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谁感动了青岛

来源 :走向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ttyran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青岛市文明办主办的一年一度的“感动青岛”十佳人物评选活动,是青岛市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2009年度的评选在组织推荐、社会推荐、媒体推荐的基础上,经推选委员会投票,从155个推荐人选中产生了32个候选人物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市民通过电话投票、短信投票和网上投票的方式评选出自己心目中的感动人物。最终的2009年度“感动青岛”十佳人物将在市民投票和评选委员会评审的基础上产生。
  
  2009年度“感动青岛”十佳人物候选名单
  (按姓氏笔画排序)
  
  01、万滨——从事志愿服务 彰显大爱无声
   万滨,男,34岁,青岛市无线电运动协会秘书长
   万滨十几年来,一心扑在自己热爱的公益工作上,发挥了一名志愿者的作用,不仅在组织抗震救灾和参与奥帆赛活动中成绩突出,还为促进青岛市紧急救援志愿队伍的建设做出贡献。
   2008年5月,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他不顾个人安危先后两次深入绵竹、都江堰、映秀等重灾区为受灾群众提志愿供服务。是青岛市惟一获得共青团中央和中国志愿者协会授予的“抗震救灾优秀志愿者”称号,他所带领的团队也是青岛市惟一被授予“抗震救灾优秀志愿服务集体”称号的团队。
   2007年、2008年万滨分别参加奥帆赛测试赛和奥运会帆船赛志愿服务工作,多次参与在恶劣天气下救助在海上受困的国内外运动员,在奥运期间积极参与打捞浒苔工作。被中国红十字会评为“红十字会参与奥运会优秀志愿者”。
   2009年,以他为首组建成立的应急救援救助志愿者服务队,围绕社会公益、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向群众提供应急救援救助服务,宣传和普及无线电应急及救援知识,应急救援演练和培训,提高人们的自救、互救技能。7月,他们团队被选为青岛53个救援队之一参加了青岛市应急救援支队成立大会。
   2009年11月,他作为代表,组织志愿者与韩国大邱市红十字会进行友好交流,展示了青岛市志愿者强大的技术实力和灾害应变能力,得到了大邱市红十会一行的高度评价。
  
  02、王天飞——一躬鞠出文明 创城匹夫有责
  王天飞,男,53岁,交警市南大队宁夏路中队协管员
   作为一名协警员,王天飞在马路中央用鞠躬的方式,劝阻想要横穿马路的行人改走地下通道,被网友称为“最动人协警员”。
   王天飞执勤的香港中路、徐州路路口,紧靠家乐福超市,加上周边的写字楼和车站,行人众多,尽管有过街地下通道,但是横穿马路的行人仍然非常多。他在工作时,往往是劝着这边的市民,另外一边就有市民横穿马路,一声声刺耳的哨子警示声挡不住行人横穿马路的脚步。面对这种情况,王天飞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和冷静的头脑,耐心地劝阻打算横穿马路的行人都走过街通道,实在有人不听劝,他就给对方鞠个躬,用真情感化他们,遇到不理解的,对他冷嘲热讽的,他也能够坦然处之,他总是说:“只要是为了确保行人的安全,我鞠个躬算什么。”
   执勤时,王天飞经常会遇到游客问路,他耐心详细地向求助群众指路,遇到自己不知道的地方,他就带着群众到周围摊点上打听或给熟悉这一带的交警打电话询问。每当遇有孕妇、老人打算搭乘出租车时,他总是热心相助。他用朴质的情怀保障着过往行人的安全,为群众幸福安宁的生活默默贡献着自己的一分力量。
  
  03、王丰玉——领养聋哑孤儿 彰显慈母情怀
   王丰玉,女,40岁,城阳区棘洪滩街道东毛家庄社区居民
   王丰玉十年如一日照顾聋哑瘫孤儿陈涛,在棘洪滩,提起她,没有人不心生敬意。
   陈涛今年已年满26岁,十年前查出患有严重的小脑全方位萎缩,瘫痪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陈涛病后,他患病多年的妈妈也因劳累、忧虑导致病情加重,也瘫痪在床。陈涛的父亲又查出患有淋巴癌,不幸病逝。五个月后,陈涛的妈妈因悲愁过度也撒手人寰。就这样,没有任何自理能力的陈涛成了可怜的孤儿。
   陈涛的父母病逝后,王丰玉跟周围的邻居每天轮换到陈涛家为他洗衣、送饭,后来为了方便照顾陈涛,她不顾亲朋好友的阻拦,毅然把瘫在床上的陈涛接回自己家,承担起照顾他生活的全部担子。
   王丰玉自身家境也不宽裕,儿子正在上学,年迈的老母亲需要照顾,把陈涛接回家后,王丰玉只能辞掉手中的工作,在家里做起了全职“妈妈”,全家仅靠丈夫在村里开零售汽车配件的小店来生活。陈涛吃饭需要一口一口的喂,大小便需要随时照顾,而且有时还会出其不意打人抓人,望着不通人情的陈涛,王丰玉只能默默承受。为了让陈涛能够更好地恢复,王丰玉每天不停地跟他说话,为他擦洗身子,定时让他听音乐、听广播,在王丰玉的悉心照顾下,陈涛现在已经偶尔能听懂王丰玉的话,对王丰玉表现出孩子般的依恋。
  
  04、毛乃伟——致力科技推广 田间写就佳话
   毛乃伟,男,36岁,即墨农业科技园区科技推广技术员
   在庄稼地里,他卷裤腿,赤泥脚,与农民相差无几;在实验棚里,他潜心钻研,技高一筹,与专家不分高低;农民称呼他兄弟,因为他与农民打交道掏心窝子,有啥说啥;农民称呼他老师,因为他把高效种植技术无偿传授给农民,帮农民走上了致富路。
   为做好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工作,他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先后引进先进实用技术18项,引进国内外优良蔬菜品种60多个,推广面积1万余亩。他积极与国际接轨,开展工厂化育苗,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工厂化育苗工艺流程项目”获即墨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他设立了“蔬菜种植”免费门诊专线:8008600061,农民们只要一个电话,他和工作人员半小时内就赶到了地里。他定期组织举办种植技术讲座,把专业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农民,三年来共接听技术咨询18000多次,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8000多个。在即墨电视台设立了“毛乃伟说种菜”栏目,每个工作日播出,三年来共播出560期,每期20分钟,收看人数20余万人次,解答问题1800多个。移风店镇北辛庄村大棚种植户李斌在收看栏目后,大棚收益由1万元猛增到3万元。现在即墨的农业科技普及率达到85%,新技术推广普及率达到90%。
  
