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马培昕:把家庭当教育的实验场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ali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曹马培昕对自己的定位不仅是一名成功女性,她还扮演着一位好太太、一位好母亲的角色,她在构建事业的同时不会忘记照顾家庭。“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这句话被她演绎得淋漓尽致。
  结婚十几年,她从“夫唱妇随”的传统家庭中走来,却不忘作为一个女人的使命,边带娃、边创业,相夫教子的同时,把一个家经营得幸福美满,还顺便“二战”博士,修炼成为“宴会女王”“精油高手”,活成丈夫心中的女神,孩子眼里的骄傲、榜样。并带着很多女性和家庭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而这一切的秘密都在于,她十年如一日,把家庭作为实验场,研究女性教育和儿童教育。


冠以夫姓的现代新女性


  “你为什么叫曹马培昕?”这是曹马培昕被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这要从她的家庭说。
  她的原名叫马培昕。上世纪70年代,马培昕出生于重庆一个教师家庭。父亲大学时期主修中文,曾经编纂过《康熙字典》,熟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是一个有儒家风范的人,性格低调严谨;母亲在大学时期主修现代文学,毕业后在重庆一所重点中学执教40年,性格活泼开朗、情趣多。这是一个既传统又现代的家庭组合。马培昕继承了父亲的理性、严谨,母亲的浪漫、颜值,长大后成为一个外表时尚、内心传统的女子。她特别重视家庭,信奉“修身、齐家”是女人的使命。
  马培昕的父母和公婆是大学同窗,曹家是教育世家。公公曹廷华,是德高望重的教授、大学问家,曾任西南大学中文系主任、图书馆馆长。婆婆毛淑芳是上世纪60年代的大学生,先是在重庆市北碚区夏坝中学教书,后在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担当中文课教师,执教40年。毛淑芳这辈子最耿耿于怀的是,没评上教授。但这也是没奈何的事情。因为丈夫工作太忙,她必须牺牲一部分事业相夫教子。
  曹廷华和毛淑芳一生育人无数,桃李满天下,而最杰出的作品就是他们的女儿曹阳和儿子曹宇。
  曹阳,是曹宇的姐姐,现任囯网重庆公司的一名处级干部。
  曹宇是海问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曾就职于美国顶级律师事务所,是国家大力引进的高端海归人才。
  曹宇从小就是学霸级人物,曾就读于世界顶级私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获得法学硕士和博士學位。精通中文、英语,日语也很流利。他服务过的客户都是世界及中国的顶级影视公司和导演、艺人等。他是最早接触娱乐法的中国律师,这类顶级律师据说很稀有、很抢手,所以工作也就非常忙,难免顾不到家。势必需要另一半在家庭中多付出一些。
  1990年,曹宇和马培昕第一次结缘,一个19岁,一个17岁。之后曹宇和马培昕就成了好朋友、恋人,并在各自的求学之路、事业之路上奋力狂奔。直到2007年,36岁的曹宇留学回国,34岁的马培昕硕士毕业,俩人好像这才有空想起人生大事,才子佳人珠联璧合。
  或许是因为来之不易,或许是等待和波折太漫长,所以倍觉珍惜。2007年结婚后,马培昕向自己的父亲申请把名字改为“曹马培昕”,因为她对这段婚姻非常有信心,也非常信任丈夫。她下定决心要努力经营好自己的家,把婆家当成自己的家。
  幸运的是,马培昕父母并没有反对她的做法,相反很支持,也很认同。也从来没有给过她压力和阻挠,反而是她的母亲对她谆谆教诲:“你把婆婆家当成自己家是对的,因为曹家是你的归宿,你要好好照顾公婆、善待丈夫。”
  曹宇知道后,先是惊讶,后是感动,曹宇父母也非常惊讶和感动。他们完全没想到马培昕会做出这样的承诺。
  怎么可能不惊讶?豆瓣上曾有人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你能接受冠夫姓吗?”有兴趣回答的人不足300个,只有2个表示可以考虑,剩下的200多条回答都简短并决绝地回复:不!不能!肯定不能!
  理由无非是这几条:我是独立的人,凭什么?我爹怎么可能同意?万一离婚了,难道再改回去啊?
  也就是说,大概99%以上的女人都不愿意冠以夫姓。所以,曹宇对这份感情也非常珍惜,倍加呵护太太。采访中说起太太满眼都是笑,在公共场合也毫不掩饰对妻子的认同和赞许。
  一声承诺,半生实践。结婚12年后,曹宇在接受采访时说:“我的太太对于家庭的承诺,的确不是嘴上说说的,她放弃了许多,牺牲了许多,也付出了很多。她非常真诚,我特别感动。”

