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在当前互联网时代新常态经济下,社会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新人才,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职院校应该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園,培养出理论与技能并存的创新型技能人才。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教育;思政课堂;
一、工匠精神的渊源和意义
(一)工匠精神的渊源
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工匠”之祖鲁班,勤于劳动和思考,在土木和手工艺等方面有众多的发明。隋朝的李春南设计并建造的赵州桥,饱受风霜的战争的考验,仍然屹立至今。现阶段,工匠精神已经写入了十九大报告中,作为高职院校,应该将工匠精神的教育,提到新的高度。
(二)工匠精神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意义
现代社会对于毕业人才有着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高度的责任感,更要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尤其更加注重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要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培养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具有精益求精的态度,有责任心和责任感,有坚定的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的复合型人才。
二、工匠精神融入课堂
工匠精神已经逐步融入了高校的课堂中。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创建了 “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进课堂”的211 模式,即一位思政课老师和一个“工匠”同上一堂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分别讲解一个主题。达到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高素质职业信念的一个目标。大庆师范学院将他们学校的铁人精神,融入到了他们的专业教育中。开展新铁人三项的竞技比赛、以铁人名言为书写内容的书法竞赛、音乐与舞蹈学院开展以铁人创业为主题的剧目创作和表演、美术与设计学院创作铁人漫画等艺术作品。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把公安特质的劳模精神融入校园思政课教改等其他方面,构建了多维度立体化教育格局[1]。
三、多维度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一)育人为本,建立学生工匠精神的意识。
工匠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高职院校可以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意识[2]。
1、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之爱岗敬业的意识
大部分学生在入校之前,并不并不了解所报专业的内容,甚至有一定的理解偏差,更谈不上热爱。如何让学生了解所学,了解专业现状和发展前景,以增加对所学专业的兴趣。一是,在学生入校的第一课,增加专业介绍第一课,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研究方向的学生,有针对性的、全面的介绍他们所学专业的背景、现状、前景。让学生对所选专业有一个初步的认知。二是学业导师提前对接学生,对学生进行专业上的问题解答,帮助学生提早适应专业氛围,建立对专业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今后建立爱岗敬业的意识奠定基础。
2、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之精益求精的态度。
部分学生会有懒惰,消极消极怠工等不良情绪,长此以往下去,会形成恶性循环。精益求精要求的是严谨、认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追求完美的工作态度。细节决定成败,要培养学生对细节的追求,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这就要求从无论是任课教师在平时作业还是辅导员在事务上的工作布置上,都应该增加审查反馈机制,有问题有错误及时让学生进行修改,让学生养成任何事情都要认真严谨。
3、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之执着专注的精神。
有一小部分学生做事缺乏耐心,意志力不够坚定。而通往成功的道路往往是寂寞的,要培养学生有耐得住寂寞的心境,安心研究技术,沉下心去做事情,要有对技术的执着追求。我们通过建立学生工作室,首先从环境上为学生营造一个可以安心研究技术的学习讨论环境。
(二)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
耳濡目染是最好的教育手段。利用校园的宣传栏、学院网站等线上线下多个平台,对工匠精神的内涵进行讲解宣传。其次,可以将工匠精神“装饰”到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中。比如,我系通过教室走廊的展板,展示优秀的设计作品,每一副画,每一个工艺作品,都在诠释着“精益求精”和“工匠精神”[3]。
引导学生学习劳动模范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和意志。比起教科书里的文字,这些真人真事更具有感召力,更能够激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我系组织同学利用主题班会时间学习了技工学校走出的“大国工匠” 贾瑞兴事迹。通过这种劳模的榜样事迹,可以让学生激起斗志和学习的热情,进而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勤于钻研、勤勉敬业。
同时,我们也发现身边同学的优秀事迹。通过校友通讯录,联系已经毕业的优秀校友,利用建立的“劳动文化讲坛”,让校友走进班里为学生讲述他们平凡工作岗位中的“工匠精神”。校友以“同龄人”的角度,为即将踏入社会的学生讲述自己在就业时遇到的问题,如何面对挑战,如何解决困难走向成功。一方面,通过邀请“事业有成”的往届毕业生返校参与演讲和互动,可以树立学生做事情“精益求精”的价值观。另一方面,通过互动,学生可以了解当前就业要求,与社会需求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三)突出专业特性,将工匠精神引入专业实践中
一方面,职业院校应定期开展有关技能训练方面的比赛活动,用以赛促学的方式,让学生的理论学习应用到实战中去,更好的理解技术点,提高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师资队伍的技术,实行定期教师企业培训计划、脱产进企业顶岗计划等,打造技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团队,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各项技能操作,促使一线教学实践更加顺利地开展[4]。
结束语
在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大背景下,让工匠精神在校园里落地生根,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实践。工匠精神不应该只停留在说说而已,也不应该仅仅只在“培养方案”中,高职院校应该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引导学生进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将是学生成才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孙伟正.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点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时代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研讨会暨全国劳模文化研究联盟第二届年会综述[J].中国高等教育,2018(12):51-52.
[2]陈小尘 .工匠精神融入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观的困境与突破[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5):44-45.
[3]第二课堂特色开展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J]. 沈丽娜. 智库时代. 2018(23)
[4]薛薇.新时代弘扬工匠精神助力高职学生成长[J].改革与开放,2018(03):131-133.
