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低段识字教学方法一二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c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离不开汉字。汉字的认识和学习是小学低学段教学中的重点,又是难点。对于小学生来说,指导识字方法,激发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率是非常重要的。如何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认识、掌握汉字呢?
  一、象形联想 趣谈识字教学
  新课标规定一年要级要求掌握的一类生字有350多个,950多个二类字要求认识。这对于刚跨入小学门槛的一年级新生来说是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如果靠单纯的讲解、示范和练习,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丧失识字教学的生命力。教师应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开展多种活动,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识字教学,其中象形联想识字法教学效果较好。
  象形文字,是人类祖先通过描募实物形状而发明的古文字,它不但有固定的读法,而且是一幅幅有趣的图画。如“禾、月、日、火”,教学这些字,可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图像,认识事物特点,找出象形字与图形的相同点,以便牢牢地记住这些字形。又如“口”是源于对生活中的实物形状的模仿。这样认识的生字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孩子自然就不会忘记。教学时请同学上台做相应的动作,加强了孩子的记忆。一年级孩子识字特点是记得快又忘得快。象形联想识字法,可以提高孩子识字的兴趣。老师在课堂上利用图画与字的配对游戏合多媒体中有关事物与字之间演变过程的演示,使学生将自己头脑中的资源与眼前所见的画面产生联系,并且图画以视频动画的方式展现出来,学生就像看动画片一样,边玩边学,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中的快乐,也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二、迷你故事 趣谈识字教学
  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的课程,更是一门妙趣横生的课程。汉字的识字量大,结构复杂。这些汉字就像和孩子们在玩“大家来找茬”的游戏一样,一会一个姿态的出现,琳琅满目,形式多样,又总是和学过的汉字模棱两可,有时音近,有时形似,有时义同。教师要根据汉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义的关系,利用孩子们现有的识字库,将生活中的一些经验和有趣的事物巧妙地糅合,将一个个结构复杂、难记的汉字用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如教学生字“清、晴、请、情、睛”,先出示“青”,趣问此字,编故事:星期六,小青一个人呆在家里很寂寞,想出去找朋友。她走啊走啊,在路上碰到了“三点水”,小“青”说:“三点水,咱们做个好朋友吧!”三点水说:“好啊!”于是,他们俩手拉手变成了“清”。河水清清的“清”。”小“青”继续往前走,觉有点热,她抬头一看,哇!一轮红日当空照,“日”对小青说,我们交个好朋友吧,随后出示晴,晴朗。接下来由学生自己继续把故事说下去……这样设计给小“青”找朋友,激起了学生学习兴趣。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借助偏旁理解字、词的意思,并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课堂上,老师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成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故事里有汉字,汉字中藏故事。这种教学方法能点燃学生的创造火花,把学生的智慧潜力发挥得淋漓尽致,还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巧编字谜,趣谈识字教学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如让学生单调地识记生字,不但枯燥无味,而且易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加上大部分汉字笔画多,结构复杂,难认、难写、难记,七八岁的孩子学得快,忘得快,使不少教师深感头疼。编字谜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识字方式,字谜识字法使学生爆发出了极大的热情。此种方法不仅凸现了汉字本身所蕴含的形态结构特点,而且还表现了人们对汉字形态结构的直观认识,加深了学生对汉字的识记。孩子们在编字谜中肯定是要经过精心辨认每个字的组成部分,通过动手、动口、动脑,达到主动积极识字的目的,既能巩固识字效果,又可增强学生识字兴趣。
  例如教学“瓣、叭、亩、吝、任”等生字,可以巧编以下字谜 “前辛遇后辛,姐俩把瓜分,瓜瓣香喷喷” “口字后面一个人,滴滴答答吹喇叭”“一点一横长,二字口四方” “出口成章” “左边加一,右边减一,正好两千。”
  编字谜,真正成为低段教师识字教学的一大法宝。字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呈现方式,是汉字本身带给我们的一笔财富。编字谜,让学生爱上了中国汉字、爱上了中国文化。
  汉字教学方法众多,汉字教学方法五花八门,因材施教,因字选法是我们识字教学最佳方法,所以我们在教学识字要做到:
  1.选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体现“趣”味。
  一课书有一课书的特点,一个字有一个字的特点。教学时,要根据不同的汉字特点,选用灵活方式,综合运用多种识字方法,不拘泥于用一种方法。
  2.提倡学生创造识字方法,做到“趣”学。
  3.培养学生优化识字能力,做到“趣”用。
  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设计扎实、有趣、巧妙的识字教学方法,就能解决 “枯燥无味”的问题,又能降低识字难度,还能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汉字的乐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不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要施行素质教育,物理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重视科学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  关键词: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改革  新课程实施以来,物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想方设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师
期刊
眼看天色渐晚,小超还没有接走。打了几次电话,没人接!依稀记得小超的父母开了个花店,我还是送他回家吧!  牵着孩子的小手走下楼梯,想起早晨对儿子的承诺,嘴里不由自主地念道“经过菜场门口的小店,我要去买炸鸡调料,炸鸡腿给哥哥吃。”  远远地看见菜场门口的小店还亮着灯,不由加快了车速。快到小店门口,耳边传来了小超温馨的话语“买炸鸡调料!不要忘记!”我心头一热,没想到这个平时调皮捣蛋的小家伙还挺细心的! 