  05、电影《寻找微尘》创作演出团队——再现爱心故事 弘扬微尘精神
   “微尘”是青岛的一个爱心公益品牌,是青岛人民用爱心创造的奇迹,记录了青岛城市文明的历史进程。为让“微尘”真诚、无私的爱继续感动世人,传唱神州,电影《寻找微尘》艺术化地再现了“微尘”事迹,传颂了“微尘”精神,向伟大的新中国60华诞献上一份厚礼。
  电影《寻找微尘》创作团队历经两年精心策划,对“微尘”真实感人的事迹进行了再创作,让“微尘”的爱心故事以影像的方式得以记录和传扬。影片共起用了唐国强、倪萍、夏雨、黄晓明等45位青岛籍影视演员,而且所有演员都是不计报酬参演,使拍摄《寻找微尘》的过程,成为青岛籍演员诠释和宣传“微尘”精神的过程。
   《寻找微尘》先后在全国放映750场,观众达15万人次。先后入选国庆献礼重点影片、中国第十一届金鸡百花电影节重点影片、广州大学生电影节、中国·北京放映重点影片、埃及开罗国际电影节等。《寻找微尘》在社会各界引起巨大反响,好评如潮,观众认为影片让微尘精神成功再现,树立起青岛城市的精神坐标。
  
  06、曲义涛——挑战生命极限 成功登顶珠峰
   曲义涛,男,35岁,登山爱好者
   2009年5月18日上午10时,35岁的青岛人曲义涛成功登顶海拔8844.43米的珠穆朗玛峰,身高1.8米的他,给珠穆朗玛峰增加了新高度。
   5月16日,曲义涛和其他来自全国各地的23名登山爱好者一起,分成两组,对珠穆朗玛峰发起冲击。由于本次攀登的危险性,所以他临行前只和三个人透露了行踪,和父母也没敢说实话。
   曲义涛此次冲顶要闯过三道“生死关”。第一道是从6500米前进营地到7028米北坳位置,要经过一大片冰川裂缝区,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掉入冰裂缝;第二道是7028米到7790米,这段路上有一个“大风口”,风特别的大,而且经常有暴风雪袭击,登山队员的帐篷甚至队员自己都能被吹飞;第三道就是在8600米到8700米间,有一个8米高、近乎90度垂直的岩壁,被登山者称为“第二台阶”。在登顶成功下撤时,还要经过这里,如果遇到恶劣天气,这道“生命之门”就等同于关闭。可喜的是这三道关曲义涛都勇敢地闯了过来,最后成功地登上了顶峰。
  
  07、曲建和——身残乐观为民 热心奉献社会
   曲建和,男,55岁,市北区敦化路街道山东路社区楼长
   他肢体残疾却乐观向上,十年如一日,用自己全部的情和爱奉献社区,服务群众,赢得了百姓的尊重和赞誉。
   1999年,曲建和下岗,肢体残疾二级带来的行动不便使他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而妻子收入微薄,女儿正在上学,家庭生活瞬时陷入了困境。在社区居委会的帮扶下,化解了他一家老小的生活难题。他心怀感恩,不顾身体的疾痛,毅然选择了参加社区志愿服务,踏上了十年来风里雨里为民代办之路。2001年社区成立老年活动室及图书室,他担任社区图书管理员; 2003年残疾人联络员制度建立,他担任社区残疾人联络员;2004年,社区成立为民服务代办站,他当上了社区服务专职代办员,2007年,市北特刊推广发行,他又干起了特色市北发报员……社区服务的每一个角色都有他的参与,社区的大街小巷都有他的身影。当你走进小区,提起曲建和,几乎人人都认识他,人人都会夸他。居民们说,他是大事小事都操心的“编外主任”,他是用一条腿服务群众的热心楼长。
   三年下来,曲建和共为社区居民代缴各种费用12000多笔,金额达60余万元。在曲建和的口袋里还总是揣着一个小本子,专门记录居民群众反映的各类情况,并及时与社区干部进行交流,为社区建设献计献策。 哪里需要帮助,哪里就有他忙碌的身影。
  
  08、朱丽——斗邪临危不惧 再写情满旅途
   朱丽,女,23岁,青岛交运集团公司第八分公司青岛至胶南班线的随车乘务员
   2009年10月11日,朱丽与驾驶员张术秋一同执行胶南至青岛班次工作任务,当车辆行至双埠加油站时,三名男子强行上车。朱丽见三人可疑,不断提醒三人找座位坐好。这时一人用身体挡住朱丽,另两人欲对一睡觉旅客划包行窃,朱丽大声提醒这位旅客使小偷未能得逞,三人恼羞成怒,抓住朱丽的头发,围攻殴打朱丽。驾驶员张术秋见状,加速向瑞昌路公安检查点驶去,正在殴打朱丽的三人见情况不对,转而抢夺驾驶员手中的方向盘并猛烈击打驾驶员张术秋的头部、胸部,喝斥驾驶员立即刹车。为保证全车乘客生命安全,驾驶员只好刹车,三人挣脱张术秋、朱丽,最终离车逃去。
   在工作不到十个月的时间里,朱丽仅在车厢制止盗窃乘客财物的行为就有五次,每一次制止歹徒都使犯罪分子恼羞成怒,他们有拿刀对她进行恐吓谩骂的,有扇她耳光、撕扯她头发的,有围攻她实施拳打脚踢的……面对凶狠的歹徒,朱丽总是临危不惧,勇敢站出来与歹徒抗争。长途客车行驶途中,乘客往往精力不集中,犯困瞌睡,正好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在与歹徒斗智斗勇的过程中,细心好学的朱丽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乘车途中应对不法分子的做法。她在售票夹的背面提前写好“注意看管随身行包”等内容,一旦发现有欲行窃的歹徒,她就用票夹提醒拍打被歹徒盯上的乘客,给乘客以暗示和警惕,这样既提醒到乘客,又可以避开和歹徒起冲突从而保护自己。
  
