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鉴赏诗歌、体会诗中的情感,方法有多种,其中有欣赏诗歌的形式美、分析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诗歌崇尚意象美,而意象美突出表现在景物的选取和表达上,高妙的歌者在意象的选择和表达上别具匠心。本文以《沁园春·长沙》里的“同学少年”形象和《雨巷》中的一个是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形象为例,谈一谈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
一、《沁园春·长沙》里的“同学少年”形象是如何刻画的?
《沁园春·长沙》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代心怀天下、立誓振兴中华的昂扬炽烈的革命者的崇高心灵美。那么,作者是通过对“同学少年”形象进行怎样的刻画来表现这种崇高的心灵美呢?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里的丰富饱满,诗人往往通过简洁的语言、巧妙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形象常见的手法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用典,等等。
《沁园春·长沙》从刻画人物形象角度赏析,作者主要运用了用典、对比等手法来刻画一代胸怀凌云壮志的革命青年形象。
对比,是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做比较,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沁园春·长沙》一词写于1925年深秋,这一时期,诗人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在长沙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湖南自修大学,等等活动。在这峥嵘岁月里,诗人和他的同学蔡和森、何叔衡等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曾在橘子洲一带散步、游泳,畅论天下大事。“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是赞叹大好河山壮美与抨击社会黑暗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青春年少、才华横溢、革命斗志满怀的青年与思想反动、凶狠残暴的军阀的对比。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人物形象更加丰富鲜明。
用典,是指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借他人他事来比况自己的手法。“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用典,作者巧妙化用了《庄子·田子方》中“夫至人者,上窺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的意境,表现了作者和他的同学们意气风发、才华横溢、自由奔放的精神面貌;“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用典,化用《晋书·祖逖传》“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犹如大江!’”,后来人们赋予“中流击楫”以立志奋发图强、兴复祖国的意蕴,诗人借此典故抒发了在时代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
作者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以美景妙语抒发壮志情怀,值得我们仔细品味赏析。
二、“丁香姑娘”只是“姑娘”?
诗歌崇尚意象美,而意象美突出表现在景物的选取和表达上,高妙的歌者在意象的选择和表达上别具匠心。《雨巷》就是一个突出的代表。《雨巷》中有几个意象非常美,一个是雨巷,一个是丁香,一个是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江南本来就是文人墨客的梦里水乡,而江南梅雨季节的小巷阴沉潮湿、静谧、清幽,带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丁香是古典诗词常见的意象,丁香花常见白色、紫色两种,单薄细弱、清香幽雅,往往给人一种孤高、美丽和愁怨的感觉。而丁香一样的姑娘带给人更多遐想幽思,有人认为“姑娘”就是姑娘,没有其他意思,有人认为“姑娘”相当于诗人心中的理想等。
那么,丁香一样的姑娘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又带给读者哪些联想和想象?
诗人塑造丁香一样的姑娘这一艺术形象寄托了诗人对美的追求。
如果结合戴望舒的个人感情经历,可以将这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理解成所爱的姑娘。戴望舒是一个感情非常丰富的男子。《雨巷》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寄托了诗人对爱的渴求与追索、向往与憧憬,而这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也许又是诗人戴望舒求之不得后的忧郁的内心世界的写照,以此来慰藉自己的孤独而惆怅的心灵。
如果联系诗人写作这首诗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可以将这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理解为和同时代的许多文人一样的对中国前途和个人理想的迷茫、忧虑的思想感情寄托。《雨巷》约创作于1927年夏天,这时的中国正处于历史上非常黑暗的时代,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者遭到屠杀,已加入共青团并投身革命洪流的诗人也遭到通缉。写于此时期的《雨巷》通过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来寄托诗人大革命退潮后无法排遣的忧郁和惆怅,这是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般的低吟哀叹,是一种在挫折和失败面前的惶惑空虚。
在古典诗词里,“美人”意象常常寄托诗人的种种情思、理想,如《离骚》里的“香草”“美人”喻明君贤臣,《赤壁赋》里的“美人”喻君王、理想,寄托了自己的悲喜忧乐之情,等等。《雨巷》里的“丁香姑娘”也如是,也许正是诗歌意象的多义性,才让读者意往心迷,欣然读之,默然思之。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名著导读的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途径与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8ZQJK033)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沁园春·长沙》里的“同学少年”形象是如何刻画的?