期刊
摘要:初中阶段是特殊时期,该阶段的学生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发生巨大变化,所以我们要特殊对待初中生学习问题,尤其是比较枯燥的数学学科。初中数学教学具有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小学数学知识总结又是为高中数学做好铺垫,因此,我们只有增强数学教学有效性才可以发挥好初中数学的桥梁作用。本文主要论述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意义以及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性;措施  数学教学
期刊
振兴教育,希望在教师,关键在管理者。面对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我们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一所好学校,必须要有优秀的管理者。由此看来,管理者的人格魅力对于学校的成功是很重要的。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今天,我们应重视和倡导管理者人格魅力的塑造。  一、强化人格魅力,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所谓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魅力是指很能吸引人的力量。学校管理者人格魅力也就是指管
期刊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构建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就尤为重要,因为民主、和谐的班级,有利于健全学生人格,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更好的适应、面对各种复杂的环境,有利于为即将走向社会的莘莘学子打下坚实的基础,它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关键而绝不能忽视的问题。我们需要建立一种良好、科学的班级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放开班主
期刊
摘要:在自制玩具被教育界如此重视的今天,幼儿园中实际制作情况又是如何呢?本课题试结合实际调研,针对幼儿园自制玩具制作的现状,专门从“制作”这个角度,全面反映出目前在幼儿园自制玩具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通过此次研究,不仅可以为幼儿教师解决一些制作过程中的各种困惑,而且借此让幼教工作者及幼儿家长注重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玩具的意义,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
期刊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是人类获取直接经验的重要途径。在探究性的实验中,能够实现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实验,是高中物理最重要的一个电学实验,它综合使用了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等电学器材,综合应用了欧姆定律等知识。下面就以此实验为例,探讨在课堂上如何进行探究教学。  一、知识与方法准备  发现问题
期刊
俗话说:“民强则国强”。随着有关增强国民体质政策和改善措施的不断提出,可见国家对全民体质健康的高度重视程度,尤其把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提升到了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高度。学校体育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大事,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着民族和国家的未来。目前城区中学学校体育课开设乐观,但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升学压力毕业班的体育课开设受到阻碍,同样存着一些问题,
期刊
一个人精神世界的逐渐丰富和成熟都是从启发与感悟中开始的,一句适时而来的引导,一句触动心灵最柔软区域的警句,对培养涵蕴学生丰富多姿的灵魂举足轻重。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宏观思想、感味艺术、发展个性、读出生命、探索自我等义不容辞。  学生是一个个丰满的个体,他们尚不成熟的身体里蕴藏着无限丰富但并不成熟的思想,身体的成长需要营养和锻炼,灵魂的高尚纯洁需要提升与洗礼,在美化灵魂的过程中,丰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基础教育必不可少的课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评价则是提升课程质量及学生各项知识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本文通过搜索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有关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文献,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设计原则、实施过程及误区做出归纳总结,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误区  原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座谈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