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学期我校举行了以备课组为单位的“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其中两位老师上的两节《光的直线传播》的课引发了本人对不同教学设计产生教学差异的思考.从这两节课可以看出,在教学中教师对“怎样的一堂课才是一堂好课”的理解存在偏差,对该怎样教把握不准.现将由此想到的写下来,以供商榷.
1两位教师课堂教学片断实录
下面分别截取两位教师(教师A和教师B)课堂教学的“导入新课”、“课堂分组实验”,这两个主要环节片段.
1.1教师A的课堂片段实录
片段1导入新课
师:引导学生观察夜晚城市建筑物边的射灯图片,提出问题:光在夜晚的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
生:沿直线传播.
师:光在介质中是不是总沿直线传播的呢?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内容.
片段2课堂分组实验
师:试着按照老师的提示完成实验一.
生:按照老师实验步骤,将蚊香点燃后放入倒扣的烧杯内,等烟雾几乎充满玻璃时,按下激光笔开关,使光束穿过烧杯,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师:从这个实验现象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生: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师:试着按照老师的提示完成实验二.
生:按照老师实验步骤,将激光穿过盛有肥皂水的烧杯,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师:根据这个实验现象,你到了什么结论?
生: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师:根据老师要求完成实验三.
生:将激光穿过厚玻璃砖,观察光路.
师:由这个实验现象,你又得到什么结论?
生:光在玻璃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谁能将这三个结论总结一下?
生:光在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2教师B的课堂片段实录
片段1导入新课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请两组同学进行一个比赛.看看哪组同学能用最少的时间让这束激光穿过硬纸板上的三个小孔,最终到达小孔后的光屏上.
学生演示活动:两组同学进行比赛,把三个小孔排在同一直线上,对着小孔射出激光.
师:请获胜的小组的代表谈一谈获胜秘诀.
获胜学生:让这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光就能顺利地穿过去了.
师:为什么排一直线上就可以顺利穿过呢?也就是你认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是怎样的呢?
生: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
师:这只是大家的一个猜想,我们必须要通过实验证明它.这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研究一下光的传播方式.
片段2课堂分组实验
师:同学们,刚才的比赛中我们并没有亲眼看到由激光笔中发出的光是一条直线.那么我们要怎样才能看清它的路径呢?幻灯片投影夜晚城市建筑周围的射灯图片,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生:要在光线暗的环境.
师:怎样才能在白天的教室里得到较暗的环境呢?请同学们观察手边的实验器材,你能否设计一下?
生:观察以后,将点燃的蚊香放入广口瓶中,盖上盖子.等瓶中充满烟雾后,让激光穿过瓶中烟雾.
师: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学生汇报: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师:光能否在其他介质中传播呢?
生:能.
师:请用老师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生1:受前实验启发,在清水中加入几滴墨汁,让激光穿过瓶中水,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生2:让激光穿过厚玻璃砖,并观察光路.
师:你们分别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汇报1: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学生汇报2:光在玻璃中沿直线传播.
师:根据这三个实验的结论,你能否归纳出光的传播路径.
生:光在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两堂课教学效果的比较
我们根据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来进行比较.
2.1知识与技能
相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实验技能的培养.实验技能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发展技能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任务.在各种实验技能中,观察是基石,动手是起点,思维是核心,创新是归宿.技能与知识是相生相长的,是相得益彰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两者兼顾.从两位教师的教学片段来看,教师A让学生通过课前预设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并得出实验结论,使学生的观察技能和动手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教师B层次更高一些,让学生利用手边提供的器材自己设计探究过程,提高了物理知识的生成质量,在将实验现象转化成理论总结出来,更能帮助学生提升探究能力,并有助于提高思维和创新能力.
2.2过程与方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通过学习过程获得了什么,还应记录学生参加了何种活动、在活动中他们有什么表现和进步等.例如,学生能否全面、细致地观察物理现象,能否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能否拟定简单的研究方案并进行实验.教师B在教学活动中,从趣味性强的游戏入手,引起学生探究所以我们应当改变我们的复习课堂,教师让出复习课的主体地位.
教师让出复习课的主体地位时,就是“生本教育”,核心理念是:教学中老师要始终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教师让出复习课的主体地位时,学生却不见得愿意接受,因为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復习,特别是涉及到上述难度较大的综合题,学生会倍感棘手.因此教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与拓展,这些综合题的教学重点在于解题思路的渗透,具体处理上可以采用降低梯度,分层设疑的方法组织习题教学,引领学生解题走上正确的轨道,遇到需要建立数学模型解题的,需要帮助学生理清图表中量和量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怎样用表达式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这个过程会比较漫长,需要学生的亲历亲为,更需要我们教师自觉地将物理思想渗透到日常物理教学之中.
