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出发,分析其新建工科专业在毕业设计选题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教师和学生、学校和企业等多个视角全面集成资源,系统地建立全方位的毕业设计课题类型工程化实现体系。具体包括:以教师科研课题为背景派生本科毕业设计课题,以教师深入企业为载体催生本科毕业设计课题,以学生创新活动为动力孕育本科毕业设计课题,以校企多方合作为平台产生本科毕业设计课题。
关键词:新建工科专业;毕业设计;课题类型;工程化
作者简介:李智超(1965-),男,辽宁本溪人,常熟理工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高级工程师。(江苏 常熟 2155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常熟理工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新建工科专业毕业设计课题类型工程化的实现途径研究”(项目编号:CITJGGN20112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0-0196-02
对于工科专业来说,毕业设计是学生在高校的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性教学环节,目的是锻炼学生运用理论和技能分析和解决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求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学生圆满完成学业到顺畅进入企业进而胜任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个教学环节完成的状态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能否以工程为背景指导学生开展毕业设计是衡量高校办学理念、办学资源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新建地方型本科院校为满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近年来新建许多工科专业,在这方面遇到的问题比较突出。
一、新建工科专业毕业设计课题存在的问题
新建地方型本科院校根据生源状况和学校资源条件,普遍将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于满足企业需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毕业设计选题应紧密结合生产和工程实践,并体现专业方向和专业特点的要求。但是,青年教师受到工作经历的影响,从校门到校门,缺乏工程实践能力,对企业现场不熟悉,以至相当多的毕业设计课题脱离工程实际应用,题目空泛,有的局限于理论研究。同时,扩招后学生规模加大,教师人数的补充滞后于学生规模的增长,教师还需承担大量的课堂教学任务,势必造成大多数教师主动联系企业深入实际的动力不足,毕业设计课题多数是教师虚拟的,缺乏真实的工程背景,难以选出合适的结合实际的毕业设计课题。这两种情况造成学生毕业设计的内容与企业技术工作差距较大,无法达到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师素质的目标,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定位严重偏离。新建地方型本科院校的新建工科专业,在实现毕业设计课题类型工程化方面存在课题数量和质量的双重压力。在师资、科研和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的条件下,新建工科专业应积极探索毕业设计课题类型实现工程化的途径,这是有效保证工科类本科毕业设计总体质量的前提条件。
二、新建工科专业毕业设计课题工程化的途径
1.发挥存量——以教师科研课题为背景派生本科毕业设计课题
部分教师承担各级科研课题和各类企业项目,在指导毕业设计过程中,可以将学生的毕业设计与教师的科研工作结合起来。由于教师对研究性科研项目的具体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重点难点心中有数,可以让学生承担研究性课题中的应用性部分并将其作为毕业设计题目,这样教师指导学生时可以做到有的放矢。面向企业的科研课题可以为本科生毕业设计提供丰富的选题来源,将与企业签订的横向项目进行分解,遴选相应的子项目让学生积极参与,并作为毕业设计课题加以指导。本科生作为助手协助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毕业设计课题来源于科研课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进行承担的子课题调研和文献检索,以及方案设计和实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将会有很大提高。在利用现有科研资源的基础上,需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扩大项目总量,为学生找到更多的结合企业实际的有价值的选题。
2.创造增量——以教师深入企业为载体催生本科毕业设计课题
积极鼓励青年教师或企业经验不足的教师到企业锻炼,体验应用性人才的内涵,了解企业实际需要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去对口企业集中实践的时间可以安排二、三个月或半年,充分利用假期。在这期间,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和科研实践,与设计部门和生产车间的技术人员充分交流,缩短产学研之间的距离,积累宝贵的工程经验。对大多数无法有集中完整的一段时间到企业学习的教师,可以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的形式走访企业,在生产现场“采风”,“捕捉”合适的工程案例,积累毕业设计素材。将素材进行整理与提炼,提出工程化毕业设计课题,指导学生进行研究。
3.激发能量——以学生的创新活动为动力孕育本科毕业设计课题
从学生心理出发,按照引导学生“想创新”、“能创新”和“乐创新”的步骤开展工作。
(1)舆论宣传引导。一是将参观创新实验平台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一课;二是利用校园网络媒体及时宣传学科竞赛获奖学生的消息;三是利用学生科技节充分展示学生科技创新作品,组织学生以身边先进典型作为学习样板。