  09、仲淑芬,姜相同夫妇——一家八口五姓 共谱和谐亲情
   仲淑芬,姜相同夫妇,崂山北宅街道峪夼社区居民
   仲淑芬与姜相同家庭是一个八人五姓的家庭,虽然不同姓,可勤劳、善良、纯朴、忠厚的品性,使她们建立了比血缘还牢固的关系。
   1984年,仲淑芬的丈夫不幸去世,撇下独子、婆婆和三个小叔子(其中最小的仅12岁)。面对现实生活中种种艰辛,仲淑芬一个人挑起了料理全家生活的重担,一待就是2年。在婆婆的一再坚持下,仲淑芬决定要改嫁就得带着儿子、婆婆和小叔子们一起嫁。姜相同了解到仲淑芬对婆婆和三个只有十几岁的小叔不离不弃,深受感动,怀着对仲淑芬的敬慕走进了这个家庭。于是一个八人五姓家庭诞生了,媳妇姓仲,丈夫姓姜、大儿子和小叔子姓李,两个婆婆一个姓王、一个姓陈。
   再婚后,他们互敬互爱,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仲淑芬十几年如一日精心照料两个婆婆,两位婆婆都活到八十多岁寿终。姜相同对待仲淑芬的大儿子像自己的孩子,帮助弟弟们成家立业,所有苦活累活都自己干,带领一家人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10、刘滨青——好人好心好行 倾心助人为乐
   刘滨青,女,54岁,青岛市公安局监管支队政治处主任
   2004年5月,刘滨青的同事周晔患了乳腺癌,猝不及防的病魔把这个年仅41岁的生命无情地推到了生死边缘。在刘滨青的帮助下,周晔做了乳腺手术,检查结果淋巴转移,属癌症中晚期病人,而她的母亲却拒绝接她回家。
   刘滨青毅然决然地把周晔接到了自己家中进行照料。在周晔做化疗的期间,刘滨青每天帮她将脱落下来的黑皮处理干净,再给皮肤涂上药膏,半年多的时间里,家、医院、单位成为刘滨青生活的三点一线。在得知吃黄豆炖猪蹄可提升因放化疗而降低的白细胞,刘滨青就经常买猪蹄炖黄豆让周晔吃。听说中药治疗效果好,刘滨青就陪周晔去北京找专家,抓了中药后,天天为周晔熬中药,一直坚持四个多月熬了100余付。2006年6月周晔的癌细胞已转移到肝上,做了介入手术后周晔连续高烧10余天,术后反应,汤水不进,刘滨青昼夜照顾了10余天,把周晔从极度虚弱中拉了回来,再次渡过难关。这些年来,周晔共做了3次手术、15个疗程的化疗、94次放疗、40多次住院,每一次,刘滨青都陪伴在她的身边。
   2009年的2月,周晔因病情再次恶化,在最后的时间里,刘滨青一直陪伴在周晔身边。6月6日,周晔躺在刘滨青的怀抱里,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眷恋,走完了人生路。周晔一直在讲:“如果不是刘姐五年来对我的悉心照顾,我活不到今天,我的第二次生命是刘姐给的。”
  
  11、刘瑞华——挖掘非遗瑰宝 唱响文化之歌
   刘瑞华,男,50岁,胶南市宝山镇综合文化站站长
  刘瑞华自1977年参加文化站工作以来,先后组建了20余支民间文化团队,挖掘了“宝山地秧歌”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前后编了上百个剧本。
   1985年,刘瑞华受胶南市文化馆的委托,开始寻找“宝山地秧歌”这种已丢失300多年的民俗文化瑰宝。通过他的努力,1986年,青岛市群众艺术馆到宝山镇黄山后村拍摄了“宝山地秧歌”录像资料并珍存。2008年“宝山地秧歌”被列入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0年,刘瑞华对自发成立的民间文艺表演队伍进行了整编,先后整理出他们急需的大鼓谱数套,秧歌、曲艺、小品等材料100多份,走村串巷送到农民手中。现在宝山镇基本上村村都有自己的演出队伍,每年演出达300余场次,多次参加市级以上民间艺术表演、文艺汇演、调演并获奖。近几年来,他成功地利用文化大院这个载体,每年定期举办各种培训班8期、文化活动12次以上。他还潜心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宝山镇的剪纸、书画、雕塑作品已经多次在胶南及青岛市级以上部门获奖,其中宝山的剪纸已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作品已走出国门,打进欧洲市场。
  
  12、孙莎莎——背着母亲上学 孝老感恩情深
   孙莎莎,女,19岁,即墨市南泉镇北泉村人,临沂师范学院学生
   8岁那年,孙莎莎的母亲不幸患上类风湿性关节炎,从此生活不能自理。为给母亲治病家中债台高筑,半年后,不堪重负的父亲离家出走,自此杳无音讯。家庭的重担全都落在了年仅8岁的孙莎莎身上。没有灶台高,就踩着板凳煮饭;没人帮忙,常常孤身一人劳作在自家的2亩责任地里;冬天家里冷得像冰窟,母亲的病加重了,疼得整夜整夜无法入睡,孙莎莎就把母亲的脚放到自己怀里取暖……
   2005年,孙莎莎以优异的成绩被即墨一中提前录取。为了照顾妈妈,她决定背上妈妈到学校附近租房上学。高中三年,她每天早晨5:00便起床做饭,然后帮母亲穿好衣服、洗漱,等母亲吃完饭匆匆收拾一下就背上书包跑向学校;中午放学铃一响,她第一个冲出教室,回家做饭、洗衣服;晚上9:30下了晚自习,她先帮母亲按摩疼痛的关节,安顿母亲睡下后开始复习一天的功课、预习第二天的新知识,睡觉的时候往往已接近凌晨。就是靠着这种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孙莎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临沂师范学院。这一次距离家更远了,18岁的孙莎莎毅然决然地又一次“背”着妈妈踏上新的求学路途。
   在新的环境,她还是一如既往的悉心照顾好母亲,同时还参加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赚取微薄的酬劳补贴家用。在孙莎莎的悉心照料下,母亲的病情逐渐有了好转。
  
