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领域都起到了指导作用。然而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不会知道伟大的无产阶级领袖马克思的爱情观见地也是异常深刻。本文就是通过对大学生恋爱现状及马克思主义爱情思想的分析,运用马克思爱情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做出指导,充分开发出其当代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爱情思想;大学生恋爱观;科学指导
一、引言
当代大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爱情,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引发了对爱情的思考,逐渐形成不同的爱情观。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地认识爱情的本质,处理好恋爱关系,爱情就会给人生带来幸福。大学生正值青春韶华,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处理好复杂的感情和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顺利成才。而马克思唯物主义爱情观作为科学的爱情观,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特点
通过问卷调查表明大部分的大学生恋爱的原因是因为感觉空虚。当大学生经历过高中三年辛苦的求学生涯后,来到了魂牵梦绕的大学,没有了往日高中繁重的课业,绝大多数人都会觉得生活空虚,而他们认为解决这一现象的最好方法就是经历在高中被视为禁区的爱情世界。而且大学生恋爱具有很强的盲从性和随意性,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的美妙阶段看到周围的同学幸福的沉浸于爱情之中,而自己却在学校寂寞苦读,心中难免会不是滋味,从而加快求爱的脚步,随意选择,盲目跟从。在确定恋爱关系之后,大多数大学生在恋爱观上表现出不负责任的态度,只停留于眼前短暂的快乐而没有考虑恋爱之后的后果和将来的发展。很多人抱着充实大学生活的态度,而不是为了在将来结婚和组建家庭。在恋爱过程中,两个人想的是如何快乐的度过眼前的每一天,所以“毕业季”即“分手季”成为一种正常现象,而双方也对此表现的极为平静。凡此种种均集中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一种新型恋爱观。
三、马克思的爱情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关于爱情,马克思曾经这样说道:“爱情是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心中形成的真挚的爱慕,并渴望对方成为终身伴侣的一种最强烈的感觉。”
这句总结是典型的高大上抽象派的西方式定义,然而逐字理解,确实颇有道理和指导性。首先是两个关键词语“客观物质条件”和“共同生活理想”。如今,“客观物质条件”俨然成为了大多数男女青年选择另一半首要指标。先不谈网络上“拜金女”们的相关恶俗言论成为了很多女孩标榜自己的座右铭,甚至广受大家关注的公开播放的电视节目——“非诚勿扰”,有一期的女嘉宾,居然说出了“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坐在单车上笑”这样的言论。这自然掀起了社会学专家,群众和网民对于相关对错的评价争讨。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很多极力验证拜金正确性的文章甚嚣尘上,“拜金女”这个个人认为十足的贬义词,在很多人心中渐渐趋于中性。而且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家长对子女爱情婚姻的指导态度都倾向于对方必须有不错的物质基础即经济条件。在我国很多地方,子女结亲,女方至少准备一辆车,男方至少准备一套房子,这已经是大家心照不宣的最低配置了。
第二点,“共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生活理想”。古语有云“道不同不相为谋”,对于爱情也一样,爱情也需要志同道合。没有共同语言、共同目标、共同的价值观,两个人是不可能走到一起,更不要说一起生活了。基于共同生活理想的爱情是会更长久牢固,马克思与燕妮用他们自己证明了这一点。两人从幼年起就是青梅竹马,分离的七年间两人以书信表达情意,结婚后燕妮变成了马克思最贴心的助手,为他誊写手稿,与出版社交涉,共同度过艰难的岁月,晚年的马克思因为燕妮的去世而痛苦不已。他们两人是革命中的战友,因为守护着共同的信念,他们的爱情也历久弥坚。
在如今的一种奇怪風气中,为了满足差强人意的物质基础,然而实际没有共同的生活理想却生活在一起的并非少数。但是这般结合是两个人苦难的开始,纵使有少数在以后的生活中培养了共同的理想,占据大多数的,是没有幸福可言的婚姻生活。
