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克斯流淌的时光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man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您如果常去陶然亭公园遛弯,在公园东门内的湖边每天早上一定听到过那悠扬的萨克斯乐曲。记者就是被一首《山楂树》的乐曲所吸引,一位身穿蓝黑色西服的男士在认真地指导着周围的几位乐友,他们旁边摆着一个写着“艺友和升乐队”的小旗子,不时有路过的游客停下来欣赏着动听的音乐,还有些人更是过来问这问哪的,对萨克斯充满了新鲜感,对这些吹萨克斯的人充满了好奇,记者也上前对这些执着的萨克斯手进行了现场采访。
  于柳钧:爱心寄托后半生
  身穿蓝黑色西服的男士名叫于柳钧,今年58岁。于柳钧以前是辽宁省某文艺团体的男中音歌唱演员,因为单位改制他选择了自己闯荡,三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来到北京,见北京公园里这么多中老年人喜欢唱歌跳舞拉乐器等文艺活动,他就想用自己的专业为自己后半生找个寄托,开始他教一些喜欢唱歌的中老年朋友练声、唱歌。因为他还擅长拉马头琴、二胡及吹萨克斯等,一些喜欢萨克斯的朋友就又跟他学了起来,后来学萨克斯的人多了,于柳钧干脆就只教萨克斯了。三年来有100多位萨克斯爱好者从这里学成,有些人还成为社区和一些业余团体的音乐骨干,特别是为许多中老年朋友的业余生活增添了乐趣和情趣。
  童建成:拉朋友来学萨克斯
  今年58岁的童建成学习吹奏萨克斯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现在可以参加一些助兴的文艺演出,能吹许多奏萨克斯著名的乐曲了,在乐队中是水平较高的,也是这里的主力队员。童建成告诉记者:学习萨克斯一是为自己的退休生活做准备,吹萨克斯总比一天到晚搓麻、无所事事要好得多,不但可以丰富自己的业余时间,还可以让自己老有所乐;二是我们这代人从小没有条件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现在老了也算有了圆梦的机会,就算圆了自己儿时的梦想吧!因为童建成以前有些音乐的基础知识的缘故所以学起来还算是入门比较快的,现在童建成已经把吹萨克斯当成了自己生活的一个重要的转折,他自己不但在吹萨克斯时得到了快乐,找到了寄托,在他的影响下周围一些朋友也纷纷加入了萨克斯的爱好者行列。
  张桂华:不识谱照样吹萨克斯
  穿着红色裤子的张桂花今年55岁了,学习吹萨克斯10个月了,大家都夸她的进步是最快的。张桂华家住丰台,但她几乎天天来陶然亭公园跟大家一起练习萨克斯,她是一位最执着、最刻苦的学员。张桂华告诉记者:吹萨克斯是因为常到公园唱歌,后来想学点儿乐器,就觉得萨克斯乐曲好听,其实我学萨克斯很辛苦,我连简谱都不认识,但是在老师的耐心帮助下现在能吹《心中的玫瑰》、《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等曲子了,跟着大家一起也能吹《山楂树》了,心里特有成就感。
  霍玉良:学萨克斯就为找乐
  今年60岁的霍玉良,退休前是师大附中的英语老师,兴趣爱好特别广泛喜欢冬游、旅游等,有着三十多年的冬游经历,游览过了国内国外的许多名山大川,并去过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十多个国家。霍玉良的心态很好,别看来萨克斯队才半年的时间,已经很有乐手的范儿啦!霍玉良平静地告诉记者:老年人退休前后学点儿音乐,为退休后的生活增添点儿色彩,为自己找一个新的生活寄托是件特别好的事儿!我吹萨克斯就为凑个热闹,固有个好心情!
  王志国:吹萨克斯带着老妈来
  萨克斯队的队员们一致给记者推荐了王志国和张小梅夫妇。在他们身上有着很动人的故事,来吹萨克斯的乐友们发现王志国来吹萨克斯和别人不一样,他每次都要推着坐在轮椅上80多岁的老母亲来听他吹萨克斯,原来王志国的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生活不能自理,为了让母亲能尽快的恢复,为她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所以他来学习萨克斯时就推着母亲来陶然亭公园遛遛弯,感受公园里轻松快乐的百姓生活,他吹萨克斯时老母亲就安静地坐在轮椅上静静地听,大家都夸他是个“大孝子!”。
  王志国对记者讲,母亲以前就特别爱听音乐,也特别喜欢来公园遛弯,喜欢看看跳舞、听听音乐的,最近几年老人的身体和智力都不行了,自从得了脑血栓后还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已经没有了自理能力,每时每刻离不开他的照顾。为了让母亲尽快的恢复,也因为自己太喜欢萨克斯的缘故,因此王志国决定带着母亲来公园吹萨克斯,为的是一边照顾母亲,一边练习萨克斯。就这样他每天都要骑着三轮车从角门来陶然亭公园,这边照顾母亲,那边学习吹萨克斯。最近,王志国又把爱人张小梅也带进了萨克斯队,刚刚学习一周的张小梅到离大家远一点的地方一个人认真地练着基本动作。
  萨克斯队经常有新队员加入,52岁的李士香是位刚刚学习萨克斯三次的新人,是最年轻的队员;冯祝庭、杨玉兰也是加入萨克斯队不到一年的新学员,并且学习萨克斯之前都不识谱,现在已经能吹《心中的玫瑰》、《爱的奉献》等曲子了。这群快乐的萨克斯爱好者们很享受萨克斯给他们带来的这份感受:乐在萨克斯中,美在萨克斯中!
