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宝宝讲故事,你会吗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d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大人的事情。宝宝的小脚丫子还稚嫩,门都出不了呢,听故事就成了他们认知世界的主要窗口。那里面丰富奇特的想像和大胆奇妙的夸张更是深深吸引着宝宝。
  那么,如何运用讲故事对宝宝进行早期教育和训练呢?
  家长首先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根据宝宝年龄选择故事,只有符合年龄特点、适合其理解程度的故事,宝宝才会感兴趣。一般来说,2~3岁的宝宝理解能力有限,喜欢以动物为主人公的童话,内容上应贴近宝宝生活家长可选择一些讲述生活常识,规范宝宝行为的故事,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词汇尽量口语化;4岁以后,宝宝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故事内容可渐趋多元化,比如思想品德教育,革命历史传统,自然科学常识等方面,情节要有起伏,词汇可尽量浅显易懂,但最好开始改用书面语。
  其次,家长讲故事之前要做些准备。如:了解内容,熟悉情节,以免讲述时结结巴巴,冲淡宝宝对故事的总体印象,引不起兴趣。有实物的故事或有插图的儿童读物,可以一边指导宝宝观察实物或插图,一边讲述。讲故事时要注意发音正确,吐字清楚,速度适中,语调要抑扬顿挫,有一定的节奏。同时努力做到绘声绘色,故事中人物的动作,思想感情,要尽可能通过手势,声调和面部表情表达出来,具体讲述到人物对话时可尽量根据故事中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来变换语气。
  讲故事时要注意观察宝宝的反应发现其注意力不集中,要分析原因,随时调整策略。如果因为讲述时间过长,就赶紧结束,一时无法结束,可用疑问句暂停,以激发宝宝下次再听的兴趣。如果有其他原因分散了注意力,可利用音调的高低变化,或稍加停顿,给他一个听觉上的刺激,从而引起他新的注意。
  讲述过程中可向宝宝发问,给他发表意见的机会,提高他听故事的积极性。
  
  贴士;故事训练八法
  布置任务法讲故事之前交给宝宝一些任务,比如:记住故事的主人公及其主要特征,了解故事的情节等等。让宝宝带着任务去听故事,可以使他渐渐学会根据需要,而不是仅凭兴趣,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有利于培养宝宝的有意注意力。
  巧设疑问法 合故事内容巧设问题,可以调动宝宝思维的积极性。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能激发宝宝动脑筋思考。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当,太难的宝宝容易失去兴趣。
  鼓励提问法 问题是发展思维的起点。对宝宝的好问应加以鼓励,并引导宝宝从故事中找出答案。如果故事里没有答案,则可让宝宝通过思考,查找资料,做实验等方法来自行寻找。
  复述法 听完故事之后。要求宝宝完整有序地进行复述,既可增强记忆力,又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对思维的完整性和严密性也是一种较好的训练方式。
  表演法 把听过的故事通过肢体动作,语言,道具等表演出来,可以使宝宝获得情绪上的愉悦,也可帮助他们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接续法 有些故事听完以后让孩子感觉意犹未尽,宝宝总爱追问“后来呢”,如果让宝宝自己展开想像的翅膀把故事续编下去,他们一定会兴趣盎然。
  配音法 故事里常常需要各种音响效果,如动物的叫声,风雨声、置声,流水声等。可以让宝宝模仿这些声音参与到故事中来。帮助其进一步感知事物,同时丰富他们的语言。
  配画法 给自己喜欢的故事配上插图,是宝宝很乐意做的事。他们根据自己的想像绘画、涂色时,家长不要干涉或者代替,要让他们充分享受独立创造的快乐。
  
  责会编辑:三宅
其他文献
婴儿行为能力包括感知、语言、运动等方面,家长可依下全面、系统地测试一下自己宝宝的行为能力状况。    1-2个月:  感知:可在安静状态下短暂注视物体,可凝视光源,有头眼协调能力,头可跟随眼前移动的物体转动,会追随大人微笑着的脸,有人逗时还会露出笑容。  语言:有时会无意识地发出“啊”、“喔”等语声,不理他时会用哭叫来引起大人对他的注意。  运动:仰卧时会用小脚踢东西,抱起时会试图把头维持直立位,
