美学。巴赞认为,电影所要表现的就是真实的事物、真实的时间、真实的空间。也就是说我们认为电影应该是对真实生活的完整再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数字技术开始在电影中使用。从此,电影这一艺术开始发生了变化,它所呈现给大家的不再全是现实世界存在的了。所谓在电影中使用的数字技术,就是通过电脑成像技术来自己合成电影画面。数字技术在电影制作上的使用,以及各种后期电脑合成图像技术的发展,正在冲击着巴赞的摄影影像的本体论。
2 现状分析
电影是新时代科技和文学艺术的产物。在电影的发展历史上,每一次技术的创新都将成为一种驱动力。现在发展迅速的数字技术在电影上的使用,也将对电影美学产生冲击、使它改变走向。
2.1 数字技术和电影革新
数字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才开始介入电影制作的领域。数字技术应用在电影方面一般通过以下手段:电脑合成图像、电脑绘画以及虚拟的空间。数字技术和电影艺术的相结合,生成了一种以电脑互联网为主要平台的新兴媒体。时代发展,传播媒介在变化,人们的审美也在改变,电影的表现形式也在变化着。因此,数字电影也是顺应潮流的一种必定出现的新兴事物。
数字电影的开端大概就是1968年的《2001:太空漫游》,从此开始,数字技术开始更多的使用在了电影的制作中。数字电影的高峰就是2010年的《阿凡达》。在中国,第一次使用数字技术的电影是1996年周晓文导演拍的《秦颂》,该片通过数字技术向我们展示了古代战争的历史。
2.2 数字技术革命和电影美学革命
所谓电影美学,就是说电影的艺术本身、电影所反映的人文内涵和精神。
电影技术方面的改革不同于传统电影美学的改革,因为技术再怎么改革也不能抛弃电影传统的美学。如果一味的对电影的技术进行改革,那么必定会使电影充满了各种丰富的技巧,而少了电影本身的艺术,这样就可能会削弱电影的美学,使得电影艺术得不到更好的发展。
总的来说,电影技术的发展的方向应该是趋向更好的表现电影本身的艺术。数字技术的发展给传统电影美学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但是它并不会有悖于我们传统的电影美学。数字技术的发展只会更好的表现电影美学。
2.3 数字技术带来的“视听盛宴”
通过数字技术制作的电影,可以表现的东西太多了。可以利用电脑合成图像,让人看到震撼人心的东西,满足人们的好奇心。但是,数字电影所表现的影像只是一种表现方式,它只是一些事物的代表,它蕴含了多层含义,它并不是电影艺术的本身。比如说,电影《阿凡达》,场景十分炫酷,天空中漂浮巨大的山,还有千丈瀑布,各种场景都是让人们十分叹服。但是这种视听盛宴并不能代表电影所要表现的艺术。
2.4 数字技术不能打破传统电影美学
要想把数字技术在中国电影方面更好的使用,我们首先要把中国电影的传统美学和观众的兴趣调查清楚明白。所以,也不能全部依赖新兴数字技术,应该把重点放在人物形象、情感等。数字技术带来的视听盛宴确实是吸引我们眼球,但我们也不能忽略了电影本身的艺术。所以说,应该把那些眼花缭乱、绝妙的画面等视听盛宴同电影本身的文化和人文精神相结合起来。
3 解决方法
数字技术在20世纪末开始了急速的发展,电脑合成技术变得无所不能,这样以来,电影畫面与真实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弱。电影的真实性就降低了。所以说,数字技术的发展并不能完全打破电影的传统美学。这就要我们做到以下各点。
3.1 巴赞影像本体论
数字技术在电影方面的使用,使得传统的电影美学也就是巴赞理论出现了被质疑的趋势。数字技术的发展,让传统电影里面的灯光、色彩、演员、声音等都变得可有可无了。而且数字技术的发展让导演这一职位变成了不再必须是专业的,普通电影爱好者也可以制作电影。
3.2 数字技术与电影美学真实性的辩证
数字技术确实冲击影响了巴赞影像本体论,但是它并不能击垮巴赞影像本体论。因为在人们内心的最深处是认为电影应该具有生活的真实性的,但是也不可能绝对的真实。毕竟艺术不等同于生活。
3.3 数字技术提高电影美学真实性
数字技术介入电影制作技术,也可以是更加丰富了电影的艺术真实性。数字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以将传统电影美学很好的表现出来,也是电影表现形式上的一个突飞猛进。通过使用数字技术,可以实现现实生活中难以出现的场景和表现效果。传统的电影的真实性是指符合生活中的现实,但是数字电影所表现的真实性是指能够全面的模拟现实。数字技术的运用还可以丰富了电影的语言风格和表现形式。数字技术在电影方面的使用还可以增强时空的视觉真实感,数字技术的介入可以让电影的表现方式更为真实。但是在传统的电影拍摄中用多好的设备也不能带来这种数字技术所呈现的视觉真实感。数字技术的使用还可以塑造了一些丰富饱满的人物角色和英雄。
4 结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技术越来越多的被运用于现在的电影制作方面,这样以来,数字技术必定会给电影美学带来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但是传统的电影美学也不会被这新兴的数字技术所击垮。要想把数字技术更好的体现在电影制作上了,就应该顺应潮流,听从观众的声音,制作观众想要看的电影。电影的制作者应该观察生活的现实、艺术,来制作电影,因为艺术都是来源于生活。
参考文献
[1] 肖永亮,许飘,张义华.数字技术语境中电影的真实性美学——从巴赞摄影影像本体论谈起.《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2期.
[2] 钟丽茜.从数字影像到符号经济——论数字技术对传统电影美学的冲击.《社会科学家》.2012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