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能有些对地产商恨之入骨的人,连这个设问本身都不同意。不是地产商从什么时候起被妖魔化,而是地产商本来就是妖魔。但在我看来,虽然这个世界可恶的事情实在很多,可恨的人也不少,但我不会认为中国哪个阶层是妖魔,地产商也不是。
不是妖魔并不等于不会被妖魔化。谁都知道,城管人员抄无证摊贩的三轮车,大多数时候只是在履行职责,但相对于弱势的小摊小贩而言,作为执法者的城管就会被公众涂抹上一层凶神恶煞的形象。地产商与城管没有可比性,但在被妖魔化这一点上有共同之处。
地产商的骂声,伴随这一阶层的崛起而生。地产商的崛起,是1998年“房改”以后的事。1992年、1993年的房地产热,也曾催生了一大批房地产开发企业,但由于他们是过热的产物,大多昙花一现,而当时商品房还只是小众的奢侈品,没有面向大众,所以不足以支撑一个群体的崛起。不过,地产商也并非1998年“房改”就迅速赢得恶名,即使到2000年,多数老百姓也没有接受商品房的概念,不知道住房商品化对自己的将来意味着什么,更无从恨起商品房的提供者。
地产商的妖魔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以肯定的是,它是房价不断暴涨与民众巨大失落的产物。有些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房价年年在涨,他发现自己永远也买不起房,怨恨顿生;有些居民,收入增长还比较快,但房价基数大,一涨就是几十万元,怎么也追不上,因此会对地产商产生不满。
老百姓的不满要表达,当然也可以针对房地产,但房地产是个物,你骂它,就像对墙壁大骂一样,虽然也可以解气,但还不够。转移到对物化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是自然的,而转移到作为住房提供商的地产商(人)则是必然的。
很多老百姓也知道地产商是制度的产物,而制度是政府部门制定的,但他们对政府部门最多只是腹诽而已,怒火还是要针对地产商。转型期的社会,住房和房价并非居民不满的唯一来源,但它的价值量最高,必定是主要来源之一,而且老百姓会将对其他地方的怨怒也一并发泄到地产商身上。怨怒多了,妖魔化就水到渠成了。
地产商的妖魔化,还与我们时代的社会环境有关。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环境?这是个躁动、浮华的物质主义时代,这是个追求财富快速积累(追求速富)的时代,作为这个时代的象征符号,没有比地产商更合适的了。
有一位小地产商跟我说过这样一件事:某次饭局,当他把名片递给一个年轻女孩后,听到了后者一声低低的惊呼——开发商总经理!你可以想象他们以后的暧昧故事。
地产商的妖魔化还得有代言人。如果地产商都像“合生创展”老板朱孟依那样,低调做事,闷声发财,从不在媒体面前露面,社会公众无从知晓朱孟依是什么样的人,不清楚“合生创展”、“珠江投资”有几斤几两,除了“神秘”二字,很难燃起对地产商的其他感情波澜。假如地产商们都是这样的人,哪里谈得上什么被妖魔化?
妖魔化需要载体。又是号称地产商只为富人盖房,又是宣称地产商没有暴利,又是坚称房价一直要上涨,任志强、潘石屹曝光多了,妖魔化就找到了现实的落脚点。不仅要有人的载体,还得有事件的载体。这个事关百年安居的行业,时不时闹点“楼脆脆”、“楼倒倒”的新闻,或者是强制拆迁,或者是改变规划,入住后还阻拦业主成立业委会,人民群众怎么可能不恨你?
有专家说,房地产和地产商的妖魔化是其成长时期的烦恼。按理说少年不知愁滋味,青春期才有烦恼,而年纪轻轻的商品房,从诞生之日起就烦恼不断,入行不久的地产商,成名之日就骂声不停。地产商的烦恼,是一个阶层与生俱来的烦恼。
(摘自山西经济出版社《从沸腾到癫狂——泡沫背后的中国房地产真相》 作者:袁一泓)
不是妖魔并不等于不会被妖魔化。谁都知道,城管人员抄无证摊贩的三轮车,大多数时候只是在履行职责,但相对于弱势的小摊小贩而言,作为执法者的城管就会被公众涂抹上一层凶神恶煞的形象。地产商与城管没有可比性,但在被妖魔化这一点上有共同之处。
地产商的骂声,伴随这一阶层的崛起而生。地产商的崛起,是1998年“房改”以后的事。1992年、1993年的房地产热,也曾催生了一大批房地产开发企业,但由于他们是过热的产物,大多昙花一现,而当时商品房还只是小众的奢侈品,没有面向大众,所以不足以支撑一个群体的崛起。不过,地产商也并非1998年“房改”就迅速赢得恶名,即使到2000年,多数老百姓也没有接受商品房的概念,不知道住房商品化对自己的将来意味着什么,更无从恨起商品房的提供者。
地产商的妖魔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以肯定的是,它是房价不断暴涨与民众巨大失落的产物。有些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房价年年在涨,他发现自己永远也买不起房,怨恨顿生;有些居民,收入增长还比较快,但房价基数大,一涨就是几十万元,怎么也追不上,因此会对地产商产生不满。
老百姓的不满要表达,当然也可以针对房地产,但房地产是个物,你骂它,就像对墙壁大骂一样,虽然也可以解气,但还不够。转移到对物化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是自然的,而转移到作为住房提供商的地产商(人)则是必然的。
很多老百姓也知道地产商是制度的产物,而制度是政府部门制定的,但他们对政府部门最多只是腹诽而已,怒火还是要针对地产商。转型期的社会,住房和房价并非居民不满的唯一来源,但它的价值量最高,必定是主要来源之一,而且老百姓会将对其他地方的怨怒也一并发泄到地产商身上。怨怒多了,妖魔化就水到渠成了。
地产商的妖魔化,还与我们时代的社会环境有关。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环境?这是个躁动、浮华的物质主义时代,这是个追求财富快速积累(追求速富)的时代,作为这个时代的象征符号,没有比地产商更合适的了。
有一位小地产商跟我说过这样一件事:某次饭局,当他把名片递给一个年轻女孩后,听到了后者一声低低的惊呼——开发商总经理!你可以想象他们以后的暧昧故事。
地产商的妖魔化还得有代言人。如果地产商都像“合生创展”老板朱孟依那样,低调做事,闷声发财,从不在媒体面前露面,社会公众无从知晓朱孟依是什么样的人,不清楚“合生创展”、“珠江投资”有几斤几两,除了“神秘”二字,很难燃起对地产商的其他感情波澜。假如地产商们都是这样的人,哪里谈得上什么被妖魔化?
妖魔化需要载体。又是号称地产商只为富人盖房,又是宣称地产商没有暴利,又是坚称房价一直要上涨,任志强、潘石屹曝光多了,妖魔化就找到了现实的落脚点。不仅要有人的载体,还得有事件的载体。这个事关百年安居的行业,时不时闹点“楼脆脆”、“楼倒倒”的新闻,或者是强制拆迁,或者是改变规划,入住后还阻拦业主成立业委会,人民群众怎么可能不恨你?
有专家说,房地产和地产商的妖魔化是其成长时期的烦恼。按理说少年不知愁滋味,青春期才有烦恼,而年纪轻轻的商品房,从诞生之日起就烦恼不断,入行不久的地产商,成名之日就骂声不停。地产商的烦恼,是一个阶层与生俱来的烦恼。
(摘自山西经济出版社《从沸腾到癫狂——泡沫背后的中国房地产真相》 作者:袁一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