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数学中的相遇与追及问题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xiu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动是人们生活中普遍见到的现象,运动的过程有三个关联的量:运动的速度、时间和路程。它们之间有一个基本的关系:路程=速度×时间,由此形成一类独特的数学问题:行程问题。小学阶段涉及这一类问题比较简单,而初中阶段基本可以分为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它既有一定的复杂性,又包含了一定的数学思想和解题方法。
  相遇与追及问题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按运动的路线,可以分为环型和直线型;按运动的时间,可以分为连续型和间断型;按运动量的个数,可以分为两个或多个运动的量;按运动的方式,可以分为单一的相遇或追及,多次的相遇或追及,混合的相遇和追及。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分清运动的方式是相遇还是追及。初中阶段解答这类问题,主要运用方程的思想,借助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采取设未知数列方程的方法解答。
  类型1:单一的直线型相遇问题
  例1.甲列车从A地在开往B地,速度是60千米/小时,乙列车同时从B地开往A地,速度是90千米/小时,已知A、B两地相距200千米,两车相遇点离A地有多远?
  简析:两车相遇点离A地的距离,即为甲车的行驶距离,故只要求出甲车行驶的时间即可。设两车行驶x时相遇,则列方程得:(60+90)x=200. 解之得:x=■,故两车的相遇点离A地的距离为60×■=80千米。
  类型2:单一的环形问题
  例2.甲乙二人在210米长的环形跑道上练习长跑,甲的速度为4米/秒,乙的速度为3米/秒,问每隔多长时间二人会合一次?
  简析:这是单一的环形问题,但有相遇和追及的两种可能。如果甲乙中一人顺时针跑步,而另一人逆时针跑步,则每次会合时必定面对面,是相遇问题;如果甲乙二者顺时针或都逆时针跑步,则会合时必定同方向,是追及问题。在每次相遇过程中,二人共同跑完一圈,路程之和为210米。设每次相遇用时为x秒,则列方程得:(4+3)x=210.解之得:x=30,故甲乙二人每隔30秒面对面会合。
  在每次追及过程中,甲跑得快,乙跑得慢,甲总比乙多跑一圈,二人的路程差为400米,设每次追及用时为y秒,则列方程得:(4-3)y=210.解之得:y=210,故甲乙二人每隔210秒同方向会合。
  类型3:混合型直线问题
  例3.甲乙二人分别后,沿着铁轨反向而行,此时一列火车匀速向甲迎面驶来,列车在甲身旁用了15秒;然后在乙身旁开过用了17秒,已知二人步行速度都是3.6千米/时,求这列火车的长度?
  简析:混合型直线问题,既有相遇,也有追及,一方面是甲与火车尾的相遇。起初二者之间的距离为火车的长度,经历15秒;另一方面火车尾追乙,起初二者之间的距离为火车的长度,经历17秒。由于火车的车速和长度都不变,故可设火车的速度为x米/秒,则列方程得:
  15(x+■)=17(x-■)
  解之得x=16,故火车的长度为15×17=255米。
  类型4:开放型行程问题
  例4.育红学校七年级学生步行到郊外旅行,(1)班学生组成前队,步行速度为4千米/时,(2)班学生组成后队,速度为6千米/时,前队出发一小时后,后队出发,同时一名联络员骑自行车在两队之间不间断地来回进行联络,他骑自行车的速度为12千米/时。根据以上事实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
  这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中编排的一道应用题,是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后,为巩固和应用而设计的一道开放型行程问题。由于有三个运动的量,既有相遇,也有追及,且变化前后又联系紧密,要想准确地解答这一问题,必须对运动过程详加分析,既要从细节上详述,是哪二者之间的什么运动(联络员与(1)班学生之间的追及,联络员又回头与(2)班学生的相遇),又要对运动过程加以想象,以后又怎样(再经历第二次追及和相遇,接着经历第三次,……),还要从整体上把握,最终结果如何((2)班学生追上(1)班学生,联络员也停止联络,三者汇集在一起,结束相遇和追及)。这样才能明确提出问题,如:
  问题一:联络员出发后多长时间可追上(1)班学生?追上后立即返回,又要多长时间与(2)班学生相遇?