把过日子当专业来研究


  结婚后,曹马培昕两次放弃自己热爱的事业。但她心中始终没有忘记小时候的梦想——站上三尺讲台,做一名教师。不过这个梦想来的迟了点。
  从西南大学音乐学院毕业后,她原本被分配到广东一所大学当老师,但父母舍不得她离家太远,所以她留在了重庆。
  1998年,马培昕参加一场选美大赛后,因样貌与才情兼备,被重庆卫视招募到麾下,成为一名主持人,这一干就是七年。
  其间,因领导赏识,她得到一些当培训老师的机会,发现自己最爱的还是教育事业。于是,在2011年底,女儿七八个月大时,她应聘成为中国传媒大学MBA学院讲师,主讲《管理沟通》这门课,至今已任教八年。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曹马培昕把教学经验、职业经验引入育儿实践中,研究女性素养教育和幼儿早期教育,帮助了很多女性和家庭,因此她对自己的定位是“教育研究者”。而“把过日子当专业来研究”则是她教育理念的核心精髓。
  所谓“研究”并不容易,其背后必定有一套强大的理论体系做支撑,同时又要有大量的生活实践来验证。这不是随便说说的,需要足够努力,并长期坚持学习。
  2003年,正当她的主播事业小有起色时,她却优雅转身,重回学校,拾起课本,念了三年全日制研究生。
  2006年,硕士毕业,她成为重庆卫视主播中唯一一位全日制研究生,正堪重用时,却突然辞掉公职,嫁给曹宇,夫唱妇随,去北京。   2008年,仅凭两年时间,她又从小职员做到了副总裁的位置。可谓春风得意。但曹宇又突然被外派到美国做项目交流。她再度辞职,跟随丈夫,远赴美国,成为一名全职太太。
  大概那时,吃瓜群众都以为这个女人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吧。注定要过“男尊女卑”“没有自我”的生活。就像亦舒作品中描述的段子:嫁了人之后,我最怕上街,因为见人就被喊“王太太”,好像我没名字,没身份似的。
  刚到美国时,曹马培昕也遭遇了同样的困惑。但很快她就发现,美国已婚妇女中,全职主妇比例很高,而且极受尊重。那一刻,她豁然开朗,原来全职主妇也可以活得很高级。很快,她便从迷茫中走出来,变得自信满满、摩拳擦掌,打算把家庭当工作来研究。
  她学习英语,研究烹饪、考精油芳香理疗师、读博士,人生充满了更多可能。



  不久之后,谁曾想到,能做100多道中西菜的“宴会女王”,28岁时还不会用微波炉?“精油高手”只是为了家人身体健康,专门考取了中德两国的精油康复高级理疗师?
  在很多人眼里,她就像一个真正的“大神”,日日潜心修炼,不断解锁新的技能,并通过实践和研究对技能进行升级和强化。
  2012年考博士时,导师问她:“你已经这么优秀了,为什么还要来考博士?”
  她说,这个世界上不缺女高管、不缺主持人、不缺烹饪高手、更不缺高学历的人,但是把这些特点全串起来的人就不多了,我就是要做这样的人。所以,考博一战失败,我就二战。
  霸气!原来做女人可以这样!
  海明威有句网红名句:真正的高贵是优于过去的自己。放在她身上也极为合适。


