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中国式蜘蛛侠

来源 :中华儿女·青联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112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极限运动之——攀岩
  攀岩运动是从登山运动中衍生出来的竞技运动项目。50年代起源于苏联,是军队中作为一项军事训练项目而存在的。1974年列入世界比赛项目。由于攀登者在岩壁上稳如壁虎又矫似雄鹰,是一项极具美感和观赏性的运动,被誉为“岩壁芭蕾”。
  


  
  在岩壁上攀爬时,生活简单得只剩下自己。
   ——李树
  
  自从2002年电影《蜘蛛侠》上映以来,那个戴着黑框眼镜、在大街小巷飞檐走壁的邻家大男孩便成了全球人民心目“最具人性的英雄”。然而,在《蜘蛛侠》俘获无数男女老少的眼球之前,现实生活中就有一群人整天“飞檐走壁”,李树就是这群人中的佼佼者。
  从外贸专业大学生到自学成为中国登山协会攀岩、攀冰教练,再到行走于众多国际、国内攀岩大赛,成为我国首位也是惟一一位国际攀岩裁判。李树无限感慨道:“8年的攀岩生涯让我体会了与之前完全不同的人生,攀岩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蜘蛛”是怎样练成的
  
  8年前,从事建筑工程工作的李树每天都是从家到工地,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虽然待遇在当时算是颇丰的,每月薪水有四五千元,这也正是我为什么外贸专业毕业,却自学给排水设计的原因。但是,众所周知,建筑工作环境非常艰苦。”这对于一心想追求生活质量的李树来说,“太枯燥了,我感觉自己完全迷失了方向”。
  2000年6月,一天下班后,当时身为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给排水设计师的李树背着大大的旅行包,脚步匆匆地往家赶。在经过西单文化广场时不经意间看见广场里正在举办攀岩活动,他一下子就停住了脚步,充满好奇的双眼专注地盯着岩壁上的“蜘蛛侠”。“那一刻,工作了一天的疲惫完全消失了。”
  “在那之前,我从来没有看过、更没有接触过攀岩运动。当时我上去试了一下,感觉很刺激、很好玩,可能因为我身形比较消瘦,初次身手还不错。于是,我就开始喜欢上了攀岩。”李树回忆道。
  没想到这次“飞檐走壁”竟成了他8年攀岩生涯的起点。
  喜欢上攀岩之后,李树迅速报了一个训练班。名师出高徒,将李树领上攀岩道路的正是当时国内攀岩领域“四大金刚”之一的丁祥华(人称丁丁)。“第一次看见丁丁,我们就被他镇住了:他可以单指做引体向上!并且10个指头里有好几个都可以做到!咱们都知道,一般人双手做都很难。当时我就特钦佩他、仰慕他,决心好好地跟他学习攀岩。”
  “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千里马,但是丁丁绝对是伯乐。在我的攀岩经历中,他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是他让我知道了攀岩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追求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并不断征服自己的方式。”现在,李树与丁丁在中国登山协会同一间办公室办公。想起当初的师徒关系,李树很是感激。
  2000年10月,李树成功登顶青海玉珠峰,这是他第一次挑战大自然,也正是这次登山让李树最终选择了攀岩,而不是登山。
  “登山者是孤独的,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太渺小了。”而在攀岩运动中,李树找到了信任的感觉。“有时候,你的生命完全掌握在别人的手里,我觉得这种信任才是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感情。而且每攀爬一段,流了汗,驻足欣赏一下风景,那感觉很美。”
  
  “我不在岩壁上,就在去岩壁的路上”
  