  简析:追及过程中,起初二者之间的距离为6×1千米,设该时间为x时,则列方程得:12x-4x=4×1.解之得:x=■,即■时后联络员可首次追上(1)班学生。
  而在相遇过程中,由于联络员追一(下转第184页)(上接第120页)班学生走了12×千米,同时(2)班学生也走了6×■千米,故在这一相遇过程中二者共同运动初时之间的距离为12×■-6×■千米,设联络员又需y时可遇到(2)班学生,则列方程得:12y+6y=12×■-6×■.解之得:y=■,即联络员又需■时可首次遇到(2)班学生。
  上面的解答,所提问题明确,计算也较容易,当然也可计算出首次会合的地点及各自所走的路程,还可以据此计算出以后各次运动过程中的各个量。注意到问题的趣味性,结合实际,作如下变化:设想郊游的是王爷爷和王奶奶,而进行联络的是他家的小狗(其它条件不变),则学生会觉得更加贴近生活,形象生动易于理解。这样,教师也完全可以提出下面的问题:
  问题二:联络员从出发到与两班会合,共走了多少路程?
  简析:如分开求联络员各次追及或相遇过程中的路程,明显不易。如从整体上考虑,联络员在不停地走,只要求出走的时间即可,而这一时间为(2)班学生追上(1)班学生的时间,故可设(2)班学生经过z时可追上(1)班学生,则:6z-4z=4×1,得z=2,故联络员共走了12×2=24千米。
  通过以上例题,学生掌握了行程问题的基本规律,又结合现实生活解答了疑难,体现了教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数学,在教学中寻找规律,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在兴趣中学习数学,才能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其他文献
数学阅读能力是指学生对于课本上的数学叙述的理解能力和阅读习题后的综合分析能力。它是自学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书本知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养成认真读书和独立思考习惯的重要途径。  一、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有助于数学教科书作用的充分发挥  数学教科书是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具有极高
语文课堂教学在新的课程理念、教学方式指导下,产生了很大变化。在变革的过程中,又逐渐暴露出一些新问题。下面是笔者在实践中采撷的几组教学镜头,敬请商榷。
摘 要: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方法,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学习信心;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传统板书和现代多媒体技术并存的教学方法;再次,精讲例题,注意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最后特别指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由于我国教育体制和人才选拔机制还不够健全,高中生必须通过高考才能进入高等学府进行深造,应试教育观念必然还深深影响着高
摘 要:自从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初中英语升学考试中就增加了“书面表达”题,更突出了书写能力的重要性。书面表达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语言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这是一项综合能力的测试,受到师生的普遍关注。  关键词:写作能力;创设情境;写作训练  一、从词、句入手进行写作训练  学生刚接触英语时,对英语写作会有一定的惧怕心理。这时教师应根据先易后难的原则,用简单的词组成句子,再以句子作为最初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现代远程教育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卫星数字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起来的网络教育。信息技术运用到教育中已经成为深入人心的教育观念。在教育現代化、信息化观念的推动下,身处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纷纷学习使用计算机、网络等来优化教学和管理工作。  现代教育的丰富资源,为教育带来了福音,开阔了教师和学生的眼界。从某种意义上说,农村可以与发达城市进行教育资源的共享,这大大缩短了城乡教育差别,实现了
一、数学习题变式的作用    1.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触类旁通。“习题变式”教学往往是围绕一两道数学习题进行,变式提问深浅适度,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环环紧扣,给学生清晰的层次感,从层层递进的变式中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学一道题,会一类题;做一道题,会一串题。   2.使教师的教学设计举一反三。从目前初中数学习题课现状来看,教师对习题的处理比较单一,就题论题,未能拓宽学生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