  13、李适——奋力挑战病魔 永葆本色常青
   李适,男,56岁,青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生产督查专员
   李适1970年12月入伍,1997年8月转业到地方工作。2007年12月,因长期积劳成疾患胃癌,病倒在工作一线,经手术治疗后,2009年2月重返工作岗位。
   李适是新时期安监干部的优秀代表。安全监管工作涉及面广、法律法规多,专业性强。半路出家的李适,自踏入安监大门以来,一心扑在工作上,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经他起草的地方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有的在全国全省领先,有的填补了青岛市空白,为全市安全生产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安全事故,人命关天。调查处理事故,李适坚持严谨当头,做到现场第一、事实第一。经他手处理的生产安全事故、作出的行政处罚,涉及51家企业,未发生一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在安监岗位上行使执法权,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种种诱惑。不少人想请李适“帮忙”,在一些事故的处理上放一马。但每每有人求情时,李适总是对他们说同一句话:“我只负责在现场收集材料,最终怎么定责,我说了不算,安监局说了也不算,法律说了算!”
   2007年,李适因长期积劳成疾患胃癌。在胃癌治疗期间,他依然不忘自己的职责,瞒着家人到区市安监局给基层进行安监培训。2009年10月28日,中共青岛市委做出《向优秀共产党员李适同志学习的决定》。
  
  14、吴传之——痴情吕剧艺术 活跃农村文化
   吴传之,男,69岁,胶州市胶东镇小西庄村民
   为活跃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2001年吴传之在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的支持下,发挥本村群众喜爱演唱吕剧的特长,经过认真筹备,挂牌成立了由近30名演职人员组建的胶东镇小西庄吕剧剧团。
   剧团成立后,吴传之自告奋勇当起了编剧和导演,积极组织演员排练传统节目和新戏。他不顾自己年老体迈,全身心地投入到剧团的工作中,不计名、不计利,图的就是让老百姓听了他编排导演的戏后心里乐和。为节省村里的开支,他自己出钱购买乐器,领着演员抄剧本。剧团的演员全部为业余演职人员,排练节目的时间大多选择在晚上,演员排练节目时,他是每晚必到,与演员一字一句地探讨唱腔、设计动作。
   在他的带领下,剧团一步步发展壮大,排练的传统剧目深受老百姓欢迎,他们常年活跃在农村舞台,每年为群众演出300余场次,极大地活跃了农村的文化生活。
  
  15、吴英美——不顾个人安危 老妪冰河救童
   吴英美,女,83岁,胶南市临港经济区兰西村村民
   2009年3月22日上午11时许,胶南市临港经济区兰西村的5岁男孩李宇航在村东河的桥上玩耍时,被其他顽皮同伴推倒掉入一米多深的河中,瞬间就被滚滚河水淹没。
   这时正在附近倒垃圾的83岁老人吴英美发现有孩子掉入水中,她不顾自己年事已高及个人安危,只身跳进冰冷刺骨的河水中救人。当老人接近男孩时,河水已经没到她的肩头,她一把抓住李宇航,将他托起来一步一步向岸边挪动。等到了水浅的地方,吴美英已经筋疲力尽,于是她就跪抱着孩子慢慢爬行。而后在闻讯赶来的村民帮助下,李宇航被成功救起。
   上岸后,浑身湿透的吴英美老人不顾寒冷和疲劳,把已经昏迷的孩子顶在膝盖上,将他头朝下,用力拍打他的后背,帮他吐出河水,李宇航最终脱离危险。
  
  16、张华国——热心慈善救助 医德医术双馨
   张华国,女,49岁,青岛华国中医医院院长
   张华国出身中医世家,先从军后学医。她勤勤肯肯,兢兢业业,致力于攻克股骨头坏死中医治疗研究,创造一套独特的“补肾、生髓、再造”三效合一透骨疗法并获得国家专利。
   从民间到军队,从胶州到青岛,从青岛到北京,在她的努力下,数以千计的股骨头坏死患者扔掉双拐,离开病榻,健步迈向幸福生活,给无数家庭带来福音。她妙手慈心,在她善良的母亲影响下,在张华国的幼小心灵深处,就时刻不忘救苦扶难,三十多年从医路,三十多年慈善情,免费治愈无数贫困患者,多年与青岛市慈善总会合作,救助了大量的贫困患者。
   2009年7月20日,她入选“十大青岛好人”。在2009年8月17日新医院开业大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孙涛局长坚定地说这门技术是科学的、有效的,可以说是为中国中医摘掉了股骨头坏死是不死的癌症帽子,这项技术可以推广。
   久病患者称她是补骨神医,贫困患者赞她是妙手慈医,人民群众说她是身边好人。
  
  17、张景豪——勇于挑战自我 屡夺特奥金牌
   张景豪,男,18岁,青岛市九水路学校学生
   张景豪是青岛九水路学校八年级一名普通学生,虽然先天智障,但在学校领导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他凭借着对体育的挚爱和刻苦训练,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2004、2005连续两年,他入选国家队参加在日本举行的世界特奥地板曲棍球比赛,均获金牌,为山东省、青岛市赢得了第一枚集体项目的金牌。2007年3月,张景豪被选派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夏季特奥会帆船比赛。由于以前从未接触,为了使自己尽快缩短与其他队员的差距,他每天都将训练量成倍增加,直到动作达到标准为止。看着他疲惫的身影,教练员心疼了,落泪了,天道酬勤,顽强的毅力让他最终获得了冠军。
   2009年8月,张景豪又参加了在北京举行了全国特奥游泳、举重锦标赛,在教练蔡嘉德老师的指导下奋力拼搏,再次荣获冠军,并因表现突出被评为最佳运动员。
   当接到参加世界特奥高尔夫运动会的通知时,他深知机会来之不易,因而更加刻苦训练,每天冒着酷暑,挥杆上千次,两个月后,他的高尔夫技术就得到了显著提高,一跃成为队伍里的尖子,当他从众多国家选手中脱颖而出,再次勇夺金牌时,带队教练蔡嘉德老师激动地说“张景豪实在是太棒了!他不仅为学校、更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18、陈呈章——心系居民安危 构筑治安防线
  陈呈章,男,48岁,青岛市公安局市南分局珠海路派出所民警
   陈呈章自2003年担任社区民警以来,在社区开展了多项警务创新活动,实现了人口管理信息化、治安防范网络化、便民服务常态化,调处纠纷多元化的社区警务工作模式。
   香港花园社区是一个现代化小区,人口12000余人。几年来陈呈章走遍了3200余户居民、600多家单位、20余条大街小巷。建立了《社区工作单位台账》、《实有人口居住情况台账》等22种各类工作台帐,整理出40余万字的社区资料,分别录入相应的管理系统。针对社区内案件的发案特点和发案规律,陈呈章将社区划分为四个治安巡区,实行红、橙、黄、绿“四色”预警,并按预警级别所需组织巡逻力量,先后招募了360人的群防群治队伍,形成了社区治安防范的四道防线。他积极联系社区3家物业公司出资20余万元,将3个敞开式小区改建为封闭小区,动员社区200余家单位安装动态视频监控探头2000余只,有效遏制了可防性案件的发生。
   陈呈章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创新社区警务之路。在全市率先创建了警务室“少儿托管角”,共托管少儿1500余人次,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在全市率先创建了“涉外民事调解委员会”,共调解各类涉外民事纠纷47起,探索出了一条涉外民事调解的新途径。在全市率先创建了“新市民就业免费信息服务站”,先后接待咨询群众100余人次,并为其中50人解决了满意的工作岗位。
  