  在选择攀岩的同时,李树说服家人,毅然放弃了都市白领生活。2001年1月,李树带上自己的全部积蓄,南下桂林阳朔——中国攀岩圣地,开始了逐梦之旅,找寻自己理想的生活。
  “攀岩,是使人着魔的运动。它不但在身体上‘占有’了你,在精神上你也被它完全占据。室内的人工支点,简单的几条线路已经不能让我满足,我需要一个攀岩的圣地让我去潜心修行。于是,我的指尖狂舞,借助网络的神奇力量,搜索到了几个让人振奋的词汇——阳朔、月亮山、丁丁。就这样,我知道了中国竟然有这么一个攀岩圣地,叫阳朔。”李树这样描述阳朔。
  “我不在酒吧里,就在酒吧的路上;我不在岩壁上,就在去岩壁的路上。”在阳朔,酒吧和攀岩是非常受欢迎的。李树也索性经营了一家以攀岩为主题的哈纳斯餐厅和北线攀岩俱乐部。“一方面可以结交更多的攀岩爱好者,一方面还可以糊口。”
  在阳朔,李树终于知道了什么叫“高手”,见识了5.13d难度的线路(目前人类能达到的最高攀登难度为5.15a级),也拜访了国内最好的攀岩圣地。不久,李树建立了自己的攀岩圈子。
  在随后的日子里,只要天气、身体等各方面条件允许,李树总要找上几个攀岩伙伴一起去探路,开发新的攀岩线路。“经我开发的线路足有十几条,有高有矮。开发线路很慢,有时一天也未必开发出一条,一般都开发25米高的线路。一条绳子是50米,25米正好是一个升距。每开发出一条新线路,我们都非常高兴,很满足。”
  但是,有一次攀岩经历让李树、甚至很多攀岩爱好者都心存芥蒂,甚至开始动摇。
  一天傍晚,李树和几个攀岩爱好者聚会,烧烤、喝酒……玩得不亦乐乎。最后几个人借着点酒劲儿一致决定夜中攀岩!
  “结果,在攀岩过程中,只听一声巨响,一位同伴摔了下去,并把在地面保护他的搭档也一并撞到了岩壁上,两人都昏迷了。我们担心他脊椎受伤,现从当地的老乡家拆了一个门板,抬到路边,等待救护车。所幸二人都无大碍,几天后便出院了。”但是,这起事故却给李树和其他几位攀岩爱好者敲响了一个不小的警钟。
  他们认识到攀岩是有危险的,而生命才是最重要的,开始反思自己选择的道路是否正确。“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再去攀岩都感觉有些紧张、害怕,有时甚至在岩壁上腿都直哆嗦。”自那以后,李树便给自己定下了规矩:攀岩,安全第一。
  在阳朔的三年里,李树身兼经营者和攀岩爱好者两种角色。“我不懂经营,所以餐厅和俱乐部管理得都不是很好,收入也平平,也就是维持个生计。起初圈内人还把我当作攀岩爱好者,但后来他们认为我就是一个酒吧老板。于是,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最终,李树选择重归故里——北京,开始在一个攀岩俱乐部做教练。不久后,李树加入中国登山协会,成为攀岩、攀冰教练。
  
  中国首位国际攀岩裁判
  
  


