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接受知识的能力非常强,是进行数学启蒙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数学学科知识与理论并重,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着眼于知识传授,还要研究如何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以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现从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教学研究入手,浅谈如何通过情景创设、问题互动、教学游戏等多种途径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
引 言
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启蒙,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思维意识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本身还没有对数学学科形成系统认知,不能充分了解数学学科的魅力,如果教师单纯地从算法讲解、抽象思维等角度引导学生,就会严重削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教学推进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探索如何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以更好地迎合这一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忽视对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激发
小学生在校内学习的时间非常有限,因此,如果教师要在课堂上完成知识教学的任务,就必须紧密设计教学环节,从多个角度为学生细致讲解和阐述分析.由于小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较差,很多教师容易忽略对学生的教学引导,仅仅在课堂上从知识层面为学生系统地讲解,从而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稳定发展.另外,很多教师单纯地通过一些指标性的要求引导学生对数学内容反复记诵,虽然学生掌握了牢固的基础知识,但是学习数学的兴趣不能稳定发展,同时,由于学习模式非常枯燥,学生很容易对数学产生抵触心理.
(二)教学方式陈旧,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多数小学教师的教学经验非常丰富,对小学教材涉及的内容已经了然于胸,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习惯站在师者的角度向学生传授知识,既忽视了对教法的研究,又不注重利用一些创新性手段.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不能从多个角度观察,会大大降低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没有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展示的空间,这将影响学生学习探究意识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单一,忽视对前沿内容的渗透
数学是在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年轻学科.目前,数学研究的领域已经得到极大拓宽,研究视角及创新性理念不断诞生.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仅着眼于课内知识传授,更要为学生引入一些前沿学科知识,讓学生从数学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学习数学.很多教师只抱着课本来授课,这样就很难让学生以开放的视野学习数学,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逐渐削弱.
二、小学数学趣味性课堂构建的基本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教师对小学数学趣味性课堂的构建不能单纯追求有趣,而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设计符合学生学情的真实授课环境,同时在内容呈现方面要坚持真实性,不能随意捏造一些案例让学生学习和借鉴.尤其是对于数学史、数学文化方面的信息,教师更要严谨求实,通过一些真实的案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数学学习习惯.
(二)实用性原则
教师在为学生设计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实用性,围绕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重、难点问题设计互动环节,将每个知识点精细划分,让学生在学习参与的同时可以深刻理解.尤其是针对课堂上一带而过的一些内容,教师可能讲解得不是很透彻,但是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因此,教师更要着重设计这方面的拓展环节,即使不是考试的重点,也要从数学文化的角度帮助学生全面渗透,促进学生形成连贯的知识脉络,而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公式,应让学生更好地厘清前因后果,从而提升学生对数学的理性认知.
(三)启发性原则
教师对趣味数学课堂的设计不能单纯地向学生呈现知识,而要注重启发和引导,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发展的规律,并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启发学生运用课堂中呈现的方法和原理有效理解,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教师不要单纯围绕课本上呈现的例子来为学生反复讲解,而要将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通过一些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灵活思考,这对学生解决问题意识的提升有很好的助力作用.
(四)实践性原则
教师在课堂设计的过程中要围绕学生学习的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学习实践,不仅要让学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动手画一画,亲自观察一下或自己开展一些实地的展示和分析,这样就能避免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出现纸上谈兵的现象.教师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数学理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对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应用能力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三、小学数学趣味性课堂构建的积极对策
(一)趣味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堂推进的过程中,导入是基础的一环,有效的导入不仅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营造恰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积极思考,为课堂互动奠定有效基础.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营造一些趣味性的环境,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开展丰富的联想与想象,用数学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认知,自然而然地构成良性的互动氛围.
关于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教师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小故事引导学生转换思维,发挥想象力.以“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为例,在课堂上,如果教师直接抛出这个问题,学生就会觉得无从下手,思维创新的视角打不开,这时,教师可以用学生熟悉的一个小故事完成导入过程,如教师先让学生讲一讲语文课本上学过的乌鸦喝水的故事,把课堂导入的环节交给学生自主完成,再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讲解一个小故事,并让学生用数学的视角分析一下乌鸦运用了哪些思维.这样一个非常简单的导入过程能教会学生转换思维来求解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用学生熟悉的动漫形象设计一个故事.例如,光头强买了一盒牛奶放在桌子上还没有喝,但是被熊二发现了,熊二喝掉了牛奶的一半,又用清水把牛奶装满,光头强回到屋内拿起牛奶就喝掉了一半,那么光头强究竟喝掉了多少牛奶?通過这种讲故事的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数学语言重新演绎这个过程,并鼓励学生自己画一画图形,将故事情节进行有效分解.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完成信息提取的过程,还能有效借助数形结合降低问题解决的难度,从而对分数这一概念加深认知.