(2)技术学业引导。首先,经常邀请企业专家到学校做讲座,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激发学生创新实践的欲望;其次,精心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搭建学生创新实践的阶梯,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学分认可通道。
(3)学生自我管理。实验平台开放运行,鼓励学生在实验平台通过建立兴趣小组进行自我管理,在课余时间参加开放式实验教学、科研和各类创新实践活动。
(4)重视学科竞赛对学生开展创新活动的外向牵引作用。一方面在校内组织举办各类学科竞赛,另一方面投入资金鼓励和支持广大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各类科技创新竞赛活动。
(5)建立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与毕业设计的有效联系。如学生开展的实验设备利用开发项目、大学生创新计划训练项目和学科竞赛活动等,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其进一步提炼升华为毕业设计课题。 4.利用余量——以校企多方合作为平台产生本科毕业设计课题
企业和社会中蕴含的丰富实践资源有待挖掘,通过校友、教师的社会关系以及合作企业,可以获得工程化的毕业设计课题。
(1)聘请往届毕业生指导本科毕业设计。通过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研,聘请在企业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往届毕业生担任毕业设计的企业导师。结合他们现有的工程资源,设计出相应的毕业设计课题,利用他们丰富的技术知识和工程实践经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训练学生从事工程设计研究的初步能力。此外,在帮带的过程中,往届毕业生向学弟学妹传授经验,并以自己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严谨求实和勇于实践的工作作风感染学生。
(2)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服务本科毕业设计工作。发动教师充分利用社会关系,例如成教学生、短训班学员、教师同学等,他们有的具有企业工程项目研发经验,通过他们工作上的优势和条件,获取有利的工程资源,设计学生毕业设计课题。同时,组织学生在就业签约企业开展毕业设计,可使学生提前上岗,学以致用,得到实际工作的锻炼,这能有效地缓解学生毕业设计和就业实习的矛盾。
(3)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引入企业技术资源和创新文化。企业对工科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前沿技术非常敏感,对人才知识和能力的需求把握准确。因此需要千方百计使合作形式走向深入,及时跟踪科技发展,向学生提供动态信息。通常选择在行业内有影响的大型企业作为校企合作教育伙伴,如果学校所处区域缺乏在行业内有影响力的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很多,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联系多家科技含量高、对人才培养有社会公益心和责任感的企业,共同组建校企合作教育联盟。校企合作的具体形式有: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课程建设,共建实验平台,开展技术讲座,以及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与合作企业技术人员联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可以采取两种形式:一是在有深度合作的企业开展“3+1”培养模式,学生累计一年在企业开展课程学习、现场实习和毕业设计;二是按“双导师”形式直接安排学生在合作单位进行毕业设计,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进入企业,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协商拟定毕业设计课题,学生在完成企业实际课题的过程中,校内导师负责指导和审核学生撰写的技术文件,企业导师负责指导学生在现场进行设计、安装和调试。
三、结论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培养适用于企业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承载着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担负着满足经济社会人才需求的现实使命。应用技术型工科学生的毕业设计教学客观上需要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课题内容应来自于生产实际,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对毕业设计任务有真情实感,从而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本文立足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新建工科专业,力求以系统化的方法,建立全方位的毕业设计课题类型工程化实现体系。因此从教师和学生、学校和企业等多个视角全面集成资源,包括教师科研、青年教师至企业锻炼、学生创新活动和校企合作等,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新设想,如教师像作家深入生活一样深入企业“采风”,寻找毕业设计素材,以及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服务本科毕业设计工作。只要准确把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定位,坚持不懈地多方探索和勇于实践,新建地方型本科院校的新建工科专业一定能够化解资源不足的困扰,找到适合自己的毕业设计课题类型实现工程化的途径,使毕业设计工作在选题这一起点上首先创造良好的开端。
参考文献:
[1]张学洪,等.基于科研及工程项目的毕业设计模式[J].中国高校科技,2012,(6).
[2]孔祥强,等.工科类本科毕业设计强化教师指导作用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1).
