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黑龙江省优化农业结构的分析,详细阐述了黑龙江省优势经济作物的发展特点和各地较成功的做法,对今后高效经济作物进一步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优势经济作物;现状;做法;问题;对策
近年来,黑龙江省深入实施“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发展战略,把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不断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蔬菜、瓜果、食用菌和花卉等特色高效经济作物。经济作物产业保持了结构优化、产量提高、效益增加的强劲发展态势,“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产业格局逐步形成。如今,以高效经济作物和乡村旅游为代表的特色农业,已经成为黑龙江省农民增收新渠道。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优化农业结构的分析,详细阐述了黑龙江省优势经济作物的发展特点和各地较成功的做法,对今后高效经济作物进一步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1.发展现状
黑龙江省经济作物种类多、种植规模大,经过多年的发展,凭借地缘、资源优势,形成了区域化的合理布局,各具特色的作物带,专业化的生产规模,产业化的经营链条。
(1)种植面积稳步增加
目前,黑龙江省经济作物面积发展到113万 h㎡以上。蔬菜生产已由萝卜、白菜等十几个品种发展到上百个,蔬菜自给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0%提高到87%,地产蔬菜出口量约25万顿,创汇额2.86亿元。瓜果生产由几个品种种植发展为西瓜、甜瓜、苹果、梨、桃和寒地特色小浆果等多有优质品种。花卉业从无到有,目前已发展到2.5 h㎡,年创产值3.3亿元以上,食用菌连续4a高速发展,栽培规模已达到25.7亿袋,实现产值44亿元。白瓜、甜菜、向日葵和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在主产区也有较好发展。烤烟按计划面积落实、均衡发展。以棚室采摘园、休闲度假村等文化资源和农业资源为主的乡村旅游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效益显著。
(2)生产比较效益显著
据全省生产产区不完全测算,种植高效经济作物667㎡产值约1500元,是粮食作物的2倍。蔬菜、瓜果、食用菌、甜菜、亚麻和中药材6种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对比。种植效益最高的食用菌667㎡纯效益是种粮的40倍,种植效益最低的亚麻,其667㎡纯效益也是种粮1.6倍,平均667㎡纯效益是种粮的3~5倍以上。经济作物总面积占种植业总面积接近10%,产值占种植业总产值比例已高达20%,占农民人均纯收入15%以上。
(3)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
通过深入实施品牌发展战略,黑龙江省高效经济作物知名品牌和名牌产品数量大幅度增加,培育出被欧盟认定的“红满天”牌花生等有机食品品牌和“珍珠山”牌食用菌等知名绿色产品品牌,其中,无籽西瓜、胡萝卜、甘蓝、西红柿、滑菇、圆葱、提子等特色农产品远销俄罗斯、韩国等远东地区。棚室发展到43万栋,棚室生产的富尔香瓜、美国提子等特色产品已驰名省内外。
2.主要做法
[1] 因地制宜开发,建立特色基地
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全省积极发展优势经济作物,多年积累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浆果带、西瓜带、烤烟带、食用菌带,以及中草药、蓖麻、花卉等生产区。经过几年的调整和适度经营,形成了一大批高效经济作物生产基地、示范区。如哈尔滨市道里区新发镇和伊春市的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牡丹江市万亩对俄出口果菜生菜基地,富锦市万亩白瓜子生产基地等,成为全省规模开发特色经济作物的样板。同时,在基地建设上坚持规模扩张与优化布局同步,初步建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外销蔬菜优势产业带、小果浆优势产业带、黑木耳优势产业带。
[2] 注重提档升级,依靠科技兴农
新品种和新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高效经济作物单产提高、品质改善、食品安全性增强。大蒜、毛葱与大豆立体开发,蒜豆套种,葱豆套种,甜菜毛葱套种,早大白马铃薯复种秋白菜等先进种植技术,实现了一季三收和一季两收,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3] 借助资金整合,助推产业发展
整合农业、水利等部门项目资金,加大农业产业化扶持力度,出臺了一系列促进土地流转的措施和优惠政策,鼓励广大干部带头从事经济作物种植,并对大户、专业户实行重点扶持,增加信用贷款额度。
3.存在问题
尽管全省高效经济作物生产取得了很大发展,但由于起步晚、受地域限制等因素制约,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差。园艺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缓慢,设施老化,很多栽培经济作物地块没有水源、机电井和喷灌设施,有效灌溉面积小、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2)加工业发展滞后,产品附加值低。产业化水平低,产品精深加工比例小,致使高效经济作物产品质量和档次低。
(3)科技成果转化慢,技术到位率不高。推广体系不健全,科技人才缺乏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制约了科技成果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工作经费,开展技术服务受到限制,致使标准化生产技术入户进田率低。
4.对策建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高效经济作物产业发展要以发展现代化农业为主攻重点,充分发挥黑龙江省资源多样性的优势,坚持走优化结构、扩大面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增加效益的路子,着力在区域化布局、模式化栽培、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上搞突破,提高单位资源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加快经济作物生产大省向加工大省转变,努力实现财政增收、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的目标。
