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就急诊ICU护士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与对策作一综述。认为急诊ICU护士的心理状况与工作责任重、繁忙,防护措施不力,经常接受垂危和死亡刺激及急诊ICU的工作环境复杂,缺乏心理培训等因素有关。应采取针对性管理措施为之减压,以提高护士身心健康的同时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心理健康状况;急诊ICU护士;对策;文献综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科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必须以患者为中心,做好心身护理。因此,护士的压力越来越大。现就急诊ICU护士心理状况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综述,供同道借鉴。
1影响急诊ICU护士心理状况的主要因素
工作责任重急诊患者的来源广泛,病种复杂。急诊ICU护士工作繁重;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加上三班倒,使工作和生活没有规律;护士配备比例相对不足,导致长期超负荷工作。国外许多研究资料表明,急诊ICU护士在紧张、繁重的工作中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出现头痛、睡眠障碍、疲乏感等躯体症状。
防护措施不力急诊ICU护士需经常对未明确诊断的患者进行抢救和处理,其中包括一些处于潜伏期及诊断前期的传染病患者。护士在自我保护知识缺乏或防护物品不齐备的情况下,易造成护患间的交叉感染,对护士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经常接受垂危和死亡的刺激急诊ICU护士面对的是急、危、重症患者,常经历人间的生离死别。有关人士认为,垂死和死亡现象作为一种刺激因素除造成护士的直接心理压力外,还可产生继发影响,造成护士产生强烈情感反应,即对悲伤、生离死别的替换感受,这样就可能引起护士在精神上极度紧张。
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误解和冲突急诊ICU是急、危、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抢救患者生命的最前线;同时也是最容易产生矛盾、纠纷和投诉的地方。急诊患者由于起病急骤,毫无心理准备,希望得到及时、周到的救治服务,部分患者和家属对医院的规章制度、工作程序、环境等不了解,一旦护士工作难以满足他们的要求,容易出现过激行为;另外,当急诊ICU护士因忙于急救和护理,而无暇顾及患者及其家属的焦虑心情,两者之间的差异容易使患者和陪人产生“急诊不急”的误会,甚至发生冲突。
急诊ICU工作环境复杂,认为在诸多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中,工作性质和环境是最主要因素。急诊ICU环境较普通科室复杂,来自患者呻吟声、电话铃声、监护仪报警声和频繁的人员流动等造成噪声,使护士容易产生烦躁、焦虑情绪。
缺乏心理培训,发现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护士的心理障碍常表现为躯体化、抑郁和强迫等。 国外学者先后提出采用救治后讨论、咨询方法消除、释放护士在救治中产生的心理压力,而不是让其淤积。但国内尚没有对护士包括急诊ICU护士开展心理辅导和培训,使之不能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和正视压力,或不能变压力为动力,其心理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从而影响工作质量。
缺乏社会支持和管理层的重视由于急诊ICU的特点和特殊性,与病房的护士相比较,总是处于责怪、投诉、批评声中,甚至得不到医院管理层的理解。急诊ICU的护理工作条件相对较差,护理设施陈旧,其工资、奖金和其它福利待遇差。调查发现管理者给予护士的身心健康关心不够,没有及时肯定护士的工作成绩,没有给予护士正确的指导和关心,对于急诊ICU护士而言,上述双重因素更严重地影响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心理健康。
2急诊ICU护士心理现状
身心疲惫急诊ICU护士经常为抢救患者和应付突发事件而加班,由于长时间行抢救工作,很容易患下肢静脉曲张、腰椎间盘病变、胃十二指肠溃疡、神经衰弱等疾病。另外,随着社会对急诊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急诊ICU护士除了应对繁重的工作,还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以保证服务质量和适应科学发展需要。因此,从脑力到体力上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严重者甚至发生精力耗竭综合征或慢性疲劳综合征。
缺乏安全感由于急诊ICU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复杂的环境、特殊的服务对象可能对护士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尤其是夜间,有时严重影响急诊工作的正常进行。除了可能存在的交叉感染的风险,患者家属或陪人谩骂、殴打、伤害急诊ICU医护人员的事例在国内媒体报道中屡见不鲜。
3对策
稳定护理队伍为了缓解护理人员严重短缺、护理工作强度过大的矛盾,首先要对急诊ICU护理人员实行政策倾斜。增加夜班护士人员配备的比例,设法改善护士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适当增加待遇,如实行岗位津贴、改善急诊工作环境以及夜班护士休息条件、提高夜班补助、实施弹性化和科学的排班制等,增加基础设施,使护士从繁忙的简单劳动中解放出来,降低体力劳动强度。
