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竞技体育的伦理问题,不仅仅应该批判竞技体育中的虚假现象,而且应该着重考察在竞技体育发展中自身衍生的目的和手段及发展方向的异化问题等伦理问题,这种伦理悖论才是实质的竞技体育伦理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是竞技体育的自我调整和竞技体育伦理的建设。
关键词:竞技体育 伦理 思考
1前言
竟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竟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高、科技手段的空前发达和由此造成的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借助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推波助澜,竟技体育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伦理作为人类的自我发展在个人欲望的满足与社会秩序的和谐之间的一种平衡机制,既是人类自我实现的方式,也是社会矛后的调解方式和调节社会关系的手段”。伦理的这种职能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逐步扩大,逐渐扩展到人与客观世界,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关系的调节。凡是有人类社会的地方,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伦理关系,竟技体育是人类参与的社会活动,自其发轫,就和伦理有着千丝万缕、水乳交融的关系。
2竞技体育中虚假现象的伦理学剖析
2.1实用主义思想的侵蚀
目前发达国家的竞技体育已高度职业化和商业化,体育活动自始至终都渗透着金饯的魔力和实用主义思想。现实利益成为参与者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是其唯一的体育道德标准,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在大型国际比赛中获胜的运动员,可以一举成名,并带来滚滚财源;同时其教练员、俱乐部老板及经纪人的前途和经济利益,也与运动员的成绩直接相关,正是在小团体利益的驱动下,为了确保实现其目标,必然会产生一些有悖体育道德的行为。
2.2重视个人主义忽视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原则是我国体育道德的基本原则之一,集体的力量是通过每个个体的努力来实现的,在体育领域里人们崇尚自我奋斗、自我完善、实现其价值,但因此也会滋生个人主义的恶性膨胀,忽视和否认集体的力量,导致集体主义讲求的群体和谐的蜕变、甚至丧失。
2.3多元价值取向和利益驱使
传统体育道德中那种训求奉献、重在参与等价值取向在引导人们行为时缺乏力度,进而使得多种价值取向并存,导致人们在体育行为的选择中缺乏强有力的道德依据。一方面社会对成功者的评价皆以成败论英雄,忽视了体育真正的价值是在于过程而非结果,造成对体育的价值评定失衡,影响了运动员对自身价值的正确认识;另一方面,体育明星在大众心目中的地位与号召力是其他公众人物所难以比拟的,部分运动员、教练员正是受此影响,期待通过比赛而一举成为明星人物,享有其特权和地位,因而不惜在比赛中采用弄虚作假的不道德行为。
2.4缺乏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正确的指导思想
长期以来,一些运动员和教练员对体育竞技能力的提高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训练方法,墨守成规,成绩难以提高。而另外一些所谓的“奥林匹克贵族”式的顶级运动员,在一些重大国际比赛中表现出来的傲慢态度使得其他选手感到不平等。在争强好胜、攀比心理的影响下,部分运动员在自身条件不具备时,倾向于采用不正当的弄虚作假手段,有的甚至不惜冒险使用违禁药物,以达到各自的目的,既有悖于比赛的公平,欺骗了公众,又损害了自己的身体。
2.5片面看待竞争意识,失去尊重他人的道德理念
体育比赛鼓励人们建立健康向上的竞争精神,追求“更快、更高、更强”,但是,“和平、友谊”是体育追求的更高境界。如果片面看待竞争意识,就会使“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失去意义,把对手看作敌人,使得传统体育讲求的“礼”、“让”等伦理道德规范在功利面前显得苍白无力,而球场斗殴、辱骂甚至殴打裁判、利用比赛进行报复和伤害对方主力等不正常现象屡见不鲜。
2.6职业道德和技术水平不高
有些运动员和教练员一旦取得成绩以后就以此为筹码,要待遇、讲条件,把集体和领导的关心当作理所当然,而对训练则应付厂串一,缺乏继续拼搏的体育精神;有些运动员境界不高,缺乏体育道德,比赛中讲精神文明、消极怠工、故意放水等;有些裁判员把个人情绪带进比赛,在出现错判、误判后不但不能正确对待,甚至搞起平衡手法,造成错上加错。
