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时下的教学设计,存在着这样一些现象:其一是目前很多老师知什么是该教的、什么是不该教的;不知什么是有意义、什么是有价值的,致使许多与目标关系不大的、与学生发展无益的教学内容充斥课堂。其二是教学过程空泛、肤浅,不求精细,不求精深。为了充分地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教师不敢讲了、不愿导了,设计上看不到教师主导的功夫,那么,我们究竟该怎样优化教学设计呢?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最优化”从一定的标准来看是最好的意思。我们认为,“最优化”就是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决定某些可控制因素应该如何取值,才能使所选定的目标达到优化。本文从慢嚼文本,细品目标,尊重学生三个方面来谈谈看法。
一、慢嚼——关注文本
关注文本,解读文本是施教者与学习者活动的依托,是教学的中介,是教学信息的主要来源。因此,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必须与文章的作者和学生的思维实际相结合。不少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表面上是教法问题,其实是文本解读出了问题。
例如:有一位老师教《二泉映月》,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接着说如果再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象,一定会读得更好,然后请学生个别读,在读时老师纠正其语调语速,之后让学生再起来读……学生只是为读而读,不明白阿炳到底是为了什么叹息、哭泣?不明白他要倾诉什么?呐喊什么?由于没有老师的指导,当要求学生谈自己的体会时,学生很难发自内心谈好。在学生与文本对话中,有没有体现出老师对读书的目的性、层次性和指导性的引导,效果是大不一样的。我们不妨用煽情的语言激发学生诵读:寒冷的冬天,该回家的都回家了,阿炳一个人流落街头,阿炳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炎热的夏天,阿炳没有讨到一文钱,饥饿的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这样,点燃学生的是富有启迪性的提示语,沉醉学生的是动情的诵读,感动学生的是美妙的意境,丰富学生的是多姿多彩的语言。
二、细品——关注教学目标
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已经在《教师教学用书》中提示,在“思考”“练习”栏目中暗示。你可以结合 “钻研教材”所得,进行一些调整。这些目标与整篇课文的目标形成什么关系?你得认真思考精心设计,行诸文字或内存心中。教学《船长》中“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一句时,我组织学生深入讨论以下问题:①你们认为船长是英雄吗?请细细阅读课文,摆出理由来证明自己的观点。②(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船长自己是否想要做英雄?③你想做英雄吗?如果想,你该怎么去做?连续三个发问,把理想的人与现实生活中的人联系起来,把明理与导行联系起来,让学生心中埋下了成为英雄的种子。这则教学设计,体现了教学目标的人性化、社会化,学生在一种现实的生活氛围中获得了深刻的人生启迪。三维目标得到了很好的整合。
三、小心咽——以学生为本位
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的。预先设计的只是备课内容而并非是教学内容,因为决定教学内容的除了课程目标,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本身。不少老师在设计教法时却常常是“目中无学生”,漠视学生的特点和心理规律,致使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在课堂上经常噎着学生。如前不久,我聆听了本校一位老师执教的《黄河的主人》这一课,他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验艄公是“黄河的主人”,于是设计了两个填空题:(a)羊皮筏子正在行驶,突然一个巨浪打过来,只见( ) 。(b)艄公撑着羊皮筏子刚刚驶过一个险滩,突然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一个巨大的漩涡,只见( ) 。然后让学生选择一个,展开想象艄公遇到险情时,会怎么做?结果五分钟以后,集体汇报时应者寥寥无几。即使是回答了,也是不合实际的胡编乱造。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很多,但有一条是不言而喻的,就是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他们远离黄河,没坐过船,没摇过橹,更甭说是羊皮筏子了。学生很难想象出,遇到危险时艄公会怎么做。所以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我们必须要走进学生,要关注学生的性别、年龄、年级、生理特征,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找到教学目标与学生兴趣、情感体验的结合点,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总之,优化语文教学设计,提高语文教学实效,需要我们广大教师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认真解读教学文本,正确把握教学内容,准确确定教学目标,以学生为本位去精心组织教学过程。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研究、去实践,我相信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一定会取得明显的实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一、慢嚼——关注文本
关注文本,解读文本是施教者与学习者活动的依托,是教学的中介,是教学信息的主要来源。因此,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必须与文章的作者和学生的思维实际相结合。不少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表面上是教法问题,其实是文本解读出了问题。
例如:有一位老师教《二泉映月》,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接着说如果再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象,一定会读得更好,然后请学生个别读,在读时老师纠正其语调语速,之后让学生再起来读……学生只是为读而读,不明白阿炳到底是为了什么叹息、哭泣?不明白他要倾诉什么?呐喊什么?由于没有老师的指导,当要求学生谈自己的体会时,学生很难发自内心谈好。在学生与文本对话中,有没有体现出老师对读书的目的性、层次性和指导性的引导,效果是大不一样的。我们不妨用煽情的语言激发学生诵读:寒冷的冬天,该回家的都回家了,阿炳一个人流落街头,阿炳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炎热的夏天,阿炳没有讨到一文钱,饥饿的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这样,点燃学生的是富有启迪性的提示语,沉醉学生的是动情的诵读,感动学生的是美妙的意境,丰富学生的是多姿多彩的语言。
二、细品——关注教学目标
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已经在《教师教学用书》中提示,在“思考”“练习”栏目中暗示。你可以结合 “钻研教材”所得,进行一些调整。这些目标与整篇课文的目标形成什么关系?你得认真思考精心设计,行诸文字或内存心中。教学《船长》中“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一句时,我组织学生深入讨论以下问题:①你们认为船长是英雄吗?请细细阅读课文,摆出理由来证明自己的观点。②(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船长自己是否想要做英雄?③你想做英雄吗?如果想,你该怎么去做?连续三个发问,把理想的人与现实生活中的人联系起来,把明理与导行联系起来,让学生心中埋下了成为英雄的种子。这则教学设计,体现了教学目标的人性化、社会化,学生在一种现实的生活氛围中获得了深刻的人生启迪。三维目标得到了很好的整合。
三、小心咽——以学生为本位
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的。预先设计的只是备课内容而并非是教学内容,因为决定教学内容的除了课程目标,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本身。不少老师在设计教法时却常常是“目中无学生”,漠视学生的特点和心理规律,致使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在课堂上经常噎着学生。如前不久,我聆听了本校一位老师执教的《黄河的主人》这一课,他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验艄公是“黄河的主人”,于是设计了两个填空题:(a)羊皮筏子正在行驶,突然一个巨浪打过来,只见( ) 。(b)艄公撑着羊皮筏子刚刚驶过一个险滩,突然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一个巨大的漩涡,只见( ) 。然后让学生选择一个,展开想象艄公遇到险情时,会怎么做?结果五分钟以后,集体汇报时应者寥寥无几。即使是回答了,也是不合实际的胡编乱造。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很多,但有一条是不言而喻的,就是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他们远离黄河,没坐过船,没摇过橹,更甭说是羊皮筏子了。学生很难想象出,遇到危险时艄公会怎么做。所以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我们必须要走进学生,要关注学生的性别、年龄、年级、生理特征,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找到教学目标与学生兴趣、情感体验的结合点,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总之,优化语文教学设计,提高语文教学实效,需要我们广大教师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认真解读教学文本,正确把握教学内容,准确确定教学目标,以学生为本位去精心组织教学过程。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研究、去实践,我相信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一定会取得明显的实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