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留守儿童中学困生”是指那些受家庭、学校、社会及自身不良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在思想、行为、心理、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的学生。如何让这些学生健康和谐地成长,将他们的“学习困难问题”在小学阶段就予以矫正呢?我的主要做法是:
一、对留守儿童学困生进行专题调研,寻找产生的原因
我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针对班主任反映的留守儿童学困生进行了一次调研,只是当时的侧重点在思想和行为方面,学校为此成立了一个行为习惯矫正小组。去年再次对此展开专题调研,从外因(家庭、学校、社会等)和内因(学生自身)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得出以下原因。
1.家庭方面主要有单亲家庭、隔代抚养等原因。
2.学校方面主要有教师教育教学方法陈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欠缺等原因
3.社会方面主要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电视及互联网等传媒中不健康文化的影响、周边电子游戏室及网吧的影响等原因。
4.学生自身主要有自控力差、判断力缺乏、意志薄弱等方面的原因。
二、对留守儿童学困生建立档案,形成管理网络
留守儿童学困生是学校的重点。如果留守儿童学困生得到了有效管理,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将会有一个质的突破。为此,学校认为通过建立留守儿童中学困生档案,形成管理网络是有效管理留守儿童中学困生的新举措。
1.建立留守儿童学困生档案
建立档案必须考虑留守儿童学困生的类型。学校主要是采取班主任申报,年级组控制总量,政教处审批备案的流程来界定的。一般每班应控制在3人左右,最多不超过5人,每年级最多不超过学生数的8%,否则会伤害一大片,教育也不能取得实效。
建立档案必须考虑留守儿童学困生的资料记录。记录什么?最基本的学生情况要有登记,如班级、班主任、学生姓名、监护人姓名、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建档时间。然后就是存在的问题分析,如家庭教育情况、品德心理及人际交往情况、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思想特征、学习情况等。再就是解决问题的对策记录,主要由责任人分析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来。最后还要有不良行为记录和帮扶效果,由班主任和政教处记录。
建立档案的目的在于教育的针对性。针对学生的不良习惯,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学生重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档案的目的更在于平安和谐校园的建设。通过档案,使留守儿童学习困难生的教育走向常态,防患未然。
2.形成管理网络,明确管理职责
对留守儿童学习困难生的教育和管理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班主任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认为应由学校领导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和班主任共同参与,才能将这项工作做好。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问题学生教育管理领导小组,采取两条线管理,一条是副校级干部管年级,党员、中层以上干部蹲班级的行政管理网,另一条是政教处一少先队一年级组一班主任为脉络的具体实施网。学校要求各管理人员要知晓所管对象的基本情况,知晓所管对象的家庭现状,知晓所管对象的学习状况,知晓所管对象的品德心理,知晓所管对象的矫正策略,给予他们最大的关注。
三、对留守儿童学困生深入研究,寻找对策
正如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上同样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出现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对策,是实现“学困生”转化的一条有效途径。为此,我校将“留守儿童学困生的教育对策”作为校本教研课题发至各年级组和教研组,由学校政教处和教研室牵头实施,并且每学期召开一次“留守儿童学困生转化经验交流”的校本教研活动,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对策,如六年级组形成了以尊重学生是进行教育转化的前提;讲究沟通方法是教育转化的基础;调动积极性是教育转化的关键;抓住闪光点是教育转化的制胜法宝;组合各方面力量是教育转化不可缺少的手段;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是有效教育转化的必经之路的六条转化经验。三年级组形成了用爱心燃起希望;用耐心拨开心扉;用信心激起火花;用细心温暖心灵;用恒心坚定方向的“五心”转化经验。还有许多班主任针对问题学生制定的转化个案、典型材料等等都使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四、留守儿童学习困难生教育转化落实长效机制
留守儿童学习困难生的教育转化不是很容易的事,往往采取了措施,不能立即见效果,教育难度相当大,往往使教育转化工作半途而废。因而落实问题学生教育长效机制,使其沿着良性循环的轨道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结对跟踪帮扶制。学校把留守儿童学习困难生的跟踪帮扶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之中,要求做到每一位留守儿童学习困难生至少有一位责任教师,品德问题生至少有一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帮扶成效采取每学期一考核,每学年一汇总。对工作中有明显起色的责任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对在教师帮助下有明显进步的学生给予宣传和表彰。
(2)家校联系制。联系形式可以是教师家访,也可以是家长校访,还可以是电话联系、网络联系、书面联系。联系的时机一是留守儿童学习困难生思想行为有异常表现时,二是生病或生活有困难时,三是在留守儿童学习困难生有明显进步时。联系时责任教师要坚持先报喜后报忧、多报喜少报忧的原则,并将每次的谈话要点记录在联系卡上,放人问题学生档案中。
(3)定期“会诊”制。根据转化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及时对问题学生的转化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地调整转化思路,采取更为有效的转化策略。我们规定定期“会诊”必须有管年级的副校级领导和蹲班级的党员、中层干部参加。
