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提出:“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引起了教育界同仁广泛的共鸣。“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教学改革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我们开展“生态体验教育”,在数学课堂尝试进行“体验式”学习,就是要在课堂里实现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儿童时空身心的完全解放,让孩子们自由、自主地融入到学习情境当中,亲身经历数学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自主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同时,在与老师、同伴共同的学习、交流、评价、反思等活动中,身心得到发展,生命境界得以提升。应该说,数学“体验式”学习真正是一种生命化的学习方式,“体验式”学习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从2012年上半年起,我校数学组在“生态体验教育”理念的关照下,在著名特级教师詹明道的悉心指导下,积极诠释《数学课程标准》“要让学生亲身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经历的过程中去体验和感悟数学,丰富自己的学习经历和经验,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的要旨,提出了“体验式”数学课堂的主张。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实践、交流,大家逐步探索明晰了“体验式”数学课堂的基本特征和操作模式。为了更好地开展“体验式”课堂教学活动,我们还创造性地在数学课堂上应用“体验卡”。“体验卡”为学生的体验活动搭建了外显的平台。“体验卡”既是教师钻研教材、预设教学过程的物化外显,更是学生学习体验、交流互动、完善升华的有效载体。而今,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体验”已成为贯穿教学活动的主线。课堂上,教师通过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源泉;通过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思想方法;创设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氛围,让学生体验主动学习的快乐;创设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体验成功。
两年多的“体验式”数学课堂实践活动,全校数学老师积极参与。市、区“体验式”教学专题展示活动,更给了我们与专家、学科同行研讨、碰撞和提高的平台,使得我们的研究工作日趋完善和成熟。广西师范大学报刊传媒集团编辑的《教育观察》杂志独居慧眼,给了我们此次展示和成长的机会。王慧、谢露、曾萍萍、夏晓峰四位老师是我们数学研究团队的代表,他们在“体验式”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都有感悟和提高。本期展示的四篇文章,也见证了四位青年教师成长的足迹。
王慧老师的文章主要阐述了自己在低、中年级开展数学“体验式”课堂实践的做法。在低、中年级的数学课堂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营造体验天地,构建数学环境:在情境中体验;在操作中体验;在游戏中体验;在愉悦中体验。在低、中年级的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必要;设计好操作活动,多让学生感受。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思考、推理的过程,使数学学习成为一个体验过程,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谢露老师的文章主要是结合自己的公开展示课《认识克》来谈“体验式”教学中的“课前体验”“课中体验”“课后体验”。通过课前体验,学生回顾旧知,在旧知的回顾过程中提取头脑里与本课相关的内容;课中体验,让学生亲身经历,亲身体验,感知并掌握知识,体验1克的重量,并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课后体验,基于课本,延伸课外,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体验,进一步掌握本节课的内容。体验的课堂是适合学生的课堂,体验式教学让学生的思维处于发散、积极和主动的状态,让每一个孩子的个性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曾萍萍老师的文章结合一些具体的课例,以“体验卡”为载体,谈了自己在数学体验式课堂教学中的四个环节:在预习自学中初次体验,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分析好学情;在教学活动中再次体验,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在思考交流中建构意义,引导学生完整经历从“问题情境到初步建立意义”的过程;在练习应用中发展延伸,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让学生体验其价值与魅力。
夏晓峰老师的文章则对“生态体验式”教学的界定和开展“生态体验式”教学的重要性作了阐述,并且具体介绍了“生态体验式”教学的实施策略: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在生态体验式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寻找合适的契机,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体验式”教学研究,让我们的教师得以成长。“体验式”课堂,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从2012年上半年起,我校数学组在“生态体验教育”理念的关照下,在著名特级教师詹明道的悉心指导下,积极诠释《数学课程标准》“要让学生亲身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经历的过程中去体验和感悟数学,丰富自己的学习经历和经验,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的要旨,提出了“体验式”数学课堂的主张。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实践、交流,大家逐步探索明晰了“体验式”数学课堂的基本特征和操作模式。为了更好地开展“体验式”课堂教学活动,我们还创造性地在数学课堂上应用“体验卡”。“体验卡”为学生的体验活动搭建了外显的平台。“体验卡”既是教师钻研教材、预设教学过程的物化外显,更是学生学习体验、交流互动、完善升华的有效载体。而今,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体验”已成为贯穿教学活动的主线。课堂上,教师通过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源泉;通过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思想方法;创设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氛围,让学生体验主动学习的快乐;创设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体验成功。
两年多的“体验式”数学课堂实践活动,全校数学老师积极参与。市、区“体验式”教学专题展示活动,更给了我们与专家、学科同行研讨、碰撞和提高的平台,使得我们的研究工作日趋完善和成熟。广西师范大学报刊传媒集团编辑的《教育观察》杂志独居慧眼,给了我们此次展示和成长的机会。王慧、谢露、曾萍萍、夏晓峰四位老师是我们数学研究团队的代表,他们在“体验式”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都有感悟和提高。本期展示的四篇文章,也见证了四位青年教师成长的足迹。
王慧老师的文章主要阐述了自己在低、中年级开展数学“体验式”课堂实践的做法。在低、中年级的数学课堂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营造体验天地,构建数学环境:在情境中体验;在操作中体验;在游戏中体验;在愉悦中体验。在低、中年级的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必要;设计好操作活动,多让学生感受。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思考、推理的过程,使数学学习成为一个体验过程,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谢露老师的文章主要是结合自己的公开展示课《认识克》来谈“体验式”教学中的“课前体验”“课中体验”“课后体验”。通过课前体验,学生回顾旧知,在旧知的回顾过程中提取头脑里与本课相关的内容;课中体验,让学生亲身经历,亲身体验,感知并掌握知识,体验1克的重量,并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课后体验,基于课本,延伸课外,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体验,进一步掌握本节课的内容。体验的课堂是适合学生的课堂,体验式教学让学生的思维处于发散、积极和主动的状态,让每一个孩子的个性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曾萍萍老师的文章结合一些具体的课例,以“体验卡”为载体,谈了自己在数学体验式课堂教学中的四个环节:在预习自学中初次体验,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分析好学情;在教学活动中再次体验,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在思考交流中建构意义,引导学生完整经历从“问题情境到初步建立意义”的过程;在练习应用中发展延伸,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让学生体验其价值与魅力。
夏晓峰老师的文章则对“生态体验式”教学的界定和开展“生态体验式”教学的重要性作了阐述,并且具体介绍了“生态体验式”教学的实施策略: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在生态体验式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寻找合适的契机,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体验式”教学研究,让我们的教师得以成长。“体验式”课堂,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