教育,是她一生的追求


  这句话,曹马培昕曾多次强调过。深究起来,教育的初心源于父母的启蒙,而教育的信念则来自于孩子的诞生。
  2011年4月,曹宇和曹马培昕的女儿出生,这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可想而知,在一个教育世家诞生的孩子,必定是自带光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是资深教师,爸爸、妈妈又是学霸、精英,所以,孩子的早期教育都是她和曹宇亲自来做,以曹马培昕为主。父辈都是强大后援。
  曹马培昕终于能够把自己的心理学理论应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她满怀期待。
  她的心理学导师是西南大学著名的秦启文教授,他是中国著名的心理学研究国宝级的人物黄希庭教授的弟子。
  读硕期间,曹马培昕的研究方向是“公共关系和组织形象设计”。用形象塑造的理论来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调动环境因素去引导带领人内心的转变,其中首先是“习惯思维的转变”,其次是“习惯行为的转变”。
  因此,按照曹马培昕的规划,早期教育以陪伴、音乐启蒙和传统文化教育为主,同时结合心理学原理了解孩子的心理,并用恰当的方式、在恰当的时机去引导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在习惯培养上,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曹马培昕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极其自律。
  她每天坚持健身,按时作息。晚上9点准时休息,早上5点准时起床。孩子晚上7~8点前入睡,早上6~7点起床,根据年龄来调整。睡前,她与先生会给孩子讲故事。
  两个孩子上幼儿园之前,为了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她提前半年到幼儿园里详细了解每天的时间安排,引导孩子养成与幼儿园一致的作息习惯和饮食习惯。可想而知,两个孩子完全没有分离焦虑,而且很喜欢幼儿园生活,这与她的提前准备有关。
  她还带领家人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每天早上五点准时起床,她很喜欢为家人准备丰盛营养的早餐。早餐的营养搭配也非常讲究,蛋奶肉一定有,还有蔬菜水果,水果一般三种。她说食物和餐具的搭配一定要重视,因为这是培养孩子生活美学的好时机。每天吃完饭后,先生会跟孩子在家里讲半个小时英文,然后与她一起送孩子去幼儿园。
  她创建社群,每天在群里以图文形式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育儿经验等。很多妈妈们看到了都纷纷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很多家庭解决了育儿难题。
  比如,有个妈妈在群里分享,按照她的方法,改变了孩子晚睡的习惯;另一个妈妈分享,在她的影响下,跟婆婆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还有个妈妈说,按照她的方法提前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成功避开了孩子上幼儿园时令人疯狂的分离焦虑期,等等。像这样的故事,每天都有几条。
  而曹马培昕也慢慢发现自己做的事情,早已拥有了不同的教育意义。她期待遇见更好的自己,也希望带领更多女性遇见更好的自己。