转化一个留守儿童学困生比培养一个优秀生更重要,我们坚信教育家霍懋征所说的“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我们更坚信只要在思想上重视了,行动上持之以恒了,方式方法上优化了,留守儿童学习困难生教育管理工作一定会走上新的台阶。
一、对留守儿童学困生进行专题调研,寻找产生的原因
我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针对班主任反映的留守儿童学困生进行了一次调研,只是当时的侧重点在思想和行为方面,学校为此成立了一个行为习惯矫正小组。去年再次对此展开专题调研,从外因(家庭、学校、社会等)和内因(学生自身)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得出以下原因。
1.家庭方面主要有单亲家庭、隔代抚养等原因。
2.学校方面主要有教师教育教学方法陈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欠缺等原因
3.社会方面主要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电视及互联网等传媒中不健康文化的影响、周边电子游戏室及网吧的影响等原因。
4.学生自身主要有自控力差、判断力缺乏、意志薄弱等方面的原因。
二、对留守儿童学困生建立档案,形成管理网络
留守儿童学困生是学校的重点。如果留守儿童学困生得到了有效管理,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将会有一个质的突破。为此,学校认为通过建立留守儿童中学困生档案,形成管理网络是有效管理留守儿童中学困生的新举措。
1.建立留守儿童学困生档案
建立档案必须考虑留守儿童学困生的类型。学校主要是采取班主任申报,年级组控制总量,政教处审批备案的流程来界定的。一般每班应控制在3人左右,最多不超过5人,每年级最多不超过学生数的8%,否则会伤害一大片,教育也不能取得实效。
建立档案必须考虑留守儿童学困生的资料记录。记录什么?最基本的学生情况要有登记,如班级、班主任、学生姓名、监护人姓名、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建档时间。然后就是存在的问题分析,如家庭教育情况、品德心理及人际交往情况、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思想特征、学习情况等。再就是解决问题的对策记录,主要由责任人分析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来。最后还要有不良行为记录和帮扶效果,由班主任和政教处记录。
建立档案的目的在于教育的针对性。针对学生的不良习惯,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学生重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档案的目的更在于平安和谐校园的建设。通过档案,使留守儿童学习困难生的教育走向常态,防患未然。
2.形成管理网络,明确管理职责
对留守儿童学习困难生的教育和管理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班主任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认为应由学校领导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和班主任共同参与,才能将这项工作做好。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问题学生教育管理领导小组,采取两条线管理,一条是副校级干部管年级,党员、中层以上干部蹲班级的行政管理网,另一条是政教处一少先队一年级组一班主任为脉络的具体实施网。学校要求各管理人员要知晓所管对象的基本情况,知晓所管对象的家庭现状,知晓所管对象的学习状况,知晓所管对象的品德心理,知晓所管对象的矫正策略,给予他们最大的关注。
三、对留守儿童学困生深入研究,寻找对策
正如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上同样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出现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对策,是实现“学困生”转化的一条有效途径。为此,我校将“留守儿童学困生的教育对策”作为校本教研课题发至各年级组和教研组,由学校政教处和教研室牵头实施,并且每学期召开一次“留守儿童学困生转化经验交流”的校本教研活动,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对策,如六年级组形成了以尊重学生是进行教育转化的前提;讲究沟通方法是教育转化的基础;调动积极性是教育转化的关键;抓住闪光点是教育转化的制胜法宝;组合各方面力量是教育转化不可缺少的手段;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是有效教育转化的必经之路的六条转化经验。三年级组形成了用爱心燃起希望;用耐心拨开心扉;用信心激起火花;用细心温暖心灵;用恒心坚定方向的“五心”转化经验。还有许多班主任针对问题学生制定的转化个案、典型材料等等都使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四、留守儿童学习困难生教育转化落实长效机制
留守儿童学习困难生的教育转化不是很容易的事,往往采取了措施,不能立即见效果,教育难度相当大,往往使教育转化工作半途而废。因而落实问题学生教育长效机制,使其沿着良性循环的轨道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结对跟踪帮扶制。学校把留守儿童学习困难生的跟踪帮扶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之中,要求做到每一位留守儿童学习困难生至少有一位责任教师,品德问题生至少有一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帮扶成效采取每学期一考核,每学年一汇总。对工作中有明显起色的责任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对在教师帮助下有明显进步的学生给予宣传和表彰。
(2)家校联系制。联系形式可以是教师家访,也可以是家长校访,还可以是电话联系、网络联系、书面联系。联系的时机一是留守儿童学习困难生思想行为有异常表现时,二是生病或生活有困难时,三是在留守儿童学习困难生有明显进步时。联系时责任教师要坚持先报喜后报忧、多报喜少报忧的原则,并将每次的谈话要点记录在联系卡上,放人问题学生档案中。
(3)定期“会诊”制。根据转化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及时对问题学生的转化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地调整转化思路,采取更为有效的转化策略。我们规定定期“会诊”必须有管年级的副校级领导和蹲班级的党员、中层干部参加。
转化一个留守儿童学困生比培养一个优秀生更重要,我们坚信教育家霍懋征所说的“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我们更坚信只要在思想上重视了,行动上持之以恒了,方式方法上优化了,留守儿童学习困难生教育管理工作一定会走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