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南小街赵堂子15号的那个小院已经在城市改造的浪潮中永远地销声匿迹了。此前我曾几次去那里看望我的朋友、臧克家先生的大女儿臧小平。她是《文艺报》的编辑,久被颈椎病所缠,已在家养病多年。有次我去时,恰巧臧老在家,正于北屋休息,却不得见;知道他喜欢小孩子,就恨不得变成10岁的小丫头去叩门求教。
臧克家老人因病于2002年12月27日离开家,住进医院。一年多以后,2004年2月5日晚8时35分老人家去世,享年99,虚岁百年。是夜,恰是农历元宵灯节,遍地花灯送老人上路了。
诗人臧克家的父亲和祖父都好诗,但他个人对诗歌的兴趣却来自于他儿时山东诸城乡下臧家庄家里的一个佃户“六机匠”。“六机匠”每次赶集归来,都要把一个个故事夸张地、诗意地讲给他听。那时,就如一篇文章所说的,“他就像是‘六机匠’的影子,土炕上、灯光下、场院里、月光中,两人形影相随”。当年岁稍长,他接受到“五四”新文学思潮的影响,读新诗,写新诗,啼声初试;然而当他师从著名诗人、教授闻一多先生后,他心甘情愿地撕毁了少年诗稿,完成了自己诗歌创作的第一次飞跃。
人们总是急于在盖棺之前给逝者一个论定。
尽管几乎所有的老人都已经在离世前写好了自己的人生,但是后人据以评价他的仍有通常的标准:一是传世之作,二是传世之行,即成就与人品。臧老的传世之作自不必赘言,他从事文学创作70余年,共出版诗歌、散文、评论、小说等70余部,不少诗篇已成为中国新诗史上的经典之作。他的“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点燃了一代人的豪情,成为世纪的经典。
而对人品的评价,往往要看在几个重要时期中,逝者的所作所为。二十世纪的几个重要时期,我们可以列举的是:清朝灭亡;民国成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反右;文革;改革开放……
臧克家生于1905年10月8日,生于离乱长于艰辛,却有幸成为百年历史变革的见证人和革命事业的参与者。他参加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1927年大革命,在大革命失败之后怀着悲愤、抑郁的心情进入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抗日战争时期,他与众多热血青年一起上前方宣传抗日,曾在大别山区遇到日军飞机的轰炸,炸弹就落在身边。他曾任第五战区抗敌青年军团宣传科教官、战区司令长官部秘书、战时文化工作团团长等职。1937年他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
抗战胜利后,在蒋管区上海,臧克家写下了大量的讽刺诗,这成为他诗歌创作的又一高潮。他用诗来控诉,来预言:“寒冷呀、寒冷呀,寒冷呀,这该是最后一个严冬!”
1949年3月,臧克家与夫人郑曼离开香港,坐上了中共包的专轮“宝通”号回到大陆,与严济慈、阳翰笙等人一起到了北京。
“文革”中,他与冰心等10多人被关进“牛棚”,同挨批斗,完全失去了人身自由。在随后的岁月里,他们这些老弱先后下到咸宁文化部“五七”干校。他和冰心有一度轮班看菜园。他在冰心逝世后撰文回忆道:“菜园在一个小土坡上,四顾无人,我们像出笼的鸟,自由自在。”据说,那时中国作家协会100多人的队伍,每天走15里路到湖里垦荒,年纪最老的“五七战士”臧克家,竟然能跨大步走在队伍前头!
新中国成立后,臧克家历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至三届理事。同时他也是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2000年1月获首届“中国诗人奖──终生成就奖”。2003年获由国际诗人笔会颁发的“中国当代诗魂金奖”。
“我爱生活。我爱人生。我爱春天。”
“我爱大海,也爱一条潺潺的溪流:我爱高山,也爱一个土丘;我爱林木的微响,也爱—缕炊烟;我爱孩子的眼睛,我爱无名的群众……”
我们也许是大海,也许是溪流,也许是高山,也许是土丘,但是我们都爱诗人臧克家。■
作者为《工人日报》文艺部主任
臧克家老人因病于2002年12月27日离开家,住进医院。一年多以后,2004年2月5日晚8时35分老人家去世,享年99,虚岁百年。是夜,恰是农历元宵灯节,遍地花灯送老人上路了。
诗人臧克家的父亲和祖父都好诗,但他个人对诗歌的兴趣却来自于他儿时山东诸城乡下臧家庄家里的一个佃户“六机匠”。“六机匠”每次赶集归来,都要把一个个故事夸张地、诗意地讲给他听。那时,就如一篇文章所说的,“他就像是‘六机匠’的影子,土炕上、灯光下、场院里、月光中,两人形影相随”。当年岁稍长,他接受到“五四”新文学思潮的影响,读新诗,写新诗,啼声初试;然而当他师从著名诗人、教授闻一多先生后,他心甘情愿地撕毁了少年诗稿,完成了自己诗歌创作的第一次飞跃。
人们总是急于在盖棺之前给逝者一个论定。
尽管几乎所有的老人都已经在离世前写好了自己的人生,但是后人据以评价他的仍有通常的标准:一是传世之作,二是传世之行,即成就与人品。臧老的传世之作自不必赘言,他从事文学创作70余年,共出版诗歌、散文、评论、小说等70余部,不少诗篇已成为中国新诗史上的经典之作。他的“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点燃了一代人的豪情,成为世纪的经典。
而对人品的评价,往往要看在几个重要时期中,逝者的所作所为。二十世纪的几个重要时期,我们可以列举的是:清朝灭亡;民国成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反右;文革;改革开放……
臧克家生于1905年10月8日,生于离乱长于艰辛,却有幸成为百年历史变革的见证人和革命事业的参与者。他参加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1927年大革命,在大革命失败之后怀着悲愤、抑郁的心情进入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抗日战争时期,他与众多热血青年一起上前方宣传抗日,曾在大别山区遇到日军飞机的轰炸,炸弹就落在身边。他曾任第五战区抗敌青年军团宣传科教官、战区司令长官部秘书、战时文化工作团团长等职。1937年他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
抗战胜利后,在蒋管区上海,臧克家写下了大量的讽刺诗,这成为他诗歌创作的又一高潮。他用诗来控诉,来预言:“寒冷呀、寒冷呀,寒冷呀,这该是最后一个严冬!”
1949年3月,臧克家与夫人郑曼离开香港,坐上了中共包的专轮“宝通”号回到大陆,与严济慈、阳翰笙等人一起到了北京。
“文革”中,他与冰心等10多人被关进“牛棚”,同挨批斗,完全失去了人身自由。在随后的岁月里,他们这些老弱先后下到咸宁文化部“五七”干校。他和冰心有一度轮班看菜园。他在冰心逝世后撰文回忆道:“菜园在一个小土坡上,四顾无人,我们像出笼的鸟,自由自在。”据说,那时中国作家协会100多人的队伍,每天走15里路到湖里垦荒,年纪最老的“五七战士”臧克家,竟然能跨大步走在队伍前头!
新中国成立后,臧克家历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至三届理事。同时他也是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2000年1月获首届“中国诗人奖──终生成就奖”。2003年获由国际诗人笔会颁发的“中国当代诗魂金奖”。
“我爱生活。我爱人生。我爱春天。”
“我爱大海,也爱一条潺潺的溪流:我爱高山,也爱一个土丘;我爱林木的微响,也爱—缕炊烟;我爱孩子的眼睛,我爱无名的群众……”
我们也许是大海,也许是溪流,也许是高山,也许是土丘,但是我们都爱诗人臧克家。■
作者为《工人日报》文艺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