  19、陈倩——泳坛巾帼健儿 夺金光耀家乡
   陈倩,女,16岁,山东省游泳队运动员
   陈倩1998年开始学习游泳,2003年进入青岛市游泳队师从青岛市军事体育学校纪青教练,2007年3月至今在山东省游泳队训练。
   陈倩在训练方面非常较真、刻苦,对每个动作要领掌握要求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反复练习、认真体会,严格要求自己。她具有良好的运动天赋,特别适合长距离自由泳项目,其自由泳技术动作要领掌握好,在转身、划水等方面技术动作熟练、效果明显。因每天坚持大运动量训练,使她患有比较严重的腰肌劳损病,但她每天一边治疗一边坚持训练,在克服强烈病痛的情况下,始终坚持大强度训练。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09年举行的第十一届全运会上,陈倩勇夺400米自由泳、800米自由泳和4×200米自由泳接力3枚金牌,并打破400米自由泳、800米自由泳的亚洲纪录,成为山东夺取金牌最多的运动员,为山东省和青岛市争得了荣誉。
  
  20、青岛志愿捐献遗体(角膜)之友
  ——志愿捐献遗体 续写大爱无疆
   2003年,青岛志愿捐献遗体(角膜)之友成立,这是捐献者自发组织的一个群众团体。截至目前,青岛市已接收遗体捐献160余人,平均每年可为700余名医学生提供解剖机会;接受角膜捐献22只,让18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签署遗体(角膜)捐献协议的志愿者逾1700人。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得到青岛志愿捐献遗体(角膜)之友的鼓励和感召之后签署的协议。
   志愿捐献遗体(角膜)之友积极开展对遗体(角膜)捐献工作的宣传,市民认同率达到90%以上,其中于永广、杨占奇、王奎海等人的事迹在青岛市民中产生极大影响。面对千年的殡葬风俗,他们是开拓者;面对医学实验资源的匮乏,他们是奉献者。
   2009年,在红十字会和青岛大学医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由青岛大学医学院提供了青岛志愿捐献遗体(角膜)之友办公室和生命奉献展厅室,正式投入使用并向市民开放,成为全国首个这种形式的科普和捐赠工作的宣传窗口。
  
  21、青岛爱心织女团——怀揣一颗爱心 织女情暖青岛
   青岛爱心织女团成立于2006年,固定成员有十几人,从三十几岁的年轻妈妈到八十多岁的老奶奶。四年来,她们利用社会各界捐赠的闲置毛线,为困难家庭及残疾人手工编织毛衣、毛裤、帽子、围巾等御寒衣物近千件。
   爱心织女团先后到四方残联、三江学校、九水路学校(特殊教育学校)、青岛科技大学、湖岛小学、市儿童福利院(蓝天之家)及胶州张应镇助养基地、黄岛区辛安社区、市北洮南路社区、鞍山路社区、市北残疾人托养中心、新市民之家开展量体织衣活动,定向帮助最需要帮助的残疾人和困难家庭。
   四川汶川地震以后,她们又积极参与到对震区的救助活动中,参加了市妇联组织的关爱震区儿童的活动,并向陈家坝小学寄送学习用品及毛衣。
   爱心织女团的活动不但得到青岛市民及媒体的关注和支持,在外省市也引起了良好的反响,先后有多家外地媒体对她们进行采访和报道,团中的骨干程玉兰奶奶还作为模范得到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表彰和宣传,较好地宣传了青岛市民关心他人、扶弱助残的城市形象。
  
  22、国庆阅兵水兵方队群体——牢记光荣使命 走出国威军威
   2009年10月1日,当352名年轻的水兵,在蓝色披肩、黑色飘带、白色水兵服的映衬下,成功地通过天安门,光荣地接受党和人民检阅的时候,这一刻,人民海军的威武形象,中国水兵的青春风采,又一次完美地展现给世界,又一次精彩地定格在天安门前。
   2008年12月,由海军潜艇学院官兵组成的水兵方队正式组训。10个月的受阅训练,队员们平均每天齐步行进达46080米,正步11520米,平均每人踢坏了6双皮鞋,脚上都打起了血泡,有的是大泡套着小泡,血泡变成了茧,老茧裂开了一道深深的口子,一落脚更是钻心的痛。据统计,方队队员们共掉了5800多斤肉,排头兵一个人瘦了50斤。2009年北京持续高温,创下了最近8年的最高记录,训练场地表温度有时达到摄氏50多度,长时间的烈日暴晒,战士们个个烤成“阴阳脸”,烙成“斑马背”,成了阅兵村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10个月的艰难跋涉,年轻的水兵们把泪水写进日记,把汗水凝聚作荣誉,把阅兵村的军旅生涯化作人生的永恒记忆,把对亲人的思念和牵挂化作对祖国母亲炽热的爱,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23、周保章——讲述伟人业绩 关心后辈成长
   周保章,男,76岁,青岛通用机械厂退休工人
   周保章自1998年自愿加入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以来,义务做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不计任何报酬。11年来他深入到250多所学校、120多个社区以及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做传统教育报告766场,听众达34.7万余人次。
   2009年积极配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向一、二、三批开展活动的单位讲述周恩来的先进事迹,共做报告103场次,人数达5.7万余人次。宣讲中,对中小学生宣讲主题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对青年和大学生的主题是“周恩来的理想信念”、对机关部队的主题是“周恩来的勤政廉政”等。由于周恩来的事迹感人,又能结合党的中心工作,联系实际,充分准备,深入浅出的宣讲,让人们心灵受到震撼,广受欢迎,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周保章还被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单位,聘为政治辅导员、党课教员。
   2005年周保章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2009年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并被推选代表山东省75万离退干部进京授奖,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源潮等的接见。
  