邊创业,边带娃参加选美大赛,遇见更好的自己


  作为应用心理学高材生,公众礼仪与国际沟通资深讲师,曹马培昕自然非常重视孩子社交能力的发展。一岁之前,曹马培昕全天陪伴孩子;一岁后,她开始频繁带着孩子参加社交活动,培养孩子的社会化发展能力。
  曹宇不忙的时候,也会和太太一起带着孩子去旅游。用曹马培昕的话说,旅游就是让孩子认知世界的方式,打开他们的眼界,增加他们对不同文化的见识。当女儿上幼儿园后,她的社交能力已经很突出,和小朋友相处很和谐,充满自信,喜欢展示自己。   2016年,曹马培昕的女儿5岁多,需要开始学习才艺,为了让女儿的第一次舞台经验是和妈妈在一起,曹马培昕报名参加了环球夫人大赛。她希望增长孩子見识和胸怀,提升孩子的应试能力,让孩子明白生活中的比赛不是把谁比下去,而是见贤思齐、跨界交友的机会。无论在赛场得意或失意,顺境或逆境,都要落落大方,气定神闲。
  这是她参赛的初心,也是她参赛的最大价值。她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她参加环球夫人大赛孩子受益是很大的。2016年她先生带着家人到比赛现场为她助威呐喊,那个温馨的场景至今让她难以忘记。而后她登上国际舞台,拿过冠军,也拿过季军,感受过荣耀,也感受过失落。无论怎样,她认为这些人生体验都很宝贵,提升了自己和女儿的抗压能力,还因此诞生了很多教学素材。
  曹马培昕的女儿在北京一所公立学校上学,每天放学后都会跟她分享学校的事儿。她发现女儿经常提到,班上的某某同学好脆弱,老师不过是说重了几句,或者是用书本拍了几下头,他们就受不了了,哭了很久。之后,女儿说自己并不觉得老师厉害,因为妈妈比老师更严厉。
  而她的儿子也以妈妈是“环球夫人”为荣。在他四岁生日的班级小派对上,他自豪地跟同学介绍“我妈妈是环球夫人”。
  这就是参赛的意义,在孩子们的眼里曹马培昕不仅仅是一位母亲,同时也是孩子们骄傲和自信的源头。
  她的两个孩子现在非常崇拜她,先生也非常支持她、赞赏她。参赛时,先生弹琴伴奏,女儿伴舞,她真情演唱,全家同框出镜,超萌超甜。这大概是一个家庭最幸福的模样吧。
  因此,她认为环球夫人大赛是一个女性素质的综合绽放舞台。她希望带领她的学生和听过她课程的女性们,学会让另外一种方式介入到生活,让自己的内心和外形更加完美。而大赛也给她在MBA学院的课程带来了灵感,并催生了她创业的想法。
  从选手到执行主席,三年来,她曾遇到过不少女性,忐忑地问她,“我不够优秀可以参赛吗?”当这种声音听得多了,她心底不由生出了一种使命感:帮助更多女性变得更优秀,帮助他们的家庭更和谐。
  于是,她结合自己在应用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和公共沟通与礼仪的理论知识,将MBA培训经验融入生活实践,与先生曹宇一起创办“云想衣裳 夫人学院”,致力于女性教育和亲子教育,其中也开设一系列赛前培训课程,帮助更多女性实现个人、家庭与事业的平衡发展。
  她曾经多次在社区举行讲座,受益女性千名,受益家庭众多。她希望女性不自信的声音少一些,自信的声音多一些。而这是可以通过训练习得的。
  她想告诉这些女人:曾经,她的婚姻也不总是举案齐眉,夫唱妇随,也会有一些磕磕绊绊。而现在,她活成了丈夫心中的女神,孩子眼里的骄傲、榜样。每个女人都值得拥有幸福。
  她希望用自身的魅力去影响带动更多的女性,提升他们经营家庭的能力,把粗糙的日子过成诗,这成为她想要坚持的教育研究方向。


对话曹宇:男人也要事业和家庭兼顾


  曹宇
  海问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国最早从事娱乐法的律师之一,专精于娱乐媒体行业的法律业务,中国大力引进的高端海归人才。毕业于美国顶级私立学校,哥伦比亚大学,取得法学硕士、博士学位。精通中文、英语,日语流利。
  《家人》:你如何看待男人在家庭中的角色?
  曹宇:我觉得还是要事业和家庭要兼顾。兼顾家庭这一块,很大程度上其实是不给自己留遗憾。孩子成长飞快,说错过就错过了,错过就没办法再享受孩子带给我们的快乐。这很重要。
  《家人》:你每天花多少时间陪伴孩子和妻子?
  曹宇:我陪孩子的时间其实挺多的。虽然我的工作非常忙,但工作时间比较自由,这个自由是我可以选择在哪个时间段加班。但工作时间总体上都是很长的。
  一般我尽量陪孩子跟家人吃晚饭,晚饭后可能要给他们讲故事,然后聊天或者带着到楼下散步。周六我们全家都会待在一起。当然,也会抽时间陪太太。
  晚上八点以后孩子睡着了,我会工作两三个小时,然后第二天早上五点起床,工作一会儿,处理一些电话会议。
  《家人》:你的家庭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转变的?
  曹宇:过去我是比较传统的工作狂,比较认同“男主外女主内”。我自己又很喜欢交朋友,所以我们俩刚到北京时,我可以连着两个月天天在外面都有饭局,但我并没有意识到有多严重。太太唠叨的多了,我就出去少了。然后突然发现,其实做出这样的平衡调整,无论对我自己,还是家庭,都挺好。
  真正的转变,是从女儿出生开始的。那时突然发现,有了孩子后,家里多了很多事情,那些事情都堆在太太身上,挺愧疚的,所以也想分担一些。正好我因为工作调整,有一段空闲时间,所以换尿不湿、洗屁屁的活儿就由我承担了。女儿出生后42天的尿不湿全是我换的。从那时起,我发现自己挺喜欢孩子,也不怕麻烦,挺开心的,属于人家说的“奶爸”。