竞技场上出现的虚假现象与一些运动队长期不重视文化学习和政治理论学习有关,相当一部分运动员因训练和比赛不能完成系统的学历教育,有的运动队甚至不安排文化学习的时间,一些运动员、教练员认为政治学习可有可无,淡化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忽视身心全面发展,造成运动员组织观念缺乏、纪律性差。
公正与公平在伦理学中通常是一组可以通用的概念。
3当前竞技体育的伦理学反思
当前对竞技体育伦理问题的研究,有两个值得商榷的基调:其一是主要谈论当前的竞技体育中出现的伦理问题,变成了就事论事,忽略了其历史发展,对不同历史时期、国内外的比较研究等均还较缺乏,这往往造成竞技体育伦理研究依据的缺失;其二是常常把竞技体育中的非伦理现象作为主要批判对象,使竞技体育伦理问题成为在是与非之间讨论的问题。如“竞技体育是以最终战胜对手,获得胜利为目的的。但如太重视胜利的结果,则弊害丛生,从而产生违反人性的道德冲突与矛盾,现代一些体育竞赛,己失去所谓Game的本质了。膨胀的物质欲望、个人的利益观、堕落的人性污染了竞技体育。甚至为了求胜而不择手段,诸如兴奋剂的使用,过度的训练,使人动物化、机械化”,“竞技运动还经常被一些所谓的国家主义所利用,使其沦为政治利用的工具”。我们讨论竞技体育伦理,还不能离开时代的变迁和竞技体育的发展。
4结束语
竞技体育的虚假现象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同时也是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而发展的,竞技体育的发展与竞技体育伦理问题的产生是分不开的。古代的竞技体育既没有今人的兴奋剂和弄虚作假等虚假问题问题,更没有今人的环境保护问题,却有今人没有的严禁女性参赛的问题,换言之,古代的竞技体育伦理问题在今人或许依然是伦理问题,或许不再是伦理问。因此我们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研究竞技体育中的虚假想象,是更好的找出虚假现象的根源,更有效的遏止虚假现象的蔓延,从而还竞技体育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参考文献
[1]罗国杰.论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
[2]熊文,周全,田祖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伦理意蕴[J].中国体育科技.2005(4)
[3]熊文.竞技体育伦理研究的凸现及其现状与走向[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
[4]曾建平,曾平.绿色体育的伦理之维[J].理论与现代化研究.2006年第3期
关键词:竞技体育 伦理 思考
1前言
竟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竟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高、科技手段的空前发达和由此造成的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借助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推波助澜,竟技体育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伦理作为人类的自我发展在个人欲望的满足与社会秩序的和谐之间的一种平衡机制,既是人类自我实现的方式,也是社会矛后的调解方式和调节社会关系的手段”。伦理的这种职能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逐步扩大,逐渐扩展到人与客观世界,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关系的调节。凡是有人类社会的地方,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伦理关系,竟技体育是人类参与的社会活动,自其发轫,就和伦理有着千丝万缕、水乳交融的关系。
2竞技体育中虚假现象的伦理学剖析
2.1实用主义思想的侵蚀
目前发达国家的竞技体育已高度职业化和商业化,体育活动自始至终都渗透着金饯的魔力和实用主义思想。现实利益成为参与者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是其唯一的体育道德标准,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在大型国际比赛中获胜的运动员,可以一举成名,并带来滚滚财源;同时其教练员、俱乐部老板及经纪人的前途和经济利益,也与运动员的成绩直接相关,正是在小团体利益的驱动下,为了确保实现其目标,必然会产生一些有悖体育道德的行为。
2.2重视个人主义忽视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原则是我国体育道德的基本原则之一,集体的力量是通过每个个体的努力来实现的,在体育领域里人们崇尚自我奋斗、自我完善、实现其价值,但因此也会滋生个人主义的恶性膨胀,忽视和否认集体的力量,导致集体主义讲求的群体和谐的蜕变、甚至丧失。
