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灵魂,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目前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大多在学完某一化学原理后,课本上给出较详细的实验步骤、实验结论,再让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这对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化学原理和检验某种假设、推理是否符合实际是极为重要的,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观察能力也大有好处,但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方面效果并不显著。完全运用这种验证式的实验教学会养成部分学生较强的依赖心理,容易形成思维定势,阻碍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试验尤为重要。
探究性试验与传统的验证实验相比,前者的优点是在一定程度上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这里的创造并不要求中学生能发明什么或能对社会做出多大的贡献,而是让他们通过探究性实验培养一定的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课本上老师没有讲过的新知识、认识以前未接触过的新事物。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萨其曼认为:“当学生处在一个使他感到困扰的环境时,就会本能地开始探究。”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实验能力呢?
一、教师组织下的探究性试验
教师首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及教学大纲,明确课本上的实验在这节乃至这一章中的地位、作用。然后通过查阅资料及参考书,将课本上的部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试验,课上带领同学一道沉浸在探求科学知识的氛围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学生就会慢慢地掌握探究性试验的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向,就会激发他们探究知识的欲望。如在讲解原电池的原理时,我们把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改为如下的边讲边实验,考虑到学生的自身素质及水平,在课上每人发一实验提纲,内容如下:
1.锌片放入稀硫酸中,有何现象发生?为什么?
2.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有何现象发生?为什么?
3.将锌片与铜片用导线连接后再共同浸入稀硫酸中,仔细观察有何现象发生?怎样解释金属片上发生的变化?
4.问题3的導线中间接入一个电流计,又有何现象呢?对以上现象做出解释。
学生在以上四个问题的指导下,逐步完成每步的操作并做出解释,教师再因势利导,学生就会很容易掌握原电池的定义及其工作原理。通过这一认知过程,使学生在求知中体会到了一种成就感。这种探究性试验是在教师精心安排、策划下有步骤进行的,对于厌倦了验证性试验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认知活动,能使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适应并能接受这一活动过程。
二、部分学生实验改为课堂上的探究性实验
学生实验对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操作技能、巩固所学的知识很有好处。我们不能否认学生实验在学生获得知识过程中占有的重要地位,但在教学中可以灵活处理学生实验与探究性实验的关系,有些学生实验可以在课堂上改为探索性试验。
诚然,在培养学生具有探究性实验能力过程中会遇到以前碰不到的许多新问题,学生出现错误也在所难免。怎样面对这些新问题呢?这时老师一定要冷静处理眼前的处境。“数子十过,不如奖其一功。”不要经常指责其犯的错误,而要更多地看到其成功的地方,要满腔热情地帮助他改正错误,当学生有进步时要及时地给与肯定和表扬,要始终把他们当作知识的主动发现者和探索者。
三、培养学生独立的探究能力
随着学生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不断增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不断加大学生独立实验的比重,为他们提供独立思维的空间。教师要精心准备一些实验习题,让学生准备好实验方案,让他们在实验室独立创新实验,这些实验习题可以是课本上的实验习题,也可以是平时教学中积累下来的、能反映一定能力的实验习题或复习题。如在学完铵盐知识后,我布置了这样的实验习题:不用任何试剂鉴别下列五种溶液:硝酸钡、硝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钡、硫酸铵。学生先选定方法后再进行探索,最终求得了最合理的结论。
对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的培养有多种途径和方法,有时也可用课外作业形式布置给学生课后完成。如在学完硫化物及硫酸盐知识后,布置用六种方法区别硫化钾和硫酸盐的实验习题。学完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后,布置如下的实验作业:两瓶PH=2的酸溶液,一瓶是强酸、一瓶是弱酸,现在只有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和蒸馏水,而没有其他试剂,简述如何用最简单的实验方法判断哪瓶是强酸。通过这些实验作业,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都大有好处。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探究性实验的研究既符合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又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捷径。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提出正确问题比起寻找它的答案来说常常是更为困难和更有创建的行动。培养探究性试验更能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它是对传统验证性试验的一个重要的补充,在课堂上恰当地运用探究性实验教学,会使化学教学更有启发性、趣味性,更有魅力。
探究性试验与传统的验证实验相比,前者的优点是在一定程度上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这里的创造并不要求中学生能发明什么或能对社会做出多大的贡献,而是让他们通过探究性实验培养一定的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课本上老师没有讲过的新知识、认识以前未接触过的新事物。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萨其曼认为:“当学生处在一个使他感到困扰的环境时,就会本能地开始探究。”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实验能力呢?
