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次同课异构引发“一堂好课”的反思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lmn2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学期我校举行了以备课组为单位的“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其中两位老师上的两节《光的直线传播》的课引发了本人对不同教学设计产生教学差异的思考.从这两节课可以看出,在教学中教师对“怎样的一堂课才是一堂好课”的理解存在偏差,对该怎样教把握不准.现将由此想到的写下来,以供商榷.
  1两位教师课堂教学片断实录
  下面分别截取两位教师(教师A和教师B)课堂教学的“导入新课”、“课堂分组实验”,这两个主要环节片段.
  1.1教师A的课堂片段实录
  片段1导入新课
  师:引导学生观察夜晚城市建筑物边的射灯图片,提出问题:光在夜晚的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
  生:沿直线传播.
  师:光在介质中是不是总沿直线传播的呢?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内容.
  片段2课堂分组实验
  师:试着按照老师的提示完成实验一.
  生:按照老师实验步骤,将蚊香点燃后放入倒扣的烧杯内,等烟雾几乎充满玻璃时,按下激光笔开关,使光束穿过烧杯,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师:从这个实验现象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生: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师:试着按照老师的提示完成实验二.
  生:按照老师实验步骤,将激光穿过盛有肥皂水的烧杯,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师:根据这个实验现象,你到了什么结论?
  生: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师:根据老师要求完成实验三.
  生:将激光穿过厚玻璃砖,观察光路.
  师:由这个实验现象,你又得到什么结论?
  生:光在玻璃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谁能将这三个结论总结一下?
  生:光在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2教师B的课堂片段实录
  片段1导入新课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请两组同学进行一个比赛.看看哪组同学能用最少的时间让这束激光穿过硬纸板上的三个小孔,最终到达小孔后的光屏上.
  学生演示活动:两组同学进行比赛,把三个小孔排在同一直线上,对着小孔射出激光.
  师:请获胜的小组的代表谈一谈获胜秘诀.
  获胜学生:让这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光就能顺利地穿过去了.
  师:为什么排一直线上就可以顺利穿过呢?也就是你认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是怎样的呢?
  生: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
  师:这只是大家的一个猜想,我们必须要通过实验证明它.这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研究一下光的传播方式.
  片段2课堂分组实验
  师:同学们,刚才的比赛中我们并没有亲眼看到由激光笔中发出的光是一条直线.那么我们要怎样才能看清它的路径呢?幻灯片投影夜晚城市建筑周围的射灯图片,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生:要在光线暗的环境.
  师:怎样才能在白天的教室里得到较暗的环境呢?请同学们观察手边的实验器材,你能否设计一下?
  生:观察以后,将点燃的蚊香放入广口瓶中,盖上盖子.等瓶中充满烟雾后,让激光穿过瓶中烟雾.
  师: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学生汇报: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师:光能否在其他介质中传播呢?
  生:能.
  师:请用老师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生1:受前实验启发,在清水中加入几滴墨汁,让激光穿过瓶中水,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生2:让激光穿过厚玻璃砖,并观察光路.
  师:你们分别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汇报1: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学生汇报2:光在玻璃中沿直线传播.
  师:根据这三个实验的结论,你能否归纳出光的传播路径.
  生:光在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两堂课教学效果的比较
  我们根据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来进行比较.
  2.1知识与技能
  相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实验技能的培养.实验技能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发展技能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任务.在各种实验技能中,观察是基石,动手是起点,思维是核心,创新是归宿.技能与知识是相生相长的,是相得益彰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两者兼顾.从两位教师的教学片段来看,教师A让学生通过课前预设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并得出实验结论,使学生的观察技能和动手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教师B层次更高一些,让学生利用手边提供的器材自己设计探究过程,提高了物理知识的生成质量,在将实验现象转化成理论总结出来,更能帮助学生提升探究能力,并有助于提高思维和创新能力.
  2.2过程与方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通过学习过程获得了什么,还应记录学生参加了何种活动、在活动中他们有什么表现和进步等.例如,学生能否全面、细致地观察物理现象,能否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能否拟定简单的研究方案并进行实验.教师B在教学活动中,从趣味性强的游戏入手,引起学生探究所以我们应当改变我们的复习课堂,教师让出复习课的主体地位.
  教师让出复习课的主体地位时,就是“生本教育”,核心理念是:教学中老师要始终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教师让出复习课的主体地位时,学生却不见得愿意接受,因为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復习,特别是涉及到上述难度较大的综合题,学生会倍感棘手.因此教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与拓展,这些综合题的教学重点在于解题思路的渗透,具体处理上可以采用降低梯度,分层设疑的方法组织习题教学,引领学生解题走上正确的轨道,遇到需要建立数学模型解题的,需要帮助学生理清图表中量和量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怎样用表达式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这个过程会比较漫长,需要学生的亲历亲为,更需要我们教师自觉地将物理思想渗透到日常物理教学之中.
  
  
其他文献
详细阐述了地埋管管径对水泵能耗和地埋管换热性能的影响,在地埋管内水流量一定的情况下,选取5种不同管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适当增大地埋管管径可减小流体在地埋管内流动
学会领略因自己的创造,课堂因生成而精彩,思维因生成而发展.教育的意义总是要形成什么, 总是要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所形成、有所构建,教育的本身是实践的.教育的意义,在已发生的地方显现着,与教师和学生之间发生着一系列生活联系.因而,教育的意义不是一个概念的认识、一个知识的掌握,而是学生思维的提升、实验课堂生成的深化.现在精彩的课堂不是看教师表演的如何,而是看学生学习的怎样、课堂生成的怎样.  物理学是
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就是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以知识教学为载体,同时渗透物理科学方法的学习与教育.知法并行教学模式就是物理科学方法之一.  “知法并行”教学模式的提出,适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它是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中的知识发展过程和伴随知识的发展过程所蕴含的科学方法为基础,将知识的发展过程及其所运用的科学方法整理出来的线索,使“知识线”和“方法线”在教学过程中同时展开,并行前进的一种科学方法.这种方
中央纪委驻司法部纪检组组长、司法部党组成员韩亨林在9月中旬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座谈会上讲话强调,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水平,为司法行政系统党
1项目来源交通运输部交通行业联合科技攻关项目,项目编号2008-353-344-340。2主要完成单位广东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同济大学3主要技术内容3.1技术特点该技术成果主要应用于桥
期刊
1教学设计  1.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  (2)知道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探究摩擦力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学生在数据收集中处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通过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探究,体会到生活中处处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在《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在探究科学规律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通过物理学知道“再发现”过程,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掌握科学学习的策略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要想使物理教学达到新课程标准确定的目标,我们必须重视物理教学中蕴含的大量的科学方法,把它们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适时向学生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教学应该围绕着学生的学习组织,是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作为与课改一同成长的老师,受到新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启迪,又考虑到九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阅历,经历了一个没有教师,大家又都是教师;没有学生,大家又都是学生的课堂,以下是其中一节课的课堂实录:  一上课笔者就“苦着脸”请“教师”帮帮“学生”的忙,回忆上节课的内容,“老师们”笑嘻嘻地纷纷举起手来帮助我“回忆过去”我首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建议,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1月8日在北京召开。这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