2.3多元价值取向和利益驱使
传统体育道德中那种训求奉献、重在参与等价值取向在引导人们行为时缺乏力度,进而使得多种价值取向并存,导致人们在体育行为的选择中缺乏强有力的道德依据。一方面社会对成功者的评价皆以成败论英雄,忽视了体育真正的价值是在于过程而非结果,造成对体育的价值评定失衡,影响了运动员对自身价值的正确认识;另一方面,体育明星在大众心目中的地位与号召力是其他公众人物所难以比拟的,部分运动员、教练员正是受此影响,期待通过比赛而一举成为明星人物,享有其特权和地位,因而不惜在比赛中采用弄虚作假的不道德行为。
2.4缺乏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正确的指导思想
长期以来,一些运动员和教练员对体育竞技能力的提高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训练方法,墨守成规,成绩难以提高。而另外一些所谓的“奥林匹克贵族”式的顶级运动员,在一些重大国际比赛中表现出来的傲慢态度使得其他选手感到不平等。在争强好胜、攀比心理的影响下,部分运动员在自身条件不具备时,倾向于采用不正当的弄虚作假手段,有的甚至不惜冒险使用违禁药物,以达到各自的目的,既有悖于比赛的公平,欺骗了公众,又损害了自己的身体。
2.5片面看待竞争意识,失去尊重他人的道德理念
体育比赛鼓励人们建立健康向上的竞争精神,追求“更快、更高、更强”,但是,“和平、友谊”是体育追求的更高境界。如果片面看待竞争意识,就会使“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失去意义,把对手看作敌人,使得传统体育讲求的“礼”、“让”等伦理道德规范在功利面前显得苍白无力,而球场斗殴、辱骂甚至殴打裁判、利用比赛进行报复和伤害对方主力等不正常现象屡见不鲜。
2.6职业道德和技术水平不高
有些运动员和教练员一旦取得成绩以后就以此为筹码,要待遇、讲条件,把集体和领导的关心当作理所当然,而对训练则应付厂串一,缺乏继续拼搏的体育精神;有些运动员境界不高,缺乏体育道德,比赛中讲精神文明、消极怠工、故意放水等;有些裁判员把个人情绪带进比赛,在出现错判、误判后不但不能正确对待,甚至搞起平衡手法,造成错上加错。
竞技场上出现的虚假现象与一些运动队长期不重视文化学习和政治理论学习有关,相当一部分运动员因训练和比赛不能完成系统的学历教育,有的运动队甚至不安排文化学习的时间,一些运动员、教练员认为政治学习可有可无,淡化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忽视身心全面发展,造成运动员组织观念缺乏、纪律性差。
公正与公平在伦理学中通常是一组可以通用的概念。
3当前竞技体育的伦理学反思
当前对竞技体育伦理问题的研究,有两个值得商榷的基调:其一是主要谈论当前的竞技体育中出现的伦理问题,变成了就事论事,忽略了其历史发展,对不同历史时期、国内外的比较研究等均还较缺乏,这往往造成竞技体育伦理研究依据的缺失;其二是常常把竞技体育中的非伦理现象作为主要批判对象,使竞技体育伦理问题成为在是与非之间讨论的问题。如“竞技体育是以最终战胜对手,获得胜利为目的的。但如太重视胜利的结果,则弊害丛生,从而产生违反人性的道德冲突与矛盾,现代一些体育竞赛,己失去所谓Game的本质了。膨胀的物质欲望、个人的利益观、堕落的人性污染了竞技体育。甚至为了求胜而不择手段,诸如兴奋剂的使用,过度的训练,使人动物化、机械化”,“竞技运动还经常被一些所谓的国家主义所利用,使其沦为政治利用的工具”。我们讨论竞技体育伦理,还不能离开时代的变迁和竞技体育的发展。
4结束语
竞技体育的虚假现象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同时也是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而发展的,竞技体育的发展与竞技体育伦理问题的产生是分不开的。古代的竞技体育既没有今人的兴奋剂和弄虚作假等虚假问题问题,更没有今人的环境保护问题,却有今人没有的严禁女性参赛的问题,换言之,古代的竞技体育伦理问题在今人或许依然是伦理问题,或许不再是伦理问。因此我们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研究竞技体育中的虚假想象,是更好的找出虚假现象的根源,更有效的遏止虚假现象的蔓延,从而还竞技体育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参考文献
[1]罗国杰.论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
[2]熊文,周全,田祖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伦理意蕴[J].中国体育科技.2005(4)
[3]熊文.竞技体育伦理研究的凸现及其现状与走向[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
[4]曾建平,曾平.绿色体育的伦理之维[J].理论与现代化研究.200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