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学科的概念教学,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是教好数学的基础,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做为数学教师要切实教好抽象的数学概念,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并通过实物教具、学具及具体实例,使学生在直观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掌握概念
让学生主动思考,获取知识。首先要创设情境,引起兴趣,活跃思维,理解概念。
小学生正处在好玩,好奇心强,肯动脑筋的年龄阶段。在教学中根据这一特点,设计教法,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快乐学习。例如:教学“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以及三者的关系时,教师可把一节课的内容编成“同学们去商店买东西”的情境,把例题和练习题设计成商店里发生的事情,老师充当售货员,学生充当顾客,学生到老师处来购买商品。学生问:“铅笔多少钱一支?”老师回答:“5角一支”(这里的5角是数学用语中的“单价”)老师问:“买几支?”学生回答:“买三支。”(这时的是“3支”是数学用语中的“数量”)然后学生给老师一元5角。(这时的“一元5角”是数学用语中的“总价”)师生共同列式即5×3=15(角)之后,师生对于情境的问话和答话讨论得出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定义,引出数量关系式:单价*数量=总价。
这个情境结束后,老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几样物品,让学生之间相互表演,并自己总结。这样课堂气氛活跃,轻松的理解了整堂课的学习内容。
巩固知识时,教师举例:妈妈买5斤鱼,每斤2元5角,共用去多少钱?所有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体现了此教法的优越性。
二、实际操作、手脑并用、掌握概念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总是先感知外界事物,然后产生表象,再对各种表象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一系列的“内化”过渡到抽象思维。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借助大量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会,手脑并用。在思考中动手,动手中思考,感知问题,理解问题。例如:教“垂直”定义时,教师演示,学生操作,每人拿出两根小棒重合在一起,然后旋转一根小棒,这时两根小棒相交;继续旋转,并用直角三角板的直角去度量。当两根小棒相交成直角时,其中一根小棒所在的直线与另一根小棒所在直线“垂直”,称为两根小棒所在直线相互“垂直”。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什么是“相交”,什么是“相互垂直”。经过讨论思考得出:“垂直线必相交,相交线不一定垂直的结论”。这样的教学过程能为学生今后自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运用计算,总结新概念
有些数学概念的教学,不便用以上的方法,通过计算就能揭示数与形之间的本质属性。例如:教学“循环小数”时,让学生计算这道题:10/3=?54/9=?学生一看题感觉很简单,立即动笔计算,结果几分钟过去了,却没有得出准确答案。这时在计算中会发现一个问题:几个数字从小数部分某一位起以此不断的重复出现,老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读书,让学生自己确认这样的商是无限“循环小数”,使学生顺利掌握“循环小数”的概念。课堂情境的创设,直观的教具,灵活的教法,使各层次学生都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总之,数学概念是学生进行判断的依据和推理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老师在备课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每一堂课,让每个学生把数学概念理解透彻,巩固好。
(作者单位:卓尼县柳林镇学区)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掌握概念
让学生主动思考,获取知识。首先要创设情境,引起兴趣,活跃思维,理解概念。
小学生正处在好玩,好奇心强,肯动脑筋的年龄阶段。在教学中根据这一特点,设计教法,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快乐学习。例如:教学“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以及三者的关系时,教师可把一节课的内容编成“同学们去商店买东西”的情境,把例题和练习题设计成商店里发生的事情,老师充当售货员,学生充当顾客,学生到老师处来购买商品。学生问:“铅笔多少钱一支?”老师回答:“5角一支”(这里的5角是数学用语中的“单价”)老师问:“买几支?”学生回答:“买三支。”(这时的是“3支”是数学用语中的“数量”)然后学生给老师一元5角。(这时的“一元5角”是数学用语中的“总价”)师生共同列式即5×3=15(角)之后,师生对于情境的问话和答话讨论得出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定义,引出数量关系式:单价*数量=总价。
这个情境结束后,老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几样物品,让学生之间相互表演,并自己总结。这样课堂气氛活跃,轻松的理解了整堂课的学习内容。
巩固知识时,教师举例:妈妈买5斤鱼,每斤2元5角,共用去多少钱?所有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体现了此教法的优越性。
二、实际操作、手脑并用、掌握概念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总是先感知外界事物,然后产生表象,再对各种表象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一系列的“内化”过渡到抽象思维。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借助大量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会,手脑并用。在思考中动手,动手中思考,感知问题,理解问题。例如:教“垂直”定义时,教师演示,学生操作,每人拿出两根小棒重合在一起,然后旋转一根小棒,这时两根小棒相交;继续旋转,并用直角三角板的直角去度量。当两根小棒相交成直角时,其中一根小棒所在的直线与另一根小棒所在直线“垂直”,称为两根小棒所在直线相互“垂直”。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什么是“相交”,什么是“相互垂直”。经过讨论思考得出:“垂直线必相交,相交线不一定垂直的结论”。这样的教学过程能为学生今后自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运用计算,总结新概念
有些数学概念的教学,不便用以上的方法,通过计算就能揭示数与形之间的本质属性。例如:教学“循环小数”时,让学生计算这道题:10/3=?54/9=?学生一看题感觉很简单,立即动笔计算,结果几分钟过去了,却没有得出准确答案。这时在计算中会发现一个问题:几个数字从小数部分某一位起以此不断的重复出现,老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读书,让学生自己确认这样的商是无限“循环小数”,使学生顺利掌握“循环小数”的概念。课堂情境的创设,直观的教具,灵活的教法,使各层次学生都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总之,数学概念是学生进行判断的依据和推理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老师在备课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每一堂课,让每个学生把数学概念理解透彻,巩固好。
(作者单位:卓尼县柳林镇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