[3]刘黎虹.基于应用型人才教育特色的毕业设计能力培养[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10).
[4]李迅,等.面向机器人比赛的本科毕业设计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0).
[5]代明君,等.提高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质量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2012,(10).
(责任编辑:孙晴)
关键词:新建工科专业;毕业设计;课题类型;工程化
作者简介:李智超(1965-),男,辽宁本溪人,常熟理工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高级工程师。(江苏 常熟 2155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常熟理工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新建工科专业毕业设计课题类型工程化的实现途径研究”(项目编号:CITJGGN20112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0-0196-02
对于工科专业来说,毕业设计是学生在高校的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性教学环节,目的是锻炼学生运用理论和技能分析和解决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求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学生圆满完成学业到顺畅进入企业进而胜任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个教学环节完成的状态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能否以工程为背景指导学生开展毕业设计是衡量高校办学理念、办学资源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新建地方型本科院校为满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近年来新建许多工科专业,在这方面遇到的问题比较突出。
一、新建工科专业毕业设计课题存在的问题
新建地方型本科院校根据生源状况和学校资源条件,普遍将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于满足企业需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毕业设计选题应紧密结合生产和工程实践,并体现专业方向和专业特点的要求。但是,青年教师受到工作经历的影响,从校门到校门,缺乏工程实践能力,对企业现场不熟悉,以至相当多的毕业设计课题脱离工程实际应用,题目空泛,有的局限于理论研究。同时,扩招后学生规模加大,教师人数的补充滞后于学生规模的增长,教师还需承担大量的课堂教学任务,势必造成大多数教师主动联系企业深入实际的动力不足,毕业设计课题多数是教师虚拟的,缺乏真实的工程背景,难以选出合适的结合实际的毕业设计课题。这两种情况造成学生毕业设计的内容与企业技术工作差距较大,无法达到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师素质的目标,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定位严重偏离。新建地方型本科院校的新建工科专业,在实现毕业设计课题类型工程化方面存在课题数量和质量的双重压力。在师资、科研和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的条件下,新建工科专业应积极探索毕业设计课题类型实现工程化的途径,这是有效保证工科类本科毕业设计总体质量的前提条件。
二、新建工科专业毕业设计课题工程化的途径
1.发挥存量——以教师科研课题为背景派生本科毕业设计课题
部分教师承担各级科研课题和各类企业项目,在指导毕业设计过程中,可以将学生的毕业设计与教师的科研工作结合起来。由于教师对研究性科研项目的具体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重点难点心中有数,可以让学生承担研究性课题中的应用性部分并将其作为毕业设计题目,这样教师指导学生时可以做到有的放矢。面向企业的科研课题可以为本科生毕业设计提供丰富的选题来源,将与企业签订的横向项目进行分解,遴选相应的子项目让学生积极参与,并作为毕业设计课题加以指导。本科生作为助手协助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毕业设计课题来源于科研课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进行承担的子课题调研和文献检索,以及方案设计和实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将会有很大提高。在利用现有科研资源的基础上,需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扩大项目总量,为学生找到更多的结合企业实际的有价值的选题。
2.创造增量——以教师深入企业为载体催生本科毕业设计课题
积极鼓励青年教师或企业经验不足的教师到企业锻炼,体验应用性人才的内涵,了解企业实际需要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去对口企业集中实践的时间可以安排二、三个月或半年,充分利用假期。在这期间,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和科研实践,与设计部门和生产车间的技术人员充分交流,缩短产学研之间的距离,积累宝贵的工程经验。对大多数无法有集中完整的一段时间到企业学习的教师,可以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的形式走访企业,在生产现场“采风”,“捕捉”合适的工程案例,积累毕业设计素材。将素材进行整理与提炼,提出工程化毕业设计课题,指导学生进行研究。
3.激发能量——以学生的创新活动为动力孕育本科毕业设计课题
从学生心理出发,按照引导学生“想创新”、“能创新”和“乐创新”的步骤开展工作。
(1)舆论宣传引导。一是将参观创新实验平台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一课;二是利用校园网络媒体及时宣传学科竞赛获奖学生的消息;三是利用学生科技节充分展示学生科技创新作品,组织学生以身边先进典型作为学习样板。
(2)技术学业引导。首先,经常邀请企业专家到学校做讲座,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激发学生创新实践的欲望;其次,精心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搭建学生创新实践的阶梯,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学分认可通道。