1两位教师课堂教学片断实录
下面分别截取两位教师(教师A和教师B)课堂教学的“导入新课”、“课堂分组实验”,这两个主要环节片段.
1.1教师A的课堂片段实录
片段1导入新课
师:引导学生观察夜晚城市建筑物边的射灯图片,提出问题:光在夜晚的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
生:沿直线传播.
师:光在介质中是不是总沿直线传播的呢?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内容.
片段2课堂分组实验
师:试着按照老师的提示完成实验一.
生:按照老师实验步骤,将蚊香点燃后放入倒扣的烧杯内,等烟雾几乎充满玻璃时,按下激光笔开关,使光束穿过烧杯,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师:从这个实验现象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生: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师:试着按照老师的提示完成实验二.
生:按照老师实验步骤,将激光穿过盛有肥皂水的烧杯,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师:根据这个实验现象,你到了什么结论?
生: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师:根据老师要求完成实验三.
生:将激光穿过厚玻璃砖,观察光路.
师:由这个实验现象,你又得到什么结论?
生:光在玻璃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谁能将这三个结论总结一下?
生:光在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2教师B的课堂片段实录
片段1导入新课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请两组同学进行一个比赛.看看哪组同学能用最少的时间让这束激光穿过硬纸板上的三个小孔,最终到达小孔后的光屏上.
学生演示活动:两组同学进行比赛,把三个小孔排在同一直线上,对着小孔射出激光.
师:请获胜的小组的代表谈一谈获胜秘诀.
获胜学生:让这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光就能顺利地穿过去了.
师:为什么排一直线上就可以顺利穿过呢?也就是你认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是怎样的呢?
生: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
师:这只是大家的一个猜想,我们必须要通过实验证明它.这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研究一下光的传播方式.
片段2课堂分组实验
师:同学们,刚才的比赛中我们并没有亲眼看到由激光笔中发出的光是一条直线.那么我们要怎样才能看清它的路径呢?幻灯片投影夜晚城市建筑周围的射灯图片,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生:要在光线暗的环境.
师:怎样才能在白天的教室里得到较暗的环境呢?请同学们观察手边的实验器材,你能否设计一下?
生:观察以后,将点燃的蚊香放入广口瓶中,盖上盖子.等瓶中充满烟雾后,让激光穿过瓶中烟雾.
师: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学生汇报: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师:光能否在其他介质中传播呢?
生:能.
师:请用老师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生1:受前实验启发,在清水中加入几滴墨汁,让激光穿过瓶中水,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生2:让激光穿过厚玻璃砖,并观察光路.
师:你们分别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汇报1: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学生汇报2:光在玻璃中沿直线传播.
师:根据这三个实验的结论,你能否归纳出光的传播路径.
生:光在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两堂课教学效果的比较
我们根据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来进行比较.
2.1知识与技能
相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实验技能的培养.实验技能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发展技能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任务.在各种实验技能中,观察是基石,动手是起点,思维是核心,创新是归宿.技能与知识是相生相长的,是相得益彰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两者兼顾.从两位教师的教学片段来看,教师A让学生通过课前预设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并得出实验结论,使学生的观察技能和动手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教师B层次更高一些,让学生利用手边提供的器材自己设计探究过程,提高了物理知识的生成质量,在将实验现象转化成理论总结出来,更能帮助学生提升探究能力,并有助于提高思维和创新能力.
2.2过程与方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通过学习过程获得了什么,还应记录学生参加了何种活动、在活动中他们有什么表现和进步等.例如,学生能否全面、细致地观察物理现象,能否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能否拟定简单的研究方案并进行实验.教师B在教学活动中,从趣味性强的游戏入手,引起学生探究所以我们应当改变我们的复习课堂,教师让出复习课的主体地位.
教师让出复习课的主体地位时,就是“生本教育”,核心理念是:教学中老师要始终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教师让出复习课的主体地位时,学生却不见得愿意接受,因为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復习,特别是涉及到上述难度较大的综合题,学生会倍感棘手.因此教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与拓展,这些综合题的教学重点在于解题思路的渗透,具体处理上可以采用降低梯度,分层设疑的方法组织习题教学,引领学生解题走上正确的轨道,遇到需要建立数学模型解题的,需要帮助学生理清图表中量和量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怎样用表达式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这个过程会比较漫长,需要学生的亲历亲为,更需要我们教师自觉地将物理思想渗透到日常物理教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