制定护理人员生理安全保障措施,根据马斯洛层次理论为基础进行调查,发现急诊ICU护士在工作中最需要得到的是人身安全保障,这是最基本的需要。为此,应在急诊ICU设置24 h专职保安人员,确保工作的顺利完成;加强防护,完善各种防护设备,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如设隔离病室,制定护士自我保护的相关措施;定期为急诊ICU护士体检和必要的免疫接种,以避免交叉感染。
加强对急诊ICU护士的心理培训,释放压力。提出急救处理后保持工作人员心理平衡的讨论方法,称为“危重救治后心理压力咨询”;在几种方法的基础上,依照角色理论原理,提出进行救治处理后讨论的新设想,称为处置后讨论。以上方法,都是采用救治后讨论、咨询来消除、释放护士在救治中产生的心理压力的有效方法,以避免负性情绪淤积,而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加强对急诊ICU护士的心理培训,通过各种心理辅导和培训,使急诊ICU护士充分认识到从事急诊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其价值,有利于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和正视压力;在工作中要注重培养自身对应激的适应和应对能力。
取得管理层的重视和参与有学者认为,提高管理者的支持是影响个人工作满意感和心理健康的最有效方式。因此,管理者应经常倾听护士的心理感受和工作中的压力,及时进行安抚、反馈,并针对具体情况和问题及时采取解决措施;同时定时安排护士休假;组织丰富的文娱活动,使他们身心得到休息,更好地投入新的工作;指导护士自我放松,如想象一种轻松、愉快的情景,令自己置身于其中,产生意想不到的放松效果。
理顺各种工作关系,减轻护士负担除了上述对策外,要重视急诊护士职业角色的实现,以免因角色的责任范围不清而带来隐患。由于急诊ICU的特殊性,理顺各种工作关系,如与临床科室关系和非临床科室发生的联系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既可保证急救绿色通道的通畅,为患者提供快捷方便的优质服务,也减轻了护士为非业务问题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的负担,使之全身心投入急诊工作。措施包括:精简就诊流程,在相关科室设置醒目的标识,使急诊患者对就诊的各个环节和流程清晰明了;在急诊工作的繁忙时段和有突发事件时有保安员协助维持就诊秩序;安排护士长或护理组长负责专门协调院内联系以及与患者及其家属陪人的关系,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等。通过这些有形的措施,使护士的负担和压力减轻,同时也使她们意识到所从事的工作受到重视,有助于激发她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更好地发挥个人潜能。
参考文献
[1] 徐习 .对急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 实用护理杂志,2001,17(4).
[2] 刘燕平、姚景鹏.急诊ICU护士工作需求调查及满意度状况分析[J].护理研究,2002,16(3).
[3] 逄冰洁、张曼玲、江志君,等.护理工作应激与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8).
关键词:心理健康状况;急诊ICU护士;对策;文献综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科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必须以患者为中心,做好心身护理。因此,护士的压力越来越大。现就急诊ICU护士心理状况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综述,供同道借鉴。
1影响急诊ICU护士心理状况的主要因素
工作责任重急诊患者的来源广泛,病种复杂。急诊ICU护士工作繁重;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加上三班倒,使工作和生活没有规律;护士配备比例相对不足,导致长期超负荷工作。国外许多研究资料表明,急诊ICU护士在紧张、繁重的工作中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出现头痛、睡眠障碍、疲乏感等躯体症状。
防护措施不力急诊ICU护士需经常对未明确诊断的患者进行抢救和处理,其中包括一些处于潜伏期及诊断前期的传染病患者。护士在自我保护知识缺乏或防护物品不齐备的情况下,易造成护患间的交叉感染,对护士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经常接受垂危和死亡的刺激急诊ICU护士面对的是急、危、重症患者,常经历人间的生离死别。有关人士认为,垂死和死亡现象作为一种刺激因素除造成护士的直接心理压力外,还可产生继发影响,造成护士产生强烈情感反应,即对悲伤、生离死别的替换感受,这样就可能引起护士在精神上极度紧张。
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误解和冲突急诊ICU是急、危、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抢救患者生命的最前线;同时也是最容易产生矛盾、纠纷和投诉的地方。急诊患者由于起病急骤,毫无心理准备,希望得到及时、周到的救治服务,部分患者和家属对医院的规章制度、工作程序、环境等不了解,一旦护士工作难以满足他们的要求,容易出现过激行为;另外,当急诊ICU护士因忙于急救和护理,而无暇顾及患者及其家属的焦虑心情,两者之间的差异容易使患者和陪人产生“急诊不急”的误会,甚至发生冲突。
急诊ICU工作环境复杂,认为在诸多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中,工作性质和环境是最主要因素。急诊ICU环境较普通科室复杂,来自患者呻吟声、电话铃声、监护仪报警声和频繁的人员流动等造成噪声,使护士容易产生烦躁、焦虑情绪。