  24、赵美芹——献身山区教育 精彩红烛人生
   赵美芹,女,39岁,莱西市吴家中学教师
   1994年大学毕业后,赵美芹一直在距城区40公里的河里吴家中学任教师。选择了大山,就选择了艰辛和付出,十六年间,她送出1000多名山里娃,把爱和青春留给了大山。1996年,班上的赵丽丽同学生病住院一个周没上学,赵美芹让爱人晚上骑摩托车带她上门给这名学生补课。山路崎岖不平,一次,摩托车被石头颠了一下,两口子一头栽了下去,赵美芹脸皮大面积擦伤,眼角划了很深的口子,缝了好几针。为不耽误上课,第二天,她脸绷着纱布站在课堂上,当同学们明白原因时,教室里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赵美芹所任教的班级,有一位名叫王清宝的学生,父亲因公去世,母亲带其改嫁。由于家境贫困,经常为交学费的事与继父发生口角,他一气之下辍学了。赵美芹多次家访,了解情况后,替他交了学费,并耐心开导,王清宝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逐渐理解了继父的辛苦和不易,重新回到学校,毕业时以优异成绩考上重点高中,后来又考上了山东工业大学。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赵美芹的付出,不但赢得了学生的拥戴,还赢得了家长的信任。多年来,在她之前、之后来到山区执教的老师陆陆续续选择了离开,赵美芹也曾多次有过这样的机会,可她每次都选择了放弃。她明白,自己的根在大山、魂在大山,为了帮助大山里的孩子实现飞出大山的梦想,她必须留下来,而且无怨无悔。
  
  25、赵维强——风雨跋涉无悔 为民鸿雁传书
   赵维强,男,46岁,莱西市河里吴家邮政支局投递员
   赵维强1986年参加工作至今,每天都要跋涉10多个小时的山路,为19 个村庄,21个企事业单位和150多个个体经营业户送报送信。这期间,他骑坏了8辆自行车,2辆摩托车,累计行程达60多万公里。
   赵维强负责的河里吴家邮段山高路远,道路崎岖,但他以知苦不言苦,知难不畏难的邮政精神,数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从未延误过一个班期。
   作为一名投递员,赵维强一年中有300多天的时间奔波在邮路上,无法照顾父母妻女,他没有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赵维强每月的工资只有900多元,但他每月手机费、油费支出达400余元。村里人对他很不理解,“工作了24年,至今还是一名临时工”。面对他人的冷言冷语,赵维强并没有放在心上,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工作岗位。
   2004年年底,退休干部赵行恕来到邮局订1份《青岛晚报》,尽管给老人送阅报纸每天都要多爬4公里的山路,但他仍然很爽快地答应了。因为他知道老人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份报纸,更是一份情感的依赖。
   赵维强是一个普通的投递员,但他将邮政服务延伸到一个个偏僻乡村,把党的声音传送到山村里的千家万户,他以自己最朴实最直接的方式谱写了一曲人民邮政为人民的赞歌。
  
  26、姜丰寿——情倾慈善事业 一心回馈社会
  姜丰寿,男,54岁,青岛国运集团董事长
  1980年,姜丰寿毅然放弃事业单位的“铁饭碗”,下海经商,创业报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001年,姜丰寿成立了青岛国运集团有限公司。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下岗人员再就业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姜丰寿不忘兴业为民的创业初衷,先后安置下岗失业职工、接收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等1900余人。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姜丰寿和他的国运集团不仅没有裁减员工、下调工资,反而为毕业生、下岗职工、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870余个,并不断提高员工待遇。
   企业发展了,姜丰寿牢记自己作为一名省人大代表的使命,认真履行职责,主动为国分忧、为民解难,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以实际行动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2005年,姜丰寿积极响应中共青岛市委、市政府的号召,重点对口帮扶菏泽。在四年时间里艰苦创业,总投资2.1亿元,解决了当地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难题。
   2009年,为了帮助更多的社会弱势群体,姜丰寿出资500万元、签约20年,设立了“李沧区慈善会·姜丰寿慈善冠名基金”,用于李沧区慈善救助项目,成为青岛市个人出资设立基金会的第一人。
   几年来,姜丰寿先后为慈善基金会、爱心超市、四川地震灾害、敬老院、部队、残疾学校、白血病患者、贫困地区修路建桥、清理浒苔、抗击非典等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累计捐款、捐物达1087万元,以实际行动为民营企业回馈社会做出了表率。
  
  27、郭静——执法阳光秉公 帮困血热情长
   郭静,女,47岁,青岛市工商局四方分局宣化路工商所所长
   十余年来,郭静在本人先后动过4次手术、年过八旬的婆婆和患有严重糖尿病的母亲都要靠她照顾的情况下,视人民为父母,以事业为生命,爱岗敬业,亲民爱民,取得了突出成绩。
   郭静是个年近五十岁的女同志,却被大家称为“拼命三郎”。在任所长的11年里,她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累计加班近千天。
   她自觉把救助特困群众和安置帮教工作作为全所的大事来抓,近几年来,郭静和她所在的工商所为特困群众捐款捐物4万余元,与5名特困群众结成常年帮扶对子,救助特困群众67人。12次组织到青岛监狱等地对服刑在教人员开展送法帮学活动,引导辖区企业建立安置帮教基地4处,安置刑释解教人员43人。
   郭静始终带领全所同志开拓进取,许多工作都走在了分局乃至全市、全省工商系统前列。她秉公办案,先后组织查处经济违法案件280余起,帮助消费者维权1000余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20余万元。她始终把“建一流队伍”作为永恒的追求,她所在的宣化路工商所先后获得“全国工商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示范点”、“全国工商系统先进工商所”等40多项荣誉。
  