而马克思的这句话,给了我们提供判断爱情的两个标准:即追求共同理想的志同道合的人生,和门当户对彼此接受的经济条件。这二者并驾齐驱,难分孰轻孰重。我们不是圣人,不可能喜欢那种只有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持,生活上却食不果腹,风餐露宿的婚姻生活,爱情不是金钱,但同样爱情不是贫困。但是另一方面,拥有共同生活理想的恋人走向的夫妻,他们的感情一定更加稳固,更加长久。马克思给出的这两个标准的正确性,不言而喻。
而原句中“渴望对方成为终身伴侣的一种最强烈的感觉”,则是另一种含义。用我们当下最直白的顺口溜,意思近似于不以结婚为目的的爱情是耍流氓。爱情不是游戏,既然决定去爱一个人,就要对对方负责,用一生去呵护与陪伴。
四、用马克思爱情观指导大学生恋爱
新时期下少的是马克思式爱情,多了因为一时头脑发热的闪婚族、闪离族;多了宁坐在宝马车里哭而不愿在自行车上笑的拜金族;多了只看重外貌而不重视内表的“外貌协会” ……改革开放的春风为人们带来了小康的生活,但同时也打开了人性的潘多拉魔盒。种种爱情乱象的背后反映的是当下民众普遍的信仰缺失,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下,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确很有意义。
少年强则国强,精神文明建设更应该从青少年抓起。那么我们大学生到底应该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爱情观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呢?首先要端正恋爱态度,我们必须认识到爱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必须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对待恋爱,其次我们要摆正爱情在人生的位置,爱情在人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没有爱情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但爱情不是人生的根本宗旨,更不是人生的全部,只为爱情而活着是苍白的。爱情不一定是轰轰烈烈的,只有平平淡淡才是真!所以,如果爱情来敲门,请你好好珍惜,相互鼓励,一直走到最后。
新时期存在新机遇、新挑战,在全面深化改革,社会各界一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紧要关头,精神文明建设成为不可忽略的重要一环,在高度商品化的今天,重温马克思主义爱情观无疑给“发烧”的社会注入一剂降温剂。(指导老师:赵琪)
【关键词】:马克思爱情思想;大学生恋爱观;科学指导
一、引言
当代大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爱情,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引发了对爱情的思考,逐渐形成不同的爱情观。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地认识爱情的本质,处理好恋爱关系,爱情就会给人生带来幸福。大学生正值青春韶华,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处理好复杂的感情和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顺利成才。而马克思唯物主义爱情观作为科学的爱情观,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特点
通过问卷调查表明大部分的大学生恋爱的原因是因为感觉空虚。当大学生经历过高中三年辛苦的求学生涯后,来到了魂牵梦绕的大学,没有了往日高中繁重的课业,绝大多数人都会觉得生活空虚,而他们认为解决这一现象的最好方法就是经历在高中被视为禁区的爱情世界。而且大学生恋爱具有很强的盲从性和随意性,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的美妙阶段看到周围的同学幸福的沉浸于爱情之中,而自己却在学校寂寞苦读,心中难免会不是滋味,从而加快求爱的脚步,随意选择,盲目跟从。在确定恋爱关系之后,大多数大学生在恋爱观上表现出不负责任的态度,只停留于眼前短暂的快乐而没有考虑恋爱之后的后果和将来的发展。很多人抱着充实大学生活的态度,而不是为了在将来结婚和组建家庭。在恋爱过程中,两个人想的是如何快乐的度过眼前的每一天,所以“毕业季”即“分手季”成为一种正常现象,而双方也对此表现的极为平静。凡此种种均集中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一种新型恋爱观。
三、马克思的爱情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关于爱情,马克思曾经这样说道:“爱情是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心中形成的真挚的爱慕,并渴望对方成为终身伴侣的一种最强烈的感觉。”