其他文献
从四川一家平面媒体跳槽到央视,自称比较懒、不爱动窝的王小丫一直待在财经频道(原经济频道),至今已17年。从“小丫”到“小丫姐”,小丫坦言“这种变化很正常”。伴随着频道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小丫也从青涩走向成熟,坦言“收获很多”。她说,“17年,我都没有选择工作,都是工作选择我。我觉得有工作就很好,内心充满感恩。所以我希望做一些自己更感兴趣,而且也是更有意思、有意义的事情。”  深深地怀念着《开心辞典
期刊
从《闯关东》里朱开山“带领”一家人的闯,到《闯关东前传》兄妹三人各自“成长”中的闯,“闯关东系列”早已竖起了一块金字招牌。作为这块金字招牌的创始人,大连籍编剧高满堂被众人称为“闯王”可谓当之无愧。高满堂曾用“三个气”来形容新作《闯关东前传》一狂野之气、自由之气、豪迈之气。但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这位圈里闻名的金牌编剧却道出了背后他所付出的艰辛。“这是我用情最多、耗时最长、处理最大胆的一部戏。”  
期刊
把不靠谱、不真实,搞怪都搞得让人不理解的事情称为“雷人”,是网民常用的词汇。把那些同样离谱的电视剧称为“雷剧”,是观众常用的批语。从上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副司长王卫平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中可以看出,观众的意见已经引起了明显的社会反响,由此总局对卫视播出的抗战剧提出了明确要求,希望各卫视修改或停播过度娱乐化的抗战剧。  “雷人”的事情可能仅在一个区域产生影响,“雷剧”却因其传播的广泛
期刊
在今年北京科技周亮点之一的“BTV杯百姓发明大赛”中,有两项发明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一项是64岁的张宝全发明的鲜肉切片机,另一项是72岁的李荣标发明的手扶电动多功能爬楼轮椅。  为了妈妈,曾经中风的他发明鲜肉切片机  “我是为妈妈发明这台机器的,可现在发明成功了,妈妈却不在了!”家住朝阳区垡头、64岁的发明者张宝全伤感地表示。张宝全回忆说,妈妈很爱吃涮羊肉,以前家里都是买冻的羊肉卷。但有些并不适
期刊
襄阳一白血病女孩急需把血样送到北京做检测以便骨髓配型,但因其家庭贫困、在北京又没有亲友,急需有人帮助。北京电台《京城帮帮团》接到襄阳新闻广播寻求协助的电话后伸出援手,进行了一次千里之外的接力救助。  5月10日,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京城帮帮团》主持人湘麓接到湖北襄阳新闻广播《襄阳帮帮团》栏目组打来的电话,说当地有一名15岁的白血病女孩急需做骨髓移植前的血样检测,因为她的家境不好,在北京又没有亲人
期刊
目前,将在北京电视台影视频道播出的电视剧《老米家的婚事》剧组走进白纸坊街道,宋丹丹等主演与观众互动,做游戏,谈子女的恋爱问题。该次活动是北京电视台影视频道“欢聚一堂”系列社区活动的第三站,该系列活动旨在把优秀的、尤其是与老百姓生活关系密切的影视剧精品带入街道与社区,将演员和主创请到观众中进行互动交流,从而在荧幕上的演员与荧幕外的观众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此前,《独生子女的婆婆妈妈》剧组曾在月坛街道
期刊
北京广播电视台第一届运动会,日前在丰台体育中心的专业赛场上激烈展开。作为北京广播电视台成立之后的首届运动会,其所属的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九台一网”,及《北京广播电视报》,《北京电视》周刊、《人物》周刊等几十家单位,都组织了运动队。在强劲的进行曲中,精神抖擞的各支代表队迈着整齐的步伐入场,从每个人精神奋发的表情上就可以知道,他们是各个单位的骨干力量,这表明文化体育运动在群众中深入开展,已经
期刊
反问更入脑  阅读文章或书本时,多提几个反问句,有助于加强记忆。如,问自己:我是否同意?为何作者这样说?和我的日常生活是否有关?和我的价值观是否相同?吸收的东西和生活越是有关,越能记住。通过反问,还能将自己的知识和新学到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更能加深记忆。此外,若能将文字图像化,也有助于加深记忆。  睡眠有助强化记忆  美国精神学家指出,在学会一项新知识或技能后,当晚需要睡6小时以上,否则记忆不会印
期刊
谈起“嘉宾失控怎么办”这个话题,BTV生活频道《选择》节目主持人晓艳认为要先给嘉宾分一下类,“嘉宾分两种:专家型和普通人,这两种嘉宾失控的情况不太一样。专家型嘉宾的失控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紧张,因为第一次出镜或者到了陌生环境,感到头晕脑涨,逻辑思维连不上了;另一种是讲得太high了,进入嘉宾的专业领域,他觉得你需要的那段东西必须从头讲才能说清楚,而且业务的分支很多,他会把话题岔得很远。这两种失控我觉
期刊
我们生活的世界无疑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但是,什么是新媒体,似乎依然是个争议不清的问题。不同的利益集团纷纷提出了对自己有利的概念,帮助自己确立在新媒体的领军地位。所谓纲举目张,厘清新媒体传播的本质,方能使我们更加准确地把握和认知新媒体。  一般来理解,媒体是信息传播的媒介,新媒体就是信息传播的新媒介,新方法、新工具或者是新载体。所以,对新媒体的认知,首先是新旧的新,也就是新出现的媒体。电有从技术的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