基金项目:
本文系全国样板党支部、山东省标杆院系、山东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培育项目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教育;思政课堂;
一、工匠精神的渊源和意义
(一)工匠精神的渊源
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工匠”之祖鲁班,勤于劳动和思考,在土木和手工艺等方面有众多的发明。隋朝的李春南设计并建造的赵州桥,饱受风霜的战争的考验,仍然屹立至今。现阶段,工匠精神已经写入了十九大报告中,作为高职院校,应该将工匠精神的教育,提到新的高度。
(二)工匠精神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意义
现代社会对于毕业人才有着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高度的责任感,更要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尤其更加注重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要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培养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具有精益求精的态度,有责任心和责任感,有坚定的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的复合型人才。
二、工匠精神融入课堂
工匠精神已经逐步融入了高校的课堂中。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创建了 “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进课堂”的211 模式,即一位思政课老师和一个“工匠”同上一堂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分别讲解一个主题。达到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高素质职业信念的一个目标。大庆师范学院将他们学校的铁人精神,融入到了他们的专业教育中。开展新铁人三项的竞技比赛、以铁人名言为书写内容的书法竞赛、音乐与舞蹈学院开展以铁人创业为主题的剧目创作和表演、美术与设计学院创作铁人漫画等艺术作品。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把公安特质的劳模精神融入校园思政课教改等其他方面,构建了多维度立体化教育格局[1]。
三、多维度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一)育人为本,建立学生工匠精神的意识。
工匠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高职院校可以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意识[2]。
1、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之爱岗敬业的意识
大部分学生在入校之前,并不并不了解所报专业的内容,甚至有一定的理解偏差,更谈不上热爱。如何让学生了解所学,了解专业现状和发展前景,以增加对所学专业的兴趣。一是,在学生入校的第一课,增加专业介绍第一课,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研究方向的学生,有针对性的、全面的介绍他们所学专业的背景、现状、前景。让学生对所选专业有一个初步的认知。二是学业导师提前对接学生,对学生进行专业上的问题解答,帮助学生提早适应专业氛围,建立对专业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今后建立爱岗敬业的意识奠定基础。
2、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之精益求精的态度。
部分学生会有懒惰,消极消极怠工等不良情绪,长此以往下去,会形成恶性循环。精益求精要求的是严谨、认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追求完美的工作态度。细节决定成败,要培养学生对细节的追求,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这就要求从无论是任课教师在平时作业还是辅导员在事务上的工作布置上,都应该增加审查反馈机制,有问题有错误及时让学生进行修改,让学生养成任何事情都要认真严谨。
3、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之执着专注的精神。
有一小部分学生做事缺乏耐心,意志力不够坚定。而通往成功的道路往往是寂寞的,要培养学生有耐得住寂寞的心境,安心研究技术,沉下心去做事情,要有对技术的执着追求。我们通过建立学生工作室,首先从环境上为学生营造一个可以安心研究技术的学习讨论环境。
(二)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
耳濡目染是最好的教育手段。利用校园的宣传栏、学院网站等线上线下多个平台,对工匠精神的内涵进行讲解宣传。其次,可以将工匠精神“装饰”到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中。比如,我系通过教室走廊的展板,展示优秀的设计作品,每一副画,每一个工艺作品,都在诠释着“精益求精”和“工匠精神”[3]。
引导学生学习劳动模范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和意志。比起教科书里的文字,这些真人真事更具有感召力,更能够激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我系组织同学利用主题班会时间学习了技工学校走出的“大国工匠” 贾瑞兴事迹。通过这种劳模的榜样事迹,可以让学生激起斗志和学习的热情,进而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勤于钻研、勤勉敬业。
同时,我们也发现身边同学的优秀事迹。通过校友通讯录,联系已经毕业的优秀校友,利用建立的“劳动文化讲坛”,让校友走进班里为学生讲述他们平凡工作岗位中的“工匠精神”。校友以“同龄人”的角度,为即将踏入社会的学生讲述自己在就业时遇到的问题,如何面对挑战,如何解决困难走向成功。一方面,通过邀请“事业有成”的往届毕业生返校参与演讲和互动,可以树立学生做事情“精益求精”的价值观。另一方面,通过互动,学生可以了解当前就业要求,与社会需求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三)突出专业特性,将工匠精神引入专业实践中
一方面,职业院校应定期开展有关技能训练方面的比赛活动,用以赛促学的方式,让学生的理论学习应用到实战中去,更好的理解技术点,提高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师资队伍的技术,实行定期教师企业培训计划、脱产进企业顶岗计划等,打造技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团队,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各项技能操作,促使一线教学实践更加顺利地开展[4]。
结束语
在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大背景下,让工匠精神在校园里落地生根,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实践。工匠精神不应该只停留在说说而已,也不应该仅仅只在“培养方案”中,高职院校应该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引导学生进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将是学生成才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孙伟正.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点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时代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研讨会暨全国劳模文化研究联盟第二届年会综述[J].中国高等教育,2018(12):51-52.
[2]陈小尘 .工匠精神融入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观的困境与突破[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5):44-45.
[3]第二课堂特色开展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J]. 沈丽娜. 智库时代. 2018(23)
[4]薛薇.新时代弘扬工匠精神助力高职学生成长[J].改革与开放,2018(03):131-133.
基金项目:
本文系全国样板党支部、山东省标杆院系、山东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培育项目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