(3)学生自我管理。实验平台开放运行,鼓励学生在实验平台通过建立兴趣小组进行自我管理,在课余时间参加开放式实验教学、科研和各类创新实践活动。
(4)重视学科竞赛对学生开展创新活动的外向牵引作用。一方面在校内组织举办各类学科竞赛,另一方面投入资金鼓励和支持广大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各类科技创新竞赛活动。
(5)建立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与毕业设计的有效联系。如学生开展的实验设备利用开发项目、大学生创新计划训练项目和学科竞赛活动等,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其进一步提炼升华为毕业设计课题。 4.利用余量——以校企多方合作为平台产生本科毕业设计课题
企业和社会中蕴含的丰富实践资源有待挖掘,通过校友、教师的社会关系以及合作企业,可以获得工程化的毕业设计课题。
(1)聘请往届毕业生指导本科毕业设计。通过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研,聘请在企业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往届毕业生担任毕业设计的企业导师。结合他们现有的工程资源,设计出相应的毕业设计课题,利用他们丰富的技术知识和工程实践经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训练学生从事工程设计研究的初步能力。此外,在帮带的过程中,往届毕业生向学弟学妹传授经验,并以自己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严谨求实和勇于实践的工作作风感染学生。
(2)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服务本科毕业设计工作。发动教师充分利用社会关系,例如成教学生、短训班学员、教师同学等,他们有的具有企业工程项目研发经验,通过他们工作上的优势和条件,获取有利的工程资源,设计学生毕业设计课题。同时,组织学生在就业签约企业开展毕业设计,可使学生提前上岗,学以致用,得到实际工作的锻炼,这能有效地缓解学生毕业设计和就业实习的矛盾。
(3)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引入企业技术资源和创新文化。企业对工科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前沿技术非常敏感,对人才知识和能力的需求把握准确。因此需要千方百计使合作形式走向深入,及时跟踪科技发展,向学生提供动态信息。通常选择在行业内有影响的大型企业作为校企合作教育伙伴,如果学校所处区域缺乏在行业内有影响力的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很多,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联系多家科技含量高、对人才培养有社会公益心和责任感的企业,共同组建校企合作教育联盟。校企合作的具体形式有: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课程建设,共建实验平台,开展技术讲座,以及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与合作企业技术人员联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可以采取两种形式:一是在有深度合作的企业开展“3+1”培养模式,学生累计一年在企业开展课程学习、现场实习和毕业设计;二是按“双导师”形式直接安排学生在合作单位进行毕业设计,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进入企业,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协商拟定毕业设计课题,学生在完成企业实际课题的过程中,校内导师负责指导和审核学生撰写的技术文件,企业导师负责指导学生在现场进行设计、安装和调试。
三、结论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培养适用于企业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承载着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担负着满足经济社会人才需求的现实使命。应用技术型工科学生的毕业设计教学客观上需要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课题内容应来自于生产实际,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对毕业设计任务有真情实感,从而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本文立足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新建工科专业,力求以系统化的方法,建立全方位的毕业设计课题类型工程化实现体系。因此从教师和学生、学校和企业等多个视角全面集成资源,包括教师科研、青年教师至企业锻炼、学生创新活动和校企合作等,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新设想,如教师像作家深入生活一样深入企业“采风”,寻找毕业设计素材,以及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服务本科毕业设计工作。只要准确把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定位,坚持不懈地多方探索和勇于实践,新建地方型本科院校的新建工科专业一定能够化解资源不足的困扰,找到适合自己的毕业设计课题类型实现工程化的途径,使毕业设计工作在选题这一起点上首先创造良好的开端。
参考文献:
[1]张学洪,等.基于科研及工程项目的毕业设计模式[J].中国高校科技,2012,(6).
[2]孔祥强,等.工科类本科毕业设计强化教师指导作用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1).
[3]刘黎虹.基于应用型人才教育特色的毕业设计能力培养[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10).
[4]李迅,等.面向机器人比赛的本科毕业设计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0).
[5]代明君,等.提高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质量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2012,(10).
(责任编辑:孙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