期刊
去年秋天,在《孩子》与省妇联共同举办的“家庭教育巡回报告会”上,本刊指导专家、著名家教学者王晓春老师报告的专题——“家长的权威”,让家长们听得如痴如醉,引起了极大的共鸣……  在《孩子》每期的读者调查问卷中,在我们的读者咨询活动中,孩子不听话、任性成为占比例最大的问题,家长们为这些问题苦恼,困惑着……  在现代家庭,父母的权威远不如我们的祖辈,父辈,在有的家庭里甚至已消失殆尽。而且孩子的年龄越大,
期刊
大到治理一个国家,中到管理一个企业小到教育一个孩子,这三者之间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共同之处,但其实,它们本质上有一个共通的地方,就是都需要管理、控制和引导。  既然本质上共通,很多东西就可以借鉴。比如管理的效率和成本。比如权威。  在管理过程中,与说服和交换不同权威常常以极简单的方式运作,有的时候甚至一个字也不需要。在权威关系中,被管理者总是可以清楚而迅速地懂得,要他干什么,不要他干什么。  诺贝尔
期刊
调查链接之一:中国青年权威意识最弱    1999年3月至2000年年底,由中、日、韩三国的多家机构共同完成了一次跨国大测查,被调查青年年龄在18~25岁之间,总人数达4000余人。在这次大规模、跨国度的调查中,有一项要求是将父亲对待孩子的态度按照“做孩子的榜样”、“给孩子提出忠告”、“像朋友一样相处”和“对孩子不干涉”进行排序,调查人员试图由此揭示受试者对权威的态度。结果,认为父亲对孩子要“作为
期刊
我所在的幼儿园做了一次测验,给每一位家长派发了一份问卷,标题是:“你了解你的孩子吗?”凯莉的妈妈接过问卷,不禁抿嘴一笑,冲口反问道:“我不了解自己的孩子,这可能吗?”但正是这位信心十足的母亲,第二天早上却十分尴尬地承认,看来自己并没有真正了解孩子,因为24个问题,她只答对了9题。  这24个问题是:  1 谁是你孩子最好的朋友?  2 最让你小孩感到害怕的是什么?  3 什么是你孩子最喜欢玩的游戏
期刊
女儿是幼儿园里舞蹈队的成员据说是队里基本功最好的队员之一,在老师的眼里就成了红人,一有演出,总要委以重任。  这一次舞蹈队排了个《西游记》的新节日。女儿放学回来美滋滋地说,她和另外两个小朋友被选中演猴王了。还再三强调猴王是需要翻跟头的,其他小朋友只能混在一起演小猴,跑来跑去,偶尔在地上打个滚儿什么的。  高兴之余我略有担心  女儿稍胖,演猴王是不是有点不太合适7但又怕打击她的积极性,就只好从另一个
期刊
下午起床的时间,我在帮孩子们梳头。忽听一个孩子说:“李老师扎的辫子不好看,太高了。”另一个却立即伸出食指放在嘴边:“嘘!不能说,老师是没有缺点的,有缺点的不是好孩子。”“不对,我爸爸说人人都有缺点只要改正就是好孩子。”他们的争执让我突生一念,并临时改变了我的课程设计。  “今天下午的课程内容是请小朋友们帮老师找找缺点,好帮助老师改正。”话音刚落,就听一片唧唧喳喳的声音:“老师还有缺点呀!”“我不能
期刊
孩子一出世就在学习了:学走路,学吃饭,学说话……因为不断有进步,不断有成就,他们兴趣盎然,快乐无比。  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两个字对他们而言不再意味着快乐,而多是枯燥和郁闷:识字,算术,英语等等成了他们最头疼的事,钢琴,美术,舞蹈等等培训对他们来说惨过受刑……再遇上些教师不能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用他们易于接受的方式或语言去帮助他们理解和学习的,就更惨。他们会认为课堂并不好玩,学习
期刊
买下了昂贵的钢琴,接下来要面对的就是学习乐器的重复性,枯燥性和严格性了,这比掏钱付账要艰难得多,确实需要孩子和家长双方都付出艰辛的努力。想让孩子学习的热情持续下去,关键的一点是培养孩子学琴的兴趣。以钢琴为例:    每天开始练琴前,给孩子五分钟自由创作的时间    孩子弹奏什么你不要干涉,只要他保持正确的手型即可。对于初学琴的孩子,哪怕他们只是在键盘上随便敲击也应该鼓励,至少它可以让孩子熟悉钢琴上
期刊
链接一:    据《南京晨报》报道,一名家境贫困的孩子与母亲一同逛街,一眼看上了一标价280元的遥控玩具。这名孩子的父母均已下岗,父亲腿有残疾全家仅靠母亲打零工的每月300元收入过活。所以母亲虽深感内疚但还是狠着心劝说,“买了玩具我们就连回家的车钱都没有了。等明年吧明年妈一定攒钱给你买。”小儿极不高兴,趁母亲不备,竟负气走失。    链接二:    据广西某杂志编辑透露,这几年编辑部为资助广西贫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