(1)调整农业结构
优化区域布局,扩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的粮食作物生产 水稻在保持种植面积的同时提高其单产量 发展鸡西为中心的南部优质水稻种植区域 黑龙江省是春小麦种植地区 黑河是主要的麦豆产区 建立以黑河为中心的西北部优质强筋小麦产业带 哈尔滨 大庆 齐齐哈尔 绥化位于松嫩平原地区著名的 黄金玉米带 利用资源优势形成规模种植 大豆生产虽然在哈尔滨 大庆 齐齐哈尔 绥化地区优势不明显但综合该地现状及生产条件而言 也应重点发展大豆的生产 黑河豆麦轮作 大豆生产上也应加大力度 充分利用非转基因大豆优势
(2)加大科技投入
依靠科技进步 解决优势粮食作物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加速先进实用技术应用 确保优势粮食作物生产高起点 高质量 高效益 尤其像黑河地区这样的低产田 具体为 进行种子工程 创新 改造种子资源 培育推广一批高产 优质 专用抗病性好的品种 开展设施农业研究 在节水灌溉 大棚温室设计制造和栽培技术方面有所突破 要加强粮食作物加工技术研究和引进 提高加水平和能力
(3)加大资金投入
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一是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加快建立一批标准化高效经济作物师范基地,对已建成的示范基地,仅有加大资金投入和科技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重点发展节水灌溉,使基地上规模、上水平。二是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研发示范推广投资力度。三是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扶持高校经济作物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市场开发,同时尽快提高蔬菜、食用菌、亚麻等精神加工能力。加强对产后运输、加工、分级、包装、贮藏等设备设施的投入。
参考文献
[1]唐永金. 西部干旱与湿润地区农业结构演变的比较分析[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4,22(4):149 -152,162.
[2]唐永金. 广东省与河北省农业结构多样性变化的比较分析[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3(2):45 -48.
[3]云雅如,方修琦,王媛,等. 黑龙江省过去 20 年粮食作物种植格局变化及其气候背景[J]. 自然资源学报,2005,20(5):698 -705.
[4]胡翠霞.黑龙江省发展循环农业的生产区划与模式选择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08
[5]吕宝泉.莱芜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
[6]李旭光.河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探讨[D].中国农业大学.2005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优势经济作物;现状;做法;问题;对策
近年来,黑龙江省深入实施“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发展战略,把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不断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蔬菜、瓜果、食用菌和花卉等特色高效经济作物。经济作物产业保持了结构优化、产量提高、效益增加的强劲发展态势,“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产业格局逐步形成。如今,以高效经济作物和乡村旅游为代表的特色农业,已经成为黑龙江省农民增收新渠道。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优化农业结构的分析,详细阐述了黑龙江省优势经济作物的发展特点和各地较成功的做法,对今后高效经济作物进一步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1.发展现状
黑龙江省经济作物种类多、种植规模大,经过多年的发展,凭借地缘、资源优势,形成了区域化的合理布局,各具特色的作物带,专业化的生产规模,产业化的经营链条。
(1)种植面积稳步增加
目前,黑龙江省经济作物面积发展到113万 h㎡以上。蔬菜生产已由萝卜、白菜等十几个品种发展到上百个,蔬菜自给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0%提高到87%,地产蔬菜出口量约25万顿,创汇额2.86亿元。瓜果生产由几个品种种植发展为西瓜、甜瓜、苹果、梨、桃和寒地特色小浆果等多有优质品种。花卉业从无到有,目前已发展到2.5 h㎡,年创产值3.3亿元以上,食用菌连续4a高速发展,栽培规模已达到25.7亿袋,实现产值44亿元。白瓜、甜菜、向日葵和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在主产区也有较好发展。烤烟按计划面积落实、均衡发展。以棚室采摘园、休闲度假村等文化资源和农业资源为主的乡村旅游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效益显著。
(2)生产比较效益显著
据全省生产产区不完全测算,种植高效经济作物667㎡产值约1500元,是粮食作物的2倍。蔬菜、瓜果、食用菌、甜菜、亚麻和中药材6种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对比。种植效益最高的食用菌667㎡纯效益是种粮的40倍,种植效益最低的亚麻,其667㎡纯效益也是种粮1.6倍,平均667㎡纯效益是种粮的3~5倍以上。经济作物总面积占种植业总面积接近10%,产值占种植业总产值比例已高达20%,占农民人均纯收入15%以上。
(3)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
通过深入实施品牌发展战略,黑龙江省高效经济作物知名品牌和名牌产品数量大幅度增加,培育出被欧盟认定的“红满天”牌花生等有机食品品牌和“珍珠山”牌食用菌等知名绿色产品品牌,其中,无籽西瓜、胡萝卜、甘蓝、西红柿、滑菇、圆葱、提子等特色农产品远销俄罗斯、韩国等远东地区。棚室发展到43万栋,棚室生产的富尔香瓜、美国提子等特色产品已驰名省内外。