  《家人》:马老师28岁不会用微波炉,她是怎么突然爱上做菜的?
  曹宇:她认为是我表扬出来的,其实我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我们俩刚在一起时,都不太会做饭,我只会做鸡蛋西红柿,还有大白菜、炒豆腐,所以做饭的事儿就交给她了。她每次做饭,我都说特好吃。其实现在来看,她当时做的也就是普通的家常菜,但我就是觉得特好吃。可能这就属于无心插柳吧,没想到她就喜欢上烹饪了。
  后来发现很可怕,就是在外面吃了什么,她基本上就能知道这菜是怎么做的,回家基本上马上就做。她做菜真的是有天赋,这种天赋真的太厉害了。
  《家人》:你会帮马老师做家务吗?
  曹宇:我帮忙很有限,她效率挺高,我能做的就是不给她添乱。我洗个菜,她总觉得我洗得不干净,还要重新再洗一遍,所以就把我赶走了。她会统筹,每天晚上规划第二天的食谱,该准备的食材先准备好,一般半小时她就可以做好一顿饭。
  暑假我们刚从美国回来,她就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飞到三亚,我因为在北京处理业务上的事情晚去了一个星期。我们一家四口,在三亚待了半个月,一天三顿饭都是她做的。
  《家人》:你觉得马老师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曹宇:她这个人很坦白,从来不遮遮掩掩的,这其实非常好。当然还有她对于对家庭的这种承诺,的确不是说嘴上说说的。真的是说放弃就放弃了。然后在经营家庭的过程中,她遇到很多不会的,也真的是花时间去学。然后又给自己提各种要求。她对家庭的真诚特别让我感动。
  《家人》:老一辈的教育理念和你们会不会有冲突?
  曹宇: 我父亲信奉“ 孩子应该主要由父母来管”,所以总体上持不干涉主义。
  他会尽量支持我们对孩子教育的设想,如果他有不同的想法,或者有需要补充的,他会告诉我们,尽到他的责任,但不会强迫你一定要怎么来。如果我们需要什么,他们也会尽全力支持我们。但他们不会娇惯孩子,有时看到孩子做得不对的,也会说几句,但更多是交给我们。
  《家人》:都说婆媳关系难处,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曹宇:一般我爸妈来北京住,我爸每次都会跟我妈说,现在这个地方是媳妇当家,你不要干涉别人的生活。然后,我妈说,我才不干涉,我又不是主人。反正从来都不强迫我们听他们的,这就省了很多事。
其他文献
在市场的推动下,恋爱技巧越来越高超了,可以从星座、年龄、长相等各种角度分析男人女人,从而去收服和驯化对方。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发现,恋爱似乎因此变成了一场博弈,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企图控制局面,可往往到最后却是两败俱伤。  恋爱是否该抛弃技巧,还原本真,跟着感觉走呢?  有沒有技巧不是最重要的,有智商、有常识就可以了。  比如说,其实自己最适合的是另一个性别的自己,价值观差别太大的异性就不要挑战了
期刊
曾在某医院急诊科工作了10年,后又辞职开诊所,于莺每天都在和生死打交道。曾经,她觉得生老病死再正常不过。然而,活到40多岁后,她发现自己不再是那个什么都不怕的“急诊科女超人”了。身边一些同学、同事的去世,令她对生老病死变得敬畏起来。  “人的生命从诞生到鼎盛,到衰落,到死亡,就像自然界一样,也有四季。只不过,生命的四季不能轮回。每个人都逃不掉死,所以才要好好地活。”  把选择都交给病人  生命的诞
期刊