缺乏心理培训,发现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护士的心理障碍常表现为躯体化、抑郁和强迫等。 国外学者先后提出采用救治后讨论、咨询方法消除、释放护士在救治中产生的心理压力,而不是让其淤积。但国内尚没有对护士包括急诊ICU护士开展心理辅导和培训,使之不能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和正视压力,或不能变压力为动力,其心理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从而影响工作质量。
缺乏社会支持和管理层的重视由于急诊ICU的特点和特殊性,与病房的护士相比较,总是处于责怪、投诉、批评声中,甚至得不到医院管理层的理解。急诊ICU的护理工作条件相对较差,护理设施陈旧,其工资、奖金和其它福利待遇差。调查发现管理者给予护士的身心健康关心不够,没有及时肯定护士的工作成绩,没有给予护士正确的指导和关心,对于急诊ICU护士而言,上述双重因素更严重地影响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心理健康。
2急诊ICU护士心理现状
身心疲惫急诊ICU护士经常为抢救患者和应付突发事件而加班,由于长时间行抢救工作,很容易患下肢静脉曲张、腰椎间盘病变、胃十二指肠溃疡、神经衰弱等疾病。另外,随着社会对急诊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急诊ICU护士除了应对繁重的工作,还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以保证服务质量和适应科学发展需要。因此,从脑力到体力上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严重者甚至发生精力耗竭综合征或慢性疲劳综合征。
缺乏安全感由于急诊ICU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复杂的环境、特殊的服务对象可能对护士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尤其是夜间,有时严重影响急诊工作的正常进行。除了可能存在的交叉感染的风险,患者家属或陪人谩骂、殴打、伤害急诊ICU医护人员的事例在国内媒体报道中屡见不鲜。
3对策
稳定护理队伍为了缓解护理人员严重短缺、护理工作强度过大的矛盾,首先要对急诊ICU护理人员实行政策倾斜。增加夜班护士人员配备的比例,设法改善护士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适当增加待遇,如实行岗位津贴、改善急诊工作环境以及夜班护士休息条件、提高夜班补助、实施弹性化和科学的排班制等,增加基础设施,使护士从繁忙的简单劳动中解放出来,降低体力劳动强度。
制定护理人员生理安全保障措施,根据马斯洛层次理论为基础进行调查,发现急诊ICU护士在工作中最需要得到的是人身安全保障,这是最基本的需要。为此,应在急诊ICU设置24 h专职保安人员,确保工作的顺利完成;加强防护,完善各种防护设备,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如设隔离病室,制定护士自我保护的相关措施;定期为急诊ICU护士体检和必要的免疫接种,以避免交叉感染。
加强对急诊ICU护士的心理培训,释放压力。提出急救处理后保持工作人员心理平衡的讨论方法,称为“危重救治后心理压力咨询”;在几种方法的基础上,依照角色理论原理,提出进行救治处理后讨论的新设想,称为处置后讨论。以上方法,都是采用救治后讨论、咨询来消除、释放护士在救治中产生的心理压力的有效方法,以避免负性情绪淤积,而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加强对急诊ICU护士的心理培训,通过各种心理辅导和培训,使急诊ICU护士充分认识到从事急诊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其价值,有利于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和正视压力;在工作中要注重培养自身对应激的适应和应对能力。
取得管理层的重视和参与有学者认为,提高管理者的支持是影响个人工作满意感和心理健康的最有效方式。因此,管理者应经常倾听护士的心理感受和工作中的压力,及时进行安抚、反馈,并针对具体情况和问题及时采取解决措施;同时定时安排护士休假;组织丰富的文娱活动,使他们身心得到休息,更好地投入新的工作;指导护士自我放松,如想象一种轻松、愉快的情景,令自己置身于其中,产生意想不到的放松效果。
理顺各种工作关系,减轻护士负担除了上述对策外,要重视急诊护士职业角色的实现,以免因角色的责任范围不清而带来隐患。由于急诊ICU的特殊性,理顺各种工作关系,如与临床科室关系和非临床科室发生的联系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既可保证急救绿色通道的通畅,为患者提供快捷方便的优质服务,也减轻了护士为非业务问题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的负担,使之全身心投入急诊工作。措施包括:精简就诊流程,在相关科室设置醒目的标识,使急诊患者对就诊的各个环节和流程清晰明了;在急诊工作的繁忙时段和有突发事件时有保安员协助维持就诊秩序;安排护士长或护理组长负责专门协调院内联系以及与患者及其家属陪人的关系,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等。通过这些有形的措施,使护士的负担和压力减轻,同时也使她们意识到所从事的工作受到重视,有助于激发她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更好地发挥个人潜能。
参考文献
[1] 徐习 .对急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 实用护理杂志,2001,17(4).
[2] 刘燕平、姚景鹏.急诊ICU护士工作需求调查及满意度状况分析[J].护理研究,2002,16(3).
[3] 逄冰洁、张曼玲、江志君,等.护理工作应激与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