(二)动手操作,提升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理解性、操作性都非常强的学科.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算题,更要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积极进行多方面的尝试,这样不仅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提升学生的实践意识,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有良好的参与度.教师可以通过巧妙的情景创设,为学生出示一些操作任务,让学生积极尝试、猜测发现,使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进行充分理解.
以“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为例,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这一内容时,教师不应该直接抛出计算公式,而应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里面各个面的边、线对应关系.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尝试用多种材料制作长方体、正方体,如可以用纸制作、用小棒拼贴、用橡皮泥制作等,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制作大小不等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进而让学生更好地发现其中边、角、面的对应关系,再引导学生自己动手量一量、测一测、算一算,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加深学生对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只有真正地参与进去,学生才能对不同的情况有效区分.通过这样一个过程的推进,学生不仅能学会利用边长计算面积,还能尝试根据已知面积求解其中一个边的长度.
(三)游戏互动,提升课堂学习的趣味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单纯地让学生进行大量重复计算,学生的参与意识就会比较低.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数学游戏,与学生一起开动大脑积极思考,这样一来,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愈加浓厚.同时,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能更加熟练.
例如,在低年级学习的过程中,“凑十法”是训练的一个重点,这不仅与加法学习密切相关,而且对后续20以内加、减法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通过扑克牌进行凑十法游戏,如教师先抽出一张牌是数字3,再让学生从剩余的扑克牌中寻找3的好朋友,如果学生能找对两张扑克牌,这两张扑克牌就归学生所有;如果学生找错,就需要把手中的牌给教师.最后,当桌面上的扑克牌都用完之后,谁手中的牌更多,谁就胜出.教师采用这样一种游戏方式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胜心理.
除了师生之间进行这一游戏外,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这一游戏,学生与家长之间也可以在家庭中相互练习.随着学生熟练度的不断增加,教师还可以设计20以内的加、减法,让学生为数字找朋友.另外,乘法部分也可以采用这个方式进行.到了高年级,随着学生知识基础的不断提升,教师还可以将游戏的难度进一步升级.例如,教师可以制定一个游戏规则,先让学生任意抽取一张牌并在心里记好数字,再将这个数字先乘3,再加4,再乘5,再减20,让学生说出结果是什么.结合学生说出的数字,教师能一秒说出结果,这会使学生非常吃惊,对教师的算法感到非常好奇,这时,教师可以引出简单的数学方程来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结 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推进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迎合小学生的兴趣心理,为学生趣味学习数学有效助力,让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修博.论小学数学课堂上的趣味性教学[J].教师,2018(11):96-97.
[2]吴金芳.信息时代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小学时代,2019(28):44,46.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
引 言
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启蒙,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思维意识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本身还没有对数学学科形成系统认知,不能充分了解数学学科的魅力,如果教师单纯地从算法讲解、抽象思维等角度引导学生,就会严重削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教学推进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探索如何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以更好地迎合这一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忽视对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激发
小学生在校内学习的时间非常有限,因此,如果教师要在课堂上完成知识教学的任务,就必须紧密设计教学环节,从多个角度为学生细致讲解和阐述分析.由于小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较差,很多教师容易忽略对学生的教学引导,仅仅在课堂上从知识层面为学生系统地讲解,从而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稳定发展.另外,很多教师单纯地通过一些指标性的要求引导学生对数学内容反复记诵,虽然学生掌握了牢固的基础知识,但是学习数学的兴趣不能稳定发展,同时,由于学习模式非常枯燥,学生很容易对数学产生抵触心理.
(二)教学方式陈旧,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多数小学教师的教学经验非常丰富,对小学教材涉及的内容已经了然于胸,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习惯站在师者的角度向学生传授知识,既忽视了对教法的研究,又不注重利用一些创新性手段.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不能从多个角度观察,会大大降低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没有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展示的空间,这将影响学生学习探究意识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单一,忽视对前沿内容的渗透
数学是在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年轻学科.目前,数学研究的领域已经得到极大拓宽,研究视角及创新性理念不断诞生.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仅着眼于课内知识传授,更要为学生引入一些前沿学科知识,讓学生从数学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学习数学.很多教师只抱着课本来授课,这样就很难让学生以开放的视野学习数学,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逐渐削弱.
二、小学数学趣味性课堂构建的基本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教师对小学数学趣味性课堂的构建不能单纯追求有趣,而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设计符合学生学情的真实授课环境,同时在内容呈现方面要坚持真实性,不能随意捏造一些案例让学生学习和借鉴.尤其是对于数学史、数学文化方面的信息,教师更要严谨求实,通过一些真实的案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数学学习习惯.
(二)实用性原则
教师在为学生设计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实用性,围绕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重、难点问题设计互动环节,将每个知识点精细划分,让学生在学习参与的同时可以深刻理解.尤其是针对课堂上一带而过的一些内容,教师可能讲解得不是很透彻,但是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因此,教师更要着重设计这方面的拓展环节,即使不是考试的重点,也要从数学文化的角度帮助学生全面渗透,促进学生形成连贯的知识脉络,而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公式,应让学生更好地厘清前因后果,从而提升学生对数学的理性认知.