2.主要做法
[1] 因地制宜开发,建立特色基地
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全省积极发展优势经济作物,多年积累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浆果带、西瓜带、烤烟带、食用菌带,以及中草药、蓖麻、花卉等生产区。经过几年的调整和适度经营,形成了一大批高效经济作物生产基地、示范区。如哈尔滨市道里区新发镇和伊春市的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牡丹江市万亩对俄出口果菜生菜基地,富锦市万亩白瓜子生产基地等,成为全省规模开发特色经济作物的样板。同时,在基地建设上坚持规模扩张与优化布局同步,初步建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外销蔬菜优势产业带、小果浆优势产业带、黑木耳优势产业带。
[2] 注重提档升级,依靠科技兴农
新品种和新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高效经济作物单产提高、品质改善、食品安全性增强。大蒜、毛葱与大豆立体开发,蒜豆套种,葱豆套种,甜菜毛葱套种,早大白马铃薯复种秋白菜等先进种植技术,实现了一季三收和一季两收,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3] 借助资金整合,助推产业发展
整合农业、水利等部门项目资金,加大农业产业化扶持力度,出臺了一系列促进土地流转的措施和优惠政策,鼓励广大干部带头从事经济作物种植,并对大户、专业户实行重点扶持,增加信用贷款额度。
3.存在问题
尽管全省高效经济作物生产取得了很大发展,但由于起步晚、受地域限制等因素制约,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差。园艺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缓慢,设施老化,很多栽培经济作物地块没有水源、机电井和喷灌设施,有效灌溉面积小、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2)加工业发展滞后,产品附加值低。产业化水平低,产品精深加工比例小,致使高效经济作物产品质量和档次低。
(3)科技成果转化慢,技术到位率不高。推广体系不健全,科技人才缺乏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制约了科技成果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工作经费,开展技术服务受到限制,致使标准化生产技术入户进田率低。
4.对策建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高效经济作物产业发展要以发展现代化农业为主攻重点,充分发挥黑龙江省资源多样性的优势,坚持走优化结构、扩大面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增加效益的路子,着力在区域化布局、模式化栽培、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上搞突破,提高单位资源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加快经济作物生产大省向加工大省转变,努力实现财政增收、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的目标。
(1)调整农业结构
优化区域布局,扩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的粮食作物生产 水稻在保持种植面积的同时提高其单产量 发展鸡西为中心的南部优质水稻种植区域 黑龙江省是春小麦种植地区 黑河是主要的麦豆产区 建立以黑河为中心的西北部优质强筋小麦产业带 哈尔滨 大庆 齐齐哈尔 绥化位于松嫩平原地区著名的 黄金玉米带 利用资源优势形成规模种植 大豆生产虽然在哈尔滨 大庆 齐齐哈尔 绥化地区优势不明显但综合该地现状及生产条件而言 也应重点发展大豆的生产 黑河豆麦轮作 大豆生产上也应加大力度 充分利用非转基因大豆优势
(2)加大科技投入
依靠科技进步 解决优势粮食作物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加速先进实用技术应用 确保优势粮食作物生产高起点 高质量 高效益 尤其像黑河地区这样的低产田 具体为 进行种子工程 创新 改造种子资源 培育推广一批高产 优质 专用抗病性好的品种 开展设施农业研究 在节水灌溉 大棚温室设计制造和栽培技术方面有所突破 要加强粮食作物加工技术研究和引进 提高加水平和能力
(3)加大资金投入
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一是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加快建立一批标准化高效经济作物师范基地,对已建成的示范基地,仅有加大资金投入和科技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重点发展节水灌溉,使基地上规模、上水平。二是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研发示范推广投资力度。三是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扶持高校经济作物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市场开发,同时尽快提高蔬菜、食用菌、亚麻等精神加工能力。加强对产后运输、加工、分级、包装、贮藏等设备设施的投入。
参考文献
[1]唐永金. 西部干旱与湿润地区农业结构演变的比较分析[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4,22(4):149 -152,162.
[2]唐永金. 广东省与河北省农业结构多样性变化的比较分析[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3(2):45 -48.
[3]云雅如,方修琦,王媛,等. 黑龙江省过去 20 年粮食作物种植格局变化及其气候背景[J]. 自然资源学报,2005,20(5):698 -705.
[4]胡翠霞.黑龙江省发展循环农业的生产区划与模式选择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08
[5]吕宝泉.莱芜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
[6]李旭光.河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探讨[D].中国农业大学.2005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