《沁园春·长沙》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代心怀天下、立誓振兴中华的昂扬炽烈的革命者的崇高心灵美。那么,作者是通过对“同学少年”形象进行怎样的刻画来表现这种崇高的心灵美呢?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里的丰富饱满,诗人往往通过简洁的语言、巧妙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形象常见的手法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用典,等等。
《沁园春·长沙》从刻画人物形象角度赏析,作者主要运用了用典、对比等手法来刻画一代胸怀凌云壮志的革命青年形象。
对比,是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做比较,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沁园春·长沙》一词写于1925年深秋,这一时期,诗人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在长沙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湖南自修大学,等等活动。在这峥嵘岁月里,诗人和他的同学蔡和森、何叔衡等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曾在橘子洲一带散步、游泳,畅论天下大事。“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是赞叹大好河山壮美与抨击社会黑暗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青春年少、才华横溢、革命斗志满怀的青年与思想反动、凶狠残暴的军阀的对比。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人物形象更加丰富鲜明。
用典,是指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借他人他事来比况自己的手法。“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用典,作者巧妙化用了《庄子·田子方》中“夫至人者,上窺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的意境,表现了作者和他的同学们意气风发、才华横溢、自由奔放的精神面貌;“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用典,化用《晋书·祖逖传》“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犹如大江!’”,后来人们赋予“中流击楫”以立志奋发图强、兴复祖国的意蕴,诗人借此典故抒发了在时代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
作者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以美景妙语抒发壮志情怀,值得我们仔细品味赏析。
二、“丁香姑娘”只是“姑娘”?
诗歌崇尚意象美,而意象美突出表现在景物的选取和表达上,高妙的歌者在意象的选择和表达上别具匠心。《雨巷》就是一个突出的代表。《雨巷》中有几个意象非常美,一个是雨巷,一个是丁香,一个是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江南本来就是文人墨客的梦里水乡,而江南梅雨季节的小巷阴沉潮湿、静谧、清幽,带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丁香是古典诗词常见的意象,丁香花常见白色、紫色两种,单薄细弱、清香幽雅,往往给人一种孤高、美丽和愁怨的感觉。而丁香一样的姑娘带给人更多遐想幽思,有人认为“姑娘”就是姑娘,没有其他意思,有人认为“姑娘”相当于诗人心中的理想等。
那么,丁香一样的姑娘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又带给读者哪些联想和想象?
诗人塑造丁香一样的姑娘这一艺术形象寄托了诗人对美的追求。
如果结合戴望舒的个人感情经历,可以将这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理解成所爱的姑娘。戴望舒是一个感情非常丰富的男子。《雨巷》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寄托了诗人对爱的渴求与追索、向往与憧憬,而这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也许又是诗人戴望舒求之不得后的忧郁的内心世界的写照,以此来慰藉自己的孤独而惆怅的心灵。
如果联系诗人写作这首诗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可以将这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理解为和同时代的许多文人一样的对中国前途和个人理想的迷茫、忧虑的思想感情寄托。《雨巷》约创作于1927年夏天,这时的中国正处于历史上非常黑暗的时代,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者遭到屠杀,已加入共青团并投身革命洪流的诗人也遭到通缉。写于此时期的《雨巷》通过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来寄托诗人大革命退潮后无法排遣的忧郁和惆怅,这是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般的低吟哀叹,是一种在挫折和失败面前的惶惑空虚。
在古典诗词里,“美人”意象常常寄托诗人的种种情思、理想,如《离骚》里的“香草”“美人”喻明君贤臣,《赤壁赋》里的“美人”喻君王、理想,寄托了自己的悲喜忧乐之情,等等。《雨巷》里的“丁香姑娘”也如是,也许正是诗歌意象的多义性,才让读者意往心迷,欣然读之,默然思之。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名著导读的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途径与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8ZQJK033)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