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有一位特殊的老师,他是名震名球的数学大师——华罗庚教授,他当过我的班主任。上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还没有结束,美国计划帮助中国反攻日本,派兵到印度登陆,从云南进入中国,由西向东反攻。为此,政府在国内招收了大批懂外语的人才作翻译,分别送到重庆中训团和昆明的翻译员学校学习。以便以后随军服务。我在湖南录用,送昆明受训。
翻译员训练学校,属外事局驻昆办事处管理,王仁霖任主任。因他长年驻在重庆,实际工作由副主任吴译霖主持,吴当时任西南联大社会系系主任。
学校实行军管,由军训教官领导。翻译任务分小班授课(15—20人),教员由美国军官担任,班主任由一位军中牧师充任,每周有几次精神讲话,由西南联大的教授讲课。另外每小班还有一名中国人任班主任,也由西南联大教授兼任。我们的班主任就是华罗庚教授。
初次见到华教授使我大吃一惊。他骨瘦如柴、面有茶色,身着一身灰色的西装,颜色早已泛黄,袖口和衣襟早已破损发毛。他的右腿弯曲,使他身体无法直立,略向后倾,形如一个倾斜的英文小写h。行走的样子也很特别,他用右手撑着手杖,右腿向前划弧,待脚着地后,再移动左脚。这样使他行动很艰难。
他实际上和我只作过一次谈话,内容也不过了解家庭、学历、学习和生活情况,作一些鼓励性的指导。时间顶多15—20分钟。其他同学也大抵如此。这就是他的班主任工作。
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吴译森教授对西南闻大同事的照顾。那时由于日本侵略,货币贬值,物价飞涨,加上统治者贪污腐败,弄得民不聊生。昆明在大后方,情形更加严重。一个大学教授的生活比乞丐还不如。有些人如闻一多先生,擅长雕刻,就挂牌治印以为创业。还有些人到私立中学(收实物作学费)兼课,以维日食。吴教授则让他们到训练学校作精神讲话,兼班主任,得些报酬,名成饿殍。
一代大师的困窘,对我是一场认识现实的深刻教育,胜过千言万语的耳提面命。
(作者为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翻译员训练学校,属外事局驻昆办事处管理,王仁霖任主任。因他长年驻在重庆,实际工作由副主任吴译霖主持,吴当时任西南联大社会系系主任。
学校实行军管,由军训教官领导。翻译任务分小班授课(15—20人),教员由美国军官担任,班主任由一位军中牧师充任,每周有几次精神讲话,由西南联大的教授讲课。另外每小班还有一名中国人任班主任,也由西南联大教授兼任。我们的班主任就是华罗庚教授。
初次见到华教授使我大吃一惊。他骨瘦如柴、面有茶色,身着一身灰色的西装,颜色早已泛黄,袖口和衣襟早已破损发毛。他的右腿弯曲,使他身体无法直立,略向后倾,形如一个倾斜的英文小写h。行走的样子也很特别,他用右手撑着手杖,右腿向前划弧,待脚着地后,再移动左脚。这样使他行动很艰难。
他实际上和我只作过一次谈话,内容也不过了解家庭、学历、学习和生活情况,作一些鼓励性的指导。时间顶多15—20分钟。其他同学也大抵如此。这就是他的班主任工作。
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吴译森教授对西南闻大同事的照顾。那时由于日本侵略,货币贬值,物价飞涨,加上统治者贪污腐败,弄得民不聊生。昆明在大后方,情形更加严重。一个大学教授的生活比乞丐还不如。有些人如闻一多先生,擅长雕刻,就挂牌治印以为创业。还有些人到私立中学(收实物作学费)兼课,以维日食。吴教授则让他们到训练学校作精神讲话,兼班主任,得些报酬,名成饿殍。
一代大师的困窘,对我是一场认识现实的深刻教育,胜过千言万语的耳提面命。
(作者为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