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教学实践中的所见、所感与所悟

来源 :新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xido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语文教学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有了更高的目标要求。那么,在新时代环境中,如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成为了当今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浅谈几点认识。
  一、关于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一度成为了实践新程标准的“形象代言”,成为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最佳”形式,也是合作、实践、探究的途径的第一选择。然而,在现实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要么教师在组织分组学习活动之前任务不够明确,要求不够具体,不易操作;要么就是活动前组员分工不明,活动过程中仅是能力强的带能力弱的,不善于主动表达的则完全游离于合作学生习之外等现象。此种合作学习,绝大多数学生被动参与,形式热闹,但无实际效果,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没有得到落实。笔者总结了“合作学习”应具备的几个要素:一是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小组成员有共同的目标任务;二是所有组员都应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积极承担个人的任务;三是应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也就是独立的活动内容与任务;四是要有组员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配合。
  二、关于个性化阅读
  新课标明标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但由于课标设计的三维目标,使得我们为了贯彻落实它,课堂从头到尾都是人文精神的解读,在强化人文性的同时,工具性被明显弱化。教师为了鼓励学生心灵独抒,“脱离文本,一味放纵学生所进行的‘个性表达’‘独特感受’‘情感体验’,已成了无木无本的非语文行为。”过份地尊重学生的个性,致使我们在教学中本着鼓励为主的原则,让我们的语文课渐渐失去了“标准”,显得格外失真,知识与能力的模糊性和随意性随之增强。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应立足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从文本的实质出发,方能切中要害。
  三、关于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常用教学形式之一,但在教学中渐渐显露出了一些弊端。一是教師完全掌控教学进程,教学过程是全预设,学生被动地被牵着鼻子走,不能真正体现学生为中心。教师的提问以及预先设计的答案要周延,不能拘泥,更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二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以点代面,让一部分学生失去了个性化解读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就是善于在课堂提问是点燃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充分地思考,充分地感知,然后充分地表达。三是缺乏提问的艺术。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提出的问题过大、过深、过难或过小、过浅,都不利于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只有因文而异、因时而异的提问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牵一发而动全身,在适宜的教学节点上抛出一个好的问题,比教师讲解多少知识、理论与技巧要有意义得多。因此,问得当时、问得恰当、问得适宜应该成为我们永恒的追求。
  四、关于课堂教学的效率
  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本无可厚非,但在追求课堂的高效性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了教学的长效性。语文学科是一门追去“慢”的艺术。教育是一种培养人、陶治人、引人向善的活动,目标是培养受教育者成为向上、和谐、全面发展的人。反观我们的课堂是否因一味强调教学的高效,而将学生简单粗野地归结为某些目标的达成呢?长此以往,学生语文素养如何养成,学生成为考试的机器,也就在所难免了。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在追求高效时,我们真该反思是否存在“两多两少”的现象,即教师讲得多,讨论对话多,默读少、涵泳少。我想只有让学生的智商与情商都得到发展,既能考好,又确实培养起阅读兴趣,才是我们真正的追求,也才符合教育教学的实质精神。
  五、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轻视
  课标前言就明确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在教学中,我们受传统教育观的影响,往往只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方法、能力方面的培养,而对情感态度价值观存在普遍轻视的现象。然而,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勇敢地担负起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的职责,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人格发展,去培养学生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自身就应当培养起“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怀疑精神;培养起“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的纯粹趣味,;培养起“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前瞻眼光;培养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博爱的胸襟。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从某种层度上说,给人以精神上的、灵魂深处的教益远比给学生一个高分要更有意义得多。授人以渔的同时,必授人以情、以德。
其他文献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在人们工作、学习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移动设备上学习英语的应用程序(即Application,以下简称英语App)也应运而生。利用移动设备和应用程序辅助语言学习的技术即MALL(Mobileassistedlanguagelearning).  如今英语App的种类日益增多,使用英语App的人群也扩大到中小学生。为了调查英语
期刊
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认同学生的音乐审美。  学校以“为认同而教育因教育而认同”为办学理念,坚持“文化立校,质量兴校,科研强校”的办学方针和“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的管理思想。教师们应在认同教育理念下,认同学生,培养有认同感、归属感的阳光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政党观、制度观,以促进师生学识与精神培养为学校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在大多数课堂中教师往往作为主讲者传
期刊
教育不能脱离生活  教育不限于在校园里,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能否将它转化为教育内容,就看教师是否有关注天地、观察生活的意识。优秀的教师不见得拥有多么高深的教育理论、多么高超的教学方法,但总能做到教育与生活紧密结合,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谱写出令人难忘的教育佳话。  教育不等同于读书。正如古人所说,受教育者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行路,就是生活,就是接触
期刊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班级的孩子各有特点,有淘气的、有文静的、有聪明伶俐的、有反应较慢的,管理起来较难。但再难也比不过班里有特殊儿童的管理。如自闭症、多动症儿童的管理就需要班主任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心血。  一、什么是多动症  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这类孩子一般智力正常,但存在与实际年龄不符的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冲动、自控力差等特点。如不加以纠正,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据调
期刊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验“谁锻炼,谁受益”。  兴趣是任何学科学习的基础,中长跑的训练是枯燥的,强度也比较大,如果运动员对于训练有一定的反感情绪,就不能积极的配合教练员进行训练,也无法磨练运动员的意志力,其也不会成为优秀的运动员。因此,在组织训练时,以“谁锻炼,谁受益”的理念引导学生,为每学生制定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训练计划,适当的组织游戏、越野跑、登山等趣味性较强的训练项目。在日常的训练中,可
期刊
一、解决之道  出现这些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手没有形状,比较难看的问题。因为钢琴的技术主要就是体现在弹奏速度、音色、手的控制等方面,手型不好产生的主要问题就是手的不自然。手型僵硬弹出声音的音色就比较“硬”,即很难表达优美、舒缓的音乐内容,同时也会由于手型的僵硬影响手指的灵活性,也就影响弹奏的速度。这样学生弹起琴笨拙、沉重而又缺少灵活性。懒散的手型弹出的音色就比较“软”,很难表达宏伟、刚劲的音乐内容,
期刊
一、巧用深情范读,唤醒情感体验  古人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使乎言。”這启示我们:如果教师的语言枯燥、乏味、没有情趣、就难以调动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共鸣,更不用说是处于低年级的学生了。结合低段学生心理和思维的特点,需要教师课堂的语言有趣、形象、富有感情。在绘本阅读课堂上,老师可以声情并茂地范读每一篇绘本故事,或激动、或伤感、或惊讶亦或平静中带着重音和停顿,将孩子带入一种特定的图画书阅读语
期刊
习近平同志曾经说过,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经成为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迪,让人滋养浩然之气。由于疫情,孩子们只能居家学习,他们除了上网课完成一定量的作业外,书就成了他们的好朋友。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是需要引导的。下面我就谈一谈怎样在疫情期间引导孩子们读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的。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
期刊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
期刊
功能性运动是一种新兴的训练方法,对于提高篮球运动员的个人能力和水平有着极为显著的帮助,尤其是在针对核心控制力方面,效果更是尤为显著,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反而遇到了重重的阻碍,出现了诸多的绊脚石,如何对这一系列的绊脚石进行清除,促进功能性运动在篮球训练中的应用,成为了当前篮球教练的一块心病。  一、功能性运动测试简述  功能性运动一开始只是作为一种简单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