(三)启发性原则
教师对趣味数学课堂的设计不能单纯地向学生呈现知识,而要注重启发和引导,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发展的规律,并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启发学生运用课堂中呈现的方法和原理有效理解,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教师不要单纯围绕课本上呈现的例子来为学生反复讲解,而要将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通过一些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灵活思考,这对学生解决问题意识的提升有很好的助力作用.
(四)实践性原则
教师在课堂设计的过程中要围绕学生学习的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学习实践,不仅要让学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动手画一画,亲自观察一下或自己开展一些实地的展示和分析,这样就能避免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出现纸上谈兵的现象.教师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数学理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对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应用能力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三、小学数学趣味性课堂构建的积极对策
(一)趣味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堂推进的过程中,导入是基础的一环,有效的导入不仅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营造恰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积极思考,为课堂互动奠定有效基础.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营造一些趣味性的环境,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开展丰富的联想与想象,用数学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认知,自然而然地构成良性的互动氛围.
关于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教师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小故事引导学生转换思维,发挥想象力.以“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为例,在课堂上,如果教师直接抛出这个问题,学生就会觉得无从下手,思维创新的视角打不开,这时,教师可以用学生熟悉的一个小故事完成导入过程,如教师先让学生讲一讲语文课本上学过的乌鸦喝水的故事,把课堂导入的环节交给学生自主完成,再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讲解一个小故事,并让学生用数学的视角分析一下乌鸦运用了哪些思维.这样一个非常简单的导入过程能教会学生转换思维来求解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用学生熟悉的动漫形象设计一个故事.例如,光头强买了一盒牛奶放在桌子上还没有喝,但是被熊二发现了,熊二喝掉了牛奶的一半,又用清水把牛奶装满,光头强回到屋内拿起牛奶就喝掉了一半,那么光头强究竟喝掉了多少牛奶?通過这种讲故事的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数学语言重新演绎这个过程,并鼓励学生自己画一画图形,将故事情节进行有效分解.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完成信息提取的过程,还能有效借助数形结合降低问题解决的难度,从而对分数这一概念加深认知.
(二)动手操作,提升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理解性、操作性都非常强的学科.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算题,更要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积极进行多方面的尝试,这样不仅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提升学生的实践意识,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有良好的参与度.教师可以通过巧妙的情景创设,为学生出示一些操作任务,让学生积极尝试、猜测发现,使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进行充分理解.
以“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为例,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这一内容时,教师不应该直接抛出计算公式,而应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里面各个面的边、线对应关系.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尝试用多种材料制作长方体、正方体,如可以用纸制作、用小棒拼贴、用橡皮泥制作等,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制作大小不等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进而让学生更好地发现其中边、角、面的对应关系,再引导学生自己动手量一量、测一测、算一算,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加深学生对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只有真正地参与进去,学生才能对不同的情况有效区分.通过这样一个过程的推进,学生不仅能学会利用边长计算面积,还能尝试根据已知面积求解其中一个边的长度.
(三)游戏互动,提升课堂学习的趣味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单纯地让学生进行大量重复计算,学生的参与意识就会比较低.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数学游戏,与学生一起开动大脑积极思考,这样一来,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愈加浓厚.同时,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能更加熟练.
例如,在低年级学习的过程中,“凑十法”是训练的一个重点,这不仅与加法学习密切相关,而且对后续20以内加、减法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通过扑克牌进行凑十法游戏,如教师先抽出一张牌是数字3,再让学生从剩余的扑克牌中寻找3的好朋友,如果学生能找对两张扑克牌,这两张扑克牌就归学生所有;如果学生找错,就需要把手中的牌给教师.最后,当桌面上的扑克牌都用完之后,谁手中的牌更多,谁就胜出.教师采用这样一种游戏方式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胜心理.
除了师生之间进行这一游戏外,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这一游戏,学生与家长之间也可以在家庭中相互练习.随着学生熟练度的不断增加,教师还可以设计20以内的加、减法,让学生为数字找朋友.另外,乘法部分也可以采用这个方式进行.到了高年级,随着学生知识基础的不断提升,教师还可以将游戏的难度进一步升级.例如,教师可以制定一个游戏规则,先让学生任意抽取一张牌并在心里记好数字,再将这个数字先乘3,再加4,再乘5,再减20,让学生说出结果是什么.结合学生说出的数字,教师能一秒说出结果,这会使学生非常吃惊,对教师的算法感到非常好奇,这时,教师可以引出简单的数学方程来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结 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推进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迎合小学生的兴趣心理,为学生趣味学习数学有效助力,让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修博.论小学数学课堂上的趣味性教学[J].教师,2018(11):96-97.
[2]吴金芳.信息时代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小学时代,2019(28):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