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3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防治化疗药物外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84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2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使用循证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和对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药物外渗情况发生的几率。结果:经过护理,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为(94.65±3.7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在药物外渗情况发生的几率方面,观察组患者有1人,发生的几率为2.3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在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为(89.67±3.33)分,明显高于對照组患者,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这一方式应用于防治化疗药物外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具有极强的临床推广价值,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循证护理;化疗药物外渗;应用效果;常规护理方式;生活质量评分
化疗这一方式应用于治疗肿瘤中不仅能够达到杀死肿瘤细胞、控制病情的目标,还能够在极大的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痛苦,延长了患者的生命。但是肿瘤患者需要反复静脉穿刺用药,因此在临床中药物外渗等并发症情况较多,因此找到一种有效的护理方式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为了探讨循证护理在防治化疗药物外渗中的应用效果,我院特进行了一次研究,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84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2例。对照组患者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范围在49~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15±10.24)岁。其中,肺癌患者10例,所占比例为23.81%;肝癌患者14例,所占比例为33.33%;肿瘤患者18例,所占比例为42.86%;观察组患者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在52~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28±11.16)岁,其中,肺癌患者13例,所占比例为30.95%;肝癌患者14例,所占比例为33.33%;肿瘤患者15例,所占比例为35.71%。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使用循证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循证护理方式主要内容:1、制定护理的方案。方案的制定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情况和临床的特点来制定,因此在制定护理方案之前需要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2、在进行化疗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血管。化疗最佳的血管位置是前壁静脉或远离关节上下的3cm左右处的血管,不能选择手足背部的小血管,不可以在24小时之内穿刺过统一静脉远端的血管再次进行穿刺;3、合理安排化疗药物输入的顺序。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和对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药物外渗情况发生的几率。
1.4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10例发生药物外渗情况,药物外渗情况发生的几率为23.81%;观察组患者1例发生药物外渗情况,药物外渗情况发生的几率为2.38%,两组患者的相关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后发现,X2=8.47,P=0.004,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详细情况见表1。
3 讨论
虽然经济在不断地发展,但是人们生活的环境却越来越恶劣,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疾病也越来越多,其中肿瘤是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1]。肿瘤的产生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性,根据危害性的大小可以将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2]。
在临床中治疗肿瘤的主要方式就是化疗,在化疗过程中使用的药物会对患者的身体产生刺激,还会出现酸碱渗透压等情况,这些情况的发生很容易引起Ⅰ型变态反应[3]。上述反应情况的发生主要与化疗药物给细胞代谢功能产生的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化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首先需要使用氯化钠溶液进行引针穿刺,确定建立好静脉通道后即可进行化疗。另外在这一过程中护理人员还需要掌握药物的刺激性情况,一般来说首选需要滴注的是刺激性较小的化疗药物[4],在时间的间隔高于20分钟时需要使用氯化钠溶液而进行静脉滴注,在拔出之前需要再次使用氯化钠溶液冲洗管道。其次,护理人员还需要注意化疗药物所处的环境和滴注的速度问题,这样能够减少药物外渗情况发生的几率。上述情况均属于在化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通过本次研究后发现观察组患者发生药物外渗的几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证明了上述注意事项实施的意义。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这一方式应用于防治化疗药物外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不仅能够降低化疗药物外渗情况发生的几率,还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给患者带来了福音,促进了医患关系和谐发展,社会意义较大,具有极强的临床推广价值,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高玲. 循证护理在防治化疗药物外渗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08:24-26.
[2]王云惠. 循证护理在防治化疗药物外渗中的应用[J]. 中国当代医药,2012,35:130+132.
[3]吴丽华,陈立萍. 循证护理在防治化疗药物静脉外渗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专科版),2008,09:6-8.
[4]许桃红. 循证护理在预防化疗药物外渗性静脉炎中的应用[J]. 中外医疗,2011,01:143-144.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防治化疗药物外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84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2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使用循证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和对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药物外渗情况发生的几率。结果:经过护理,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为(94.65±3.7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在药物外渗情况发生的几率方面,观察组患者有1人,发生的几率为2.3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在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为(89.67±3.33)分,明显高于對照组患者,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这一方式应用于防治化疗药物外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具有极强的临床推广价值,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循证护理;化疗药物外渗;应用效果;常规护理方式;生活质量评分
化疗这一方式应用于治疗肿瘤中不仅能够达到杀死肿瘤细胞、控制病情的目标,还能够在极大的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痛苦,延长了患者的生命。但是肿瘤患者需要反复静脉穿刺用药,因此在临床中药物外渗等并发症情况较多,因此找到一种有效的护理方式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为了探讨循证护理在防治化疗药物外渗中的应用效果,我院特进行了一次研究,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84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2例。对照组患者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范围在49~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15±10.24)岁。其中,肺癌患者10例,所占比例为23.81%;肝癌患者14例,所占比例为33.33%;肿瘤患者18例,所占比例为42.86%;观察组患者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在52~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28±11.16)岁,其中,肺癌患者13例,所占比例为30.95%;肝癌患者14例,所占比例为33.33%;肿瘤患者15例,所占比例为35.71%。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使用循证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循证护理方式主要内容:1、制定护理的方案。方案的制定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情况和临床的特点来制定,因此在制定护理方案之前需要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2、在进行化疗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血管。化疗最佳的血管位置是前壁静脉或远离关节上下的3cm左右处的血管,不能选择手足背部的小血管,不可以在24小时之内穿刺过统一静脉远端的血管再次进行穿刺;3、合理安排化疗药物输入的顺序。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和对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药物外渗情况发生的几率。
1.4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10例发生药物外渗情况,药物外渗情况发生的几率为23.81%;观察组患者1例发生药物外渗情况,药物外渗情况发生的几率为2.38%,两组患者的相关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后发现,X2=8.47,P=0.004,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详细情况见表1。
3 讨论
虽然经济在不断地发展,但是人们生活的环境却越来越恶劣,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疾病也越来越多,其中肿瘤是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1]。肿瘤的产生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性,根据危害性的大小可以将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2]。
在临床中治疗肿瘤的主要方式就是化疗,在化疗过程中使用的药物会对患者的身体产生刺激,还会出现酸碱渗透压等情况,这些情况的发生很容易引起Ⅰ型变态反应[3]。上述反应情况的发生主要与化疗药物给细胞代谢功能产生的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化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首先需要使用氯化钠溶液进行引针穿刺,确定建立好静脉通道后即可进行化疗。另外在这一过程中护理人员还需要掌握药物的刺激性情况,一般来说首选需要滴注的是刺激性较小的化疗药物[4],在时间的间隔高于20分钟时需要使用氯化钠溶液而进行静脉滴注,在拔出之前需要再次使用氯化钠溶液冲洗管道。其次,护理人员还需要注意化疗药物所处的环境和滴注的速度问题,这样能够减少药物外渗情况发生的几率。上述情况均属于在化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通过本次研究后发现观察组患者发生药物外渗的几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证明了上述注意事项实施的意义。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这一方式应用于防治化疗药物外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不仅能够降低化疗药物外渗情况发生的几率,还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给患者带来了福音,促进了医患关系和谐发展,社会意义较大,具有极强的临床推广价值,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高玲. 循证护理在防治化疗药物外渗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08:24-26.
[2]王云惠. 循证护理在防治化疗药物外渗中的应用[J]. 中国当代医药,2012,35:130+132.
[3]吴丽华,陈立萍. 循证护理在防治化疗药物静脉外渗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专科版),2008,09:6-8.
[4]许桃红. 循证护理在预防化疗药物外渗性静脉炎中的应用[J]. 中外医疗,2011,01: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