一、教师组织下的探究性试验
教师首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及教学大纲,明确课本上的实验在这节乃至这一章中的地位、作用。然后通过查阅资料及参考书,将课本上的部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试验,课上带领同学一道沉浸在探求科学知识的氛围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学生就会慢慢地掌握探究性试验的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向,就会激发他们探究知识的欲望。如在讲解原电池的原理时,我们把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改为如下的边讲边实验,考虑到学生的自身素质及水平,在课上每人发一实验提纲,内容如下:
1.锌片放入稀硫酸中,有何现象发生?为什么?
2.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有何现象发生?为什么?
3.将锌片与铜片用导线连接后再共同浸入稀硫酸中,仔细观察有何现象发生?怎样解释金属片上发生的变化?
4.问题3的導线中间接入一个电流计,又有何现象呢?对以上现象做出解释。
学生在以上四个问题的指导下,逐步完成每步的操作并做出解释,教师再因势利导,学生就会很容易掌握原电池的定义及其工作原理。通过这一认知过程,使学生在求知中体会到了一种成就感。这种探究性试验是在教师精心安排、策划下有步骤进行的,对于厌倦了验证性试验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认知活动,能使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适应并能接受这一活动过程。
二、部分学生实验改为课堂上的探究性实验
学生实验对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操作技能、巩固所学的知识很有好处。我们不能否认学生实验在学生获得知识过程中占有的重要地位,但在教学中可以灵活处理学生实验与探究性实验的关系,有些学生实验可以在课堂上改为探索性试验。
诚然,在培养学生具有探究性实验能力过程中会遇到以前碰不到的许多新问题,学生出现错误也在所难免。怎样面对这些新问题呢?这时老师一定要冷静处理眼前的处境。“数子十过,不如奖其一功。”不要经常指责其犯的错误,而要更多地看到其成功的地方,要满腔热情地帮助他改正错误,当学生有进步时要及时地给与肯定和表扬,要始终把他们当作知识的主动发现者和探索者。
三、培养学生独立的探究能力
随着学生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不断增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不断加大学生独立实验的比重,为他们提供独立思维的空间。教师要精心准备一些实验习题,让学生准备好实验方案,让他们在实验室独立创新实验,这些实验习题可以是课本上的实验习题,也可以是平时教学中积累下来的、能反映一定能力的实验习题或复习题。如在学完铵盐知识后,我布置了这样的实验习题:不用任何试剂鉴别下列五种溶液:硝酸钡、硝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钡、硫酸铵。学生先选定方法后再进行探索,最终求得了最合理的结论。
对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的培养有多种途径和方法,有时也可用课外作业形式布置给学生课后完成。如在学完硫化物及硫酸盐知识后,布置用六种方法区别硫化钾和硫酸盐的实验习题。学完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后,布置如下的实验作业:两瓶PH=2的酸溶液,一瓶是强酸、一瓶是弱酸,现在只有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和蒸馏水,而没有其他试剂,简述如何用最简单的实验方法判断哪瓶是强酸。通过这些实验作业,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都大有好处。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探究性实验的研究既符合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又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捷径。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提出正确问题比起寻找它的答案来说常常是更为困难和更有创建的行动。培养探究性试验更能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它是对传统验证性试验的一个重要的补充,在课堂上恰当地运用探究性实验教学,会使化学教学更有启发性、趣味性,更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