话音刚落,余林原情不自禁又牵起闺蜜的手,孩子气地在空中荡悠几下,相视一笑。  这对携手走过23年人生路的好姐妹,自傲的并非亲手创下的事业和各自拥有的幸福家庭—唯一能让她们在镜头前动容的永远只有“友情”二字。无论是直来直往的余林原还是性格更沉稳的赖馨,把深藏在心里的话倾吐而出时都忍不住仰头,试图阻止眼泪的溢出。  闺蜜到底是种什么样的情谊?她们赠予彼此的礼物,也许就是最美的解释。  “霸道总裁”的礼
期刊
以前,我在某个论坛上,写过很多如何与女孩相处的文章。大家看过之后,都觉得是很好的技巧。后来,为了营销,我也编过很多所谓的技巧——一点没骗人,那些其实不是什么技巧,都是我编的。  但为什么很多人会需要技巧呢?有两个原因。  一是,很多需要技巧的人,其实是不会聊天,特别是在微信上,不知道該如何聊。  我常说,微信害了一代人。有了微信,我们不用外出,就能在家与很多人交流。这使得很多人慢慢地失去了两种能力
期刊
在90多岁高龄的时候,徐中玉还伏案主编刊物和教材,写论文。2014年12月,徐中玉获“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他说:“我很高兴,我做得不够好,还要努力。”徐中玉长期寓居在华东师大于上世纪50年代所建的老校舍里。他与钱谷融先生在华东师大中文系,培养了一个“作家群”。钱谷融于2017年去世,如今,徐先生也走了。他的学生们纷纷悼念这位给予他们帮助的老师。  在女儿徐平看来,父亲一生都很淡泊,一辈子就
期刊
不知从哪个时间节点开始,恋爱技巧开始被质疑。  那些研读了众多情感书籍的人,发现自己还是谈不好一场恋爱。  一百个情感专家,有一百套恋爱技巧。  说到底,所谓的技巧,都是个人的经验之谈。恋爱没有金规铁律,个体有个体的差异,恋爱技巧只能拿来参考,却不能拿它当独门秘籍。在情感关系中拿来处处对号入座,会发现对方的表现处处都是错。  怎样才能谈好一场恋爱?  别把技巧当捷径,也别把技巧当套路。真心是基础,
期刊
好友王丽失恋了,抱着“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的信念,买了十多本讲解恋爱技巧、男女心理的书籍,还加了几个微信群,每天钻研讨论。  聊起“如何识别靠谱的男人”“如何确保男人不出轨”“如何保持新鲜感”这类话题,她说得头头是道,仿佛分分钟就能捕获一个好男人,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是没过多久,她又开始愁眉苦脸。  原来,按照新学到的技巧,她成功在某个高端的社交活动中认识了一位优质海归男,相谈甚欢,对方
期刊
皮影戏的诞生  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 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
期刊
你准备好进入亲密关系了吗  在微博上看过这样一句话:“喜欢一个人,别纠结,直接去亲他一口!如果他也对你有意思,你们就成了;如果他对你没有意思,那不管怎么说,你也亲到了,没亏。”  对于那些从小被教育要矜持稳重的姑娘而言,这比登天还难。她们连最含蓄的主动表白都无比抗拒:“万一被拒绝怎么办,太没面子了!”  但是,无论是在相互试探的暧昧期,还是正式确定了关系之后,都需要双方的平等互动。即使不习惯主动,
期刊
你努力成为一个最好的自己,终极目的就是为了嫁一个最好的男人吗?  如果是这样,只能说一开始你就选错了赛道。  在日剧《东京女子图鉴》里,出生于小县城的女主绫子,为了成为优秀的女人而来到东京打拼。一路变得越来越优秀的她,也最终交到一个优秀的男友:东京本地人隆之,其年收入超过千万日元。但最后,隆之却不告而别。  绫子困惑了:为何隆之会甩了优秀的自己?他究竟会娶怎样的女人?  某个男同事十分残酷地回答:
期刊