  28、黄玉国——心系民生冷暖 鼎力保障维权
  黄玉国,男,50岁,平度市劳动保障局维权中心主任
  自1978年高中毕业到劳动部门参加工作开始,黄玉国把劳动部门的法律法规和文件政策抄录得清清楚楚,被他的同事统称为“手抄本”,根据“手抄本”提供的线索,黄玉国帮助数十名特殊临时工解决了相关待遇问题,息访243件,大批信访积案得以解决。
   针对农民工维权难问题,2007年7月,平度市成立了山东省第一个农民工维权中心,整合全局力量建立了“六位一体”维权联动工作机制。2008年以来,在黄玉国的组织协调下,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共为上访群众讨回拖欠的工资346万元,为企业职工补交社会保险2448万元。
   作为劳动保障维权中心主任,黄玉国和同事们一起,探索创立了“一个窗口对外,一个漏斗对内,深挖内部潜力,共同化解矛盾”的维权工作新模式,使信访案件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他们将每一件信访案件都录入微机并装订卷宗,每年30卷左右。这些规范的卷宗可谓是一种新式“手抄本”,为同类案件的解决提供了“标准答案”,为政府的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9、蔡一清——志在固守海疆 救兵壮烈牺牲
   蔡一清,男,原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315艇艇长
   蔡一清是原海舰队某潜艇支队315艇艇长。在部队服役期间,蔡一清潜心研究世界各国先进潜艇作战理论和知识,积累军事资料300多万字,他瞄准主要作战对手,组织官兵研究探索了18项作战法训法,完成10多个战术课题研究应用,创下军事训练与考核6项第一,参与研究的课题荣获“全军科技进步奖”。他率艇参加并圆满完成10余项重大战备训练任务,在“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演中,指挥潜艇水下发射3枚导弹全部命中目标。
   2007年10月19日,315艇结束考核浮出海面。此时,海上风急浪高,因牵挂舰桥和前甲板消声瓦的损坏情况,蔡一清再次登上舰桥,与刚交了望更的声纳班长陈晓刚一起,打开上甲板厕所门来到上甲板查看。这时,一个大浪袭来,将陈晓刚打落水中,蔡一清听到喊声急忙转身,一手拉住扶手栏,一手伸向陈晓刚,试图将他拉上来。不想,此时一个更大的涌浪扑了过来,将蔡一清也打入海中,他在自身已处在危险的情况下,仍奋力地接近陈晓刚,试图把他救上艇。蔡一清被救上以后,经抢救无效,不幸壮烈牺牲,献出了年仅34岁的生命。2009年,蔡一清被中宣部、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作为全国重大典型进行了集中宣传。
  
  30、樊升坤、胡秀强、周伟
  ——纵身狂涛救人 共塑英雄群像
  樊升坤 男,47岁,青岛隆和生态园艺服务有限公司员工
  胡秀强 男,28岁,青岛嘉华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运输部经理
  周伟 男,30岁,黄岛区公安边防大队长江路边防派出所民警
   2009年3月8日17时30分左右,因感情受挫的女青年冯某,从唐岛湾木栈道上纵身跳入大海中。
   还有15分钟就要跟同事完成交接班的樊升坤,在听到“救命啊!有人跳海了……”的呼救声后,便疾步上前,看到木栈桥下一名落水女子正在水里挣扎。面对不断下沉的落水女子,樊升坤没来得及考虑,急忙把外衣鞋子脱掉,跳进了近十米深的冰冷大海中,奋力朝落水者游过去。在他接近落水女子后,几次伸手都没能抓住她,就被海浪给打开了,浪涌、低温、体力不支等种种因素迫使他离那名女子越来越远……
   与此同时,正附近散步的青岛嘉华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运输部经理胡秀强,听见有人落水和呼救声及时赶到了事发地点。胡秀强脱下外套就毫不犹豫地跳进了海水里。游到落水女孩身边,胡秀强托住女孩,奋力向距离六七十米远的岸边游。紧急关头,岸边的群众扔下的两个救生圈给他们带来了生的希望。胡秀强拿了一个救生圈给那落水女套上,拿着另一个救生圈想去救樊升坤,可是海面上已经找不到樊升坤的踪影。
   接到报案,黄岛区公安边防大队长江路边防派出所民警及时赶到出事现场,民警周伟穿上救生衣跳入海中,与胡秀强一起将冯某救上了岸。落水女孩随即被送到医院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而第一个跳海救人的樊升坤却再也没有上岸……
  3月9日13时15分左右,樊升坤的遗体终于被打捞了上来,此时的他仍保留着海中救人时的姿势。
  
  31、薛洪在——收养流浪痴汉 传承美德爱心
   薛洪在,男,71岁,黄岛区薛家岛街道北庄一社区居民
   22岁时薛洪在因一次意外事故导致右手残疾,左眼失明,右眼只有0.2的视力,属二级残疾,从此生活仅能勉强自理。他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严于律己,乐于助人,尤其是他17年来收养照顾一名患精神病的流浪汉的事迹,在薛家岛各社区中广为流传,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高度评价。
   1992年,北庄一村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流浪男子,年纪不大,而且伴有严重的精神疾病,薛洪在把他领回家中,从家中找了几件旧衣服给他换上,又收拾了一间房屋供他住宿,算是为他安了身。从此,这个流浪汉就跟随着薛洪在吃住。本来薛洪在年纪就大,也有残疾,自己照顾自己都比较吃力,自从这个流浪汉住进自己家中后,还得为他做饭洗衣服,生活更加困难,但他从不厌烦。期间,有很多人劝他把这个流浪汉送走,但他总是说:跟我吃住这么多年了,怎么忍心把他抛弃了!他还以此教育自己的儿子,做人要有善心,在他的影响教育下,21岁的儿子,不但从不嫌弃这个流浪汉,也跟着父亲一起照顾关心他。薛洪在的行为感动了周围的居民,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这名不知来自何方的流浪汉,在北庄一社区享受着薛洪在及周围群众带给他的人间温暖。
  