这句总结是典型的高大上抽象派的西方式定义,然而逐字理解,确实颇有道理和指导性。首先是两个关键词语“客观物质条件”和“共同生活理想”。如今,“客观物质条件”俨然成为了大多数男女青年选择另一半首要指标。先不谈网络上“拜金女”们的相关恶俗言论成为了很多女孩标榜自己的座右铭,甚至广受大家关注的公开播放的电视节目——“非诚勿扰”,有一期的女嘉宾,居然说出了“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坐在单车上笑”这样的言论。这自然掀起了社会学专家,群众和网民对于相关对错的评价争讨。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很多极力验证拜金正确性的文章甚嚣尘上,“拜金女”这个个人认为十足的贬义词,在很多人心中渐渐趋于中性。而且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家长对子女爱情婚姻的指导态度都倾向于对方必须有不错的物质基础即经济条件。在我国很多地方,子女结亲,女方至少准备一辆车,男方至少准备一套房子,这已经是大家心照不宣的最低配置了。
第二点,“共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生活理想”。古语有云“道不同不相为谋”,对于爱情也一样,爱情也需要志同道合。没有共同语言、共同目标、共同的价值观,两个人是不可能走到一起,更不要说一起生活了。基于共同生活理想的爱情是会更长久牢固,马克思与燕妮用他们自己证明了这一点。两人从幼年起就是青梅竹马,分离的七年间两人以书信表达情意,结婚后燕妮变成了马克思最贴心的助手,为他誊写手稿,与出版社交涉,共同度过艰难的岁月,晚年的马克思因为燕妮的去世而痛苦不已。他们两人是革命中的战友,因为守护着共同的信念,他们的爱情也历久弥坚。
在如今的一种奇怪風气中,为了满足差强人意的物质基础,然而实际没有共同的生活理想却生活在一起的并非少数。但是这般结合是两个人苦难的开始,纵使有少数在以后的生活中培养了共同的理想,占据大多数的,是没有幸福可言的婚姻生活。
而马克思的这句话,给了我们提供判断爱情的两个标准:即追求共同理想的志同道合的人生,和门当户对彼此接受的经济条件。这二者并驾齐驱,难分孰轻孰重。我们不是圣人,不可能喜欢那种只有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持,生活上却食不果腹,风餐露宿的婚姻生活,爱情不是金钱,但同样爱情不是贫困。但是另一方面,拥有共同生活理想的恋人走向的夫妻,他们的感情一定更加稳固,更加长久。马克思给出的这两个标准的正确性,不言而喻。
而原句中“渴望对方成为终身伴侣的一种最强烈的感觉”,则是另一种含义。用我们当下最直白的顺口溜,意思近似于不以结婚为目的的爱情是耍流氓。爱情不是游戏,既然决定去爱一个人,就要对对方负责,用一生去呵护与陪伴。
四、用马克思爱情观指导大学生恋爱
新时期下少的是马克思式爱情,多了因为一时头脑发热的闪婚族、闪离族;多了宁坐在宝马车里哭而不愿在自行车上笑的拜金族;多了只看重外貌而不重视内表的“外貌协会” ……改革开放的春风为人们带来了小康的生活,但同时也打开了人性的潘多拉魔盒。种种爱情乱象的背后反映的是当下民众普遍的信仰缺失,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下,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确很有意义。
少年强则国强,精神文明建设更应该从青少年抓起。那么我们大学生到底应该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爱情观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呢?首先要端正恋爱态度,我们必须认识到爱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必须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对待恋爱,其次我们要摆正爱情在人生的位置,爱情在人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没有爱情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但爱情不是人生的根本宗旨,更不是人生的全部,只为爱情而活着是苍白的。爱情不一定是轰轰烈烈的,只有平平淡淡才是真!所以,如果爱情来敲门,请你好好珍惜,相互鼓励,一直走到最后。
新时期存在新机遇、新挑战,在全面深化改革,社会各界一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紧要关头,精神文明建设成为不可忽略的重要一环,在高度商品化的今天,重温马克思主义爱情观无疑给“发烧”的社会注入一剂降温剂。(指导老师: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