  如今的李树,经常组织一些国际、国内的重大攀岩赛事,带领国家青少年攀岩队参加国内外的比赛。“当然,现在虽然事务很多,但是我仍然会抽空约上几个朋友去北京郊区玩攀岩。实在没空也会趁教学员的机会,在室内过过瘾。至于攀冰,我玩得不是很多。北京郊区有几个地方夏天是瀑布,冬天就冻成了冰,可以做攀冰场地;也有的场地是人工在岩壁上浇一层冰,供攀冰爱好者来过把瘾。”
  去年8月,李树有幸参加了国际攀岩联合会在厄瓜多尔举办的国际攀岩裁判培训班,这也是中国登山协会第二次派人出国参加正式的攀岩国际裁判培训。在培训班的考核中,近20名学员里只有四人顺利过关,而李树则以94分的高分名列第一(满分为102.5)。“培训是全英文授课、考试,幸亏我在大学里学的是外贸专业,在阳朔的三年又结识了很多国外的攀岩爱好者,经常在一起交流,所以我的英语水平一直比较好。”
  培训结束后,李树又陆续在2007年世界青年攀岩锦标赛等多项攀岩大赛中进行实习。“按照国际攀岩联合会的规定,要想获取国际攀岩裁判的资格,不仅理论要过关,还要有很好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其他攀岩裁判的认可。”最终,李树成为中国首位也是目前惟一一位取得国际攀岩裁判资格的人。
  李树现在带了几名小运动员,且出乎意料地都是女孩儿。“女孩儿比男孩儿发育早,学得更快、更好。我经常带她们出国参加各种攀岩交流活动和比赛,多与国外的小选手接触,才能更好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因为毕竟我国的攀岩运动起步较晚,很多方面都还不成熟。每次回来后,她们都成熟很多,训练也更刻苦了。”
  8年的攀岩生涯,李树说自己最喜欢的攀岩线路还是在阳朔,叫“新年快乐”。“那条线路是从山脚一直到山顶,一共有100多米,分了6段,还有很多器械操作。这条线路不难,但是很有乐趣,可以和伙伴轮流爬,也可以多组爬。我至今爬了有二三十回,但是仍然是我最喜欢的线路。”
  多年来,他也去过很多国家的攀岩圣地,但是自从去了一趟英国,他就一直期望能在我国也营造起那样浓厚的攀岩氛围。“英国的攀岩运动起步比较早,有很多线路是1950年代开发的,现在无论是硬件条件(攀岩线路、设备),还是受欢迎度都非常理想,他们很完善、很专业,甚至还有专业的攀岩向导。我期待攀岩运动在我国,尤其是在青少年中得到广泛推广,走进体育课堂,进而带动全社会都来认知攀岩、感受攀岩、喜欢攀岩。
其他文献
1968年7、8月间,毛主席发表一系列指示,指出:“我们提倡知识分子到群众中去,到工厂去,到农村去,主要的是到农村去……由工农兵给他们以再教育。”  9月初,在天安门广场召开的一次群众大会上,周恩来总理再一次要求在场的青年“到基层去,上山下乡,到工矿和农村去劳动锻炼。”并勉励侄女坚持在内蒙古草原落户。  1968年12月22日,“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成为了最高指示,“
期刊
李扬做过配音演员、电视编导,做过主持人,继而下海,转战香江,成为知名的文化商人。而每一重身份的转换,都是他对既定局面的突破和尝试。他总是不安于现状,似乎要将自己的每一种天赋都发挥到极致。  如今,李扬任中央政法委长安法制电视制作中心主任,并成立了李扬电视制作中心。不久前制作完成的大型电视法制教育片《平安之路》和《法铸方圆》已经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而由他主持筹建计划投资四亿人民币的蟹岛影视基地也已经通
期刊
时间那神奇的手似乎可以抚平一切,即便在当时是那么轰轰烈烈、气势恢宏、名闻中外的大事,也会带着它所有的苦难与曲折、幸福与快乐,走向时间的深处,渐渐地归于沉寂,成为历史。“知青”,这一“知识青年”的简称就代表着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一件大事。今年,距离以“知青”这一中国特有名词的出现为代表的这件大事的发生已经40年了,这个名词在中国大地上响亮了整整10年,如今,它已成为了一个历史的名词,如同曾经是“知青”的
期刊
我们这一代  我们这一代  与祖国的乐章同一节拍  1949年——开国大典的礼炮轰鸣时  我们正躁动在母腹之中  我们的童年也是新中国的童年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时  我们正处在叛逆的青春期  十年动乱也是我们的动乱  ……  我们是新中国最大的儿女  这决定了我们的生存状态  第一次就业压力来临时——我们上山下乡  第二次就业压力来临时——我们下岗待业  困难之时——吃糠咽菜  求学之
期刊
人类在自然的怀抱中创造了文明,文明却正在使人类远离自然。虽然,近期英国科学家断言“人类进化已经停滞”,人类将不会进化成“脑袋硕大、四肢萎缩的未来人”,现实世界中沙发土豆(couch-potato,指什么事都不干,只会在沙发上看电视的人)的大量存在的确是不争的事实。  有一群现代文明人决定挣脱身心的慵懒,冲出文明的封锁,还原人类作为大自然中一员的本色,表现人类最本质的能力。  从高架桥上翻滚着跳下,
期刊
明年,她将不再主持《一路畅通》,但在北京人的耳朵里,她的声音绝不会因此消逝。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这里是‘一路畅通’,我是刘思伽。今儿您心情好吗?在路上可别着急,我们会一路陪伴着您。”每天上下班高峰时间,一个声音会准时活跃在FM 103.9兆赫。  她用一份体贴,一份调侃,给浮躁的城市带来一丝清凉,为出行的人群送上及时准确的路况信息。  深夜里,她的声音又会化作床边细语,为需要帮助的人群送去
期刊
美国西部淘金热的时候,很多人都去淘金,淘金人没挣到多少钱,而卖淘金所需工具、衣服的人反而发财了。  这则故事启发了一个人,也成就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汪海。一个上学时的穷孩子,靠一台花了300元买的连外壳都没有的电脑和一根电话线开始创业,现任安徽合肥肥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合肥论坛CEO。其创办的合肥论坛已经成为安徽第一人气社区,成为中国最成功的区域论坛之一。    上大学时,汪海每个月的生活费
期刊
当第一个知青离开后,返城成了一个难以遏止的潮流。1970年代末,知青开始了又一轮的告别,同时也开始了在回城之后新的奋斗……    回家还是安家    看着别的知青开始返城,黄承江的心里也萌生了回双鸭山的念头,可惜他不具备返城的资格。  “当时返城基本有三个途径,一是病退,就是有病;二是困退,就是家庭特困难;三是招工,就是知青原籍的城市到兵团招工。”实际上,当时还有参军和推荐上大学两种途径,但这两种
期刊
极限运动之——滑板  1950年代末60年代初,滑板运动由冲浪运动演变而成,滑板项目可谓是极限运动历史的鼻祖,许多的极限运动项目均由滑板项目延伸而来。滑板的技巧主要包括:The AerialL(在滑杆上)、The Invert(在U台上)、The Ollie(带板起跳)。        “酷、个性、另类、张扬、积极、性灵、活力、自由、标新立异、天马行空……”车霖如此形容他喜欢的滑板运动。   在他
期刊
“30”也只是一个数字,而不是一个门槛。因为真正的历史是在不知不觉中把饭蒸熟的。然而,“30年”给予我们一个很好的总结回顾的时机。改革开放30年的峰回路转,承载了太多希望与唏嘘。人们曾因选择太多而紧张莫名,但他们依旧被希望的光芒召唤,迅猛前进。正如北京奥组委惟一中国法律顾问、惟一在美国东西两岸均设立分所的中国律师事务所——金杜律所管委会主席、创始人王俊峰所说:“我们的事业在这个时代很正常”。  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