  32、魏振迎——位卑不忘责任 浴血勇斗歹徒
   魏振迎,男,32岁,来青务工人员
   2009年12月11日凌晨1时30分,魏振迎和往常一样起早准备到抚顺路蔬菜批发市场为自己的水果摊进水果。刚出家门,突然发现有个黑影在马路对面晃动。他想到几个月里附近接连被偷了3辆摩托车,便决定跟着对方,看看对方到底想干什么。只见那人溜进了泰山路一居民楼洞内,魏振迎索性守在对面马路边盯着楼洞内。 进入楼洞的24岁莒县男青年陈某是一名入室盗窃数起的 “溜门贼”。陈某进入居民院后,在一户居民家中行窃得手后,正在寻找下个目标时,魏振迎突然在马路对面大喊了一声“站住”,陈某闻声拔腿逃窜。魏振迎抄起一根木棍紧追了上去。
   魏振迎追出将近200米,挥起手中的木棍砸在陈某后背上。陈某踉跄了几步趴倒在地,魏振迎顺势扑向陈某。没想到转过身来的陈某竟拔出一把匕首,猛刺向魏振迎的面部,魏振迎来不及躲闪,只觉得嘴里一阵痛楚,但双手仍按在陈某身上。慌乱中,陈某又用匕首朝着魏振迎接连捅了两刀,一刀刺中了魏振迎的肩部,另外一刀刺在左侧臀部。身上接连被捅,魏振迎还是死死压在陈某身上,脸上的鲜血滴在身下的陈某脸上。正当两人在马路边搏斗时,一辆出租车经过现场,魏振迎大声呼喊示意出租车司机帮忙,听到喊声的出租车司机卢师傅刹车后,迅速上前帮忙按住陈某,并立即拨打了110报警。大约1分钟后,大港派出所民警赶到现场将陈某抓获。
其他文献
从老子“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安居乐业”理想,到杜甫呼吁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千百年来,居者有其屋一直是人们的渴望与追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间,从政府到百姓,都在为“居者有其屋”的梦想而努力,倾注着人们的无限希冀与憧憬的房子,在60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棚户到楼房,从花园小区到公寓别墅,从不装修到简单装修,从简装到精装,从重装修到重装饰 人们的居住从最
期刊
济南是一个富有古典气质的城市,有着诗意的朦胧和诗人的憧憬。济南有水这是不消说的,就先拿济南的山而言吧,老舍先生曾说过:“济南像是个婴儿一样躺在摇篮里,只有北面有一个缺口,这在数量上便已经有了基础,再看济南的山,不像是横断山去那想的险恶,没有峥嵘的刺破霄汉的气势,但却有一种别致与秀丽在里面,山抱着水水绕着山,一切都是那么的温文尔雅,像是君子,也似小家碧玉的女子,不是那么显露锋芒。也幸亏济南没有这样巍
期刊
第十一屆全国运动会盛大开幕
期刊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年来,中国从赢弱走向了富强,人民生活从贫穷走向了富裕,青岛的文化建设也随着祖国母亲的发展,从小到大,逐步繁荣。青岛市文化局及全市文化系统为了迎接国庆60周年,推出了60项精彩纷呈的主题庆祝活动,包括主题文艺晚会、广场演出、红歌会等各类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向新中国60华诞献礼,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市民的文化生活。    音乐华章奏响青岛    除2009音乐节期间举办的开幕
期刊
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示,迅速掀起了齐鲁大地发展蓝色经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热潮。    中国沿海进入创新发展新时期,山东怎么办?    进入2009年后,国务院相继批准了珠三角发展规划、珠海横琴岛、上海国际金融和航运中心建设、福建海西经济区、江苏沿海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等专项发展规划,这标志着中国沿海区域进入了新的战略发展阶段,不同区域正创造着具有区域特色
期刊
溜索,曾是怒江人稀松平常的日常交通方式,在旁人眼里,却成为惊心动魄的冒险和勇敢者的游戏。今天,溜索更发展成为新型户外探险活动。享受大自然雄美的同时,也挑戰着心理的极限。    源自山区居民通过河流、山谷、悬崖需要的溜索,体现着一种生存的勇气,后来,逐渐应用于高山探险通过技术,在抢险、自救、运输和军事突袭行动中也经常使用,并逐渐演化成与攀岩、速降类似的极限户外运动项目。其操作技术难度低,安全性高,具
期刊
“懂得享受生活,才是真正爱自己。”  如今,越来越多的“享乐”派,正努力打造着属于自己的生活。“享乐”派没有年龄的限制,只要他们的世界五光十色,他们的“小日子”丰富多彩,他们就是“享乐”派。他们享乐、高调,快乐却始终是过着“小众”的生活。  H3club。就是青岛“享乐”派的属地。  每次去H3club,都有不一样的感觉,这是一个让你很自在、很放松的地方。  无论你喜欢尽情狂欢的热闹,还是三五知己
期刊
日本料理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文化和艺术,被全世界美食家公认为一丝不苟的饮食。它的特色和过人之处体现在就餐时的方方面面,无论是餐桌上的摆设方式、餐具器皿的搭配、整体用餐气氛都极尽严谨,食客在体会味觉之美之前,往往先要调动其他感官感受浓郁的和风洗礼。日本菜的特点是生、冷、油脂少、份量少、种类多,注重营养,装盘赏心悦目,菜品口味清淡,尽量保持食材的原味,既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食物的营养成份,又保持了其新鲜、明亮
期刊
市南有許多休闲聊天的好地方,茶艺街却是最有风格、最有特色的。这条位于城市繁华东部的长长街道,两侧的茶馆、咖啡厅、西餐厅、酒吧鳞次栉比,却有一种“大隐于市”的从容和淡定。不论你喜欢中国茶的淡雅清香,还是咖啡的醇香浓厚,不论你喜欢地道的中国风,还是日韩风格的小资情调,或是欧美“范儿”的茶歇,这里总有一个角落属于你。  茶艺街上的每一家咖啡店都有自己的特色,几乎每一家店都值得用一个下午去好好享受。坐在充
期刊
青岛—台湾:跨越时空的牵手    2008年12月18日,青岛—台湾海上直航正式开通,12月26日,一架山航客机直飞台湾,两个半小时以后在台北桃园机场安全落地,两地“大三通”正式开启。直航一年来,两地的经贸、旅游、文化、教育、工业、服务业等领域实现了全方位交流。2009年,台湾来青岛的人数超过4万人次,旅游团组和人数都比2008年有了成倍的增长。而青岛赴台湾旅游的人数也突破了1万人。  2009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